殷滿堂
(長江大學文學院,湖北荊州434023)
苦思入化:杜甫詩學對自然真美的追求
殷滿堂
(長江大學文學院,湖北荊州434023)
受老莊思想的影響,中國詩學以自然真美為宗,但對自然的理解卻不盡相同。以杜甫為代表的詩人追求苦思入化的人工自然。在他們看來,苦思是達到入化的必要途徑,入化是苦思的必然結(jié)果??嗨既牖仁嵌鸥υ妼W自然觀的集中體現(xiàn),又是杜甫詩歌藝術(shù)風格的具體表現(xiàn)。
杜甫;詩學;自然;苦思入化
受老莊思想的影響,中國詩學以自然為最高的藝術(shù)追求,自然真美,乃歷代詩家之所尚。然而人們對自然的理解卻不盡相同,由此形成了不同的詩學自然觀以及不同的自然詩美范型。以李杜為例,明代的王世貞認為:“太白詩以氣為主,以自然為宗,以俊逸高暢為貴;子美以意為主,以獨造為宗,以奇拔沉雄為貴。”[1](P105)這種觀點看到了李杜詩歌異的一面,但沒有看到他們同的一面。其實李杜詩歌有著共同的詩美追求,那就是自然真美,只不過杜甫與李白詩歌分別代表了兩種不同的自然詩美范型,李白詩歌神識超邁,忽然而來,飄然而逝,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天工自然,杜詩沉郁頓挫,意格精深,是苦思入化的人工自然??嗨级笞匀坏挠^點是中唐詩僧皎然提出的:
詩不假修飾,任其丑樸。但風韻正,天真全,即名上等。予曰:不然,無鹽闕容而有德,曷若文王太姒有容而有德乎?又云:不要苦思,苦思則喪自然之質(zhì)。此亦不然。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取境之時,須至難、至險,始見奇句。成篇之后,觀其氣貌,有似等閑,不思而得,此高手也。有時意靜神王,佳句縱橫,若不可遏,宛若神助。不然,蓋由先積精思,因神王而得乎?[2](P31)
皎然認為,苦思與自然不是一對矛盾的概念,相反,詩人在創(chuàng)作中首先須冥思苦想,方能寫出奇句,但一旦成篇,作品的氣貌風格達到自然無痕的境地,這才是真正的詩中高手。皎然在《詩式》中還有一個提法,叫做“至苦而無跡”。這一觀點雖然并不是針對杜詩而言的,但我認為這恰是對杜詩自然詩美范型的最好概括。
苦思是一種思維方式,又是詩人達到藝術(shù)至境的必要途徑。近代學者王國維認為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三個階段,其中他用“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詩句來描述苦思。苦思既表明了詩人創(chuàng)作時的用思之深,也表明了詩人思考之久,實際上反映了作家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反復斟酌與推敲。歷史上的很多優(yōu)秀作品都與苦思有關(guān),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列舉過一些苦思的例子:“相如含筆而腐毫,揚雄輟翰而驚夢,桓譚疾感于苦思,王充氣竭于思慮,張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練《都》以一紀?!保?]辭賦家的創(chuàng)作如此,詩歌創(chuàng)作亦然。楊載在《詩法家數(shù)》中說:“詩要苦思,詩之不工,只是不精思耳。不思而作,雖多亦奚以為?古人苦心終身,日煉月鍛,不曰‘語不驚人死不休’,則曰‘一生精力盡于詩?!袢宋磭L學詩,往往便稱能詩,詩豈不學而能哉?”[3](P737)由此可見,作詩需要苦思,苦思可以使詩歌更加工巧,故唐代尤其是杜甫之后的詩人特別注重苦思,乃至出現(xiàn)了中晚唐時期的以冥思苦慮、字鍛句煉的方法表現(xiàn)來自困頓失意生活的思想感情的苦吟詩派。那么杜詩與苦吟詩人的詩歌又有怎樣的不同呢?葛立方的《韻語陽秋》做了比較:
陳去非嘗為余言:唐人皆苦思作詩,所謂“吟安一個字,撚斷數(shù)莖須”,“句向夜深得,心從天外歸”,“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蟾蜍影里清吟苦,舴艋舟中白發(fā)生”之類是也,故造語皆工,得句皆奇,但韻格不高,故不能參少陵逸步。后之學詩者,倘或能取唐人語而掇入少陵繩墨步驟中,此連胸之術(shù)也。[4](P493)
苦吟詩雖造語皆工,然而韻格不高;而杜詩不僅語麗辭工,而且韻高格古。杜甫經(jīng)常以“苦”來形容為文的“用心”?!疤找毙郧榇娴孜铮略姼牧T自長吟。孰知二謝將能事,頗學陰何苦用心。”(《解悶》之七)何遜、陰鏗是南朝著名詩人,他們的詩歌長于寫景抒情,杜甫要學習兩位詩人的“苦用心”?!坝眯摹本褪恰坝盟肌?,杜甫不僅主張“苦用心”,而且還極力推崇“苦思”的詩人?!爸嗨季壴娛荩蚪挥稳f事慵?!保ā赌旱撬陌菜聵羌呐崾稀罚扒逶娊酪?,識子用心苦?!保ā顿O阮隱居》)“定知深意苦,莫使眾人傳。”(《寄岳州賈司馬六丈嚴八使君兩閣老》)那么,為什么唐代詩人特別重視“苦思”對于詩歌創(chuàng)作的重要性呢?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近體詩即格律詩在唐代的成熟與發(fā)展。眾所周知,與古體詩相比,近體詩在聲律、對仗等形式技巧方面都有嚴格的講究,因此唐代詩人非常重視詩法、詩律的研究與探討,也出現(xiàn)了不少探討詩歌創(chuàng)作技法的理論著作,如王昌齡的《詩格》、皎然的《詩式》等。同時,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既要符合格律詩聲律、對仗等形式美的要求,又要達到清新剛健的風骨之美;既要體現(xiàn)文人的才氣與智慧,又要達到藝術(shù)出神入化的境界。很顯然,要做到這些,離不開詩人的苦思??嗨季唧w表現(xiàn)為創(chuàng)作之前苦思冥想,創(chuàng)作之中的苦心經(jīng)營,包括生活素材的剪裁取舍、謀篇布局、藝術(shù)形式技巧的運用、作品的反復推敲修改等多方面。其中杜甫尤其重視詩歌創(chuàng)作中遣詞造句、布局謀篇之法。他曾說:“美名人不及,佳句法如何”(《寄高十五書記》)、“遣詞必中律”(《橋陵詩三十韻》)、“晚節(jié)漸于詩律細”(《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杜甫在格律詩方面用功之深、用思之苦是唐代任何一個詩人都無法比擬的,其格律詩的成就也堪稱首屈一指。故宋代的葛立方在《韻語陽秋》中云:“杜詩苦思而語奇。”
杜甫強調(diào)苦思,重視詩法、詩律,表明了杜甫對于詩歌藝術(shù)的執(zhí)著追求,那么,杜甫這種對詩歌藝術(shù)形式技巧的追求又與齊梁至唐初的片面強調(diào)對偶、聲律、病犯的形式主義文風又有怎樣的不同呢?我認為主要區(qū)別在于,一方面杜甫充分認識到了詩歌緣情體物的本質(zhì)特性,認為詩法、詩律最終是為詩人抒情言志服務的;另一方面,杜甫重苦思,但其詩作達到了“至苦而無跡”的境界,其詩法達到了至法無法的高度。這一點,宋代文人多有所認識:
詩語固忌用巧太過,然緣情體物,自有天然工妙,雖巧而不見刻削之痕。老杜“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此十字殆無一字虛設,雨細著水面為漚,魚常上浮而淰,若大雨則伏而不出矣。燕體輕弱,風猛則不能勝,唯微風乃受以為勢,故又有“輕燕受風斜”之語。至“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深深字若無穿字,款款字若無點字,皆無以見其精微如此,則讀之渾然,全似未嘗用力,此所以不礙其氣格超勝。使晚唐諸子為之,便當如“魚躍練波拋玉尺,鶯穿細柳織金梭”體矣。[5](P431)
“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是杜甫《曲江》二首中的詩句,詩句通過描繪蝴蝶在萬花深處飛來飛去,翩翩起舞,蜻蜓在水面上輕盈靈巧地掠過的美麗景象,既表達了詩人對蝴蝶與蜻蜓及生機勃勃的大自然的欣賞與喜愛之情,同時又在對比中映襯出自己觸忤失志的哀傷。詩人不是為寫景而寫景,而是表現(xiàn)了內(nèi)心的一種感觸與感動,而且詩句雖語言清麗,對仗工巧,但讀來渾然天成,無斧鑿之跡,即皎然所謂的“至麗而自然”。很顯然,這兩句詩是詩人苦思的結(jié)果。而“魚躍練波拋玉尺,鶯穿細柳織金梭”兩句雖也寫到“魚”與“黃鶯”的形象,詩句也極工麗,但是所描繪的形象浮淺而又呆板,缺少生氣與活力,也缺少內(nèi)心的感動;另外,從形式上看,詩句呆板做作,帶有明顯的人工痕跡。自然是美的本質(zhì),美的極至,也是文藝的最高品格,杜甫的詩歌尤其是晚期的作品更是達到了這一點。黃庭堅在《與王觀復書》中評價杜詩云:“觀杜子美到夔州后詩,韓退之自潮州還朝后文章,皆不煩繩削而自合矣?!庇衷疲骸八脑姸嗉丫洌q恨雕琢功多耳。但熟觀杜子美到夔州后古、律詩,便得句法簡易而大巧出焉,平淡而山高水深,似欲不可企及。文章成就更無斧鑿痕,乃為佳作耳?!薄安粺├K削”是說杜詩既不離法度規(guī)矩又超然于工巧法度之追求,通過繩削而無斧鑿痕?!捌降闭?,詩之外觀也,“山高水深”,詩之境界也,杜詩以苦心經(jīng)營達到了自然天成的境界。
對自然的認識,歷史上有一種錯誤的觀念,即把自然等同于不加任何人工修飾的自然狀態(tài)的丑樸,把藝術(shù)中的自然與人工對立起來。對此皎然曾有辨析。詩歌藝術(shù)是人類智慧的結(jié)晶,是人類心智活動的產(chǎn)物,它絕不是自然界原初狀態(tài)的一種簡單呈現(xiàn),因此自然應該是指通過人類藝術(shù)的加工與處理達到渾然無跡的程度。在這一點上,杜詩達到了這一高度。黃庭堅《大雅堂記》云:“子美詩妙處,乃在無意為文,夫無意而意已至?!薄盁o意為文”是說杜甫詩歌達到了自然天成的境界,“意已至”則說明杜詩苦思的結(jié)果。自然境界離不開詩人的匠心獨運。那么,杜詩的自然究竟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方東樹云:
學于杜者,須知其言高旨遠,一也;奇警而出之自然,流吐而不費力,二也;隨意噴薄,不裝點做勢安排,三也;沉著往來,不拘一定而自然中律,四也。[6](P382)
方東樹認為,杜詩在立意、煉句、構(gòu)思、用韻四個方面都達到了自然的要求。不僅如此,杜甫以其杰出的才華和對藝術(shù)孜孜以求的精神,將中國古典詩歌藝術(shù)尤其是律詩推向了一個高峰,其詩歌沉郁頓挫,千錘百煉而又圓熟自然。從這個意義上說,杜詩的自然還意味著至法。古人認為自然即無法。一般意義上的詩法是指詩歌聲律、語法、結(jié)構(gòu)、修辭等方面的手法與技巧,這種法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死法,初學詩者一般以此切入,但是真正的詩中高手應該是在掌握詩法后,經(jīng)過對法度的超越達到無法即自然的境地,即所謂的至法無法。如前所述,杜甫集一生精力專研詩法,最終實現(xiàn)了對法度的超越,達到了無法的境地。明代的陸時雍曾這樣評價杜詩:“少陵五言律,其法最多,顛倒縱橫,出人意表。余謂萬法總歸一法,一法不如無法。水流自行,云生自起,更有何法可設?”[7](P1415)老子云:“道法自然?!弊匀患捶ǎ@是超越萬法之法,超越萬法即無法,杜甫的詩歌就是這種超越萬法而成的有如“水流自行,云生自起”的至文。
那么,苦思為何能使作品達到出神入化的境地呢?因為苦思可以催生靈感。從詩歌創(chuàng)作的實踐來看,“苦思”往往是通往“興會”的可靠階梯,而靈感的到來又可以使詩人進入神氣勃發(fā)、詩興盎然的境地,從而創(chuàng)作出自然天成的作品。由于古人對藝術(shù)思維的規(guī)律無法做出科學的解釋,加之有感于人類思維的神妙莫測,因此在言說人類思維規(guī)律時,總喜歡冠之以“神”字,如劉勰就以“神思”言之。杜甫在自己的作品中談到自己創(chuàng)作的體會時,也多以“神”言之,如“感激時將晚,蒼茫興有神”(《上韋左相二十韻》)、“詩興不無神”(《寄張十二山人彪三十韻》)、“道消詩興廢,心息酒為徒”(《哭臺州鄭司戶蘇少監(jiān)》)、“老去才難盡,秋來興甚長”(《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適虢州岑二十七長史參三十韻》)。詩人因“道消”而詩興廢,因“秋來”而詩興長。詩興大多由詩人的苦思與外界事物的感召而產(chǎn)生。
詩興即靈感其實就是詩歌創(chuàng)作中超奇的思維和表現(xiàn)能力。古人認為,靈感的到來仿佛有鬼神相助。杜甫有這樣的詩句:“思飄云物外,律中鬼神驚。毫發(fā)無遺憾,波瀾獨老成?!保ā毒促涏嵵G議十韻》)又如“落筆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但覺高歌有鬼神”(《醉時歌》)。所謂“思飄云物外”其實指的就是指導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中的靈感思維狀態(tài),靈感的到來可以使自己的作品達到自然天成的神化境界,使鬼神驚嘆。
綜上所述,苦思入化既是杜甫詩學自然觀的集中體現(xiàn),又是杜甫詩歌藝術(shù)風格的具體表現(xiàn)??嗨际沁_到入化的必要途徑,入化是苦思的必然結(jié)果??嗨既牖脑妼W自然觀與詩歌藝術(shù)風格在中國詩學史和中國詩歌發(fā)展史上均具有重要的價值。它解決了詩學史上一直爭論不休的一些問題,比如何謂自然,苦思是否會妨礙自然的表現(xiàn),法度、規(guī)矩與自然的關(guān)系怎樣,苦思與靈感思維的聯(lián)系等等。
[1]王世貞.藝苑卮言[A].歷代詩話續(xù)編(中)[C].北京:中華書局,1981.
[2]皎然.詩式[A].歷代詩話(上)[C].北京:中華書局,1981.
[3]周振甫.文心雕龍注釋[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
[3]楊載.詩法家數(shù)[A].歷代詩話(下).北京:中華書局,1981.
[4]葛立方.韻語陽秋[A].歷代詩話(下)[C].北京:中華書局,1981.
[5]葉少蘊.石林詩話[A].歷代詩話(上)[C].北京:中華書局,1981.
[6]方東樹.昭昧詹言[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1.
[7]陸時雍.詩鏡總論[A].歷代詩話續(xù)編(下).北京:中華書局,1981.
責任編輯 韓璽吾 E-mail:shekeban@163.com
I207.22
A
1673-1395(2011)01-0018-03
2010 12 -06
殷滿堂(1968-),男,湖北天門人,副教授,主要從事詩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