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伯華 龍鉦 廖建華
春花椰菜的上市期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此時正值蔬菜供應淡季,上市蔬菜品種單一,數(shù)量少。春花椰菜上市不僅能增加蔬菜花色品種,而且其價格較高,深受消費者歡迎,可實現(xiàn)農(nóng)民增收。近年來長江流域春花椰菜種植面積逐年擴大。
花椰菜屬綠體春化型植物,對溫度要求較為嚴格,對不良環(huán)境條件反應極為敏感,非常容易發(fā)生早花、毛花、紫花,甚至散花等異常發(fā)育現(xiàn)象,影響花椰菜的產(chǎn)量和品質(zhì),造成減產(chǎn),甚至絕收。傳統(tǒng)的春花椰菜品種生育期在120天以上,有的甚至達到240天,占地時間長,土地資源利用效率低。為此,根據(jù)氣候特點,結合篩選出的花椰菜新優(yōu)品種的特性及多年來在武漢、重慶、四川、江蘇等地成功的栽培經(jīng)驗,總結出一套利用大棚、小棚栽培春花椰菜的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高效栽培技術,供長江流域地區(qū)參考。
春花椰菜應選擇適宜當?shù)胤N植、冬性強、耐寒性好、品質(zhì)優(yōu)、產(chǎn)量高、花球潔白緊實、不易散球的新優(yōu)品種。長江流域一般選擇定植后65天左右采收的品種,如襁褓、贏春、陽春60、陽春65、韓國1號、韓國2號、圣果等高檔新優(yōu)進口品種。
花椰菜花球生長適宜的溫度為10~20℃。應根據(jù)當?shù)禺斈隁夂驐l件、品種特性以及栽培設施種類,因地制宜地選擇適宜播種期。
一般長江流域在11月至12月上中旬播種,利用小拱棚或大棚育苗。11月上中旬主要采用的是小拱棚+地膜育苗,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以大棚育苗為好。采用營養(yǎng)缽或穴盤育苗,一方面可不分苗,縮短定植后的緩苗期,另一方面精播種可減少種子用量,降低生產(chǎn)成本。
按園土∶有機肥=2∶1的比例配好營養(yǎng)土,園土以未種過十字花科蔬菜的土壤為宜,有機肥一定要充分腐熟。營養(yǎng)土中加入少量的過磷酸鈣或三元復合肥,以利于壯苗。此外每1 m3營養(yǎng)土中加入100~150 g敵克松或50%多菌靈,防治立枯病和猝倒病。
將配好的營養(yǎng)土裝入直徑為8~10 cm的營養(yǎng)缽中,整齊地排到苗床上。每缽播種1~2粒,播后蓋一層薄薄的細土,以不見種子為度,然后蓋上一層薄膜,扣上小棚或大棚保溫保濕。播種后出苗前要加強保溫措施,白天控制在20~25℃,夜間在10℃左右為宜,以利于種子發(fā)芽和苗齊、苗壯。如果播種后遇冷空氣,采用小拱棚育苗的,夜間覆蓋草包保溫,白天揭開草包,見光增溫;采用大棚育苗的,可內(nèi)扣小拱棚增溫,棚內(nèi)溫度應不低于8℃。
當出苗70%時,揭開地膜,床面干時可澆水,以利于出苗。齊苗后,白天注意通風,適當降低苗床的溫度和濕度,防止幼苗徒長,白天溫度控制在15~18℃,不高于20℃,夜間在5℃左右。為增強幼苗定植后對低溫和干燥的抵抗力,促進緩苗,要逐漸加大通風量,使苗床溫度和濕度下降,通風的原則是齊苗后小通風,2片真葉時中通風,定植前10~15天大通風。進行低溫煉苗時,溫度掌握在5℃左右,以幼苗不受凍為宜,先把苗床的薄膜揭開,夜間覆蓋物不蓋嚴,逐漸撤去薄膜和覆蓋物,使苗床溫度接近氣溫,定植前3天完全撤去薄膜和覆蓋物。幼苗生長到4~5片真葉、莖粗不超過0.4 cm時定植,定植前澆透起苗水。
當幼苗子葉展開至破心時,進行間苗,拔除弱苗、雜苗,同時用較壯苗補上空缽,然后覆蓋一層0.5 cm厚的細土,以利于幼苗根系生長。
因春花椰菜育苗期間正處低溫階段,苗床溫度較低,忌澆大水,根據(jù)墑情適當澆水,以見干見濕為宜。2片真葉時,用稀糞水澆1次。定植前15~20天,再澆水1次。
選擇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zhì)、保水保肥、排灌良好,且前茬為非十字花科作物的田塊。每667 m2施菜用餅肥200 kg、腐熟有機肥2 500 kg,深翻、整平,整成深溝高畦,畦寬1.5 m,畦高16~23 cm。定植前8天左右覆蓋地膜。
適時定植對春花椰菜的產(chǎn)量、品質(zhì)有著較大影響。一般在日平均氣溫穩(wěn)定在10℃以上、地溫穩(wěn)定在8℃以上、當?shù)睾鬟^后開始回暖時,選擇晴天上午定植。武漢地區(qū)正常年份一般2月上中旬采用大棚(+小拱棚)+地膜栽培,2月中下旬采用小拱棚+地膜栽培,2月下旬至3月上旬采用地膜覆蓋栽培。每畦栽3行,667 m2栽2 500~3 000株。若要提早上市,可采用大棚+小拱棚+地膜或小拱棚+地膜栽培,同時夜間加蓋草簾等保溫措施,定植期可適當提前,收獲期也可相應提前。
早春定植時氣溫較低且不穩(wěn)定,甚至還會有寒流出現(xiàn)。大棚、小拱棚栽培要悶棚3~5天,以提高地溫?;羁煤蟾鶕?jù)天氣變化注意通風。一般定植緩苗后,保護地內(nèi)溫度白天保持在25~30℃,夜間在10℃;幼苗開始生長期,適當通風,白天在22℃,不超過25℃;蓮座期白天15~20℃,夜間10℃;花球發(fā)育期白天14~18℃,不高于24℃,夜間5℃。一般于3月下旬撤小拱棚,揭開大棚四周薄膜通風。定植后適時通風控溫和適時撤棚是春花椰菜保護地早熟栽培技術的關鍵。
定植10天后,根據(jù)植株長勢追肥,追施稀薄人糞尿肥或每667 m2施尿素15 kg,并及時澆水。當植株心葉開始旋扭時,每667 m2施尿素10~15 kg、適量的鉀肥或草木灰,促進花球形成?,F(xiàn)球后,每667 m2施用腐熟的人糞尿肥1 000 kg和三元復合肥40 kg,施肥方法是在植株之間挖長穴,將肥料混合施下,用土封嚴,注意適時灌水,可每5~7天澆水1次,直到收獲。在花球膨大的中后期,可用0.1%~0.5%的硼酸溶液進行葉面追肥,每隔3~5天噴1次,連噴3次。
為害春花椰菜的主要病害有黑腐病、黑斑病和霜霉病。黑腐病可于發(fā)病初期選用77%可殺得(氫氧化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代森鋅600倍液,50%代森銨水劑1 000倍液或72%農(nóng)用鏈霉素可濕性粉劑4 0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10天噴1次,連噴2~3次。重病田視病情發(fā)展可適當增加噴施次數(shù)。
黑斑病于發(fā)病初期選用14%絡氨銅水劑600倍液,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72%農(nóng)用硫酸鏈霉素可溶性粉劑4 000倍液防治,7~10天噴1次,連噴 2~3次。
霜霉病可選用 40%硫酸鋁可濕性粉劑150~200倍液,72.7%普力克(霜霉威)水劑6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交替使用,7~10天1次,連噴2~3次。
苗期主要病害為立枯病和猝倒病。立枯病在發(fā)病初期及時拔除病株,并噴灑75%百菌清,防治1~2次。猝倒病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立枯凈粉劑500~800倍液噴霧防治1~2次。
為害花椰菜的主要蟲害有菜青蟲、小菜蛾和蚜蟲。當有菜青蟲為害時,在氣溫20℃以上時,可用Bt乳劑500~800倍液,青蟲菌,7216或50%辛硫磷乳油2 000倍液噴霧防治。小菜蛾又名吊絲蟲,為害高峰期在3月下旬至5月上旬,可用Bt乳劑(蘇云金桿菌)或5%抑太保(氟啶脲)3 000倍液噴霧防治。蚜蟲用50%辟蚜霧可濕性粉劑2 000~3 0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防治,6~7天噴1次,連噴 2~3次。
優(yōu)良春花椰菜品種自覆性好,一般心葉自抱或擰抱。一般品種心葉往往開展,花球外露,當花球露出時,將靠近花球的外葉折斷,覆蓋花球,避免陽光直射,保持花球潔白。
一般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采收,效益最好。適時采收花球的標準:花球充分長大,質(zhì)地潔白,表面平滑,致密緊實,花球未散開。采收時,在花球外帶幾片葉,以利于包裝運輸過程中保護花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