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啟峰
《字書》是一部記錄魏晉時期實際詞匯面貌的辭書,《隋書·經(jīng)籍志》:“《字書》三卷,《字書》十卷?!薄杜f唐書·經(jīng)籍志》:“《字書》十卷。”清謝啟昆《小學(xué)考》:“陳鳣敘錄曰:《隋書·經(jīng)籍志》列《字書》之目凡三。一曰《古今字書》十卷,二曰《字書》三卷,三曰《字書》十卷。不言何人《字書》,亦不知何時《字書》也。嘗考《顏氏家訓(xùn)》引《字書》云‘嵍即旄邱之旄也’,知六朝間人固所常用,今一無所存,惟見于群籍所引,而陸氏《經(jīng)典釋文》、李氏《文選注》、釋氏《一切經(jīng)音義》引之尤多?!薄蹲謺方褚咽?,歷代典籍所引“字書”似不出于一書,有時也泛稱《爾雅》、《說文解字》(以下簡稱《說文》)、《玉篇》等為字書,故“字書”一詞有時亦是古代辭書的通名。
《一切經(jīng)音義》是解釋佛經(jīng)中疑難字詞的音義類訓(xùn)詁著作,流傳至今的主要有三種:玄應(yīng)《一切經(jīng)音義》,又名《眾經(jīng)音義》,簡稱《玄應(yīng)音義》,共25卷;慧琳《一切經(jīng)音義》,簡稱《慧琳音義》,共100卷;希麟《續(xù)一切經(jīng)音義》,簡稱《希麟音義》,共10卷。本文所依據(jù)的《字書》佚文即輯自這三種音義書。其中的“字書”一為通名,二為專名。區(qū)別主要體現(xiàn)在用語上:“諸字書”、“諸家字書”、“一切字書并無”、“字書并無”、“字書本無”等情況屬于通名,本文不做討論;而“字書”、“字書云”、“字書作”、“字書或作”、“字書亦”、“字書亦作”等情況屬于專名,即本文考探所依據(jù)的佚文。
關(guān)于這部失傳的《字書》,清代學(xué)者如龍璋、顧震福、任大椿、黃奭等都有輯佚,當(dāng)今學(xué)者亦有探討。徐前師《唐寫本〈玉篇〉中的〈字書〉》(2007:110-112)中認(rèn)為“《一切經(jīng)音義》大量引用的《字書》即是《字林》,《字書》與《字林》異名同實”。王華權(quán)《〈字書〉非〈字林〉考》(2009:178-180)一文對比分析《字書》與《字林》二者的異同,提出了《字書》非《字林》的觀點。然而如何認(rèn)識這樣一部辭書,尚需做進一步深入的研究。本文擬就三種音義中所存《字書》的八百多條佚文考探其概貌,剖析其注音、字形分析和釋義的體例,探討其收詞釋義上的特色,并略述其在辭書研究和語言研究等方面的學(xué)術(shù)價值。
《字書》以收錄單音節(jié)詞為主,亦收有漢以后的新詞新義,如:
邏遮也。(慧卷十六《大方廣三戒經(jīng)》卷中“關(guān)邏”[1])
瞙目不明也。(希卷六《能除一切眼疾陀羅尼經(jīng)》“瞖瞙”)
瞎一目合也。(玄卷九《大智度論》第六十七卷“眼瞎”)[2]
目不見物也。又云一眼無睛也。(慧卷六《大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第五百六卷“盲瞎”、希卷六《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經(jīng)》卷上“聾瞎”)
按:“瞎”最早出現(xiàn)在劉熙《釋名》中:“瞎,迄也。膚幕迄迫也。”畢沅疏證:“晉以后始謂眇目者為瞎?!焙笥小段簳罚骸埃ㄜ奚o一目。七歲,洪戲之,問侍者曰:‘吾聞瞎兒一淚,信乎?’”“谷楷,昌黎人?!鹨荒?,而性甚嚴(yán)忍,前后奉使,皆以酷暴為名,時人號曰瞎虎?!薄跋埂睉?yīng)在《說文》之后出現(xiàn),《字書》收錄。
除了單音節(jié)詞之外,《字書》還收錄了雙音節(jié)復(fù)音詞。其中,有一些是聯(lián)綿詞和疊音詞。如:
斟酌以意度量也。(慧卷六十《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律》第十三卷“斟酌”)
髣髴見不審也。(慧卷八十二《西域記》第二卷“髣髴”)
竛竮行不正也。(慧卷九十九《廣弘明集》第二十九卷“竛竮”)
慺慺謹(jǐn)敬之貌也。(玄卷七《漸備經(jīng)》第一卷“慺慺”)
《字書》也收釋了一些雙音節(jié)的百科詞。如:
瑪瑙石之次玉者也。(慧卷二十五《大般涅槃經(jīng)·壽命品第一》“瑪瑙”)
蘿菔即菜名蘆服是也。(慧卷六十三《根本說一切有部待攝》第十一卷“蘿菔”)
此外,《字書》也收釋了一些虛詞。如:
尚猶也。(慧卷十《仁王般若經(jīng)》卷下“尚殞”)
叵不可也。(慧卷二十一《大方廣佛華嚴(yán)經(jīng)》第三卷“叵思議”)
然而也。(希卷二《新大方廣佛華嚴(yán)經(jīng)》第五卷“欻然”)
《字書》原書已失傳,對于《字書》的體例,我們可以依據(jù)《玄應(yīng)音義》《慧琳音義》和《希麟音義》三種音義所引的佚文做大致的考探。其體例應(yīng)由注音、字形分析和釋義三部分組成。釋義注重本義,更注重引申義。略做分析如下。
從《玄應(yīng)音義》《慧琳音義》和《希麟音義》三種音義所引《字書》的佚文來看,大多數(shù)的詞沒有注音,有注音的詞約50條,注音方式有反切、直音兩種。如:
音而用反。鞍毳飾也。(玄卷十四《四分律》第四十一卷“結(jié)”)
覷青預(yù)反。(慧卷一《大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第四卷“伺求”)
掠音亮。(慧卷八十一《集神州三寶感通傳》第一卷“剽掠”)
《字書》和《說文》一樣,也利用六書的原則來分析字形。如:
鎧從金,皚省聲。(希卷三《新大方廣佛華嚴(yán)經(jīng)》第三十六卷“鎧仗”)
戹戹字從戶從乙。(慧卷八《大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第五百七十四卷“善軶”)
諂詐。從言臽。(希卷九《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第四卷“諂語”)
就釋義方式來看,《字書》主要采用聲訓(xùn)、形訓(xùn)和義訓(xùn)三種方式。
其一,釋義采用聲訓(xùn)的,如:
易移也。(慧卷六《大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第四百九十三卷“無易”)
戲嬉也。(慧卷四十四《佛說賢首經(jīng)》“嬉戲”)
辮編也。(希卷五《底哩三昧耶不動使者念誦經(jīng)》“辮發(fā)”)
其二,釋義采用形訓(xùn)的,如:
篅以竹葦編如甕形貯谷麥曰篅。(慧卷六十一《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蒭尼律》第三卷“篅窖”)
罃長頸瓶也。(慧卷七十六《阿育王經(jīng)》第三卷“千罃”)
其三,釋義采用義訓(xùn)的,如:
穽陷獸曰穽。(希卷三《新華嚴(yán)經(jīng)》第三十五卷“穽陷”)
嚙淺齩也。(希卷五《大威力烏樞瑟摩明王經(jīng)》卷上“嚙齒”)
祧遠(yuǎn)祖廟也。(希卷十《續(xù)開元釋教錄》卷下“承祧”)
在釋義內(nèi)容上不僅解釋詞的本義,也解釋詞的引申義。釋本義的,如:
懈亦怠也。(慧卷四《大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第四百二卷“懈怠”)
暇閑也。(慧卷六《大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第五百九卷“無暇”)
叡圣也。(慧卷二十四《大唐新譯方廣大莊嚴(yán)經(jīng)三藏圣教序》“叡唐”)
釋引申義的,如:
顧念也。(慧卷三《大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第三百三十卷“不顧”)
狂病也。(希卷十《續(xù)開元釋教錄》卷上“狂瞽”)
也有分釋多義詞的幾個義項的,如:
柄執(zhí)也,持也,把也,操也。(慧卷三十三《佛說九色鹿經(jīng)》“拂柄”)
逃走也,避也。(希卷四《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jīng)》第十卷“逃竄”)
有時還連類而及,解釋一詞而連及相關(guān)的詞。如:
戶一扉曰戶,兩扉曰門。(玄卷十四《四分律》第九卷“戶扉”)
薨天子曰崩,諸侯曰薨。(希卷十《續(xù)開元釋教錄》卷上“薨變”)
《字書》的特色主要體現(xiàn)在收詞釋義上。下文主要將《字書》與《說文》做對比來考探。
首先,《字書》收詞范圍擴大,收錄了《說文》未收錄的詞。
其一,《說文》之前已有而《說文》未收的,《字書》收錄。如:
潺湲水流貌也。(玄卷十七《出曜論》第三卷“潺潺”)
按:《楚辭·九歌·湘夫人》:“橫流涕兮潺湲,隱思君兮陫側(cè)?!薄冻o·九歌·湘君》:“慌惚兮遠(yuǎn)望,觀流水兮潺湲。”
凱游歸樂也。(慧卷八十三《大唐三藏玄奘法師本傳》第六卷“凱旋”)
按:《禮記·表記》:“《詩》云:‘凱弟君子,民之父母?!瘎P以強教之,弟以說安之?!笨追f達疏:“凱,樂也;弟,易也?!?/p>
睟潤澤也。(希卷七《大乘文殊師利佛剎功德莊嚴(yán)經(jīng)》卷上“澄睟”)按:《孟子·盡心上》:“仁義禮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見于面?!壁w岐注:“睟,潤澤貌也。”
其二,《說文》之后產(chǎn)生而《說文》不可能收的,《字書》收錄。如:
迸散走也。(玄卷四《金光明經(jīng)》第五卷“孤迸”)
按:《三國志·蜀志·譙周傳》:“而蜀本謂敵不便至,不作城守調(diào)度,及聞艾已入陰平,百姓擾擾,皆迸山野,不可禁制?!薄稌x書·江統(tǒng)傳》:“老幼系虜,丁壯降散,禽離獸迸,不能相一?!?/p>
皺皮聚也。(慧卷五十三《阿那律八念經(jīng)》“皮皺”)
按:《周書·耿豪傳》:“九年,從太祖戰(zhàn)于邙山,豪謂所部曰:‘大丈夫見賊,須右手拔刀,左手把矛,直刺直斫,慎莫皺眉畏死?!薄洱R民要術(shù)》卷五《種漆》第四十九:“若不即洗者,鹽醋浸潤,氣徹則皺,器便壞矣?!?/p>
捩拗捩也。(希卷四《大乘瑜伽千缽文殊大教王經(jīng)》第十卷)
按:《晉書·宗室傳》:“阿皮捩吾指,奪吾璽綬,不可不殺?!?/p>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說文》釋義中已有,而《說文》未作為字頭收錄的,《字書》收錄。如:
鏗金聲。(慧卷十一《大寶積經(jīng)》第十卷“鏗然”)
按:《說文·臤部》:“臤,堅也。從又臣聲。凡臤之屬皆從臤。讀若鏗鏘,古文以為賢字。”《說文·手部》:“摼,搗頭也。從手堅聲。讀若《論語》:‘鏗爾,舍琴而作。’”《說文·車部》“,車弘聲也。從車,真聲。讀若《論語》:‘鏗爾,舍瑟而作。’一曰,讀若掔?!薄扮H”字于《說文》前已有用例,《禮記·樂記》:“鐘聲鏗,鏗以立號,號以立橫,橫以立武?!笨追f達疏:“鐘聲鏗者,言金鐘之聲鏗鏗然矣?!薄冻o·招魂》:“鏗鐘揺簴?!蓖跻葑ⅲ骸扮H,撞也?!薄墩f文》臤部、手部、車部釋義中皆有“鏗”,而正文未出條,似為許慎所漏收,《字書》收錄。
再次,與《說文》相比,《字書》在釋義上力求通俗化、口語化,且注重描寫,因此更具有實用性、形象性。如:
脊背骨也。(慧卷二《大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第七十六卷“脊骨”)
衺不正也。(慧卷六十二《根本毗奈耶雜事律》第四卷“咼衺”)
淈攪令濁也。(慧卷九十四《續(xù)高僧傳》第二十三卷“掐淈”)
盲無所見也。(希卷四《大乘本生心地觀經(jīng)》第一卷“盲龜”)
灑以水散地也。(希卷五《觀自在多羅菩薩經(jīng)》“凈灑”)
《說文》主要為漢代讀經(jīng)服務(wù),注重從經(jīng)典中搜羅文字進行解說,《字書》則在繼承《說文》的基礎(chǔ)上有所創(chuàng)新,除了經(jīng)典文獻之外,亦大量解釋其他文獻的詞語,可以說《字書》是一部為了適應(yīng)當(dāng)時社會的實際需要而編撰的辭書。
《字書》雖已失傳,我們?nèi)匀豢梢詮摹缎?yīng)音義》《慧琳音義》《希麟音義》三種音義所引的佚文探知其在辭書研究和語言研究等方面的學(xué)術(shù)價值。
《字書》的釋義內(nèi)容被現(xiàn)代大型辭書所采用,無論是《漢語大字典》(以下簡稱《大字典》),還是《漢語大詞典》(以下簡稱《大詞典》)都直接或間接地采用了《字書》的佚文來釋詞。如:
《大字典》釋“揬”的第二個義項:“揩。唐玄應(yīng)《一切經(jīng)音義》卷五引《字書》曰:‘揬,揩也。’”
《大字典》釋“埵”之“物體下垂的樣子”義:“唐慧琳《一切經(jīng)音義》卷八十六引《字書》:‘埵,耳垂下貌?!镀n惥帯さ乩眍悺ね敛俊罚骸畧?,又果實下垂貌?!?/p>
《大詞典》釋“仂”之“勤;盡力”義:“《廣雅·釋詁》:‘仂,勤也。’王念孫疏證:‘仂者,《眾經(jīng)音義》卷七引《字書》云:“仂,勤也?!惫磐ㄗ髁Α!稄V韻·入職》:‘仂,不懈?!妪徸哉洹段褰?jīng)大義終始論》:‘乃率其丑,取其仂,以報于天,蓋仰而欲天之降之也?!?/p>
《字書》除了承襲秦漢以來正統(tǒng)的書面語中的各類文言詞匯以外,最為突出的就是出現(xiàn)了大量未見于前代典籍的口語新詞,許多舊有詞語也出現(xiàn)了不同于秦漢的新的意義和用法,從中可考知一些詞在魏晉時期的意義,對我們研究魏晉和魏晉以后漢語詞義的發(fā)展頗有參考價值。如:
擬向也。(玄卷十六《僧祇戒本》“刀擬”、玄卷十七《出曜論》第十一卷“擬我”、慧卷六十四《僧祇戒本》“刀擬”、慧卷七十四《出曜經(jīng)》第十一卷“擬我”)
按:檢《說文》:“擬,度也?!薄兑住は缔o上》:“擬之而后言,議之而后動?!笨追f達疏:“圣人欲言之時,心擬度之而后言也?!睗h揚雄《法言·孝至》:“君子動則擬諸事,事則擬諸禮?!彼抉R光注:“擬,度也?!薄皵M”有“度”義無疑,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詞匯意義又有了新的演變,“擬”演變出“向”義?!稘h書·蘇武傳》:“(衛(wèi))律謂武曰:‘副有罪,當(dāng)相坐。’武曰:‘本無謀,又非親屬,何謂相坐?’復(fù)舉劍擬之,武不動?!薄逗鬂h書·酷吏·周傳》:“皇后弟黃門郎竇篤從宮中歸,夜至止奸亭,亭長霍延遮止篤,篤蒼頭與爭,延遂拔劍擬篤,而肆詈恣口。”例中“擬”有“比劃、指向”義,而“比劃、指向”的動作或觸及物體或不觸及物體?!皵M”皆有以武器比劃逼近義,引申也指對準(zhǔn)后砍削。如《搜神記·三王墓》:“客以劍擬王,王頭隨墮湯中??鸵嘧詳M己頭,頭復(fù)墮湯中?!保?]由“對準(zhǔn)指向”義引申則有“向”義?!度龂尽の褐尽で饍€傳》:“大將軍統(tǒng)中外軍討之,別使諸葛誕督豫州諸軍從安風(fēng)津擬壽春?!保?]《字書》收錄“擬,向也”,反映了“擬”詞義的演變結(jié)果,為我們研究從漢到魏這一時期詞義演變提供了線索。
綜上所述,《字書》作為魏晉時期新興的一部字書,不僅在已有辭書的基礎(chǔ)上反映了當(dāng)時語言發(fā)展的狀況,而且從新的角度對字書的編纂和一些詞語的釋義做了探索,在我國辭書史上自有其不可忽視的學(xué)術(shù)價值。對于這部失傳的辭書,我們應(yīng)該給予更多的關(guān)注。
附 注
[1]括號內(nèi)為所輯佚文的出處。慧卷十六《大方廣三戒經(jīng)》卷中“關(guān)邏”,即表示此詞條出自《慧琳音義》卷十六《大方廣三戒經(jīng)》卷中“關(guān)邏”。下面出自《玄應(yīng)音義》和《希麟音義》的詞條亦同。本文所用《玄應(yīng)音義》《慧琳音義》《希麟音義》均為高麗藏本。
[2]此條在三種音義中有較多相同的佚文,為了行文簡潔其余的出處略去,下依此例。
[3]參見:王云路,方一新.中古漢語語詞例釋.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288-289.
[4]參見:徐時儀.玄應(yīng)《眾經(jīng)音義》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5:406-408.
1.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字典(縮印本).成都:四川出版集團·四川辭書出版社,武漢:湖北長江出版集團·湖北辭書出版社,1993.
2.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撰處編纂.漢語大詞典.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3.
3.王華權(quán).《字書》非《字林》考.湖南科技學(xué)院學(xué)報,2009(5):178-180.
4.謝啟昆(清).小學(xué)考.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211.
5.徐前師.唐寫本《玉篇》中的《字書》.湖南科技大學(xué)學(xué)報,2007(3):110-112.
6.許慎(漢)撰,段玉裁(清)注,許惟賢整理.說文解字注.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
7.徐時儀.唐代新興韻書《韻詮》考探.辭書研究,2007(3):130-137.
8.徐時儀.一切經(jīng)音義三種校本合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