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科培
(新疆教育學院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43)
雙語學員是培訓工作的主體。學員自主性學習狀態(tài)的好與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雙語培訓工作的成敗。尤其是在當前我區(qū)優(yōu)質雙語教學資源不足,雙語教師數(shù)量短缺的情況下,加強雙語學員管理、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反觀我區(qū)兩年制雙語學員的培訓工作實踐,在總結提高和研究方面,更多地是集中在教師教的問題上,可謂是百花齊放。唯獨對學員怎樣學,怎樣達到富有成效這一維度的考量方面,缺少深層次、較系統(tǒng)的研究和探索。
本文試圖從成人學習理論、第二語言系的理論以及我區(qū)雙語學員在校培訓學習及管理等視角,從操作層面上探析、尋找強化雙語學員學習管理、提高雙語培訓質量的途徑。通過對問題的破解,提出善于管理、科學管理的路徑,確保這一民心工程和國家戰(zhàn)略的順利實施。
建構主義理論學派認為,成人語言的學習,更多是學習者自主的學習行為,強調(diào)“以學習者為中心”。雙語學員參加培訓前均為中小學在職教師,他們學習的自主性、自我導向學習能力比較強。能動性是學習主體的首要特征,如何發(fā)揮好雙語學員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對于鞏固課堂教學、提高語言學習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雙語教學研究表明,學員的學習動機、態(tài)度和焦慮與語言學習效果密切相關,學習目的越明確,態(tài)度越積極,焦慮程度越低 ,獲得的語言輸入就越多。從這個意義上講,強化學習管理,就是加強對語言學習中雙語學員學習的動機、態(tài)度、焦慮等情感因素的管理,對雙語學員持尊重和理解的態(tài)度,強化積極因素,激發(fā)主體意識,使雙語學員在自主狀態(tài)下,積極、主動、自信地學習。
第二語言習得理論認為[1],語言的學習與環(huán)境密切相關,僅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善于利用和創(chuàng)造有利于提高聽、說、讀、寫等基本技能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在實踐中進行訓練和提高。研究表明,在母語環(huán)境下,為第二語言習得者建立一個語言學習“自支持”系統(tǒng),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習效果。從這個意義上講,強化學習管理,就是加強雙語學員語言學習環(huán)境的構建,對聽、說、讀、寫等語言實踐活動進行整體優(yōu)化,探討、試行并推廣一種符合雙語學員個體學習策略、有助于學習興趣提高以及有效地語言實踐模式。同時,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建立多媒體視聽中心或校內(nèi)語言自主中心,為雙語學員提供一個更加開放的雙語學習環(huán)境。
雙語學員既不同于普通的在校大學生,又不同于一般在校的成人大學生,他們是一個較為特殊的群體。參加培訓前,他們大都在中小學教學一線工作,有相當一部分人是學校的教學骨干,有人甚至擔任所在學校的領導職務。他們當中的多數(shù)人政治觀念強、思想穩(wěn)定、覺悟比較高,很多同志以感恩的思想來對待學習,應該說這是主流。 除此之外,在他們當中也不乏有消極因素的存在。由于雙語學員多數(shù)來自縣以下基層中小學,他們大都有過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教學經(jīng)歷,平時主要的工作就是教學,而且教學任務比較重,十分辛苦。他們很少有外出脫產(chǎn)深造的機會,自主學習缺乏連續(xù)性和學習毅力,一旦參加脫產(chǎn)學習,部分人難以適應新的學習環(huán)境。往往出現(xiàn)“坐不住、學不進”的現(xiàn)象;有個別學員把脫產(chǎn)培訓當成休息的機會,主動學習的意識不夠強;還有人把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看作評職稱或晉升職務的一個砝碼,一種功利心在作怪。
在調(diào)研中不難發(fā)現(xiàn),學員在受訓期間,培訓院校非常注重課堂語言環(huán)境的營造,但往往有意、無意地忽略了課堂之外如交流、宿舍、食堂等語言環(huán)境的營造和管理,造成學員“上課說漢語,下課講母語”、“漢語大環(huán)境、母語小環(huán)境”的現(xiàn)象,而且這種現(xiàn)象在培訓期間他們所到的實習學校繼續(xù)延續(xù)發(fā)展,對于學習漢語十分不利。此外,為了提高雙語學員的學習興趣和漢語表達能力,培訓院校雖然都很重視開展晨讀、朗誦、演講、歌唱、讀報比賽、查字典比賽以及開設漢語角、漢語沙龍等豐富多彩語言實踐活動,但往往過多的重視了活動內(nèi)容的豐富,而忽視了對活動整體設計和語言能力提升的效果。雙語學員自學能力比較強,加之層次不齊,學習活動中更多地借助于自己的經(jīng)驗來理解和掌握知識,他們希望為其提供更多的個性化語言學習的環(huán)境。
參加培訓的學員大都己經(jīng)組建了家庭,他們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負擔較重,牽掛多,如此一來造成有的學員上課思想不集中,注意力分散,經(jīng)常出現(xiàn)學員因為家中有事而請假回家的現(xiàn)象。另一方面,雙語學員來參加培訓前,都經(jīng)過一定的推薦和選拔程序,當?shù)亟逃姓块T和學員所在學校都有明確的要求,家庭也寄予很高的期望。因此,有些學員學習壓力很大,擔心口語不達標、雙語教學能力提高不快、甚至拿不上結業(yè)證。這種壓力所帶來的焦慮和煩躁情緒,對學習和管理也帶來相應的困難。個別男學員“借酒消愁”,個別女學員夜間外出不按學校規(guī)定按時返校,有些黨員學員不主動及時接轉組織關系,把自己混同于普通學員,不想給自己額外增加壓力。
從目前培訓運行情況看,培訓院校普遍存在著用管理普通大學生的方式來管理雙語學員的現(xiàn)象,沒有過多的去從雙語學員自身特點來考慮其成人角色和教師職業(yè)角色。與成人大學生和普通本、??拼髮W生不同,雙語學員具有“雙重”身份,培訓院校在這方面必須有足夠的認識。這些年來,雖然培訓院校試圖通過“學期成績反饋單”等方式與學員所在縣市教育行政部門和所在學校進行溝通,但在深度和效果上都還是不夠的。如在2008年10月組織的對烏魯木齊地區(qū)4所培訓院校的調(diào)查顯示,雙語學員當中有近80%的入黨積極分子的基本材料不愿意轉入培訓院校。由此可見,在對雙語學員的管理上,培訓院校與學員所在學校、還有教育行政部門三方面協(xié)同、聯(lián)系、溝通,共同加大管理力度,勢在必行。
1.加強對雙語教學目的、意義的引導,明確學習目標,激發(fā)學習動機
一是要切實抓好入學教育環(huán)節(jié)。思想認識的深度決定實際工作的力度。入學教育關鍵要抓好思想政治教育。要講清楚,雙語學員來參加培訓,任務艱巨,責任重大。首先要做到政治思想強,這比語言學習更為重要。就是要通過培訓前的教育,重點解決好學員的學習動機,培養(yǎng)和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和學習態(tài)度,解決好“為誰學,為什么要學”的問題,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二是抓好學習計劃的制訂。學習計劃一定要符合個人的實際,選擇好學習的策略,明確通過兩年培訓要達到的目標。尤其是樹立好學習漢語、提高雙語教學能力的信心,從而做到刻苦學習,努力完成學習任務。
2.營造語言學習環(huán)境,加強硬件建設,提高語言學習實踐能力
一是堅持語言實踐活動的多樣性。要通過聽(如:聽錄音、聽廣播、聽課、看電視新聞)、說(如:自我介紹、講故事、說課、相互交流)、讀(如:晨讀、朗讀、讀課文、讀報)、寫(如:寫日記、記筆記、寫作業(yè)、寫心得)、賽(如:演講比賽、查字典比賽、漢字書寫比賽、漢語小品比賽、教案設計比賽)、幫(如:“結對子”、“一幫一”、“二幫一”)、練(如:漢語角、外出觀摩)等多種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語言實踐活動,營造開放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
二是優(yōu)化語言學習實踐模式。[2]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證明,固定化、一定量的語言實踐活動,對于鞏固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學習興趣具有重要的意義。培訓院校應組織專家對語言實踐活動進行跟蹤、研究,將實踐證明有效的活動固化下來,并進行整體設計,做到經(jīng)?;椭贫然?/p>
三是完善校內(nèi)自主語言學習中心。一方面要加強語音室、多媒體視聽中心、CAI語言教室等語言學習的硬件設施設備建設。另一方面,要重點完善硬件配套,滿足不同語言層次學員學習需求的自主語言學習材料,包括印刷材料(如:書籍、報紙、雜志、活頁練習等)、視聽材料(如:磁帶、光盤、電視、電影等)、計算機輔助學習材料(如:多媒體課件、互聯(lián)網(wǎng)學習資料等)。
3.完善學習評價體系,強化學習導向,建立激勵、約束機制
建立和完善符合雙語學員實際的學習評價[3],直接影響和決定著雙語學員學習效果和培訓的質量。
一是要將學習過程管理與學習結果管理相結合。當前我區(qū)采取的學習考核評價方式是結果考核為主,既進行漢語水平考核(以HSK為主,逐步過渡到MHK),又進行專業(yè)教學技能的考核。語言學習、雙語教學能力的提高,需要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培訓院??梢蕴剿鲗嵭小皩W分制”式的考核模式,既注重結果的考核,又注重過程的考核,加強學員自主性學習管理制度建設,強化自主學習導向。
二是完善培訓院校管理與學員所在學校、教育行政部門管理相結合的管理模式。加強培訓院校與學員所在學校、教育行政部門以及學員家庭的及時溝通與聯(lián)系,交流學員在培訓期間的思想表現(xiàn)、業(yè)務學習、工作表現(xiàn)等情況。當?shù)亟逃姓块T和學員所在學校每年組織一次對學員在校培訓情況的考察并記入本人檔案。年度的考核與評價結果與學生職稱評定、晉級相掛鉤。
4.堅持以人為本,推進雙重身份管理,創(chuàng)新雙語學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新舉措
雙語學員既是在校學員,又是人民教師,同時他們當中相當一部分人是共產(chǎn)黨員。對于雙語學員,我們既要從學員的角度進行嚴格管理,同時又要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學員的教師身份。
一是開展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從解決學員反映的實際問題入手,從關心學員的飲食、用水、用電、取暖、醫(yī)療等生活方面的點點滴滴做起,盡可能做到管理、服務人性化。如考慮到雙語學員大部分已經(jīng)成家這一客觀情況,在可能的情況下,可適當將星期日、短期節(jié)假日進行累計,集中一段時間放假,有效解除學員的后顧之憂。對于在學習方面較為吃力的學員,院校有關方面應施以專門的關懷,想方設法使學員迎頭趕上,這些都是具體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是充分發(fā)揮學員當中黨團員骨干青年的作用,大力發(fā)揮學員自我管理的信心和能力。開展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那種認為雙語學員學習壓力大,不宜多參加課外活動的想法和做法是不可取的。課外活動盡可能與學習漢語和提高教學能力結合起來,以求得良好的效果。關鍵是要把學員的積極性調(diào)動起來,黨員帶頭自己組織,自我參與,自我管理,使班集體真正形成一個朝氣蓬勃、積極向上、團結進取的集體。
總之,雙語培訓,質量為先。正確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對學員來說至關重要。只要諸方面協(xié)調(diào)配合得當,就一定能夠順利完成兩年制的學習任務,給培訓院校、學員所在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參考文獻:
[1]王建勤.第二語言習得研究[M].商務印書館,2009.
[2]毛悅.特殊目的漢語速成教學模式研究[M].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0.
[3]董霄云.文化視野下的雙語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