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霞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其宗旨是以人為本,其目的是促進人與社會、自然、自身和諧共生,減少社會發(fā)展中因人為因素所付出代價,促進人全面發(fā)展和社會進步。具體到高校就是建設和諧校園。高校圖書館作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不僅有教育信息服務職能,且肩負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人才重任。高校殘疾大學生因其視、聽、言語、肢體、智力、精神及多重殘疾和其他殘疾,使其在心理健康方面相對正常大學生更為不利。此情況必然影響高校穩(wěn)定。因而高校圖書館在為殘疾大學生信息服務同時,關注其身心健康,為構建和諧高校,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有不可推卸責任,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方面意義更為重大!
1.殘疾大學生定義。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第二條規(guī)定:殘疾人指在心理、生理、人體結構上,某種組織、功能喪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喪失以正常方式從事某種活動能力的人。包括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精神、多重殘疾和其他殘疾的人。據此本文把殘疾大學生定義為:就讀于各高校的殘疾人。
2.殘疾大學生心理特點。
普遍而言,殘疾人心理特點主要表現為強烈自卑感、孤獨感、焦慮、抑郁、敏感、自尊心強等,并在認知和行為上有異常表現。作為殘疾人的佼佼者殘疾大學生與正常大學生相比除具有一般殘疾人具有的心理特點外,還有其自身心理特點,主要表現在:自卑、逆反、偏激、冷漠、頑強和焦慮心理。因此,殘疾大學生不僅需要身體康復,更需要心理康復。
1.針對肢體缺陷引起的自卑心理,完善殘疾大學生專用無障礙設施建設。
高校圖書館在館舍建設方面,在注重大多數正常學生的要求外,對殘疾大學生特殊需要予以考慮,實現共性與個性統一。首先要完善殘疾大學生專用無障礙設施建設,如建立無障礙通道、殘疾人衛(wèi)生間,設立盲文閱覽室等,讓殘疾大學生隨心所欲地利用圖書館。對新建高校圖書館在館舍設計布局上,體現為殘疾大學生服務的建設理念,盡顯對殘疾大學生周到細致的關懷,使其心理障礙在良好人文環(huán)境和完備物質條件中得到緩解和排遣。
2.針對殘疾類型不同,提供個性化服務,消除冷漠、偏激心理。
建立殘疾大學生信息檔案,隨時聯系,了解其動態(tài)需求,實行人性化跟蹤服務。如針對行動不便者,可主動上門辦理借閱證和定時上門送書;開設網上預借、續(xù)借和電子郵件及專門網頁式信息服務,使其足不出戶,輕松點擊就能獲取所需。只有享受到設身處地的服務,感受到無微不至的關懷,才能春風化雨,慢慢化解殘疾大學生冷漠、偏激心理。
3.利用豐富館藏資源,在殘疾大學生中開展閱讀療法,減輕焦慮、抑郁、恐慌、偏執(zhí)等負性情緒。
據資料,閱讀療法可對精神和情緒引發(fā)的疾病,如焦慮、抑郁、恐慌、偏執(zhí)、心理失調等,也可對部分生理疾病輔助治療,還可對生理缺障、慢性疾病、情緒問題、人格障礙等輔助治療。在高校圖書館,閱讀療法是做好大學生,尤其殘疾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很得力的工具。
利用充足館藏資源,把助于解決心理問題或開發(fā)心理潛能的各種書刊,如《演講與口才》《愛情婚姻與家庭》《心理與健康》《成功之路》等,特別有關殘疾大學生學習、就業(yè)、康復等心理方面資源,如《中國殘疾人》《殘疾人心理分析》《不一樣的人生-重尋一顆寧靜的心》《給我三天光明》《當生命陷落時:與逆境共處的智慧》《轉逆境為喜悅:與恐懼共處的智慧》等,及其它刊物中有關心理方面知識,如“怎樣克服自卑”、“如何對待失戀”、“怎樣面對就業(yè)”等專題資料復印成冊一并上架,供學生閱讀,并提供正確閱讀指導。
服務要多樣化,如群體閱讀指導(針對有相近心理問題),和個性化跟蹤閱讀治療(有特定心理問題),網上閱讀治療(在圖書館網站上開設專門心理閱讀咨詢平臺)。以上服務都需有心理學專業(yè)背景人員來提供。
4.利用充足館舍資源,建立殘疾大學生專用康復鍛煉室、心理減壓室、心理咨詢室;提供優(yōu)質,安全、高效的心理咨詢服務。
利用充足館舍資源,針對殘疾大學生不同殘疾類型,提供身體機能康復鍛煉室;請本校體育學院或殘疾人康復訓練人士,對殘疾大學生進行經常、針對性康復訓練指導培訓,提高其相對短缺肢體功能,從而提高整個學習、生活質量,增加應對能力,增強自信心。
高校圖書館在購置心理減壓室設備時,一定要考慮殘疾大學生特殊要求。電子閱覽室要設殘疾大學生專用設備,如視力障礙者專用觸摸鍵盤、肢體障礙者專用電腦桌椅等。
心理咨詢室是解決深層次心理問題和疾病專業(yè)場所。高校圖書館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隱形作用有其得天獨厚優(yōu)勢,在館內設立心理咨詢室,不失是解決大學生尤其殘疾大學生心理問題和疾病有益嘗試,并與學工處大學生心理健康中心結合解決專業(yè)心理咨詢師問題。
5.培養(yǎng)復合型圖書館館員,提供優(yōu)質、安全、高效的心理咨詢服務。
圖書館信息咨詢部,向來訪大學生,尤其殘疾大學生提供面對面、電話、網絡信息服務時,只要學生需要,也應提供優(yōu)質、安全的心理咨詢服務。這對信息咨詢員要求極高,除具備圖書情報基本業(yè)務知識技能、計算機技術、外語、某一專業(yè)能力外,還要有專業(yè)心理學尤其心理咨詢學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滿足讀者個性化、多層次、高標準的需求,才能適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和知識信息的爆炸。
6.充分利用大學生讀書協會,開展豐富多彩的殘疾大學生心理沙龍、校外殘疾大學生聯誼等活動,消除其逆反等負性情緒。
充分利用大學生讀書協會,舉辦各種適合殘疾大學生參加的心理沙龍或其他文體活動,經常開設殘疾大學生心理健康讀書活動和講座,經常開展校外殘疾大學生聯誼會;與殘疾大學生所屬學院學生會結合,成立心理觀察員制度,建立殘疾大學生心理互助小組,對殘疾大學生心理危機進行預防;建立導師、所屬黨、團組織經常慰問殘疾大學生制度,與殘聯、共青團等社會團體合作,擴大幫助殘疾大學生各方力量;建立殘疾大學生就業(yè)指導中心,優(yōu)先向用人單位推薦殘疾大學生;建立與殘疾大學生監(jiān)護人聯系溝通制等。這一系列活動切實解決其面臨的各種問題,自然能解決由這些問題引起的心理問題,消除其逆反等各種負性情緒。
7.充分利用圖書館自辦刊物,開設殘疾大學生心理知識信息專欄。
圖書館充分利用自辦刊物,如高教參考、圖書館館報,信息資訊欄,開設殘疾大學生學習、生活、人際、戀愛、就業(yè)等有關心理方面知識、信息專欄,定期由讀書協會發(fā)放到學生手中,供他們參考學習,為其順利完成學業(yè)、踏上社會做出有力指引。
8.以大學生尤其殘疾大學生心理健康需求為本,提升辦館理念,提高服務質量。
現代圖書館結合應信息技術發(fā)展,緊跟服務對象所需,尤其是殘疾大學生等特殊讀者所需,以心理健康為本,為其提供人性化服務,真正做到讀者至上,一切以讀者需要為方向。
總之,殘疾大學生心理關懷需學校、家庭、社會各方全方位立體式管理和配合,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希望全社會都積極行動起來,給高校殘疾大學生心理健康以親切有力關懷。當然作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高校圖書館在此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應結合殘疾大學生心理特點和自身優(yōu)勢,為殘疾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1]馬洪路.殘疾者的心理問題探討[J].中國臨床康復,2002,4(6):2508—2509.
[2]李華平.論普通高校殘疾大學生心理特點及教育對策[J].教育科學,2006,22(2):94-96.
[3]傅若宇.淺議閱讀療法與大學生心理健康[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6(2):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