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德國教育史學的民族傳統(tǒng)*

2011-04-08 01:28
關鍵詞:歷史學家民族主義德國

周 采

(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南京 210097)

論德國教育史學的民族傳統(tǒng)*

周 采

(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南京 210097)

19世紀被稱為“歷史學的世紀”,歷史學成為大學的一門專業(yè)性學科,以蘭克為代表的“科學的歷史學”的學術研究方法得到全世界的極大尊重。但19世紀德國歷史學家對現(xiàn)代德國歷史命運負有的不可推卸的責任及其對德國教育史學科的影響在我國尚未引起足夠注意。本文從19世紀德國經歷的深刻思想變遷、近代德國歷史學的民族特征、1945年以來德國歷史學界的反思以及對德國教育史和德國教育史學史研究的啟示幾個方面進行了論述,尤其重視德國教育史研究的政治語境,期盼引起教育史同行的關注和討論。

德國教育史學;民族傳統(tǒng);政治語境

現(xiàn)代歷史研究首先是在德國被職業(yè)化的。19世紀在德國大學中所實行的學術研究方法,在歷史研究成為一門專業(yè)性學科的任何地方都得到極大尊重,成為對歷史進行科學而客觀的研究的一個范例。一般認為,19世紀德國歷史學家蘭克(Leopold von Ranke,1795-1886)是“科學的歷史學之父”,其對于德國歷史研究的主要貢獻有兩個方面,一是對史料的新的批判考察,二是把講習班制度引入歷史教育之中。

但美國當代著名歷史學家伊格爾斯(Geory G.Iggers,1929-)對此持懷疑態(tài)度。他堅持認為德國的歷史學家們對現(xiàn)代德國的歷史命運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在1938年秋逃離德國,僥幸躲過了對猶太人的大屠殺。在成長為一名歷史學家之后,伊格爾斯越來越意識到:“德國這一歷史思想和歷史研究的民族傳統(tǒng)對于反民主思想難辭其咎。這并不是說它就是直接導向了納粹主義,而是說,它在很重要的方面為1933年徹底拋棄民主制和確立權威主義恐怖掃清了道路。”①現(xiàn)代沒有幾個國家的職業(yè)歷史學家曾像19世紀和20世紀的德國歷史學家那樣在自己的研究中有意識地受一種歷史觀的引導,他們的歷史研究絕非所聲稱的那樣科學和客觀,而是高度意識形態(tài)化的;對史料的批判性分析的強調與一種特定的高度意識形態(tài)化的歷史哲學結合在一起。

法國著名歷史學家基揚(Antione Guilland,1844-1912)指出:“在法國,很早以來,我們都認為德國歷史學家是最公正的。但是,我們錯了,他們的學術欺騙了我們?!雹谘芯康聡y(tǒng)一歷程的學者都對歷史學家們在這一過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印象深刻:他們是民族自由主義政策的推動者,以其學說來塑造德意志民族,并使上述政策成為可能;稍后,他們又成為德國公眾輿論的指路人。沒有歷史學家們的合作,帝國絕不可能找到它的立足點。是德國的歷史學家將歷史和民族命運聯(lián)系到一起,并使歷史具有在法國之外所不具有的影響力;他們用歷史營造了比法律還強大的輿論。

19世紀的德國歷史主義在某種程度上已成為歷史,但這種學說的某些核心意識仍以變形的方式隱藏在今天世界范圍內的思想論爭中。對于歷史學者來說,德國歷史主義還直接涉及史學研究的道德立場問題。因此,研究近代德國歷史學思想的民族傳統(tǒng)對于我們更加深入研究德國教育史和德國教育史學史顯然有著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理論價值。

一、19世紀德國經歷的深刻思想變遷

德國政治現(xiàn)代化進程與西方英、法、美等國家相比有其“獨特”性。德國缺乏像法國、英國或荷蘭那樣能產生一定政治影響的從事商業(yè)或是金融的大資產階級家族。在重商主義時代出現(xiàn)的工廠,其國有化比例遠遠高于西方。土地貴族所具有的起支配作用的社會與經濟地位在各邦沒有改變。19世紀以來,德國現(xiàn)代化道路的最主要特征在于政治與經濟的不同步發(fā)展,政治長期滯后于經濟。到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夕,當?shù)聡诮洕弦寻l(fā)展成為歐洲第一、世界第二的資本主義工業(yè)強國時,政治上卻是傳統(tǒng)容客階級占主導地位,資產階級只是通過沒有實權的帝國會議在“參與”意義上加入統(tǒng)治階級行列,這一時期的德國因此被稱為經濟巨人和政治侏儒。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在經濟上已成為強大工業(yè)國家時,政治上“卻受著封建騎士的子孫和教士的統(tǒng)治”。③在民主選舉出來的法蘭克福議會未能于1848年統(tǒng)一德國之后,德國中產階級的主體部分轉而指望普魯士王朝以武力手段,用俾斯麥的話來說就是以‘鐵和血’來完成統(tǒng)一使命。西歐、北歐以及美國經濟上的現(xiàn)代化伴隨著議會民主制的發(fā)展,而在德國,盡管工業(yè)化取得長足進展,民主化卻被延宕下來。教養(yǎng)良好而擁有財產的中產階級的主體部分轉向霍亨索倫王朝,后者提供了他們在經濟領域內所企盼的很多東西,還呼應了中產階級對于成為世界強國的渴望,同時頒布了一部憲法,保留了土地貴族、軍人和君主的諸多特權,并試圖將方興未艾的產業(yè)工人階級摒除在政治過程之外。

在上述政治背景下,19世紀的德國經歷了一場深刻的思想變遷。啟蒙時代理想主義的、世界主義的和康德的德國變成了一個講求實際、甚至為了實際目標而不擇手段的德國,俾斯麥就是這個新德國最完美的化身。德國的知識分子,首先是歷史學家們積極投身最為廣闊和現(xiàn)實的政治生活。

德國浪漫派對德意志民族主義有重要影響。普魯士走上“自上而下”道路與普魯士啟蒙運動的特點有關。赫爾德(Johann Gottfried Herder,1744-1803)是18世紀德國浪漫主義和民族主義之父,開創(chuàng)了浪漫主義歷史新觀念,集中清算了啟蒙思想家的理性主義歷史觀,強調每一種文化都具有不可取代的珍貴價值。在他看來,歷史并非統(tǒng)一固定的,而是由時空上相互交替的各個不同民族,依靠他們各自毫無關聯(lián)的想象力和激情力量所詩性地創(chuàng)造出來的產物。因此,在人類歷史的總體中,每一個時代和每一個民族的文化,各自都有其無可替代的存在和繁榮的理由。赫爾德堅決打破了啟蒙運動分析性思維和同一性原理的硬殼,驅逐了啟蒙運動理性主義歷史觀賦予歷史的同一性幻覺,體現(xiàn)了蘊涵在德國浪漫主義哲學中的辯證法。④

拿破侖戰(zhàn)爭中法軍的勝利以及拿破侖對德國的統(tǒng)治喚醒了德國人沉睡的民族意識,引發(fā)了德國的民族主義運動。一方面,施太因等人試圖通過改革振興德意志“祖國”;另一方面,費希特等人為代表的德國知識分子尤其是歷史學家則通過演說和充滿激情的詩篇等形式掀起德意志民族主義運動的文化波濤。到19世紀中期,雖然民族統(tǒng)一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但民族主義作為一股強大思潮和運動已極大震撼著德國,為德國統(tǒng)一奠定了思想基礎。在政治觀念中,法國人的愛國主義是普世的,而德國人的愛國主義是個別化的,源自某種自卑情結,是在外來壓迫下催生的,尤其在同法國的對抗中得到發(fā)展。曾十分貼近于法國人思想觀念的萊布尼茨和康德的理想主義已被黑格爾主義取代,歷史學家們在聚貝爾(Heinrich von Sybel,1817-1895)和特賴奇克(Heinrich von Treitschke,1834-1896)的帶領下,為民族統(tǒng)一和反對法國而斗爭。從思想根源上說,法國的理想和德國的理想是不可調和的。前者尊奉理性主義,傾向于否認各民族之間的特殊差異;后者是浪漫主義的,它植根于原始的、不可遏制的日耳曼特性之上。

晚年的蘭克曾說過,拿破侖時代以后的復辟運動是德國現(xiàn)代歷史學的奠基者?!皻v史研究正是在反對拿破侖的專斷統(tǒng)治中發(fā)展起來的”,“個別形態(tài)的生活是普遍支配權的反命題”。⑤德國的歷史學是對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征服的回應?;鶕P認為,從政治上說,德意志歷史學派是保守的,即使蘭克本人的政治立場也絕非中立。在19世紀那樣一個思想斗爭激烈、民族思潮興起以致泛濫的年代,那些認為蘭克史學乃至德國史家客觀公正的看法未免太牽強。如果說蘭克罕見的平和與冷靜能掩蓋自己的政治色彩的話,特賴奇克則很清楚自己工作的性質,那就是從歷史中創(chuàng)造出一個德意志民族,在現(xiàn)實中則要為普魯士制度和“德意志使命”及其強權政策辯護。1843年,德國民族主義歷史學家創(chuàng)辦《民族歷史評論》,蘭克是三位發(fā)起人之一。他們在發(fā)刊詞中說:“歷史盡管是個有限的學科,但它比任何學科都有助于全體德國人民的統(tǒng)一。我們希望以一種一致的原則來培育這一學科,那就是它要與政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實際上,歷史是政治的母親和老師。也許它至少能向我們證明,在歷史領域,德國人民沒有深刻的分歧,來自東南西北的努力都不能造成不可調和的對立?!雹迯哪菚r起,所有歷史學家都試圖用自己的著作教育人們理解祖國和熱愛祖國,并希望有助于當代政治問題之解決。

二、近代德國歷史學的民族特征

伊格爾斯認為,德國民族主義運動“在其早期階段所宣揚的是自由主義的、在一定程度上甚而是民主的和世界主義的層面,而在19世紀的進程中,它卻越來越被賦予了權威主義和侵略性的沙文主義形式?!雹咚浅jP注的是使德國民族主義的反民主特征得以合法化的歷史觀,而不是德國在政治層面上未完成民主化。這種觀念被稱為“歷史主義”,其要旨在于拒斥啟蒙運動的理性和人道主義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德國戰(zhàn)敗以后,上述觀點得以延續(xù),并在很大程度上導致對于魏瑪共和的拒斥。在納粹時期,許多年輕歷史學家將民族認同觀念從以國家為取向轉變?yōu)橐苑N族為取向,為在東方對非日耳曼人(包括猶太人)的種族清算進行辯護。甚至到1945年以后,許多傳統(tǒng)觀點仍得以保留。德國歷史研究中保留的貴族傾向在時間上也比西方國家長得多,絕大多數(shù)都是狹隘的政治意義上的歷史,注重敘述政治家、將軍和外交家的活動,幾乎完全不考慮這些決定被做出時的制度和物質框架。

民族主義歷史學家們的第一個要素是德意志愛國主義情緒,尤其在耶拿戰(zhàn)役以后,他們立刻變成狂熱的愛國者。曾被視為解放者的拿破侖一夜之間就成了“難以馴服的暴君”。對這個民族來說,耶拿戰(zhàn)役之后,拿破侖給普魯士套上了枷鎖,比此前任何外來奴役都要沉重。普魯士的命運似乎到了盡頭,但它的歷史可以成為力量的源泉。基揚詳細研究了德意志歷史學派中最為知名的兩位先行者——尼布爾(George Niebuhr,1776-1831)和蘭克,認為他們?yōu)楹髞碚叩於朔椒?,開辟了道路;然后是1848年一代的兩位偉大的自由主義歷史學家——蒙森(Theodore Mommsen,1817-1903)和聚貝爾;最后是特賴奇克——“帝國主義的領軍人物”。

與德意志愛國主義情緒相聯(lián)系的是“國家崇拜”。伊格爾斯在其名著《德國的歷史觀》中指出:“三組思想在本書所涉及的德國歷史研究的民族傳統(tǒng)的理論立場中占據(jù)了核心地位:國家概念、價值哲學和知識理論。雖然這三個概念中沒有一個完全為德國歷史研究所特有,但是它們都在德國歷史思想中得到了最為極端的闡述?!雹嗷鶕P也認為:“德國的思想家和歷史學家們不喜歡契約論的國家學說,他們筆下的國家、首先是普魯士國家,更像是道德主體,甚至是神物?!雹岷诟駹栆笕藗儽仨毘缇磭?,把它看作地上的神物。這種國家觀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德國歷史學家們的研究取向。

再次,新教對近代德國的歷史研究有重要影響。軍國主義的普魯士尊奉嚴格的新教原則。新教在近現(xiàn)代德國文化中有重要影響。在柏林大學,費希特和施萊爾馬赫講授的是新教理性主義。近代德國歷史學派純粹是親普魯士的,反對天主教的大德意志代表的是一個有限的德意志聯(lián)盟。從性質上說,該學派是新教的和自由主義的,是普魯士式的自由主義,將經濟和思想自由與政治自由混為一談,或者說,只要能享有前一種自由,就不在乎后一種自由。在伊格爾斯看來,包括蘭克和絕大多數(shù)普魯士歷史學家在內的很多人都堅守路德派宗教信仰。由于這一信仰所具有的樂觀主義,導致對政治制度濫用權力的習性缺乏深刻認識。

又次,德國近代歷史學具有社會達爾文主義特征。一些嶄露頭角的新學者開始援引達爾文理論支持他們的絕對主義學說,將德國歷史描述為異常巨大的生存斗爭,并赤裸裸認為:“普魯士的歷史角色開始于它逐個兼并那些已然死亡的德意志邦國之時。”⑩基揚認為,德國悲劇的原因之一是德國從未發(fā)生革命,從未把民族概念和自由概念結合到一起。德意志的民族觀念在很大程度上是外族入侵的結果,是19世紀德國的歷史學家們創(chuàng)造出來的,它的基礎在于語言和種族,而觀念的實現(xiàn)靠的是歷史學家們極力謳歌的王朝國家。相比之下,現(xiàn)代法國的民族觀念最初首先是一種政治權利上的訴求。

最后,德國歷史研究有加入哲學成分的悠久傳統(tǒng)。德國當代著名歷史學家約恩·呂森教授認為,不能說在歷史研究中加入哲學成分是德國學術文化所特有的,在法國、意大利和東歐國家也是如此,可以說是歐洲大陸特有的。但正如卡爾·馬克思所指出的,德國傳統(tǒng)深受唯心主義影響也許是對政治落后的一種補償?!拔ㄐ闹髁x對德國整個學術傳統(tǒng),也就是對我們所謂的歷史主義來說,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直到20世紀50年代,你都能看到這種傳統(tǒng)的力量?!盵11]

賦予德國歷史學以民族特點的并不是與蘭克的名字緊密相連的對史料的批判分析。伊格爾斯認為,批判方法和專注于事實的準確并非蘭克或19世紀德國歷史學家所特有,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更早一代歷史學家、語言學家、古典文學藝術研究者和《圣經》學者所形成的。后來,批判方法成為各地真正歷史學者的共同財富?!按_切地說,使得德國歷史研究主要傳統(tǒng)中的歷史學家的著作與眾不同的,正是它們有關歷史性質和政治權力特點的基本理論信念?!盵12]這一信念不僅決定了歷史實踐活動,也決定了歷史學家所提出的問題??偟恼f來,它是以大國間的沖突為中心的,這也決定了他們所采用的方法的特征:過分強調外交檔案,而忽視社會史、經濟史、社會學方法和統(tǒng)計資料。民族主義信念還賦予這些德國歷史學家的研究以一種政治地位,即給予國家的中心地位和對國家之有益影響的信心。

德國歷史理論的保守特征與德國大學的教授制度有重要關聯(lián)。從18世紀后期開始,德意志的歷史職業(yè)就以大學為中心,而在歐洲和美國,這種情況遲至19世紀才出現(xiàn)。在德國,歷史學家是國家的雇員,是一個“國家公務員”。具有決定意義的是其學術職業(yè)的招募形式。自1810年柏林大學建立以來,德國大學體系沒有根本性改革。大學教師職業(yè)仍是一個封閉等級。“正教授”不僅對其下屬的教學與研究活動有極大控制權,還通過與其他同事的合作,對進入這一職業(yè)加以限制。“獲取大學任教資格”有效限制了觀點或是背景與學院機構不一致的歷史學家的進入,這在1871年后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很多歷史學家如梅尼克(Friedrich Meinecke)在自己的“正教授”解決之后才敢對主流歷史觀表示強烈懷疑。1906年,德國教育史家鮑爾生(Friedrich Paulsen)對德國政府控制的壓力給予尖銳批評,認為政府擴大對學校的控制發(fā)端于19世紀。在19世紀以前,政府只對各地學校的設立和各地兒童入學等問題實行強迫。進入19世紀,政府進一步對學校內部活動加以控制。這是由政府的性質造成的。因為政府基本上就是司法組織和軍事組織。在各項社會生活部門中,嚴格而統(tǒng)一的法令必然占至高無上的地位,而在其背后總顯示有強制性?!岸械阶畛林貕毫Φ倪€是那些最有生氣和最善于獨立思考的教師?!盵13]

三、1945年以來德國歷史學界的反思

1945年5月8日的無條件投降,不僅使“大德意志帝國”終結,傳統(tǒng)的民族主義—愛國主義教育目的也成了問題。德國學者福爾(Christoph Fuer)指出:“民族主義—愛國主義的為‘維護德國的教育統(tǒng)一’的努力暫時走到了盡頭。這種努力始于18世紀末關于自由的、世界公民前景下的德國民族主義的大討論,在19世紀愈來愈屈于日益崛起的民族主義的影響,直到后來阿道夫·希特勒企望看到把德國青年教育成為‘狂熱的民族主義者’?!盵14]

有學者認為,德國對歷史的反思經歷了曲折歷程。在20世紀50年代之前是沉默和回避,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發(fā)生了轉折和突破,80年代以來,采取了全面深刻的懺悔措施。德國采取的態(tài)度是德法和解與歐洲一體化進程的催化劑。有學者分析了德國歷史學的反思之路:第一階段是戰(zhàn)后至40年代末,以梅尼克為代表的歷史學家們反思很透徹;第二階段是50年代,好了傷疤忘了痛;第三階段是50年代末的費希爾之爭,間接反思納粹的暴行;第四階段是70年代,以韋勒為代表的批判史學派深挖納粹的老根,一直往前追溯腐朽的、反動的和保守的傳統(tǒng)。德國歷史學科就是通過在歷史反思中扮演重要角色而完成了使命,得到國際史學界的重新認可;第五階段是80年代偽造希特勒之爭;第六階段是圍繞納粹國防軍的罪惡展覽等問題的五個爭論。[15]

20世紀60年代后期以來,在聯(lián)邦德國的史學研究中出現(xiàn)了大量的重新思考。舊的傳統(tǒng)的連續(xù)性依然存在,但眾多歷史學家已開始批判地思考本民族歷史,在研究方法上重新定位,即從傳統(tǒng)帝國歷史研究中以人物為導向的片面研究方法轉變?yōu)閷φ问钒l(fā)生于其中的社會背景的關注。戰(zhàn)后的德國歷史學者評論說,19世紀德國那些重要的歷史著作積極評價近代絕對君主專制國家,完全從國家的角度來研究政治史,在史料上十分重視政府檔案,但對國家行為缺少批判精神。

伊格爾斯欣慰地看到,19世紀上半葉以來不僅主宰了歷史學界也主宰了廣大德國公眾的那種德國歷史觀的支配地位終于在1945年尤其是20世紀60年代以后結束了。對于那些在納粹垮臺之后成長起來的西德新一代歷史學家來說,關鍵問題是:納粹主義的興起及其種族屠殺的恐怖何以可能?許多年輕的歷史學家已摒棄了德國的歷史觀。那些依舊占據(jù)著歷史學教席的老一代人置身于歷史主義傳統(tǒng)中,強調每一歷史格局的特殊性,而新的歷史學家們卻在社會結構和過程中尋找因果解釋。相對于德國之外的社會史家,他們更加注重歷史研究的政治語境。

德國漢堡大學教授漢斯-維爾納·格茨回顧了德國歷史學的發(fā)展歷程:在20世紀初,德國史學界就歷史應該研究政治史還是非政治史展開論戰(zhàn),最后以政治史的研究勝出。20世紀30年代,新憲政史學日益興盛,強調制度史研究的重要性。20世紀60年代,隨著各種社會問題的出現(xiàn),社會史學興起,開始關注對社會群體的研究。到20世紀80年代,隨著人類學的興起,心態(tài)史逐漸重要起來。德國的歷史研究仍然建立在傳統(tǒng)的基礎上,只是有了新的視角和方法。格茨教授還指出了德國史學研究的優(yōu)缺點,其優(yōu)點是:注重對史料的批判;注重史料的廣度,廣泛收集史料,用各種方法進行考證,建立了各種史料庫。其主要缺點是過于保守,拘泥于傳統(tǒng),傾向于建立大的結構;缺乏明確的指導原則。但他也指出,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正因為沒有明確的指導原則,反而有利于研究的多樣性。德國史學應當堅持傳統(tǒng)的優(yōu)點,同時也要與國際學術潮流融合。[16]

四、對德國教育史和德國教育史學史研究的啟示

中國學者注意到馬克思主義對德國民族特性的思考。馬克思主義既批評了德國的狹隘民族主義、基督教以及作為社會基礎的小資產階級,又繼承了德國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如對哲學理論思維的愛好和對現(xiàn)代工業(yè)文明的批判等,它們?yōu)樯钊肜斫怦R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當代全球化趨勢以及人類文明演變的模式等提供了歷史基礎。近年來,中國學者對影響德國歷史發(fā)展的一些重要因素進行了深入研究,十分重視對德國歷史的某些重大問題進行理論思考,尤其重視研究德國歷史發(fā)展的一些重要因素,包括德意志民族主義及其正反兩方面作用、德國歷史不同階段中政治和經濟發(fā)展由不同步和不協(xié)調到相對同步和協(xié)調發(fā)展的問題、容克貴族的強大與資產階級的軟弱問題以及二戰(zhàn)后德國的民主改造等問題。有學者認為,19世紀與20世紀的德國史是德意志民族有關德意志獨特道路、西方道路與東方道路的選擇、斗爭與實踐的歷史。德國走上獨特道路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半先進與半落后的中歐國家性質以及強烈的民族意識。另有學者指出,在德國歷史上存在兩種發(fā)展趨勢,一種是狂熱追逐國家性質以及強烈的民族意識,另一種是倡導人道主義和民主主義的自由的德意志,雙方力量對比的消長決定著德國民主化的進程。也有學者認為,普魯士決非只有“反動和軍國主義”的特征,而是具有兩面性,應將其視為矛盾的復合體。[17]

歷史方法是表達民族觀念的主要手段,政治史領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普魯士的民族主義理想也最鮮明地體現(xiàn)在這個領域。它不僅應用于政治史,同樣也牽涉學術的各個分支,包括對德國教育史和德國教育史學史的研究。因此,我們必須特別關注德國教育史和德國教育史學史研究的政治語境。19世紀德國對于歷史的濃厚興趣是與正在上升的民族主義聯(lián)系在一起的。而這種民族主義是民族統(tǒng)一進程中的一個推動力量。蘭克的保持絕對學術中立的理想已被證明是無法實現(xiàn)的。

基揚認為,歷史是有用的,但歷史的運用還須有某種道義原則,歷史學家也應該有某種道德立場;每個民族在文化上都可以和應該擁有自尊和特性,但這并不必然意味著對其他民族和文化共性的排斥。伊格爾斯強調,每一種歷史寫作都反映了作者的道德和政治觀點,但這并不等于排除了誠實的學術研究。歷史學家對歷史的解釋有權采取不同的視角,但沒有權利捏造或歪曲事實。好的歷史學也不純粹是文學幻想曲。

我們可能還需要關注民族主義及其需要制造對立面的心理根源。美國著名心理史學家兼精神分析專家洛溫伯格(P.Loewenburg)探討了與民族主義有關的心理問題,提出了兩個主要觀點:其一,民族主義有著深刻的心理根源,甚至說它扎根于人自幼兒時期便具有的本能也不為過。其二,民族主義由劃分“我們”與“他們”而來,是相對于“他們”而存在的,因此有樹立對立面的心理需要。另一方面,他認為超越狹隘民族主義,實現(xiàn)民族間和睦相處也是可能的,這就需要運用高度的政治智慧,需要互相協(xié)商妥協(xié)和耐心等待。[18]

注 釋:

①⑦⑧[12][美]格奧爾格·G.伊格爾斯著,彭剛、顧杭譯:《德國的歷史觀》,鳳凰出版?zhèn)髅郊瘓F譯林出版社2006年版,第1、2、5、1-2 頁。

②⑤⑥⑨⑩[法]安托萬·基揚著,黃艷紅譯:《近代德國及其歷史學家》,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15、51、17-18、51、13 頁。

③邢來順:《論德國政治現(xiàn)代化初期的“防御性”特征》,《史學理論研究》2006年第1期。

④王利紅:《試論赫爾德浪漫主義歷史哲學思想》,《史學理論研究》2008年第4期。

[11]陳新:《對歷史與歷史研究的思考——約恩·呂森教授訪談錄》,《史學理論研究》2004年第3期。

[13][德]弗·鮑爾生著,滕大春、滕大生譯:《德國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192頁。

[14][德]克里斯托弗·福爾著,肖輝英、陳德興、戴繼強譯:《1945年以來的德國教育:概覽與問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4頁。

[15]張文濤:《“二戰(zhàn)后德國與日本歷史反思比較學術研討會”報道》,《史學理論研究》2010年第1期。

[16]李秉忠、賀慧霞:《漢斯-維爾納·格茨教授在津講學》,《史學理論研究》2005年第1期。

[17]黃正柏:《近年來國內德國史研究》,《史學理論研究》2006年第2期。

[18]彼得·洛溫伯格著,羅鳳禮譯:《民族主義及其需要制造對立面的心理根源》,《史學理論研究》2006年第1期。

本文系教育部規(guī)劃基金項目(批準號為:08JA880037)的系列成果之一。

猜你喜歡
歷史學家民族主義德國
德國豹2號
從震旦到復旦:清末的外語教學與民族主義
論王船山民族主義思想的近代嬗變
我們在德國怎么扔垃圾
凡爾賽宮在世紀法國文學作品中的意象分析
德國棄煤的煩惱
傅斯年向夫人認錯
“夢夢”“嬌慶”德國行
像歷史學家一樣閱讀:深度學習與啟示——以美國《埃及金字塔》教學計劃為例
三民主義之民族主義淺析
宜丰县| 湖南省| 梓潼县| 临泽县| 梁平县| 遂溪县| 铜鼓县| 莫力| 南丰县| 宣威市| 文水县| 来凤县| 江达县| 新平| 上杭县| 襄城县| 锦屏县| 泾川县| 玛沁县| 昆明市| 革吉县| 清远市| 洪湖市| 宜丰县| 蓬莱市| 淮安市| 通辽市| 定日县| 沂水县| 天津市| 永平县| 故城县| 彝良县| 建湖县| 方城县| 秭归县| 广安市| 皋兰县| 平果县| 花垣县| 建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