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認知語法的角度看主動態(tài)與被動態(tài)

2011-04-11 18:25:32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學報 2011年3期
關鍵詞:語態(tài)被動語態(tài)主語

郭 婷

(湖南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 望城 410200)

語態(tài)(Voice),簡稱“態(tài)”,是表示主語和謂語動詞之間的主動或被動關系的動詞形式。英語動詞有兩種語態(tài):主動態(tài)(Active Voice)和被動態(tài)(Passive Voice)。當主語是施動者時,隨后的動詞用主動態(tài);當主語是受動者時,隨后的動詞用被動態(tài)?!鲃討B(tài)和被動態(tài)屬于詞法問題,而主動句和被動句則屬于句法問題。(章振邦2003:176)。轉(zhuǎn)換生成語法的創(chuàng)始人,美國人喬姆斯基(Chomsky)認為主動句和被動句是由相同的深層結(jié)構轉(zhuǎn)換而來的不同的表層結(jié)構。人們習慣于認為語態(tài)的轉(zhuǎn)換僅僅涉及語句結(jié)構的變化和言語風格的變異。事實上,認知信息重點的轉(zhuǎn)移,立場和敘述視角的變化等認知主體心理方面的因素也對語態(tài)的轉(zhuǎn)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被動語態(tài)形成的認知原因

英語動詞的主動態(tài)是沒有語法標記的,而被動態(tài)則有明顯的標記的——通常由助動詞be的一定形式加及物動詞的-ed分詞構成,即be-型被動態(tài)(BE-passive)。主動態(tài)凸顯動作的執(zhí)行者,如:Lu Xun wrote the book.被動態(tài)凸顯動作的承受者。如:The book was written by Lu Xun.具體來說,被動語態(tài)形成的認知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認知主體凸顯對象的不同。認知語法主要是運用認知心理學的兩個術語,即圖形和背景,來闡述凸顯概念:在觀察周圍環(huán)境的某一物體時,這一物體成為突出的焦點是圖形,而周圍的環(huán)境則成為背景。一般來說,圖形比背景能引起人們的注意。這種認知上的圖形與背景的差別反映在語言表達上主要是主語與其他句子成分之間的不對稱關系:圖形通常是句子的主語,是最凸顯的部分;而其他句子成分如賓語則成為背景,與圖形相比凸顯程度相對較低。以下面的兩個句子為例:

例1:Jack did the exercise in the class.

例2:The exercise was done(by Jack)in the class.

例1中凸顯的“Jack”作了主語,因為他是動作的發(fā)出者,一直處于動態(tài),最容易引起注意,是圖形;而相對靜態(tài)的“exercise”則是背景,在句子中做了賓語。這就是最常見的主動語態(tài)表達式。當我們想凸顯“exercise”時,情況發(fā)生了變化?!癳xercise”即句法結(jié)構中的背景被選擇出來做主語,認知主體在心理上對圖形和背景進行倒置,形成了被動語態(tài)。由此可見,在很多情況下句子形式的選擇取決于說話人想要凸顯的對象,這是由認知主體的表達需要決定的,反映了認知信息重點的轉(zhuǎn)移。

(二)認知主體觀察視角的改變。視角是指人們對事物描述的角度,涉及到觀察者與事物之間的相對關系。人們的觀察角度可能會直接影響其對事物的理解和語言的表達,不同的視角會產(chǎn)生不同的認知參照點,然后人們以此為出發(fā)點來認知其他事物,從不同視角進行觀察,選用不同的目標作參照點,這樣就有不同的認知路徑,在語言中就自然會有不同的表達形式。這與“橫看成嶺側(cè)成峰”所蘊含的道理是一致的,同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山”,從不同的角度看就會有不同的感覺,可以是“嶺”,也可以是“峰”,不同的結(jié)果完全是由不同的“視角”造成的。語言表達正是類似的情況。

人們觀察事件既可以從施動者(agent)的角度去觀察,也可以從受動者(patient)的角度去觀察。語態(tài)的生成與人們觀察同一個事件的不同角度有關。視角指的是認知主體從不同的方位來觀察實體或從不同的關系位置來描述某一復雜場景。一般來說,我們有一個常規(guī)的方位系統(tǒng),是百科知識系統(tǒng)的一部分。對于非常規(guī)的系統(tǒng)就需要參照不同的水平/垂直體系,采取不同的視角,大腦的這種視角轉(zhuǎn)換能力對語義結(jié)構具有重要影響。無論實際視角如何,說話者可以從不同的觀察事物的角度理解從而適當?shù)谋磉_同一情景(趙艷芳,2001:138)。說話者觀察事物的立場和敘述視角的改變可以導致語態(tài)的轉(zhuǎn)換,表現(xiàn)在語言表達上就是句子結(jié)構的變化。同樣以兩個句子為例:

例3:Jerry always keeps his room clean and tidy.

例4:The room is always kept clean and tidy.

例3中,“Jerry”扮演著“施事”的角色原型,是能量流動的

發(fā)起者,他在句法結(jié)構中被給予了主語的地位,而“room”則是句法背景和賓語。說話者以“Jerry”為參照點確定了自己的視角,能量活動參與者的排列順序符合行為鏈傳遞的內(nèi)在方向性。而例4中,說話者以“room”為參照點從相反的方向確定了自己的視角,視角的改變使得行為鏈的尾部即角色原型中的“受事”出現(xiàn)在主語的位置上,能量源在很多情況下都無法得到突顯甚至不被提及。這與能量傳輸?shù)膬?nèi)在方向性并不一致,反映了認知主體視角的變化。

二、語態(tài)的選擇

語態(tài)是反應說話者觀察事件的視角或觀察過程的角度的動詞形式,我們使用語言是陳述對事件的認知結(jié)果。不管是事件還是過程,實際上指的都是句子里的謂語動詞所表達的意義。

(一)認知語言學的三種表征。當今的認知語言學主要是有三種方法表征的:經(jīng)驗觀,突出觀和注意觀。經(jīng)驗觀認為,語言使用者對事物的描寫不局限于客觀的描寫,還會對它們的意義提供更豐富、更自然的描寫,也包括隱喻。例如,對一輛小車的描寫,人們不但會說小車的形狀像一個盒子,有車輪、門、窗、方向盤、加速器、剎車、座位等,還可能會提到小車坐起來舒服,跑得快,是社會地位的象征,有的人甚至會把小車與初戀、車禍等聯(lián)系起來。后面這些特征顯然是人們所經(jīng)歷的部分,遠遠超出了客觀描寫。突出觀認為,語言結(jié)構中信息的選擇與安排是由信息的突出程度決定的。例如,要描寫一輛車撞在一棵樹上這一情景,句子“The car crashed into the tree”比“The tree was hit by the car”更自然,因為在整個情景中,運動著的車是最有趣、最突出的部分,所以我們傾向于將車放在句首。注意觀認為,我們用語言所表達的實際上只反應了事件中引起我們注意的那些部分。例如上面的句子“The car crashed into the tree”只是描寫了整個車禍中引起我們注意的一部分,而其他部分,如小車突然轉(zhuǎn)向、沖出了馬路等卻未表達出來,盡管這些部分均發(fā)生在車撞在樹上之前。

(二)意象。認知語言學中的“意象”與心理學中的“表象”有著密切關系,但并不是同一的?!耙庀蟆?image)是“認知語言學”中一個極其重要的概念,它是指對一個客觀事物或情景由于“識解”方式的差別——凸顯的部分不同、采取的視角不同、抽象化的程度不同等而形成的不同的心理印象。認知語言學中的“image”一般只譯成“意象”。表象是指大腦中所保持的關于事物的映象,其生物學基礎是留在大腦皮層上的興奮痕跡。認知語言學中的“意象”是Langacker為說明語言結(jié)構而提出的,指的是人們以不同方式組織某個領域的內(nèi)容的能力。對于同一情景,人們可以由于觀察的角度、范圍和注意等方面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意象。

意象直接影響到語言的結(jié)構,認知語言學的意象研究主要有圖形——背景(figure-ground);規(guī)模和范圍(scale and scope);詳細程度(level of specificity)和部分的凸顯(salience)四個方面。圖形——背景關系是完形(gestalt格式塔)心理學進行知覺研究時的一項重要分析內(nèi)容。人們在知覺事物時,總是將事物分化成圖形與背景兩部分,圖形是人們所注意的部分,背景是陪襯部分。作為圖形的部分往往是較小的、具有完形特征的或運動的部分,而作為背景的部分通常是較大的、缺乏完形特征的或靜止的部分。相對而言,圖形比背景更容易被人們識別和記住。心理學中關于圖形——背景關系的知覺研究被認知語言學家借用來分析語言結(jié)構,圖形——背景關系也影響到了語言的結(jié)構和使用。規(guī)模和范圍是指一個陳述所指稱的相關領域的規(guī)模和范圍。這實際上也是一種“圖形——背景”關系,“相關領域”即“背景”的范圍大小的變化可以影響到對圖形的認知和意象的構成,進而影響到語言的表達。詳細程度是指對于同樣的內(nèi)容,人們形成意象時還有詳細程度的差別,進而影響語言表達。部分的凸顯理論是指人們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常常會對某些自認為很重要的部分加以注意,無論是功能上的,還是形態(tài)上的,語言在描述的過程中會對注意的部分加以凸顯。

從傳統(tǒng)語法角度來分析,決定動詞用主動語態(tài)還是用被動語態(tài)主要看動詞和主語的關系。如果主語是動作的執(zhí)行者即施動者,它們就是主動關系,動詞就要用主動語態(tài);如果它是動作的承受者即受動者,它們就是被動關系,動詞就要用被動語態(tài)。而從意象理論中的部分凸顯理論來分析,如果需要凸出的部分是動作的執(zhí)行者,就用主動語態(tài);如果需要突出的部分是動作的承受者,就用被動語態(tài)。

三、結(jié)語

綜上所述,認知主體在語態(tài)的轉(zhuǎn)換過程中發(fā)揮著很大的能動性和作用,無論是凸顯對象的不同還是認知視角的改變都可以導致語態(tài)的變化,這是由說話者的表達目的決定的,說話者認知心理上的變化導致了主動語態(tài)向被動語態(tài)的轉(zhuǎn)換。Langacker的認知語法理論為我們研究被動語態(tài)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這必然會推動語態(tài)研究的進一步發(fā)展。

[1]F.Ungerer,H.J.Schmid,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F(xiàn)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章振邦.新編英語語法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3]趙艷芳.認知語言學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4]王鐵梅.被動語態(tài)的意象理論認知透視[J].湖北: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7(6)

猜你喜歡
語態(tài)被動語態(tài)主語
談談引導主語從句的連接詞的用法
巧用無靈主語,讓續(xù)寫更靈動
被動語態(tài)復習(The Paasive Voice) 九年級 Unit5—7
被動語態(tài)
被動語態(tài)專項訓練
被動語態(tài)考點大放送
動詞的時態(tài)與語態(tài)題這樣得高分
“媒介技術論”語態(tài)下的宗教形態(tài)與傳播
新聞傳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動詞的時態(tài)、語態(tài)
盤點高考中的特殊句式(二)
青蘋果(2014年2期)2014-04-29 20:31:27
菏泽市| 武山县| 德化县| 高淳县| 土默特左旗| 辽宁省| 富源县| 小金县| 张家口市| 长岛县| 雷山县| 秀山| 德惠市| 夏津县| 石首市| 将乐县| 永安市| 仁化县| 昭平县| 那曲县| 巨鹿县| 华宁县| 沁阳市| 永济市| 金川县| 乳山市| 沙河市| 北碚区| 溧水县| 广南县| 铁力市| 会泽县| 敖汉旗| 鄢陵县| 定西市| 伽师县| 菏泽市| 灵山县| 洛阳市| 辉县市| 彭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