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曉亮
(合肥師范學院美術系,安徽合肥 230601)
大學書法教學的三個環(huán)節(jié)
桂曉亮
(合肥師范學院美術系,安徽合肥 230601)
大學書法教學課時較少,如何在有限的學時中組織好教學,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出課堂教學作用,以達到教學要求,教師要著重抓住選帖、臨摹、欣賞這三個最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書法教學;選帖;臨摹;欣賞
大學書法實踐教學承擔著素質教育與師范生技能教育的多重功能。書法教學過程中,老師講解、示范,學生臨習是最為主要的形式。如何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利用好有限的課時,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要抓住選帖、臨摹、欣賞這三個最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字帖是書法學習中必需的范本,前人學習書法始終伴隨讀帖、臨帖,書法史上最了不起的大書家也是如此。清代大書法家王鐸曾自述:“鐸每日寫一萬字,自訂字課,一日臨帖,一日應請索,以此相間,終身不易,五十年終日矻矻而不綴止?!睍▽W習過程就是入帖、出帖的不斷反復過程。所謂入帖就是系統(tǒng)學習和研究法帖的精神風貌和技巧特征,心追手摹;所謂出帖即在掌握某一法帖風格技巧后,又極力擺脫其固定程式的影響,創(chuàng)造新的風格。因此,字帖是書法學習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是書法學習者的導師。在教學中,選好帖、用好帖至關重要。要考慮的因素有教學對象特點、書法學習自身規(guī)律、教學目標等。這對教師的指導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第一,對于初學者或學習書法時間不長者,應當鼓勵學生根據興趣選擇不同的范本,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特別是初學者,選擇他們自己最喜歡的風格,有利于興趣提升,隨著他們經驗和水平的提高,再推薦更適合他們的范本。在如何選字帖的問題上,啟功先生給初學書法者的建議就是“喜歡”、“自信”[1]91,“喜歡”即首先尊重個性差異,而強調“自信”則是告誡人們摒棄前人以人論書的習慣,“打破神秘化、盲目崇拜等陳腐的書法觀念,注重理性思考,樹立學術研究精神”[2]。
選帖的重要性長期不被重視,人們習慣僵化的沿用顏、柳(唐代書法家顏真卿和柳公權),而不考慮學者的興趣和個性特點,也導致課堂教學缺少活力。
第二,針對已經有一定的正體書法臨習經驗者,要適時增加新的學習內容。我們講缺什么補什么,比如當一個學習了幾年書法的學生有寫草書的性情,但過于粗放,可推薦他多學點端嚴的小楷范本以收其性;而針對性情持重、內斂型的學生,在有一定的正體(篆隸楷)書寫經驗后,有目的地推薦放縱類型的大草范本,如唐代狂草、明代行草書,以拓展其性情,開闊其胸襟。藝術學習主要是培養(yǎng)人的審美水平,從而提升人生境界,簡單講即通過習藝來學做人。書法亦如此,通過學習不同類型的書法作品,可豐富情感,拓展性情,能收能放。我常在課堂舉例說,一個能在球場叱咤風云的男生如果能寫出秀麗端莊的小楷,其人格魅力對其他同學的沖擊會很大;一個秀麗文雅的女生若能寫氣場強大情感充沛的大草書法,同樣會震撼全體同學。歷代書法經典已經提供了各種風格類型的范本,教師應根據學生的不同階段、不同性情,推薦合適他們的范本,這需要教師本著培養(yǎng)人的責任感,既熟悉書法作品風格,又懂教育精神,才能靈活施教。
字帖的選用要根據學生的特點,一般初學者適宜寫正體字,即篆書、隸書和楷書,草體(行書、草書)相對復雜,不適宜初學,這要引導學生遵循書法學習規(guī)律,先易后難。字帖的選擇還要考慮版本的優(yōu)劣,特別是歷代碑版作品,印刷質量很關鍵,過于失真會使作品原有金石感和精神氣息蕩然無存。盡量不使用怎樣寫某帖某碑的教程性書籍,市場上此類字帖很多,主要針對初學者,但大多良莠不齊,難免錯訛。為避免誤導學生,教師要仔細分辨,給學生早作說明,盡量推薦幾家重要出版社如古籍出版社和上海書畫出版社系列單行本字帖。
書法的臨摹指對臨和描摹兩種情況。大學生的觀察能力較強,書法教學一般都是對臨。前文已述,要根據學生的個別情況選用字帖,一個班級最好全都不同,或風格盡量多,學生也可以在不同范本中更加清楚的認知各自風格,但這也給教師在指導學生臨習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書法臨摹教學雖然有一定的復雜性,但還是有一定的規(guī)律和方法。
第一,教會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書法是造型藝術,研究它要強調用美術家的觀察方法和思維模式。書法就是要處理好線條的問題,表現(xiàn)線條的長短、粗細、大小、高低、方圓、弧勢、距離等造型語言。形象思維是視覺藝術最基本的思維方式。在視覺藝術(造型藝術)活動中,藝術實踐者有著獨特的形象思維模式與觀察方法。在美術課“寫生”教學過程中,形象思維的培養(yǎng)是通過直線化、塊面化的方法,讓學生去把握復雜的對象。此過程也是由方到圓、由簡單到復雜的漸進過程??陀^對象的形體或輪廓通常是復雜的,少有純粹的“方”,實際是無數(shù)個“面”的轉折。教學設計者讓學生畫圓的方法是將圓先范圍在一個正方形中,然后繼續(xù)用直線逐漸增加其邊數(shù),直至其看起來是“圓”。教師經常強調的觀察方法就包含這個原理。在觀察書法時,要引導學生把每個字都看成有個性、有活力的生命體,個個不同,各盡其態(tài)?!斑@字已不是表達概念的符號,而是一個表現(xiàn)生命的單位?!盵3]144
第二,書法的教學有其特殊性,即在于其過程始終以臨帖為主。在現(xiàn)代書法教學中,將書法特殊性與造型藝術一般原理進行很好的銜接應該作為課題提出。在具體教學中,書法“造型觀”在美術專業(yè)學生中較容易接受。在“筆法”教學中,著力強調“線形”。如“點”的形象,不僅要注意其筆鋒運動的方向、用筆節(jié)奏、角度等問題,還要觀察其有三角形、半圓等不同,還要從中分析不同風格、不同書體的顯著差異。此外,還要在變通中去理解書法變化法則的運用問題,分析書法藝術同中求變、和而不同的藝術辯證思想。在“字法”教學中,可用擬人化的方法將不同的風格、和書體比喻成不同民族的人,既有“民族”特征,又有個性特點?!爱嫾业难劬Α辈粌H可以判斷不同風格,也能敏銳判別細微差別?!罢路ā笔恰白址ā钡倪M一步延伸,是每一個字的內部空間與外部空間的放大與拓展,二者實際都是研究“實”(線條)與“虛”(空白)的互相占有問題,在平面構成理論中是“圖”與“底”的分割問題。指導學生在臨習范本時,要最大可能地遵循原作的章法布局,整體地去理解作品風格?!澳ā奔磿ㄓ媚募记珊头▌t,古人又稱“血法”。在書畫家眼中,墨是有“色彩”的,古人說“墨分五彩”,即燥、潤、濃、淡、清?!澳省钡淖兓c水的多少有關系,所謂“墨無水不活”。用墨講究變化,所謂“帶燥方潤,將濃遂枯”(《書譜》),墨彩因對比而存在。書法中水墨交融,相互生發(fā),在宣紙上可以產生出豐富的墨韻神采。
第三,教師在臨摹教學過程中起示范作用,要不厭其煩的逐一講解、演示。教師必須掌握各種書體的技巧風格,特別是用筆技巧,經驗性很強,很難描述清楚,但一示范,學生馬上就明白了。所以,教師的專業(yè)水準很重要,不僅能將原理講清楚,還要能動手示范,沒有艱苦的研究和訓練不能為之。如在指導學生臨習魏碑時,應將其上延隸書下啟唐楷的風格定位好。魏碑體雖屬于楷書,但整體上存有隸書遺韻,筆法上和唐楷還是有很多不同,線條的彈性要求不是第一位的,也不必強調頓筆收鋒,而是塊面化、行筆澀進,一波三折。特別是書寫魏碑大字,運筆速度應有變化的。要準確表現(xiàn)出各種書風的精神與形質,必須用不同的書寫速度,同時還要利用好不同紙筆的性能,這依賴于指導教師有準確的把握能力。唐代書法理論家孫過庭在《書譜》中提出:“能速不速,所謂淹留,將遲就遲,詎名賞會。”[4]130體現(xiàn)了書法家對線條的控制力。就魏碑體的用筆而言,要尤其注意“淹留”。
要開設欣賞教學,提升書法欣賞水平是書法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技法學習的必要補充。學習藝術要有“眼力”,可以“眼高手低”,沒有眼力或說眼力低是不行的。由于認識水平的差異,對于同樣一件書法作品的評價往往千差萬別。“人們所未感覺到的東西,對于他們來說不存在,處于人們感覺水平之上的東西,他只能把它拉到自己的感覺水平上來認識?!盵5]149書法的欣賞大致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整體感知,其次是細節(jié)體味,最后是綜合把握。
整體感知就是看作品的“大效果”、“第一印象”。這時以感性思維為主導,全憑直覺,去感受作品的精神氣息。不同的作品會有沉靜、輕緩、跌宕、奔肆、狂放等不同的視覺沖擊。這時的直覺感受會成為鑒賞作品的基調,也是體驗和欣賞的初期階段,還不能完全判定其藝術水準和審美價值。
有了對作品的第一印象后,接下來對其筆法、結字、章法、用墨以及文詞和材質仔細品鑒,這個過程是檢驗作品藝術水平即作品是否“耐看”的關鍵。丹納在《藝術哲學》中描述藝術的特征時說道:“所用的方法總是由許多部分組成的總體,而部分之間的關系總是由藝術家配合或改動過的?!盵6]30此即是說,藝術作品是一個包含多重關系的整體,每種層次的局部之間、局部與整體關系共同構成藝術家想要表達的藝術特征,即情感與風格類型。這同樣適用于書法藝術。首先,優(yōu)秀的書法作品,筆法靈活多變,結字以勢取形,行款、章法氣息流貫,墨彩停勻活脫、有清暢之氣,處處體現(xiàn)書寫法則的巧妙運用,卻雕鑿無痕,神情自若,一派天然。其次,技法與紙張性能要相得益彰,能充分體現(xiàn)材質美感。再次,還要看自作文詞是否優(yōu)美,抄錄的詩文是否有錯、漏、別字,草法是否有誤,因為這些是影響作品質量的“硬傷”。
有了對作品的仔細品鑒和對作品技巧水平的準確判斷,最后再縱向、橫向比較,才能確立其藝術價值。縱向看其屬于什么時代,審美時尚如何,作品能否體現(xiàn)時代精神;橫向是看其與同時期的作品相比,風格特點是什么,是否有創(chuàng)新等。
書法的鑒賞過程始終交雜著直覺感受和理性分析,是情與理的碰撞交融。這種交融,既豐富了情感體驗,又鍛煉了審美能力。通過將“模糊的”美感體驗不斷地升華為“清晰的”美感體驗,使每一次的鑒賞活動變成創(chuàng)造美的過程,從而提升審美境界。
大學書法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師范生必修課程,前者著重“素質”,即審美教育,后者突出技能,但二者并無矛盾。只要學生在正確的方向上,假以時日,書寫出合乎規(guī)范,有一定藝術水準的書法作品并不是難事。就課堂而言,抓住以上三個環(huán)節(jié)最為重要。
[1] 啟功.啟功給你講書法[M].北京:中華書局,2005.
[2] 張雷.高校書法公共課實踐教學初探[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 2010,(9).
[3] 宗白華.中國書法里的美學思想[M]//中國美學史論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
[4] 孫過庭.書譜[M]//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
[5] 邱振中.書寫與關照——關于書法的創(chuàng)作、陳述與批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6] [法]丹納.藝術哲學[M].傅雷,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Discussing the Three Processes of Calligraphy Instruction
GUI Xiao-liang
(A rt Department of Hefei Normal University,Hefei230601,China)
The teaching periods of calligraphy are very short.The question is how to plan and use class teaching better in limited teaching times to increase the effect of teachings.The key is to focus on three important processes of the selection,the copy painting and the appreciation of calligraphy works.
Calligraphy teachings;Selection of calligraphy works;Copy painting of calligraphy works;Appreciation of calligraphy works.
J292.1
A
1674-2273(2011)04-0120-03
2011-04-23
桂曉亮(1974-),男,安徽蕪湖人,合肥師范學院美術系講師,文學碩士,研究方向:書法理論與創(chuàng)作。
(責任編輯何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