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柏榮
摘 要:“活”是語文課堂的最高境界。教師是教育活動的引導者,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人翁,語文課堂上應該充分發(fā)揮我們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積極的引導,創(chuàng)設學習主體的認識和實踐活動情境,努力促進學生主動性,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只有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體參與能力得到充分發(fā)展,語文課堂教學才可以真正“活”起來。
關鍵詞:引導;語文教學;課堂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1)-03-0187-01
語文是學好各類學科的基礎。語文教學的任務在于幫助學生培養(yǎng)與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這種能力概括起來有三種:吸收(讀、聽、看)、表述(說、寫)和思考。當然還有其他能力,如觀察力、想象力等。這一切能力培養(yǎng)的關鍵,是調動學生的思維,引導他們好奇探幽,并將此自覺轉化為獨立的探索和追求。一個語文老師,如能調動學生的思維,把課教“活”,達到課堂藝術的佳境,那就是一位出色的教師。因此我認為教師應當從如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講課要不拘一格,一切從實際出發(fā),靈活運用
語文教學不可能限于一種模式,一種方法。應根據(jù)語文的不同類型,不同內容、不同文體,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當代語文教學法正處在變革發(fā)展中,各類教學方法形式繁多。諸如講讀法、分析法、串講法、比較法、直觀法、暢想法、帶讀法、讀議結合法、八字教學法、一次多文教學法、線索法、評點法等。根據(jù)不同教材,不同教學對象運用不同教學方法。教學中有的應重于欣賞。
(二)課堂藝術還反映在組織課堂教學中
教師的課堂教學,應該向市場管理那樣,“放而不亂,管而不死”。所謂“放”。一、放下老師架子,以平等態(tài)度對待學生,講究課堂民主,不搞一言堂。我們有些老師,往往習慣于傳統(tǒng)教育師道尊嚴,習慣于用訓斥口吻而不是用“導游”口吻,對于“俯身側耳以聽”,訓斥后“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的學生,表示欣賞。二、放開學生思路,讓其思路暢開而不凝滯,聯(lián)想滔滔而不漫流,這里有兩個方面的問題,后面再談。至于“管”,一要管住自己,不燒野火,不隨心所欲,不損害學生自尊心;二管課堂紀律,不能聽之任之,讓學生任意喧嘩吵鬧;三管學生視聽,有的學生上課,身在教室,神卻游于江河之上。教師應以最快方式,凝聚學生的目視、耳聽、心思。所以,教師既要重視講課,又要善于組織教學。
(三)充沛的精神是提高課堂藝術的保證
演員在臺上演戲,如果沒精打采,唱念做打,老是走神,觀眾就會“卷堂大散”。同樣,教師在課堂上精神倦怠、有聲無氣或者精神不佳,學生就會懨懨欲睡。精神充沛不在于音高八度,聲聲震耳,那樣易使學生過度緊張,造成疲勞。教書是細活,必須細水長流。侃侃而談,娓娓動聽易使人接受。教師的課堂精神,還表現(xiàn)在專注、敏銳和機智。無論講、讀或板書,應力避出現(xiàn)紕漏;還要注意觀察學生的情緒,掌握火候。課堂上常常會出現(xiàn)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況,教師要隨機應變,靈活處置。
(四)教師的吸引──講課的語言藝術
教師的語言風格,不同于其他職業(yè)應該凝重、含蓄、簡練而帶有深沉的哲理性;真摯、文雅、委婉而帶有職業(yè)的文明性;清晰、敏慧、活潑而帶有變通的靈通性。一個語文教師,應具有較好的語言修養(yǎng),有較深的語法、邏輯、修辭的語言功底。會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課堂中,教師的語言形象生動,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也能激發(fā)學生的感情,陶冶他們的情操。
二、提高講課的語言藝術
(一)力求清晰明白。傳授知識首先要使學生聽懂,要有一定的透明度。那種含混不清的語言,那種故作高深的只顧死背概念照本宣科的講課,只會使人模模糊糊,不知所云。清晰,一是指語音而言。必須咬字清楚,發(fā)音準確,字正腔圓,自然流暢,令人舒心悅耳;一是指講述內容而言。那種表達含糊,詞不達意的講解,顛三倒四的敘述,模棱兩可前后不一的分析,足以使學生墜入迷宮,這是必須避忌的。
(二)力求簡潔精當。羅嗦是講課的大忌。古人云:“事以簡為上,言以簡為當”。在課堂上,而語言精當、簡潔、言簡意賅,是教學語言的基本功之一。作為中學語文教師,分析課文時,要抓難突重,要言不繁,切忌把課文嚼的太爛、太碎;歸納時,要以簡潔鮮明的語言予概括,使之條理化系統(tǒng)化。從而把更多的課堂空間留給學生。
(三)力求優(yōu)美自然。形象的敘述,美妙的譬喻,和諧的節(jié)奏,親切的語調,都可使教師的語言增加優(yōu)美感。優(yōu)美的語言從親切自然的教態(tài)中產生,不以平等態(tài)度對待學生。動輒罵人訓人,決不會產生優(yōu)美的語言。優(yōu)美的反面是粗魯。教師應以優(yōu)美高雅的語言,“以風風人,以雨雨人”,使莘莘學子有“如坐春風”之感。
三、教活書的最佳途徑—啟發(fā)式
周慶元教授給我們講授語文教學法時,在三分鐘之內,就把學生帶入戲劇性的氛圍。我想,這是課堂教學的最佳境界。它說明三點:(一)教師講課有吸引力。學生如同欣賞戲劇一般著迷;(二)教師創(chuàng)造了一種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學生沉入知識的迷宮、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三)教學方法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吸取知識。語文教師要進入此種境界,非運用啟發(fā)式不可。運用啟發(fā)式教學,誰也不會反對,但真正運用起來,差異卻很大。啟發(fā)不是機械的說教,而是在關鍵地方予以點撥,喚起學生的聯(lián)想。啟發(fā)充滿教師的幽默睿智,抓住青少年好奇探幽的興趣,或以寓言、故事、題外趣聞、書面警句,作為旁敲側擊的材料,當作導火索,使學生爆出思維的火花。啟發(fā)要含而不露,引而不發(fā),留有大量余地讓學生思維的“野馬”馳騁。啟發(fā),既要如同一石投如湖中泛起層層思維的漣漪,又要善于·創(chuàng)造“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