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曉
一天,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路過集市,見一家餃子鋪門上貼著一副對聯(lián),字寫得難看不說,語氣還十分自負(fù):經(jīng)此過不去,知味且常來。好奇之余,王羲之決定去品嘗一下。
走進店鋪,只見矮墻旁邊有一口燒滿開水的大鍋,一只只包好的餃子,好似白色的小鳥,一個接一個越墻飛過,不偏不倚落入滾燙的大鍋。一鍋下滿、煮好、撈完,不等墻這邊的店小二招呼,餃子又排隊一樣飛入鍋中。
王羲之十分驚奇,遂繞過矮墻一探究竟。原來,墻后是一位白發(fā)老太太,一個人搟面皮、和餡、包餃子,轉(zhuǎn)眼即成。包完之后,老人隨手一拋,餃子便依次越墻而過,落入鍋中。
這高超的技藝令王羲之驚嘆不已。他趕忙上前問道:“老人家,像您這樣的功夫,多長時間才能練成?”
“熟練需50年,深熟需一生。”
聽了這話,一向為自己的書法水平而驕傲的王羲之沉默了。他又問:“您手藝高超,為什么門口的對子,不請人寫得好一點呢?”
老人說:“相公有所不知,有的人寫字剛有了點名氣,就眼睛向上,哪里肯為我們老百姓寫字?其實照我看,他們寫字的功夫,還不如我這扔餃子的功夫深呢!”
王羲之聽了,臉上火辣辣的,羞愧難當(dāng)。他立刻寫了一副對聯(lián),恭恭敬敬地贈給這位老人。
(摘自《鄭州日報》圖/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