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傅榮
(中國海洋大學,山東 青島 266100)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民的文化事業(yè)也越來越受到重視。由于多功能廳能夠?qū)崿F(xiàn)“一廳多用”,大大提高了其經(jīng)濟和社會效益,廣受歡迎。在多功能廳里既要保證語言的清晰度,又要保證聲場均勻的擴散,避免出現(xiàn)不良的聲學缺陷[1]。運用聲擴散體可以有效地提供側(cè)向反射聲,消除聲聚焦,使室內(nèi)聲場更加均勻。
工程中布置擴散體時,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墻面擴散體的布置位置。本文將以典型的矩形多功能廳為研究對象,采用基于ODEON的計算機仿真軟件,對目前裝飾工程中應用最廣泛的三角柱擴散體進行研究。探討相同面積擴散體分布在不同位置時,對多功能廳聲場的影響,以獲得良好的擴散聲場。
廳堂的結(jié)構(gòu)應盡量避免駐波的產(chǎn)生[2],因此,設計該多功能廳長24m,寬16m,高7m,如圖1所示,該圖是使用ODEON建立的3D模型圖。ODEON軟件經(jīng)過了15多年的不斷完善,基于虛聲源和聲線跟蹤相結(jié)合的方法,系目前計算機聲場仿真領域內(nèi)公認的準確度最高的軟件之一[3]。聲源點設置在 P1(6,8,1.2)處,如圖 1 中紅點所示;6個接收點設置在觀眾廳一側(cè),其坐標如表1所示。在圖1中為藍點標示,由于該廳堂是完全對稱的,因此在另一側(cè)沒有設置接收點。
圖1 多功能廳3D模型圖及聲源點和接收點位置
表1 接收點坐標
本文采用三角柱體擴散體,如圖2所示,將其頻率下限定為200Hz左右。根據(jù)公式[4]
圖2 三角柱擴散體模型及其尺寸
可選取a=1m,b=0.2m,如圖2中所標示。該尺寸對頻率為216Hz以上的聲波可達到有效的聲擴散。
為了探討擴散體布置在不同位置時對多功能廳聲學特性的影響,本文共研究11種典型的布置方案,將面積為56m2的三角柱擴散體分別布置在側(cè)墻、后墻、頂棚等部分,如圖3所示。
表2 多功能廳各界面吸聲材料一覽表
圖3 擴散體布置方案
各界面吸聲材料列于表2中,擴散體為硬質(zhì)木板,地面為地毯,天花為石膏板,墻面為木制吸聲板。
圖4 各聲學參數(shù)仿真平均值
表3 各聲學參數(shù)1000Hz倍頻帶統(tǒng)計結(jié)果
ODEON可模擬計算接收點位置處的許多聲學參數(shù),如早期衰變時間EDT、混響時間T30、聲壓級SPL、清晰度C80等。圖4為對11種不同方案仿真得到的各聲學參數(shù)結(jié)果的平均值,表3為各聲學參數(shù)在1000倍頻帶處的平均值及標準偏差的統(tǒng)計結(jié)果。圖4、表3與圖3中的數(shù)字編號是對應的。
早期衰變時間EDT是指聲能量停止輻射后,能量最先衰減10dB的時間,早期衰變時間EDT對人們的混響時間感受特別重要。由圖4(a)和表3可知,各模型的EDT平均值相差不大,當方案為5、7、8、11幾種情況時,其中頻早期衰變時間的空間標準偏差較小[5],均不大于0.07s。
混響時間T30描述室內(nèi)聲音衰減快慢的程度,其長短主要決定于廳堂中吸聲材料的設置,因此在圖4(b)中,混響時間的平均值無明顯差異,由表 3 可得,當方案為 4、5、6、7、8 時,中頻混響時間的空間標準偏差幾乎不大于0.05s,這表明廳堂的各座位之間的混響時間差異甚小,可以認為整個廳內(nèi)混響時間基本均勻。
由圖4(c)可知,各模型聽眾區(qū)域聲壓級差異不大,對同一頻段處的各模型聽音區(qū)域的聲壓級差異在2dB之內(nèi)。擴散體設置在不同位置對平均聲壓級無明顯影響。當方案為 3、5、6、7、8時,其聲壓級的空間標準偏差幾乎不大于1.5dB。整個廳內(nèi)的聲壓級基本達到均勻。
清晰度C80反映了聽眾區(qū)域的語言清晰度。由圖4(d)和表3可知,清晰度空間分布較為均勻的方案有 3、5、7、8、11幾種。
綜合以上分析可知,當擴散體布置方案為3、5、7、8、11 幾種情況時,該矩形模擬多功能廳擴散情況較好,各聲學參數(shù)的空間分布比較均勻,空間標準偏差比較小。在這幾種布置方案中,擴散體布置在多功能廳的后部,包括側(cè)墻后部、頂棚后部以及后墻。但是,這幾種布置方案其聲學參數(shù)的平均值較其它方案欠理想,可以通過改變吸聲材料和吸聲結(jié)構(gòu)達到理想的聲學條件。因此,建議在廳堂后部敷設一定的擴散體,以達到良好的擴散聲場。
通過使用ODEON聲學仿真軟件對多功能廳進行模擬,探討將擴散體布置在多功能廳不同位置時,對廳堂聲學特性和聲場分布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將相同面積的三角柱擴散體布置在廳堂后部時(側(cè)墻、天花、后墻),其聲場分布較為均勻,各聲學參數(shù)的空間標準偏差較小。這個結(jié)論能夠為廳堂擴散體的聲學設計提供一定的指導。
[1]牛麟,蔡利達.多功能廳的聲學環(huán)境營造.電聲技術(shù).2002(201).
[2]秦佑國,王炳麟.建筑聲環(huán)境.清華大學出版社,1992.
[3]Clause Lynge Christensen.Odeon room acousticsprogram,version9.0,User Manual[Z].Industrial,Auditorium and Combined Editions,2007.
[4]王崢,項端祈,陳金京等.建筑聲學材料與結(jié)構(gòu)——設計和應用.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6.
[5]杜功煥,朱哲民,龔秀芬.聲學基礎.南京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