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覺哉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p>
什么是高?秀才舉人比平常人高一等;高有什么好?對一切平民可以作威作福。
我才只有十四歲就“出考”——“出考”是那時的一個名詞——似乎那時候十四歲的鄉(xiāng)里小孩,遠不及現(xiàn)在的小孩調(diào)皮,然而腦子里已裝進了秀才舉人的幻夢,戴著租來的無頂紅緯帽,頸上掛一“卷袋”,袋上寫上自己的名字,半夜隨著大隊擠進“儀門”,劈剝劈剝的竹片——竹片上一節(jié)劈,打得響——在頭上飛舞。我沒有看清學臺是什么樣子,接著卷,即被一強壯者拖向黑角里,像搜小偷似的,然后被一掌推進冷清清的院落(即考棚),好不容易找到坐位,人也相當疲倦了。心想“考”有什么味道?忽然,學臺巡場,一個人跪著被打手心,“劈剝劈剝”一聲聲鉆入耳朵:出考,簡直不是人干的;心又想到另一高人的感慨:不是父母在,決不再來入場。雖然,很知道不打屁股打手心,已經(jīng)是皇上待遇讀書人的特殊恩典。
后來聽到或讀到,什么大將張廣泗征服了泰家,仍然是當“聽差”;什么某參將被左宗棠打了,得意洋洋地說:“今天宮保親手賞了我?guī)讉€耳光”……才知道考棚外耀武揚威的秀才舉人,便是考棚內(nèi)挨竹片手心的家伙;正因挨過竹片和手心,所以耀武揚威愈耀得起勁,揚得起勁。
后來又漸漸知道奴隸主統(tǒng)治大群奴隸,必須訓練一批奴隸總管,奴隸總管的資格,便是對奴隸主恭順得無所不至,對奴隸們卻又能大擺其臭架子。
這便是科舉主義的真髓!
科舉廢了,國也名義上成民國了,但是統(tǒng)治階級因為需要的緣故,依然保留著科舉的遺骸——普通考試啦,高等文官考試啦。十年前南京的“掄才大典”請出還未死光的科舉時代的“禮房”、把“彌封”,“謄錄”,一直到“點牌”、“放號”,都一模一樣地復活起來?!扳e盛哉”!然而畢竟是民國,一舉以后,不見再舉。
這里面原來有一小小矛盾:統(tǒng)治階級要的是科舉,人民要的是選舉。如果用偷天換日的手段,把科舉納在選舉里面,豈不兩得!滿洲皇帝畢竟是傻子,若早公布一個“縣參議員及鄉(xiāng)鎮(zhèn)民代表候選人考試暫行條例”,也許還能穩(wěn)坐龍庭。
魯迅說過:“選舉人者選‘舉人也;被選舉人者被選之‘舉人也?!?/p>
于是挨過竹片和手心,夠得上奴才總管的舉人秀才,一搖身變成了奴隸們自己所擁戴的“代議士”。
【原載1941年1月25日第2卷第5期《中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