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時
“六十多年后,我能從此書還鄉(xiāng),亦喜亦悲”
今年87歲的齊邦媛獨居在臺灣桃園。她沒有想到《巨流河》的出版如此突然地改變了安靜的生活,來自兩岸記者的探訪讓她應(yīng)接不暇。但是她說,能知道大陸的讀者如此關(guān)注這本書,她很高興。在電話那端,齊邦媛的聲音平和溫婉,口音早已是臺灣的腔調(diào),絲毫聽不出她故鄉(xiāng)東北的味道。她關(guān)心大陸的變化,談到歷史中的流血與革命她仍會憤怒,對于當下大陸的轉(zhuǎn)變也充滿好奇。而對于《巨流河》這本書的每一個問題,她都希望能“深思熟慮,希望能回答得慢一點?!饼R邦媛用兩周多的時間手寫回復了《中國新聞周刊》記者的問題。
中國新聞周刊:在一些訪談里你曾說最初只想寫寫父親一役失利后終生流亡的事跡,但是最終你放棄了那種大歷史的寫法,而選擇了一種非常個人化的回憶。這是什么原因?
齊邦媛:多年來我原只想寫我父親一生的理想與失落。當真正下筆時我發(fā)現(xiàn)我沒有真正的資料。我敘述的筆調(diào)也做不到,我沒有莊嚴肅穆的論文能力。所以我只能以一個小女子有限的觀點記載他的一生。既然后知不足,我只能寫他辦國立中山中學和《時與潮》雜志社這兩件事。他的抗日工作和在政府的地位我實在無從詳述。前者是國家機密,后者是炫耀或者更大的傷痛。他晚年與家人團聚從來不談。只說“我的一生一事無成,死后與草木同朽吧”?!谖倚哪恐校斈攴艞壦鶒鄣淖x書生涯去革命,三十年間都因國家巨變而一切幻滅,是一位真正的悲劇英雄,值得尊敬也值得留下記憶。也愿后世讀者看到在20世紀的中國錯綜復雜、悲愴遺憾的歷史中有許多理想至死不渝的光明人物。只可惜我個人能寫的有限。有時自責為何不早些動筆。但是再想想,也許晚到今日才寫是為了看到中國百年變局的全貌。到了這個年紀,真有一些宏觀的自信了。
中國新聞周刊:與其他類似的回憶錄相比,《巨流河》的敘述更加內(nèi)斂和冷靜,這是你一貫以來的寫作習慣還是為寫作這本書而特意設(shè)定的寫作基調(diào)?從書中的內(nèi)容看,你學生時代似乎就對于那些過于熱情的舉動和話語方式有所警惕,這與你父親的教育有關(guān)還是有其他原因?
齊邦媛:我的一生一路行來,真是步步都留下腳印,印證我們一家的顛沛流離?;厥啄菢拥囊簧?,實在輕松不起來。敘述沉重,充滿了忘不了的人和事。說清楚就不錯了,不能再去用文字雕飾。發(fā)言立其誠。自幼家教,中學住宿教育的南開精神都是教我們腳踏實地,熱狂的性格和舉動是不鼓勵的。但是熱狂和熱情是不同的。我愛文學和愛人是熱情的。
中國新聞周刊:對于《巨流河》大陸出版在你寫作之初有過這個計劃嗎?大陸的很多讀者對于此書的興趣其實是希望從書中看到那段歷史和政治的另一面,但是書中你對于1949年之后臺灣的政治生態(tài)直接描寫并不多,更多的側(cè)重描述你學術(shù)工作上的狀況。這樣的取舍是什么原因?
齊邦媛:寫此書時原是還終身之愿,沒有想過成書后的景況。原還想只給親友看看,給他們做個交代。想不到在臺灣收到許多溫暖的回音。寫的時候當然常常想到當年在大陸的人與事。但臺灣與大陸隔閡太久,沒有想到此書能出版。對于大陸的反應(yīng)我可以說只有好奇。六十多年后,我能從此書還鄉(xiāng),亦喜亦悲。
中國新聞周刊:對于大陸版本,有無一些讓你覺得可惜的刪改?對于大陸的出版政策和文化環(huán)境你了解多少?
齊邦媛:大陸三聯(lián)版的刪節(jié)實在不多,不到全書3%吧。他們刪也得我同意的。我雖然不知道大陸現(xiàn)在的文化政策,但各有難處,我可以諒解。我的書因敘述的時間、地方較長,可以說是走過中國百年滄桑,但是我不敢以寫史的心情自居。
中國新聞周刊:你父親齊世英先生的身份比較特殊,父親的身份給你帶來的直接影響大嗎?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他的事業(yè)和經(jīng)歷對于你看待政治的態(tài)度有改變嗎?
齊邦媛:我因父親的地位,在大學曾受同學揶揄純?yōu)榱?。但是他的政治名譽清高,在臺灣是受尊敬的。我的一生單純地教書,寫文學文章,幾乎不受影響。但是在那樣的家庭長大,看到大變局的真相較多。深知任何國家長治久安,必須有深厚的文化教育(也是我父親當年在政府的主要工作)才能善待百姓,增強國力??箲?zhàn)時期,萬事艱困。他們在重慶的政策是戰(zhàn)區(qū)學生人人有公費,維持弦歌不輟,希望戰(zhàn)爭后有建國人才。歷史必有公論。
中國新聞周刊:到臺灣之后,你對于大陸的狀況是否還一直關(guān)心?1949年后一共回過大陸多少次?分別是什么情況下的回訪?
齊邦媛:我在2001年前曾回過大陸四次。一次與老友訣別;第二次到威海(1995年)參加“人與大自然——環(huán)境文學會”;第三次去北京與南開中學班友重聚;第四次為捐獻東北中山中學齊世英圖書館。此后沒有再去,因已無家可回。
中國新聞周刊:如今在你心里,故鄉(xiāng)是哪里?鐵嶺還是臺灣?
齊邦媛:在我心中,遼寧鐵嶺是我父祖之鄉(xiāng),亦是我生身故鄉(xiāng)。但是連鄉(xiāng)村都不存在了。臺灣是我安身立命六十年的家,卻仍被稱為外省人,我的故鄉(xiāng)在《巨流河》一書中也許比較穩(wěn)妥。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