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佩
(浙江省景寧縣農業(yè)局經濟作物總站 323500)
李小食心蟲又名李小蠹蛾,屬鱗翅目,小卷葉蛾科,是為害李果的主要害蟲。近年來,在景寧縣李樹園里普遍發(fā)生,為害輕時,幼果提早落果;為害嚴重時,果實充滿蟲糞,不僅使果實無法食用,而且造成大量落果,嚴重影響果品質量和產量。2009~2010年,對李小食心蟲的發(fā)生為害及防治進行了試驗,防效顯著。
李小食心蟲在景寧縣一年發(fā)生2代,以第一代幼蟲為害最重,其老熟幼蟲越冬場所主要集中在李樹基部周圍,以樹干為中心,以1m為半徑,1~5㎝的表土中越冬幼蟲最多。10㎝以下的土層沒有越冬幼蟲。還有少數(shù)在草根附近、石塊下或樹皮裂縫結繭越冬。越冬幼蟲出土期較為集中,在4月下旬~5月初(與氣候有關),5月中下旬成蟲羽化產卵,卵期7d左右,即孵化為幼蟲,蛀入果內直到幼蟲老熟脫果。第一代老熟幼蟲7d后羽化為第一代成蟲,產卵孵化成第二代幼蟲,幼蟲蛀入果內20d后,老熟脫果結繭越冬。
李小食心蟲成蟲具有趨光性和趨化性,晝伏夜出,黃昏時在李樹周圍交尾,羽化后1~2d,即在幼果果面產卵。卵單粒散產,產卵量平均為32.5粒。第一代幼蟲在果面上爬行幾個小時后即蛀入果內。此時幼果果核尚未硬化,被害后極易脫落。隨果落地的幼蟲,多數(shù)尚未完成幼蟲期。蛀果后未落地的幼果,幼蟲可以轉果為害,1頭幼蟲常常為害幾個果實。第二代幼蟲蛀果的僅啃食果肉,不再轉果。老熟后脫果,結繭越冬。
試驗在景寧縣英川鎮(zhèn)英川村牛頭?;刂羞M行。該片果園始建于1996年冬,1998年進入初果期,總面積為4h㎡約1800株,西北走向,主栽品種為紅心李。試驗園在李園內選90株樹(0.2 h㎡)進行,從試驗園周圍的李樹中選出與試驗園相同株數(shù)的李樹作為對照區(qū)。
試驗設3個處理。(1)在越冬幼蟲出土初期地面施藥1次加產卵期樹上噴藥1次;(2)在越冬幼蟲出土盛期地面施藥1次加產卵期樹上噴藥1次;地面施藥分別于4月29~30日(幼蟲出土初期)和5月7~8日(幼蟲出土盛期),將辛硫磷毒土(1㎏藥劑拌細土15㎏,供6~8株果樹使用),均勻撒于樹干周圍0.8m范圍內,地面松土2~3㎝后立即踏緊拍實,以利熏悶和觸殺出土幼蟲;樹體噴藥于5月23~24日(調查樹體上李小食心蟲卵果率達到0.5%~1%),用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噴施。(3)對照區(qū),按常規(guī)年份的防治方法,樹上噴藥3次:第1次于5月4~5日,用50%的辛硫磷1500倍液噴施(兼治其它害蟲);第2次于5月23~24日用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噴施(與試驗園相同);第3次于6月6~7日用40%殺蟲威1200倍液噴施。
6月下旬果實成熟前,在李樹上隨機采果,檢查李小食心蟲的蟲果率,并分析比較防治效果(見表1)。
表1 李小食心蟲防治試驗效果
從表1中可以看出。地面施藥結合樹上噴藥各1次的防治方法比常規(guī)用藥對照區(qū)的防治效果要好得多,同時還可看出,地面施藥時期在李小食心蟲越冬幼蟲出土初期比出土盛期的用藥效果要好;通過計算比較,地面施藥結合樹上噴藥各1次的用藥成本比樹上噴藥3次用藥成本每株要低0.07元,如果加上噴藥人工費用的減少,折合每h㎡李樹可節(jié)約成本85.5元。
試驗結果表明,對李小食心蟲宜選擇適期的地面施藥和樹上噴藥相結合的防治方法,地面施藥的最佳期應結合當年氣候(溫濕度)情況來定,一般選擇在氣溫達16~17℃,越冬幼蟲剛出土時施用較好。如果條件允許,10d后地面再施一次,效果應當更好,藥劑可選用熏蒸,觸殺力強的農藥為好,如辛硫磷、對硫磷等;樹上噴藥最佳期以調查樹上的卵果率情況來定,當卵果率達到1%時噴藥最好,藥劑可選用敵敵畏、敵殺死、速滅殺丁等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若果園中有中晚熟品種,可采取果實套袋或于第二代李小食心蟲產卵期(一般于8月上旬)再噴1次殺蟲劑防治,建議各核果類果園可以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