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玲
人造肉時代
荷蘭的科學家近日宣稱,他們明年能讓人們吃上“人造牛肉”漢堡。
這里所說的人造牛肉,并非是我們常見的大豆蛋白肉,而是在試管中“生長”的肉,又被稱為“試管肉”。
“肉”是一個含混的詞。動物的很多部分都可以被稱作是肉,包括內臟和皮膚。不過就大多數(shù)情況而言,我們吃的肉是由動物的肌肉組織組成的,比如牛排、豬排、雞胸肉等等。肉類給我們提供了很多營養(yǎng),諸如鐵、鋅和植物里沒有的維生素B12。雖然有很多素食主義者,但是人類生存沒法離開肉類,至少在200萬年前,動物肉就成了人類的優(yōu)質蛋白質來源。人類社會、經濟和健康的發(fā)展都得益于養(yǎng)殖并食用牲畜,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為了在實驗室里合成肉,科學家從牲畜的肌肉細胞里提取干細胞,然后把它放進富含營養(yǎng)液的“湯”里,這些細胞將會分裂為成千上萬個細胞,依附于可以生物降解的支架上,就像葡萄藤順著架子往上爬一樣,最終形成肌肉組織。理論上,這樣制造出來的肉可以被送進商店出售,進入廚房烹飪,做成漢堡包或者熱狗,最終被我們消化。
荷蘭一個由公共基金支持的聯(lián)合企業(yè)“試管肉聯(lián)合體”(IMC)從2006年開始已經在實驗室里培養(yǎng)豬肉?!叭绻覀儚囊活^豬身上取下1個干細胞,然后在工廠里把它培養(yǎng)成100萬個細胞,我們就能少殺很多豬?!眳⑴c人造肉項目的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大學生物學家馬克·波斯特(Mark Post)說。
他們用30天時間培養(yǎng)出的人造豬肉長出了長達1厘米的肌肉纖維,但是這種纖維看上去就像蛤蜊肉,能夠成形,但還是有點軟塌塌、黏糊糊的,這是因為實驗室里的肉里所含的蛋白質要少于傳統(tǒng)的豬肉。
而此次荷蘭科學家研發(fā)的是一種人造牛肉,他們從牛身上抽取了1萬個干細胞作為“肌肉母細胞”,然后將其放在培養(yǎng)液中生長,在實驗室中繁殖到原來的10億倍之后就能得到人造肉。波斯特說:“在未來幾十年內,全球人口的迅猛增長將讓肉類供應愈來愈緊張。因此,人造牛肉、人造雞肉和人造羊肉將成為未來的標準肉制品。人造肉將會是唯一的選擇。我們試圖向世界證明,我們能從試管中造出肉來?,F(xiàn)在急需一名‘勇士來試吃這種人造肉,如果找不到志愿者,我就只有自告奮勇了?!?/p>
這種人造肉到底會是什么味道,現(xiàn)在還不得而知,低蛋白質含量意味著它可能嘗起來一點兒也不像“肉”。不同動物的肉有不同的風味,主要取決于組成它的蛋白質種類和結構。“肉味”的來源主要是游離的氨基酸和一些核苷酸,其他還有脂肪含量、礦物質、維生素以及一些揮發(fā)性有機小分子。而肉的口感并不只取決于它的化學成分,也取決于其他的物理結構,這是一個更為復雜的問題。
美國南加州醫(yī)學院細胞生物學和解剖系助理教授弗拉基米爾·米羅諾夫(Vladimir Mironov)說:“它將是具有功能的、天然的、設計出來的食物。你希望它嘗起來什么味道?你是想要一點肥肉,是想要豬肉還是羊肉?我們會設計完全符合你要求的肉,我們可以設計口感?!边@樣聽起來,似乎我們即將進入一個定制肉的時代。
吃還是不吃?
這樣的想法并非新鮮。1912年,諾貝爾獎得主生物學家亞力克西斯·卡雷爾(Alexis Carrel)從小雞胚胎的心臟上取下來一些組織放入營養(yǎng)液中,在洛克菲勒實驗室保存時間超過20年,證明肌肉組織能在很長時間內在體外存活。文學想象中也沒少了人造肉。1931年,丘吉爾發(fā)表了一篇散文說:“再過50年,我們就不用再做‘為了吃個雞胸、雞翅就把整只雞養(yǎng)起來這種荒唐事了。人造食物將會在未來出現(xiàn)?!泵绹苹眯≌f家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寫于1984年的小說《神經浪游者》中,人造肉被稱為“桶中生長的肉”,售價比普通肉還便宜。
這些想法如今逐漸變成現(xiàn)實。2001年,美國航空航天局發(fā)起了一個實驗,由紐約托羅大學的生物工程學家莫里斯·本杰明森(Morris Benjaminson領導,試圖制造鮮肉,為宇航員遠征月球或者火星的漫長太空飛行提供食物,這比攜帶大量脫水耐儲食品和在太空種植農作物要方便得多。本杰明從活的金魚上切掉一些肌肉組織,放入由小牛胚胎血液中提取的營養(yǎng)液里培養(yǎng)。一周內,魚肉組織生長了15%。雖然他們得到的東西并不能稱為是肉,但是證明了在體外培養(yǎng)食物的可能性。到了2004年,荷蘭政府提供了200萬歐元的獎金給國內阿姆斯特丹、烏德勒支和埃因霍溫的一些大學和研究機構,雖然經費很少,但是只有把荷蘭變成人造肉領域的硅谷,荷蘭才有可能成為第一個做出人造肉漢堡的國家。
米羅諾夫也是這個領域的先驅者之一,他希望能找到一個細胞增長的有效途徑。米羅諾夫生于俄羅斯,自從上世紀80年代早期來到美國后,就開始對人造肉著迷。早些年他試圖獲得一些資助,但是失敗了;接下來寄希望于獲得一些風險投資,也失敗了;他又希望能通過接觸一些大公司得到資金,仍然失敗?!暗锹兀藗冮_始理解這一點?!彼f。
一些研究團隊開始關注人造肉這個問題,大家的側重點各不相同。有些人對動物福利感興趣,有些人對再生醫(yī)學感興趣,還有一些人覺得人造肉是一個解決環(huán)境危機的潛在辦法。不管怎樣,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讓肌肉在動物體外生長,制造足夠多的食物并出售。米羅諾夫甚至提出,可以制造類似面包機的家用裝置,睡前在自家廚房開動機器,第二天就有肉吃了。
3年前,一直謀求禁止牲畜屠宰的美國善待動物組織(PETA)宣布懸賞100萬美元,提供給第一個能夠制造人造肉的小組,需要味道和質感和真的雞肉無異,價錢也要比較合適。懸賞的截止時間是2012年6月30日,到現(xiàn)在仍無人問鼎,不知道馬克·波斯特的團隊能否獲獎。
量產人造肉并非易事,有很多困難需要克服,比如弄明白如何便宜地讓干細胞繁殖,這樣肉才能大量制造,再比如要如何才能保證肌肉細胞一直存活等等??茖W家不能把肌肉細胞和組織放置在平臺上之后就不管不顧,如果得不到刺激和鍛煉,肌肉就會萎縮和死亡。目前科學家使用電流脈沖來刺激這些肌肉細胞生長,雖然效果不錯,但是在工廠大量生產肉時,很難用電流去刺激每一個肌肉細胞,因為這樣成本過高,所以科學家仍在尋找其他有效方法。
如果波斯特成功了,由人造肉引發(fā)的環(huán)境問題和倫理問題就不可避免。試管肉能夠避免農業(yè)生產最主要的污染——在美國,家畜每年要制造14億噸排泄物。而且,一旦一個“肉細胞”組成的培養(yǎng)系統(tǒng)存在,就像酵母或者酸奶制造一樣,肉類生產者不需要使用新的動物來獲取初始細胞,這樣牲畜們就能逃脫被屠宰的命運。
但是,人造肉究竟能否被大眾接受目前還很難說。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已經被反復證實,仍有很多不明真相的群眾對此焦慮萬分。2008年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批準克隆動物的奶制品和肉制品上市銷售,并且在一份長達968頁的報告中指出,目前并沒有從克隆家畜身上發(fā)現(xiàn)任何可能威脅人類健康的隱患,但是大部分美國人依舊對克隆動物感到不適,接近一半的人認為克隆動物食品不安全。
人造肉的支持者卻不擔心這一點。《紐約客》雜志撰文說:“現(xiàn)在地球上有70億人,到2050年這個數(shù)字將達到90億。人類需要食物,需要蛋白質,并且人越有錢,對食物的要求越高。不幸的是,這意味著他們會像美國人一樣吃大量的肉,消耗大量的水、谷物和草,可是我們那時已經沒有足夠的面積來種植這些作物?!钡綍r候除了人造食物,我們還能吃什么?
(梅桂云摘自《三聯(lián)生活周刊》2011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