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波 by Gao Bo
(高波 西北師范大學美術(shù)學院)
這就是自然……它攫取腐敗物質(zhì)的生命。 ——巴塔耶
用一種涂寫的方式讓人們對它所涂去的東西進行解讀。 ——德里達
《生態(tài)·無性繁殖》系列作品,是我選擇了一種有機材料(豆腐皮)搞的創(chuàng)作,它的特點是活性的,處在不確定和變化中,而且它也直接與生命有關(guān)。
我把方法、工具材料放在了本體的位置。
我們?nèi)狈乃枷耄ㄓ^念)的層面思考方法、工具材料,更多的是從技術(shù)的層面,讓它依附于所表達的東西,事實上應(yīng)該反過來,它對藝術(shù)是更本質(zhì)的。
豆腐皮是將黃豆泡透磨成漿,煮開后加入石膏或鹽鹵使其凝結(jié)成塊,壓去水分而成。
它的成份主要為植物蛋白質(zhì),營養(yǎng)豐富,易于消化,是人們?nèi)粘I钪凶類凼秤玫臇|西。
霉斑由霉菌引起,是一種隨處可見的自然現(xiàn)象,空氣中到處都飄浮著霉菌。如果天氣濕熱時,許多東西都會產(chǎn)生霉變。(衣物、食品,甚至人的皮膚、手、腳等都會被感染。)
豆腐皮易于消化又營養(yǎng)豐富,極易附著霉菌,產(chǎn)生霉變。這正如所有生命從誕生走向衰敗,直至死亡,這也正是我作品的抽象的含義。而這種含義正是基于作品特殊的材料,表達和不斷延伸著我對自然生命的體驗,因此我把對這種自然生命的體驗理成感悟式的文字。
1.當別人初次看到這件作品時,會覺得驚訝,因為這超出了他以往的觀看經(jīng)驗。
2.他想不出這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只是覺得好奇,不可思議。(當你把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東西明確、突出的呈現(xiàn)出來,人反而會覺得陌生。)
3.人直接看到的是霉斑、腐爛及殘缺的效果?!獙γ拱叩挠∠蟾?。
4.霉斑呈現(xiàn)出一種驚人的視覺之美,然而這種美卻是讓人不適的,難以言傳的。
5.霉斑的色彩柔和而又多變,是一種活性的色彩,呈不規(guī)則的有機形和大小不同的圓點,重疊在一起具有凹凸的質(zhì)感和厚重感。
6.尤其是當人看到里邊的蟲子時,會很吃驚。(蟲子在里邊不停地爬行,行動緩慢地吞食著作品),它們不斷地改變作品的色彩和形狀,在它們爬行過的地方出現(xiàn)了空白。
7.作品由許多幅構(gòu)成,每幅都可單獨觀看。——當它們被整齊的并置在一起時,又構(gòu)成了一個整體,所呈現(xiàn)的效果被突出強化。
8.但是作品中還有形象及文字存在,而且這是精心所畫,并著重要呈現(xiàn)的。
9.作品中的形象是我的頭像(準確地說是“臉”),這是我所有作品的出發(fā)點。
10.(這張“臉”你可以看成自己的,也可以看成“他人”的。)
11.文字是隨手摘抄和胡亂想的一些話,內(nèi)容各不相關(guān),并在上面涂涂改改,無法正常閱讀。人看到的只是文字的一種效果。
“臉”亦有正反。有的沒有五官;有的只有一只眼睛;有的沒有嘴巴;有的眼睛沒有瞳孔。
12.但霉斑和腐爛把這一切都覆蓋掉了。
13.這件作品剛開始搞的時候,想著展覽完就不存在了,沒有想要保存下來。(但后來想著讓它自然消失掉?!阉恢贝娣畔氯?,看最終會是什么樣子。)
14.作品處在霉變腐爛當中。
15.我一直追求一種不穩(wěn)定、變化的東西,在這件作品中體現(xiàn)了出來,而且非常自然。(它拓寬了我在作品中使用材料的范圍。)
16.別人對我說:作品對他有一種難以抗拒的誘惑力,吸引他,讓他看著每一個細節(jié)。但同時又有一種不舒服,被壓迫的感覺,讓他想逃離作品。(他說:“他想到了疾病、死亡”,從中感受到了一種虛無的存在。)
17.他從中還看到了醫(yī)學和生物學上的東西。(他的感覺是細致敏銳的。)
18.作品在變化著。
19.現(xiàn)在里邊生的蟲子更多,這非常好,本來是腐爛、霉變、消亡的東西,卻從中孕育了生命。
20.它們是偶然進入作品中的,它們以此為生,它們的行為出自本能,卻不自覺的參與了作品,并成為作品的一部分。(它們不知道我在做什么,只是不停地吃。)
作品最終會因為有它們完全消失,它們也會因為作品的消失而不存在。
21.這些變化出自偶然,自然而然,我無法刻意去做,也沒有這個能力去做。
——自然卻改變了作品及我的想法。
22.它讓它們變?yōu)樘摽铡?/p>
23.平時對醫(yī)學、生物學和考古學方面的東西比較感興趣,不過一直沒想過要把它和作品聯(lián)系起來,后來發(fā)現(xiàn)它對搞的作品是有影響的,而且影響越來越大。(比如我對人身體的關(guān)注,以及在作品中使用紫藥水、血液、中藥、鹽等材料。)
24.(在作品中使用了土、血液、中藥、鹽等材料,最早是憑感覺選擇這些材料的。它們分為兩大類:一類為礦物質(zhì),如土,穩(wěn)定不變化;還有一類是植物性的,如紫藥水、中藥等,不穩(wěn)定處在變化當中。)
25.作品的產(chǎn)生是偶然的。有一天在冰箱找東西,看見兩張豆腐皮上生霉斑了,引起了我的注意,看了一會,覺得應(yīng)該搞件作品。
26.材料的質(zhì)感、顏色、形狀、易爛,還有上面產(chǎn)生的霉斑吸引了我。
27.好奇心讓我很想知道用這種材料搞出來的作品會是怎樣的。
28.制作時是夏天,天很熱,霉變得很快,豆腐皮剛開始時是乳黃色,然后出現(xiàn)白、黑、綠灰色絨毛狀霉點,然后逐漸擴大,互相聯(lián)接在一起,最后連成一片。
29.霉變的過程中散發(fā)出一種氣味,把人的嗅覺也觸動了。
30.這種現(xiàn)場的感受很刺人,是我從未經(jīng)驗過的,它讓人介入到作品中了。
31.我想可能很少有人會如此觀看、感受這些東西產(chǎn)生的變化及過程。
32.剛開始時,上面的頭像及文字清清楚楚,但是每天都消失一點,最后看不見了,而且豆腐皮最終也會腐爛、消失掉。(這也是這件作品給我觀念上帶來突破的地方。)
33.原先希望作品呈現(xiàn)一個個體的形象,畫出后卻又覺得應(yīng)該涂抹掉,(涂抹掉——呈現(xiàn)的形象也就沒有了,我陷入了困惑中。)
(在其它作品中畫好頭像后,再涂抹破壞,用煙薰、火燒、涂藥水,但很小心,讓這些都消失在形象后面了。人不注意幾乎看不出來。)
34.在豆腐皮上雖然也象在其它作品上那樣處理,但豆腐皮的霉斑變化卻不是我能控制的。它一點一點地覆蓋了形象,讓形象慢慢看不見,消失掉。
這是原來沒有想到的效果,也是不敢去做的,現(xiàn)在卻被很自然地消解了。
35.霉變、腐爛逼迫我超越了局限。
36.作品變得單純、直接。
霉斑、腐爛及豆腐皮自身的有機特性被展示出來。
37.形象是看不見的:應(yīng)該讓形象消失掉。作品直接呈現(xiàn)的就是作品要表現(xiàn)的,沒有別的什么。
38.豆腐皮、涂抹、霉斑、腐爛、痕跡。
懸著的霉斑。
39.作品的產(chǎn)生是自然而然的,豆腐皮適合我搞現(xiàn)在的作品,我喜歡它的變化、不穩(wěn)定性,還有上面產(chǎn)生的霉斑。
40.霉斑把自然和偶然的力量帶進了作品。
41.霉斑很微弱,但又很強大。
霉變在作品中被集中放大,呈現(xiàn)出了霉斑的獨特魅力。
42.由于是一種有機材料,它的短暫性被格外地強調(diào)了。
43.在我們身邊沒有什么東西是真正穩(wěn)定的,一切都處在變化當中,所以人總希望有某種永恒的東西存在。
44.作品中的變化過程勝過了作品最終的結(jié)果,讓人能感覺到時間的因素在里邊,它顯示了一種時間性。
45.作品中的偶然因素往往是機遇。你把它把握住了,就變成了一種突破,或者引出另一件作品;把握不住就破壞了作品。這對作者的能力是一種考驗,也是作品制作中最具誘惑力的地方。
46.作品的制作過程象是在實驗室做一項實驗,所使用的材料和結(jié)果不是通常意義的藝術(shù)所能界定的。
47.制作的過程就是一種和材料交流、對話的過程。材料本身是有生命的。
不確定性、期待、溝通,最終打破自己的局限并超越自身。
48.霉斑是我們禁忌的東西,因為它和腐爛、衰敗、死亡聯(lián)系在一起。他讓我們想到疾病、死亡。所以對霉變我們總是要預(yù)防、清洗、消除掉。
49.(但是有些霉菌是有益的,我們用它制造抗生素,用以治療疾病。)
50.作品由32幅組成,本來想讓規(guī)模更大一些,搞成64幅,這樣沖擊力會更強。由于受環(huán)境的影響,只好縮小。
51.當作品以一定數(shù)量成倍增長時,數(shù)量本身就會呈現(xiàn)出一種力量。
52.每幅作品上都編了數(shù)字號碼,這是我作品的一個特點。(給作品編號碼是我個人的愛好。)數(shù)字呈指數(shù)性。
53. 因為豆腐皮易碎、易爛,我把每塊都夾在了玻璃中間。
本來是為了便于取拿存放,但這使作品具有了另一種效果,象生物標本,呈現(xiàn)出了很強的生物性。(這是我需要的東西,也是我在作品中追求的。)
54.展出時在每幅作品下邊用了醫(yī)用沙布作襯托,沙布的棉軟、潔凈、純白色及溫潤感,讓霉斑的微妙變化及細節(jié)充分展示,也讓材料獨特的肌理及物性的力量顯現(xiàn)出來。
物,局部,微小。
55.作品變得立體,它不只是讓人去看,還具有觸覺性、嗅覺性,人的身體參與其中,心理、生理的因素因此被調(diào)動起來。
56.人看完細節(jié)以后,會回到形象上。形象及文字隱隱約約,看不清楚,被霉斑覆蓋著,里邊還有蟲子活動,正在霉變、腐爛、破碎、消失。
57.這是一個困惑:
——我能看見什么?
這就是我對生命的觀察與體驗,這是支撐我作品意義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