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
某中外合資企業(yè)入鄉(xiāng)隨俗,春節(jié)前對公司25位家庭生活困難的員工每人發(fā)放300元補助金。財會人員策劃了一個方案:將7500元現(xiàn)金分別裝入25個大信封中,請瑞典籍總經(jīng)理麥克先生有選擇地走訪其中幾位困難員工的家庭,把錢送給他們,并請攝影師拍攝一些新聞照片,爭取在當?shù)貓蠹埳习l(fā)表一下,以此提升公司的社會形象。不料,麥克先生聽了這個方案之后,聳了聳肩,攤了攤手,疑惑地說:“發(fā)放這些補助款非得要我出面?還要上媒體?公司有這個規(guī)定嗎?這是公司的一種慈善行為,慈善需要沉默,讓那些接受慈善幫助的人感受到溫暖就行了?!必敃藛T問麥克:“總經(jīng)理,按照您的想法,該怎么操作?”麥克說:“很簡單啊,把錢直接打入他們的工資卡就可以了,然后再分別打電話告訴他們?!?/p>
這不禁使人想起費爾南德的故事:在荷蘭最大的慈善機構——荷蘭郁金香基金會的總部院子里,有一座紀念塑像,塑像底座刻著一行字:一手給予幫助,一手給予尊重。塑像是一位老人,老人名叫費爾南德。二戰(zhàn)期間,荷蘭遭到德國的侵略,戰(zhàn)爭讓許多人流離失所,四處逃難,食不果腹。費爾南德一家因為德國后裔的身份得以逃過德軍的傷害。盡管當時家里的經(jīng)濟狀況談不上富有,但費爾南德卻還要去幫助那些饑餓的逃難者。每天早晨,他都會早早站在自家門前,看到有逃難者經(jīng)過,就走上前請求對方幫助他,到自家院子里把一根長木頭抬到門口。作為感謝,費爾南德就會拿出食物送給逃難者。等逃難者帶著食物離開后,他再次站到門口等待下一個逃難者,請他把門口的那根長木頭幫忙抬到院子里,同樣,費爾南德會拿出食物以示感謝。就這樣,一根木頭每天被反反復復抬來抬去,費爾南德用這種特殊的方式幫助了一個又一個饑餓的逃難者。費爾南德這種既給予幫助又呵護了受助者尊嚴的行善方式,受到了荷蘭人的推崇。1964年,在費爾南德逝世一周年后,荷蘭成立了郁金香基金會,建立塑像,以示對他的紀念,并在荷蘭大力提倡“一手給予幫助,一手給予尊重”的慈善行為。
羅素說過:“在一切道德品質(zhì)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贝壬剖且环N高尚的行為,無國界之隔、人種之別、膚色之分。慈善的本質(zhì)是善,是愛,是誠,是真心實意地幫助別人,不帶任何功利色彩。所以,慈善的表現(xiàn)方式理當是沉默的、悄然的、無聲的,使別人得到了幫助,而且還不使別人的自尊或名譽受到傷害。
慈善如陽光普照人間,溫暖人心,而陽光,恰恰是無聲的。
(摘自《時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