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合, 虞國躍, 馮術快, 張秋伶, 楊 杰, 盧緒利
(1.北京市林業(yè)保護站,北京 100029; 2.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環(huán)境保護研究所,北京 100097;3.北京市昌平區(qū)園林綠化局,102200; 4.北京市農業(yè)廣播電視學校平谷分校,101200)
海棠透翅蛾(Synanthedonhaitangvora Yang),屬鱗翅目透翅蛾科,寄主植物有蘋果、沙果、梨、桃、李、櫻桃、梅、海棠等[1],以幼蟲在樹干或大主枝的皮層內蛀食,受害處常堆有蟲糞,并流出紅褐色汁液。近年來,北京郊區(qū)果園推廣有機或生態(tài)栽培,果園不用化學農藥或化學農藥的用量大大減少,海棠透翅蛾的種群數量在一些蘋果園明顯增長。據在北京昌平有機或生態(tài)蘋果園的調查,海棠透翅蛾發(fā)生嚴重的地塊,盛果期蘋果樹干上海棠透翅蛾幼蟲最多可達20頭/株,有蟲株率為46.0%,嚴重影響樹體營養(yǎng)運輸,導致樹勢衰弱,并易誘發(fā)樹干的腐爛病。北京地區(qū)發(fā)生面積約1 200 hm2。本文介紹了海棠透翅蛾的形態(tài)特征,總結2008年和2009年在昌平區(qū)王家園蘋果園、中日果園和平谷區(qū)山東莊果園的觀察結果,并提出防治策略的建議。
從蘋果園內采集各期蟲態(tài),在解剖鏡下進行形態(tài)學觀察,對于雄性外生殖器,取下腹部在10%KOH溶液里浸泡1 d,去掉肌肉等雜物,在解剖鏡和顯微鏡下觀察并繪圖;在野外拍攝為害狀等生態(tài)圖片。
觀察點位于北京昌平區(qū)流村鎮(zhèn)王家園果園,占地約0.33 hm2,蘋果樹樹齡10年,主栽品種為‘紅富士’,授粉品種有‘桑沙’、‘金冠’、‘國光’等。從2005年開始實行生態(tài)果園的管理,不使用化學農藥,實行地面生草覆草的生態(tài)調控措施,對蘋果主要病蟲害均以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為主。并以昌平區(qū)中日果園蘋果樹和平谷區(qū)山東莊果園桃樹作為輔助觀察點。于2008-2009年在蘋果生長季節(jié),每周觀察1次。并在果園內建立一個2 m×2 m×2 m的網室,觀察成蟲的羽化情況。
2.1.1 成蟲
體長10~12 mm。體藍黑色具光澤。復眼內側具白斑,近于新月形,由銀白色鱗毛組成;頭基部則具黃色鱗毛,側下方為白色鱗毛;下唇須具黃褐色或灰褐色毛;觸角黑色,具藍黑區(qū)域。胸部側面具細黃鱗帶。腹部背面第2和第4節(jié)后緣具明顯的黃帶;腹末毛叢發(fā)達,藍黑色,雄蛾毛叢后緣具黃色毛,雌蛾兩側具兩束黃毛;腹部腹面第4節(jié)黃白色,第5節(jié)則僅中央呈黃白色。翅透明,翅緣和翅脈藍黑色,具金黃色鱗片;前翅R4+5的柄較短,分叉位于透明部分的中央。
雄性外生殖器:抱器大而似菜刀形,內面被刺毛和鱗毛,近基部具一狹長光裸區(qū);刺毛黑色,強大,緊密,排列成線形;鱗毛細長,淺褐色,端部黑褐色,分2叉(極少數3叉),覆蓋抱器的大部分。顎形突發(fā)達,側面觀略呈心形;囊形突柱形,平行突出;基腹孤狹窄,“兩臂”呈馬鞍形;陽莖細長,端部1/4可褶回,略呈三角形,頂端兩側具小突起。
2.1.2 老熟幼蟲
體長22~25 mm。頭部淺褐色,有時具分界不清的黑褐色斑;上顎黑色,但中部色淺;前胸盾褐色,具分界不清的黑褐色斑;中后胸及腹部肉色至黃褐色,腹末臀板褐色。
圖1 海棠透翅蛾的雄性外生殖器
2.1.3 蛹
體長10~14 mm,黃褐色。中胸背面有3條縱脊;第2腹節(jié)背面前緣有一排微小刺列,不明顯;雄性第3~7節(jié)各有兩列刺突,前排粗大、后排細小,后排至后緣的距離大于前排至前緣的距離,但第7節(jié)后排刺突的位置明顯靠后;第8、9節(jié)只有1列刺突。雌性第3~6節(jié)各有兩列刺突,第7、8、9節(jié)只有1列刺突。在腹端具8個三角形的臀棘,其上各著生1短毛。
經觀察,海棠透翅蛾在北京1年發(fā)生1代,以幼蟲在樹皮層內結繭越冬,4月初幼蟲開始活動,繼續(xù)蛀食皮層,排出紅褐色成團糞便,并有紅褐色汁液流出,用刀挖被害處時,可發(fā)現(xiàn)其白色幼蟲,身上常沾有蟲糞或紅褐色液體。5月上旬開始化蛹,化蛹時期很不整齊,至7月中旬仍可見到蛹?;记?在被害處咬一圓形羽化孔,不破表皮,于孔下吐絲連綴糞便和碎木屑做長橢圓形繭化蛹。5月底成蟲羽化,成蟲羽化時期較長,至7月底仍可見成蟲,高峰期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成蟲羽化時常將半截蛹皮帶出樹皮外。成蟲白天活動,選生長衰弱的枝干粗皮縫、傷疤邊緣等處產卵,卵散產。7月初始見幼蟲孵化,至11月結繭越冬。
表1 海棠透翅蛾的年生活史(2008-2009,北京昌平)1)
圖2 海棠透翅蛾的生態(tài)圖
建立生態(tài)果園或有機果園,是生產綠色健康果品的一種途徑。隨著栽培品種、措施的不同,果園內的昆蟲群落也會發(fā)生變化,如茶翅蝽近年來對蘋果的為害日益嚴重,已成為生態(tài)果園的重要難題之一[2]。海棠透翅蛾在韓國對蘋果產生為害[3],在我國近年來其在蘋果園(特別是有機果園或生態(tài)果園)為害有加重的趨勢,應引起關注,因此詳細的生物學研究仍是必要的。
這2種透翅蛾在形態(tài)、習性上相近,過去文獻中存在2種透翅蛾混淆的現(xiàn)象,楊集昆描述了海棠透翅蛾新種,依據的是雌性標本,并對這2種進行了區(qū)分[4]。此后,混淆現(xiàn)象仍有發(fā)生,如成蟲為海棠透翅蛾而蛹為蘋果透翅蛾[5],或成蟲為蘋果透翅蛾而蛹為海棠透翅蛾[6];或描述蘋果透翅蛾成蟲,而成蟲圖為海棠透翅蛾[7]。其實這2種在外形上很容易從腹背的黃色橫帶著生位置進行區(qū)分:蘋果透翅蛾腹背的黃帶在第4、5節(jié)上,而海棠透翅蛾的腹背黃帶在第2、4節(jié)上。
李哲敏等對海棠透翅蛾的成蟲、幼蟲和蛹的形態(tài)進行了詳細的研究[3],但雄性生殖器與本研究稍有不同;此外對于蛹體上刺突列的描述有誤,即雄性第2~7節(jié)和雌性第2~6節(jié)上有2列刺突列,但所給出的蛹體圖(原圖13)是正確的,刺突列的開始體節(jié)應為第3腹節(jié)。
透翅蛾的幼蟲在樹皮中生活,使用殺蟲劑效果不佳,同時也與綠色健康果品的要求相矛盾。通常透翅蛾不趨光,不能用燈光誘殺成蟲,可以應用性信息素,誘集、誘殺或干擾交配[8]。對海棠透翅蛾的性信息素進行了研究,性腺內共有9個組分,其中2個組分最重要,即(3Z,13Z)-十八碳二烯-1-基乙酸酯和(2E,13Z)-十八碳二烯-1-基乙酸酯,前1個組分可以吸引雄蛾,但這2種組分的混合物對雄蛾引誘效果最好[9]。這2種化合物及其異構體在透翅蛾的性信息素中起著重要的作用[11],其中,2種化合物已作為農藥在歐盟登記[10]。
透翅蛾白天活動,雌蛾常吸食花蜜,可以開展海棠透翅蛾補充營養(yǎng)劑的研究,以誘殺雌成蟲。
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抗蟲能力。在4月幼蟲集中發(fā)生時,根據排糞和紅褐的汁液,確定幼蟲的位置,用刀人工挖除。為預防腐爛病的發(fā)生,可用腐殖酸銅或代森銨處理。注意天敵如啄木鳥的保護利用。
[1]曹子剛.海棠透翅蛾[M]∥吳福楨主編.中國農業(yè)大百科全書昆蟲卷.北京:農業(yè)出版社,1990:140.
[2]張君明,王合,趙連祥,等.茶翅蝽在生態(tài)蘋果園的危害和防治策略[J].昆蟲知識,2007,44(6):898-901.
[3]Lee CM,A rita Y,Bae Y S.TaxonoMic study of theadult and imMature stages of the clearw ing moth,Synanthedon haitangvora Yang(Lepidoptera,Sesiidae),injurious to ap ple trees in Korea[J].T ransaction of the Lepidopterological Society of Japan,2005,56(1):51-60.
[4]楊集昆.華北燈下蛾類圖冊(上)[M].北京:華北農業(yè)大學,1977:123-124.
[5]佚名.山東農林主要病蟲圖譜 蘋果分冊[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78:58-59.
[6]何振昌.中國北方農業(yè)害蟲原色圖鑒[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412-413.
[7]龍興桂,孫友笙,李登開.蘋果病蟲害防治技術[M].北京:農業(yè)出版社,1990:123-125.
[8]Weihman SW,Libu rd O E.Mating disruption and attract-andkill as reduced-risk strategies for control of grape root borer Vitacea polistiforMis(Lepidoptera:Sesiidae)in Florida vineyards[J].Florida En tomologist,2006,89:245-250.
[9]Yang C Y,KiMJ,Kang T J,et al.Identification and field bioassays of the sex pheromone of Synanthedon haitangvora[J].Jou rnal of Chemical Ecology,2009,35:1197-1201.
[10]王以燕,李友順.歐盟第四批再登記農藥有效成分名單[J].世界農藥,2007,19(1):47-51.
[11]Snow JW,Schwarz M,Eichlin T D.Captu res of clearw ing moths(Lepidoptera:Sesiidae)with various octadecadienyl acetates and alcohols in cen tralGeorgia during 1983-1985[J].Environmental En tomology,1989,18(2):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