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英
抗生素對感染性疾病的治療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近年來隨著抗生素不合理的廣泛應用,耐藥菌急劇增多和迅速播散,細菌耐藥性的變遷,使細菌所致感染的治療極為困難,已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熱點,也是臨床使用抗生素必須考慮的問題之一[1]。兒科感染性疾病中,病原菌對抗菌藥物的耐藥問題更為凸顯,我院是河北省唯一一所市級兒童醫(yī)院,兒科患者多、涉及保定市及周邊縣市,抗生素使用量大,開展我院兒科臨床標本分離病原菌的耐藥性監(jiān)測,對抗生素的使用現(xiàn)狀及耐藥性、對指導臨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具有重要的意義。材料和方法
1.1 菌株 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保定市兒童醫(yī)院送檢患者標本(血液、痰液、尿液、咽拭子)中分離出的5 128株菌株,以呼吸道標本為主,不統(tǒng)計重復株。質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 12600、大腸埃希菌 A TCC 11775,肺炎鏈球菌 A TCC 49619,肺炎克雷伯菌ATCC 15380、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
1.2 試劑
1.2.1 培養(yǎng)基M-H瓊脂培養(yǎng)基、普通瓊脂培養(yǎng)基為英國Oxoid產(chǎn)品。
1.2.2 藥敏紙片抗菌藥物28種:青霉素G、苯唑西林、胺芐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頭孢唑林、慶大霉素、環(huán)丙沙星、左氧沙星、加替沙星、萬古霉素、替考拉寧、利福平。哌拉西林、替卡西林/棒酸、頭孢派酮/舒巴坦、頭孢西丁、亞胺培南、美羅培南、頭孢他啶、頭孢噻肟、頭孢曲松、頭孢吡肟、阿米卡星。以上藥敏紙片均為英國Oxoid產(chǎn)品。
1.3 實驗方法
1.3.1 菌株的分離培養(yǎng):將收集的細菌接種血平板,置37℃培養(yǎng)18~24 h,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德VITEK 2全自動微生物鑒定儀進行菌種鑒定。
1.3.2 藥物敏感試驗:采用Bauer和Kirby建立的紙片瓊脂擴散法(disk agar diffusion testing),即 K irby-Bauer法(簡稱 K -B法),并應用美國國家臨床實驗室標準委員會(National Committee of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NCCLS)推薦的標準進行評價。
1.3.3 ESBLs表型篩選試驗:選用頭孢泊肟(CPD)、頭孢他啶(CAZ)、頭孢噻肟(CTX)、胺曲南(ATM)、頭孢曲松(CAX)藥敏紙片(均 3 0 μg/片),用 M ueller-Hinton瓊脂,改良 K irby-Bauer紙片擴散法測試抑菌環(huán)直徑。凡頭孢泊肟或頭孢他啶的抑菌環(huán)直徑≤22 mm,或頭孢曲松≤25 mm,胺曲南或頭孢噻肟≤27 mm,均應高度懷疑為產(chǎn)ESBLs菌株,需進一步做確證試驗來加以確證。
1.3.4 ESBLs表型確證試驗 按1999年1月NCCLS推薦的標準紙片擴散確證法測定 ESBLs指南[2]操作,用頭孢他啶(CAZ,30 μg/片)和頭孢他啶 + 克拉維酸(CAZ/CLV,30 μg/10 μg)組合、頭孢噻肟(CTX,30 μg/片)和頭孢噻肟 + 克拉維酸(CTX/CLV,30 μg/10 μg)組合,分別測量兩種紙片加克拉維酸后的抑菌環(huán)直徑。對2個中任何一個藥物加克拉維酸后抑菌環(huán)的直徑差≥5 mm時,可確認為產(chǎn)ESBLs菌株。
1.3.5 數(shù)據(jù)分析處理:全部藥敏結果輸入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耐藥監(jiān)測組提供的WHONET5軟件,進行耐藥率分析。
2.1 2006至2009年四年間臨床分離的主要致病菌的分布情況 見表1。
表1 2006至2009年臨床分離的5128株細菌的分布及構成
2.2 革蘭陽性球菌的總耐藥情況 見表2。
表2 2006至2009年2319株革蘭陽性球菌總耐藥率變化趨勢 %
2.3 2006至2009年革蘭陰性致病菌的耐藥情況 見表3。
表3 2006至2009年臨床分離的常見革蘭陰性菌對抗菌藥物的耐藥率 %
2.4 在分離的腸桿菌科細菌中產(chǎn)ESBLs比率與耐藥情況 在分離出的腸桿菌科細菌中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ESBLs檢出率最高。我院所測產(chǎn)ESBLs細菌涉及面廣,10個菌種,涉及到外科、呼吸科NICU、PICU等科室。見表4。
表4 ESBLs產(chǎn)生株與不產(chǎn)ESBLs株耐藥情況 %
兒科各種病原菌的構成比隨年代不同而變遷。20世紀80年代以來,革蘭陽性球菌上升到主導地位[2],研究結果顯示革蘭陽性球菌所占比例高于革蘭陰性菌,尤其是葡萄球菌占主導地位,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的比例迅速增加,這與小兒活動范圍、接觸人群和機體免疫力等與成人不同有關。革蘭陰性菌中,以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陰溝腸桿菌居前4位,為兒科病人感染的主要致病菌。酵母樣真菌感染率較常見,主要是白色念珠菌,常于痰標本中檢出,分析其與臨床大量長期使用廣譜、超廣譜抗生素有直接關系。
本研究表明,4年所收集的標本主要來源于呼吸道分泌物、痰、血液,大腸埃希、肺炎克雷伯菌、銅綠假單胞菌分別是呼吸道感染最常見的革蘭陰性致病菌。作為抗感染的最佳選擇之一,亞胺培南、美羅培南一直是對付革蘭陰性桿菌感染的有力藥物,結果顯示,除嗜麥芽窄食單胞菌天然耐藥外,該藥對其余細菌都具有最高敏感性,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完全敏感,銅綠假單胞菌的總耐藥率僅為4%,亞胺培南、美羅培南對銅綠假單胞菌有較高抗菌活性,但2008年出現(xiàn)5%左右的耐藥株。國外報道,銅綠假單胞菌產(chǎn)獲得性金屬β-內酰胺酶(IMP或VIM酶)與大量使用亞胺培南有關[3,4]。同時,長期使用也易誘發(fā)嗜麥芽窄食單胞菌感染的產(chǎn)生[5]。因此,臨床上對銅綠假單胞菌感染,無論體外藥敏結果如何,應避免首選該藥。由質粒介導的超廣譜β-內酰胺酶,最初主要在大腸桿菌和克雷伯菌屬中出現(xiàn),近10年來在革蘭陰性桿菌中的發(fā)生率不斷提高[6],由于此類耐藥主要有質粒介導,可以在同種和不同種菌株間傳播,很容易引起醫(yī)院內感染的暴發(fā)流行,所涉及的菌株有多重耐藥現(xiàn)象,因此及時、快速、準確地檢測出ESBLs株,探討其耐藥性是非常重要的,本文的檢測結果表明,重癥搶救病區(qū)的ESBLs感染率明顯高于其他病區(qū),與文獻報道一致[7],NICU、PICU多為新生兒、嬰幼兒,患兒自身抵抗力差,加之多有嚴重的基礎疾病,并且長期應用大量的抗菌藥物和一些介入治療(氣管插管、呼吸機),致使感染機會大大增加。從我院750株產(chǎn)ESBsL的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藥敏譜可見,90%以上的ESBLs株對頭孢噻肟耐藥,45%的ESBLs株對頭孢吡肟耐藥。在頭孢噻肟耐藥的ESBLs株中,60%以上對頭孢他啶敏感,這提示我院的ESBLs產(chǎn)生株主要產(chǎn)頭孢菌素酶(CTX-M型),與上海情況相似[8]。由于攜帶ESBLs基因的質粒往往同時攜帶胺基糖甙類、喹諾酮類等耐藥基因[9],使ESBLs株常對慶大霉素和環(huán)丙沙星耐藥,本研究結果也加以了證實。對頭孢哌酮/舒巴坦耐藥率明顯增加是我市2006至2009年間分離革蘭陰性桿菌耐藥變化。
綜上所述,鑒于兒科臨床細菌譜與藥物敏感性的不斷變異,兒科醫(yī)生與檢驗師必需經(jīng)常和定期地分析該地區(qū)、該院常見感染菌株藥敏特征的適時變化,才能不斷提高感染治療的臨床水平,為眾多患兒提供優(yōu)質的服務。
1 劉小平,樊尚榮,徐桂彪,等.168株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臨床分布及耐藥性分析.中國全科醫(yī)學,2010,13:1121-1123.
2 Jarvis WR.Epidemiology of nosocomial fungal infection with wmphasis on candida species.Clin InfectDis,1995,20:1526-1530.
3 Poirel L,Naas T,Nicolas D,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VIM-2,a Carbapenem-Hydrolyzing Metallo-β-lactamase and its plasmid andinte-gronborne gene from a pseudomonas aeruginosa clinical isolate in France.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00,44:891-897.
4 Dentton M,Kerr KG.Microbiological and clinical aspects of infection associated with Stenotropomonas maltophilia.Clin Microbiol Rev,1998,11:57-80.
5 黨京丹.細菌耐藥機制研究新進展.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9,8:134-135.
6 方曄,張金鋒,李向陽,等.產(chǎn)超廣譜β-內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基因分析研究.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09,19:2060-2063.
7 鮑連生,董宗祈,虞濤,等.兒童感染菌中1913株產(chǎn)超廣譜β-內酰胺酶型別特點及耐藥性研究.臨床兒科雜志,2009,27:540-544.
8 李萬華,秦慧宏,張泓,等.產(chǎn)ESBLs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兒童分離株的耐藥性和基因型檢測.中華感染與化療,2009,9:355-359.
9 張秀珍,胡云建,艾小曼,等.Mohnarin 2006-2007年度報告:華北地區(qū)細菌耐藥監(jiān)測.中國抗生素雜志,2008,33:616-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