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朝榮,陳文軍,吳學德
(云南省曲靖市會澤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云南 會澤 654200)
會澤縣位于曲靖市北部,轄21個鄉(xiāng)(鎮(zhèn)),總?cè)丝?00萬人,東與貴州省威寧縣接壤、南與本省沾益縣毗鄰、西與昆明市尋甸縣及東川區(qū)連接、北與昭通市魯?shù)榭h相鄰;國土面積5854平方公里,是云南省第三大縣。國道213線穿境而過,是云南毒品向內(nèi)地擴散的又一通道,縣內(nèi)在冊吸毒人群 781人,占規(guī)模估計數(shù)的 35%(781/2231)。為評價高危人群干預成效,探討綜合防治對策,現(xiàn)對會澤縣2004年~2010年高危人群HIV檢測結(jié)果進行分析,現(xiàn)將結(jié)果報道如下。
資料來源于會澤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2004年~2010年對高危人群HIV檢測結(jié)果及137例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流行病學調(diào)查資料。
采集受調(diào)查者的血清標本,按照《全國艾滋病檢測工作規(guī)范》要求,采用HIV抗體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方法進行初篩和復檢,2次陽性或1次陰性1次陽性者再送省、市疾控中心采用免疫印跡(WB)試劑進行陽性確認。
2004年~2010年在五類人群中累計檢測出HIV感染者/AIDS病人 137例。其中孕產(chǎn)婦 36例,占26.27%(36/137);婚檢7例,占5.11% (36/137);自愿咨詢58例,占42.34% (58/137);暗娼11例,占8.03% (11/137);靜脈吸毒人群25例,占18.25% (25/137),見表1。
表1 會澤縣2004年~2010年五類人群HIV檢測結(jié)果
137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男性76例、女性61例,男女性別比為1.25:1;感染途徑中,性接觸傳染109例、占79.56%,靜脈吸毒25例、占18.25%,母嬰傳播3例、占2.19%;病例主要分布于20歲~49歲的性活躍人群,占91.97%(126/137),年齡最大者76歲,最小者2歲(見表2);感染者職業(yè)以農(nóng)民和無業(yè)人員為主,共124例、占90.51%(見表3)。病例主要分布于人口基數(shù)大、經(jīng)濟基礎好、外出務工人員多的金鐘、者海、娜姑、迤車、待補5個鄉(xiāng)(鎮(zhèn)),占60.58%(83/137),其余16個鄉(xiāng)(鎮(zhèn))62例。會澤縣艾滋病流行呈現(xiàn)出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的趨勢,見表2。
表2 會澤縣137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職業(yè)分布
會澤縣自1997年發(fā)現(xiàn)第1例HIV感染者以來,至2010年底累計發(fā)現(xiàn)HIV感染者/AIDS患者258例(本縣檢測報告137例、外地檢測報告121例),死亡32例,存活226例,處于低流行狀態(tài)。但報告病例數(shù)呈上升趨勢,艾滋病流行態(tài)勢不容樂觀。
從職業(yè)和年齡分布分析,93.02%為農(nóng)民和無業(yè)人員,93.41%為20歲~49歲的青壯年。該人群處于性活躍期,外出打工機會多,文化程度偏低,艾滋病防治知識匱乏,性伴間性生活自我保護意識不強,較少使用安全套[1]。因此,要加強外出務工人員艾滋病防治知識的健康教育力度,在性伴中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把艾滋病的感染率降到最低限度。
會澤縣艾滋病的傳播途徑中,血液傳播、性接觸傳播、母嬰傳播三種方式并存,在血液傳播中以靜脈注射吸毒感染為主。分析其原因,吸毒者多為農(nóng)村外出打工者和無業(yè)人員,文化程度低,自我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差,艾滋病防治知識匱乏,常因好奇、被引誘而接觸毒品,且高危行為突出,與他人共用注射器注射毒品[2],提示要加強對靜脈吸毒員的行為干預,有針對性地開展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
分析五類人群綜合檢測結(jié)果,HIV/AIDS檢出率由2006年的0.52%降至2010年的0.18%,下降65.38%,提示會澤縣高危人群行為干預工作成效明顯。
[1]支玉紅,王水旺,張世霞,等.河南省某縣艾滋病病毒感染/艾滋病流行病學分析[J].疾病監(jiān)測,2008,23(1): 27-30.
[2]張巧利,王曉霞,陳柏芬,等.東莞市吸毒人群中滋病病毒感染者數(shù)量估計[J].疾病監(jiān)測,2008,23(3):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