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平 朱永珠 薛寒冰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樁基礎的設計、施工水平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主要體現(xiàn)在:超長、大直徑和大規(guī)模三個方面。其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尤其是在大型橋梁工程中,如有名的東海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蘇通大橋等,都采用了大規(guī)模的群樁基礎。對于群樁基礎而言,最突出的問題就是群樁效應問題,而目前關于超長鉆孔灌注樁的群樁效應的研究并不多見,因此,深入研究超長鉆孔灌注樁的群樁效應是必要的。
群樁基礎受豎向荷載作用后,由于承臺、樁、土的相互作用使其樁側摩阻力、樁端阻力、沉降等性狀發(fā)生變化而與單樁明顯不同,這種效應稱之為群樁效應[1,2]。群樁效應的出現(xiàn),會使中心樁的沉降大于周邊樁的沉降,中心樁的軸力小于周邊樁的軸力。
群樁效應通常采用群樁效應系數(shù)[3]來衡量,群樁效應系數(shù)是指群樁的極限承載力與群樁中各樁按獨立單樁考慮的極限承載
其中,η為群樁效應系數(shù);Fm為群樁的極限承載力;n為群樁樁數(shù);Fs為單樁極限承載力。
為了研究超長鉆孔灌注樁的群樁效應,本文以位于長江中下游的某大型跨江大橋為依托,通過有限元法分析超長鉆孔灌注樁群樁效應的影響因素,主要分析樁間距和樁數(shù)的影響。
模型幾何尺寸以及參數(shù)均參照依托工程。樁長109 m,樁徑2.7 m,基樁采用線彈性本構模型,彈模取33 GPa,泊松比0.168,密度2 400 kg/m3。土體采用鄧—肯張模型[4],模型參數(shù)如表1所示。樁土之間設摩擦接觸。樁距2.4d時的有限元網格見圖1。
表1 土層參數(shù)
圖1 有限元網格
圖2 不同樁間距條件下樁頂荷載與沉降P—S曲線
圖3 不同樁距下的極限側阻力值
1)樁間距影響。不同樁間距條件下的樁頂荷載與沉降P—S計算曲線如圖2所示。在相同的軸向荷載作用下,樁間距小的群樁基礎沉降較大。樁間距越大,群樁的平均沉降越小,P—S曲線越平緩,這也表明隨著樁間距增加,群樁基礎的整體穩(wěn)定性增強了,發(fā)生整體破壞的趨勢減弱。不同樁距條件下的極限側阻如圖3所示,從圖3中可以看出,樁距越小,極限側阻越大,這主要是由于,樁距越小,樁間土體受樁的側向擠壓力越大,土體也就越密實,其極限側阻力也就越大。
不同樁間距條件下的群樁效應系數(shù)如表2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隨著樁距的增加,群樁效應系數(shù)越來越大,也就是群樁效應越來越弱,當樁徑大于6倍直徑時,群樁效應就基本不存在了。
表2 群樁效應系數(shù)表
圖4 不同樁數(shù)條件下樁頂荷載與沉降P—S曲線
2)樁數(shù)的影響。為研究樁數(shù)對群樁效應的影響,分別建立了多個有限元模型,樁數(shù)分別為1,4,7,9,16。樁頂荷載與沉降 P—S曲線如圖4所示。從圖4中可以看出,在相同的荷載作用下,樁數(shù)越多,其沉降值越大。隨著樁數(shù)的增加,荷載—沉降曲線更加平滑,這說明樁數(shù)越多,基樁穩(wěn)定性越強。
由不同樁數(shù)條件下的群樁效應系數(shù)可以看出,在相同樁距的條件下,樁數(shù)越多,也就是群樁基礎的規(guī)模越大,群樁效應越明顯。
利用有限元法分析了群樁效應的影響因素,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方面:1)樁距越小,群樁效應越大,當樁間距大于6倍直徑時,群樁效應基本不存在;2)樁數(shù)越多,群樁效應越大。
[1] Gandhi,Shailesh R.Group effect on driven piles under lateral load[J].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1997,123(8):702-709.
[2] 劉金礪.豎向荷載下的群樁效應和群樁基礎概念設計若干問題[J].土木工程學報,2004,37(1):78-83.
[3] 謝 濤,袁文忠,姚 勇.超大群樁豎向承載群樁效應試驗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3,20(5):61-63.
[4] 錢家歡,殷宗澤.土工原理與計算[M].第2版.北京:中國水力水電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