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 蘇]
新干線又稱“日本高鐵”,如今已經與富士山一起成為日本的象征。新干線于1964年10月1日通車營運,是世界第一條載客營運高速鐵路系統。由于通車多年從未發(fā)生過因人為因素導致的人員死亡,它被稱為“全球最安全的高速鐵路”。中國高鐵出現一些問題后,很多人拿它與新干線對比,指責中國高鐵的安全性。但他們不知道,新干線的發(fā)展也伴隨著丑聞和故障。
上世紀50年代初,日本鐵路運輸壓力日益加劇,急需建設一個高效的鐵路網。當時的日本鐵路狀況極其糟糕:機車陳舊,設施老化,以致事故不斷,員工士氣低落。此時出現了一個人,改變了日本鐵路的歷史。他就是后來被稱為“新干線之父”的十河信二。
1955年,71歲的十河信二出任日本國家鐵道公司總裁。上任后,他力主建設新干線。由于建設工期長、預算龐大,新干線的上馬受到了來自議會的很大阻力。為了騙取議會支持,十河信二不惜違反法律,命令會計師做假賬,把新干線的實際預算3800億日元(約合310億元人民幣)改為1972億日元(約合161億元人民幣)上報議會。十河信二還把新干線打造成了事關日本形象的工程:“新干線可以為東京舉辦1964年奧運會添彩,樹立科技大國的形象?!弊罱K,新干線提案獲得通過,于1957年正式開工。
低報預算并不等于成本的真正降低,工程開工了,十河信二不得不多次連蒙帶騙地逼著議會追加預算。到1963年,新干線追加的投資達到了預算的一倍。格外講究誠信的日本社會,對十河信二的“欺騙”行為難以容忍。1963年5月19日,十河信二在一片罵聲中黯然下課。1964年10月1日,新干線趕在東京奧運會開幕前9天宣布通車,十河信二卻只能在家里看電視轉播。
由于追求工程進度而對運行環(huán)境考慮不周,剛通車的新干線在遇到極端天氣時,出現過一系列問題。1964年冬天,新干線列車每次經過一個名為關之原的地方時,都會因為車輛無法適應那里的冰雪而停車。此外,日本工程師研究發(fā)現,在高速行駛的列車軌道上,雪花會被壓實變成積冰,可能會飛迸到附近的民房或者會車時的列車上,造成傷害。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解決方案簡單而又無奈——通過雪區(qū)降速行駛。
此外,日本是一個地震多發(fā)國家,新干線在建設時并沒有充分考慮這一因素。在1995年阪神地震、2004年上越地震中,新干線線路都出現了問題。雖然沒有出人命,但在國內引起了很多批評。
盡管有不少問題,但新干線仍然能稱得上安全、穩(wěn)定,所依靠的正是技術的不斷創(chuàng)新、車輛的不斷改進。在及時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方面,日本新干線有值得學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