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江龍
中國古代詩人與酒有莫大的關(guān)系。
最早與酒結(jié)緣的詩在《詩經(jīng)》里。清人宋大樽曾作過這樣的評論:《詩經(jīng)·豳風(fēng)·七月》作者為“飲之圣”,陶潛為“飲中行”。晉代飲風(fēng)極盛,詩人飲酒成為魏晉風(fēng)度。陶淵明是一個(gè)飲酒非本意的詩人,他的“酒詩”往往“意不在酒,意不在琴”,說他“飲中行”是有道理的。唐代是詩歌的全盛時(shí)期,詩人酒風(fēng)比魏晉尤烈。李、杜、白是唐詩的代表人物,也是酒氣最濃的詩人。李白的“會須一飲三百杯”,杜甫的“飲如長鯨吸百川”,白居易的“身后堆金到北斗,不如生前一樽酒”,可見飲酒的亢奮程度與作詩一樣出名。
古代詩人飲酒,不僅僅是為了消遣而已,不少詩人由于懷才不遇,失意潦倒,他們看透了世態(tài)炎涼,他們識破了人情冷暖,他們要排遣憂憤,他們要詮釋人生,那只好借酒澆詩了。魏晉酒仙“竹林七賢”,不滿司馬昭,反對舊禮教,每逢在竹林寺聚飲,均不穿衣服,不戴帽子,一邊狂飲,一邊狂吟。唐代詩人韓偓被朱全忠排擠,晚年寄食于王審知幕中,在他的“一飲解百結(jié),再飲破百憂。白發(fā)欺貧賤,不入醉人頭”詩句中,表達(dá)了作者以酒澆愁的惆悵心情。
古代詩人不羨華肆,尤喜飲于山水郊野之間,大概與營造詩的意境有關(guān)。李白是大自然詩人,他的詩之所以浪漫豪放而又溫情高雅,與他酷愛山水風(fēng)光是分不開的。他陪侍朗叔泛舟洞庭,酌飲舟中,得詩一首:“船上齊橈樂,湖心泛月歸。白鷗閑不去,爭拂酒筵飛?!痹娙颂兆碛谏焦馑?,白鷗陶醉于舟中酒筵,真是情景交融,形象相通。詩人們樂于伴清風(fēng)明月飲,聊以天地之氣,慰藉清高的人生,正如唐詩人彥謙所吟:“醉臥涼陰沁骨清,石床冰簟夢難成,月明午夜生虛籟,誤聽風(fēng)聲是雨聲。”
古人把酒作為應(yīng)酬是常事,而詩人把酒作為應(yīng)酬是有意境有意蘊(yùn)的。唐代,以酒餞別,以詩贈行,蔚然成風(fēng),但見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云:“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在詩中,酒已成為詩人的情感化身,對故人的殷情祝愿就像“朝雨浥輕塵”那樣純潔,如“青青柳色新”那樣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