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張彩霞
比較批評法在中國古代文學(xué)批評中運用極為廣泛。鐘嶸《詩品》運用深入、立體、有層次而又豐富多彩的比較,成功地向讀者展示出當時詩壇不同詩人風(fēng)格的特色與差異。縱觀古代文學(xué)批評的發(fā)展史不難發(fā)現(xiàn),自鐘嶸《詩品》以后,比較批評法就成為后世詩話、詞話所普遍采用的方法。如果轉(zhuǎn)換視角,不僅從批評的角度,更從傳播的角度來分析,比較更是十分有效的傳播手段。比較的前提是選擇,而選擇也是確定傳播對象是否具有傳播價值和意義的過程。充分而細致的分析、展示過程,也就是勸服讀者,使之接受的過程。通過比較優(yōu)劣,判別高下,以揚其名聲、傳其作品。
宋代詞話中的比較傳播有一類宏觀比較,即詩詞之間的比較,這是比較傳播中的一個重要層次。它可以使人從詞體傳承的整體風(fēng)格、特色上進行總體定位、把握,從兩種文體的比較中更見出各種文體之獨有特性。
詩歌與詞同為中國古代的抒情性文體,既有諸多的相似之處,又有各自獨特的體性情調(diào)。所謂“詩莊詞媚,其體元別”。詞話作者在經(jīng)過深入的思考之后,從各種角度、不同層面比較了詩、詞的異同,并對詩、詞之間的融合、交錯、變化、整合等現(xiàn)象層層剖析,詩、詞之間對立而統(tǒng)一、矛盾又和諧的關(guān)系在比較中清晰地呈現(xiàn)出來。王灼《碧雞漫志》中論及詞的歌唱時,提出:“古人善歌得名,不擇男女……今人獨重女音,不復(fù)問能否。而士大夫所作歌詞,亦尚婉媚,古意盡矣。” 雖然作者對“今人獨重女音”的現(xiàn)象有所不滿,卻一針見血地指出了詞體與前代文體的不同之處,而被歌妓歌唱也正是詞體的特殊之處,從而形成了詞體曲折婉媚的特征。作者拈出詞體最本質(zhì)的特點予以比較,使讀者對此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可謂慧眼獨具,針對性很強。
詩與詞之間,用語、格調(diào)、表達等都有其承襲淵源和區(qū)別?!白鳛楹笃鸬脑~學(xué)無疑是在傳統(tǒng)詩學(xué)的‘影響的焦慮’中生長。詞學(xué)批評意識自然地蟄伏著一個受詩學(xué)制衡的引力場?!雹偎未~話中的比較傳播通常演繹為以詩說詞、以詩衡詞或詩詞并舉的運作方式。如:
歐陽文忠公愛王君玉燕詞云:“煙徑掠花飛遠遠,曉窗驚夢語匆匆?!泵肥ビ嵋詾椴蝗衾顖蚍蜓嘣娫?“花前語澀春猶冷,江上飛高雨乍晴?!雹?/p>
李易安工造語,如夢令“綠肥紅瘦”之句,天下稱之。余愛趙彥若剪彩花詩云:“花隨紅意發(fā),葉就綠情新?!薄熬G情紅意”似尤勝于李云。③
詞話家都以論詩的標準、眼光來觀照詞,其褒詩貶詞的態(tài)度通過對具體詩詞的比較流露出來,其觀點也更加有說服力。
就用語而言,宋詞中有不少的語句是從詩句中脫胎而來。宋人受以黃庭堅為首的江西詩派所謂“脫胎換骨”、“點鐵成金”創(chuàng)作方法的影響,作詩講究出處,喜歡引用唐人詩句入詩。宋詞中也有許多句子都出自唐人詩句。宋代詞話家常常通過指出后人對前人的學(xué)習(xí)、繼承或化用、創(chuàng)新之處,于比較中見師承、淵源或蹈襲關(guān)系。這也可以稱為“縱向比較”或“歷史比較”。如周紫芝《竹坡詩話》中記載:
白樂天《長恨歌》云:“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比私韵财涔?,而不知其氣韻之近俗也。東坡作送人小詞云:“故將別語調(diào)佳人,要看梨花枝上語?!彪m用樂天語,而別有一種風(fēng)味,非點鐵成黃金手,不能為此也。
作者不僅指出后人的出處與師承,并且比較兩者間細微的差異。在二者的比較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后者的出新與高妙之處。詞話作者通過展示后來詞人如何學(xué)習(xí)、創(chuàng)造,來印證前人作品是如何通過傳播而被采擷菁華并加以出新的,從而較為完整地描述出在傳播中詞作的再創(chuàng)造過程。
宋代詞話中常見的另外一種比較傳播的形式為對詞體內(nèi)部詞人與詞人、詞作與詞作以及同一詞人的不同詞作等進行比較。這可稱為“橫向比較法”,即對同一時代的詞人、詞作、詞風(fēng)的比較。如張炎《詞源》卷下載:
辛稼軒、劉改之作豪氣詞,非雅詞也。于文章余暇,戲弄筆墨,為長短句之詩耳。元遺山極稱稼軒詞,及觀遺山詞,深于用事,精于煉句,有風(fēng)流蘊藉處,不減周、秦,如雙蓮、雁邱等作,妙在模寫情態(tài),立意高遠,初無稼軒豪邁之氣。
這則詞話通過對辛棄疾與元好問詞作的藝術(shù)特色的比較,對元好問的雅詞予以極高的評價,不僅使詞話的接受者了解到辛元二人詞作的特點,作為詞話的傳播者,作者對于二人詞作優(yōu)劣的評價也傳達出其評詞論詞的觀點所在。
張先、柳永、蘇軾、秦觀、黃庭堅等人都是當時獨具特色的著名詞人,同時,他們也都是最容易引起爭議的詞人。宋代詞話家對他們格外注意并不時予以比較便成為理所當然的事。如:
張子野與柳耆卿齊名,而時以子野不及耆卿。然子野韻高,是耆卿所乏處。④
王直方《詩話》云:“東坡嘗以所作小詞示無咎、文潛曰:‘何如少游?’二人皆對曰:‘少游詩似小詞,先生小詞似詩?!悷o己云:‘荊公晚年詩傷工,魯直晚年詩傷奇。’余戲之曰:‘子欲居工奇之邪?’”⑤
通過對詞人詞風(fēng)的比較,這些詞人的聲名不僅更為顯赫,他們的詞風(fēng)特色也廣為人知,而且詞話家在記錄、比較、傳播時的傾向性以及對詞體特征的觀點與見解也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并深刻地影響著當時及后世的詞學(xué)觀。
詞話作者不僅進行兩者間的比較,有時還擴大視野,以更為宏觀的眼光對眾多詞人進行比較、排名,以使讀者對當時詞壇有整體的認識。陳善《捫虱新話》中比較了歐陽修、蘇軾等人的詞:
歐陽公不得不收東坡,所謂“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者,其實掩抑渠不得也。東坡亦不得不收秦少游、黃魯直輩。少游歌詞,當在東坡上。少游不遇東坡,當能自立,必不在人下也。
作者以客觀公允的態(tài)度對眾多著名詞人予以比較,文字簡明,態(tài)度明朗,用論斷式的語氣表明了自己對詞人成就、影響的認識,并著重拈出秦少游歌詞,認為少游歌詞優(yōu)于東坡,并進一步分析了少游聲名在蘇軾之下的原因,切中要害。這種比較可以引發(fā)讀者的深層思考,引發(fā)讀者對詞人詞作的好奇與興趣。
詞話家也擅長利用比喻來比較詞人的不同風(fēng)格,并兼寓褒貶,楊萬里《誠齋詩話》云:
客有自秦少游許來見東坡。坡問少游近有何詩句,客舉秦《水龍吟》詞云:“小樓連苑橫空,下臨繡轂雕鞍驟。”坡笑曰:“又連苑,又橫空,又繡轂又雕鞍,又驟,也勞攘。”坡亦有此詞云:“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p>
作者通過比較,說明作詞雖要表意清晰、曲折傳情,但也應(yīng)注意詞的簡潔凝練、著意精微。字里行間隱然流露出褒東坡貶少游的態(tài)度,傳達出自己的詞學(xué)觀。
宋代詞話家還經(jīng)常以比較之法將歷來一些相類之作、之句集中進行評說、比較。這對于讀者來說不啻一次集中觀摩、學(xué)習(xí)的機會。論者自可評其高下,說其差異,而觀者亦可另持別見,同時還可以學(xué)習(xí)詞話家評詞的眼光和方法,體會其通過比較傳達出的詞作、詞句的精當與高妙之處。在宋代詞話中,大到整體立意布局,小到句法與用字,都有著異常豐富的比較。
俞文豹《吹劍錄》云:
李頎詩:“請量東海水,看取淺深愁?!崩詈笾髟~:“問君還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鼻厣儆蝿t以三字盡之,曰:“落紅萬點愁如海?!倍Z益工。劉改之《多景樓》詩:“江流千古英雄淚,山掩諸公富貴羞?!币豢涨白饕?。
陳郁《藏一話腴》中也有類似比較:
太白云:“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苯侠詈笾髟?“問君還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甭约尤邳c,已覺精彩。至寇萊公則謂:“愁情不斷如春水?!鄙儆卧?“落紅萬點愁如海?!鼻喑鲇谒{而勝于藍矣。
兩則詞話都是從古人詩詞中對“愁”的描繪進行比較、評說的,所引詞句有同有異,這也屬于傳承中有創(chuàng)新的例子。前者從作者喻“愁”的深度與語言的工致典雅角度予以比較,而后者則從喻“愁”的廣度與后人化用、融點之處予以生發(fā)。角度不同,結(jié)論也略有差異。在比較中見出差異,顯出優(yōu)劣。能從眾多相類之詞作、詞句中摘出有代表性的例子加以比較,也見出詞話家獨到的眼光。這對所選詞人、詞句也是一次有效的傳播。
批評、傳播離不開比較,比較的本質(zhì)是傳播。比較表現(xiàn)為多種形式,既可以是異中求同,側(cè)重于比較傳播對象的共性;也可以同中見異,在比較中更顯詞人的個性與相異之點。這兩種方式在宋代詞話中都是較為常見了。如比較中見其相同處:
《高齋詩話》云:“東坡長短句云:‘村南村北響繅車?!瘏⒘仍娫?‘隔林仿佛聞機杼,知有人家住翠微?!厣儆卧?‘菰蒲深處疑無地,忽有人家笑語聲?!姶笸‘悾云婢湟?。”⑥
胡仔在談到詞的作法時曾云:“趙德麟‘重門不鎖相思夢,隨意繞天涯’,徐師川‘柳外重重疊疊山,遮不斷愁來路’,二詞造語雖不同,其意絕相類?!?/p>
無論是詞的作法、造語、立意,只要有可稱道處詞話家都能于“異中求同”。不以顯優(yōu)劣見長,只是找出共同點予以比較。
蘇文忠《赤壁賦》不盡語,裁成“大江東去”詞……葉石林“睡起流鶯語”詞,平日得意之作也。名震一時,雖游女亦知愛重。帥潁日,其侶乞詞,石林書此詞贈之。后人亦取“金縷”二字名詞。雖然豪逸而迫近人情,纖麗而搖動閨思。二公之名俱不朽,識者蓋深考焉。古樂府有《三息詩》,杜工部用于詩,辛待制用于詞,各臻其妙,待制名棄疾。⑦
詞話作者選取了蘇軾的代表作《念奴嬌·赤壁懷古》與稍晚詞人葉夢得《賀新郎》兩首詞作比較,尋繹出兩者的共同點:豪逸而迫近人情,纖麗而搖動閨思。進而從中離析出詞風(fēng)的一個普遍的審美要素,即豪放與婉約的兼容。這既是對詞人個體詞風(fēng)的觀照,也是對詞體本身特性的整體把握。以小見大,通過具體詞作的比較更易傳播其詞學(xué)觀,使讀者對詞體的特質(zhì)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與體會。
康伯可《曲游春》詞,頭句云:“臉薄難藏淚,恨柳風(fēng)不與,吹斷行色?!毕e之意已盡。辛幼安《摸魚兒》詞,頭句云:“更能消幾番風(fēng)雨,匆匆春又歸去?!毕Т褐庖驯M。二公才調(diào)絕人,不被腔律拘縛。至“但掩袖,轉(zhuǎn)面啼紅,無言應(yīng)得”與“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其惜別、惜春之意愈無窮。頃見范元卿《杜詩說》載上韋左丞一詩,假如大宅第,自廳而堂,自堂而房,悉依次序,便不成文章。前二詞不止如范所云,而末后余意愈出愈有,不可以小伎而忽焉。韓子蒼茶筅子絕句:“藋藋干霄百尺高,晚年何事困鉛刀??淳加钫纨埛N,猶解橫身戰(zhàn)雪濤。”此從竹之初生,及作筅子,以至點淪,四句中包括得盡,此其所以高妙。
將康與之和辛棄疾作比較,旨在說明兩首詞作語意能夠縱橫變化,突破聲律束縛。其比較的共同點,建立在“不可以小伎而忽焉”的創(chuàng)作構(gòu)思之上。異中有同,其觀點顯豁而有說服力。
詞話家也經(jīng)常能夠?qū)ο嗤}材或作意的作品予以比較,并指出其不同之處,
漢高祖《大風(fēng)》之歌曰:“大風(fēng)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宋太祖《詠日出》之詩曰:“欲出未出紅刺刺,千山萬山如火發(fā)。須臾擁出大金盆,趕退殘星逐退月?!标惡笾髦娫?“午醉醒來晚,無人夢自驚。夕陽如有意,偏傍小窗明?!蹦咸评詈笾髦~曰:“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輕粉雙飛。”又曰:“門巷寂寥人去后,望殘煙草低迷?!焙纤木鞫撝?,則開基英雄之主與亡國衰弱之君,氣象不同,居然可見。⑧
詞話家能夠注意到不同處境與心理的人的作品所表現(xiàn)出的迥然不同的氣象,極為難得。讀者也更容易看出作者思想、情感的差異,還可據(jù)以分析其生活道路、作詞手法、詞作風(fēng)格等。
宋代詞話家在比較詞人詞風(fēng)時,經(jīng)常有意立一參照物作為比較的一方,著名詞人詞作都可以成為此“參照物”。黃升《中興詞話》就深諳這種“參照”比較的妙處,在論及宋代女詞人吳淑姬時,說道:“女流中黠慧者,有詞五卷,名《陽春白雪》,佳處不減李易安也?!弊髡呤紫葘鞘缂У脑~予以極高評價,但仍不能給讀者留下印象。而以之與著名詞人李清照相比,使得讀者的印象驟然清晰,對作者所要贊賞、宣傳的詞人也就有了一個極為直觀的印象。談到陳與義時,也用此比較法加深讀者印象:“詞雖不多,語意超絕,識者謂其可摩坡仙之壘也。”與一代文豪蘇軾相比,其詞的曠放、超絕便在讀者心目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詞話家想要揄揚、宣傳詞人詞作的意圖也得到了完美的實現(xiàn)。
宋代是印刷術(shù)極為發(fā)達的時期,那些名重一時的詩人、詞人的詩詞總是“詩詞一出,人爭傳之”⑨。因此,詩詞以單篇形式刻印流傳的現(xiàn)象非常普遍。著名作家的作品更是每出一篇即被人傳抄、傳誦,有時不待改定,初稿即被流傳出去。這種及時、迅疾的傳播方式雖然有利于傳播詞人詞作,但“一傳不可追改”的情形也造成了作者的某些遺憾,即初稿與定稿之間常有差異。宋代詞話家就經(jīng)常在其著作中指出這種差異,并比較其異同,以使讀者對作者“如何改”與“為何改”的原因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并從中體會出詞人創(chuàng)作態(tài)度的認真。
賀方回《石州慢》,予舊見其稿,“風(fēng)色收寒,云影弄晴”,改作“薄雨收寒,斜照弄晴”。又“冰垂玉著,向午滴瀝檐楹,泥融消盡墻陰雪”,改作“煙橫水際,映帶幾點歸鴻,東風(fēng)消盡龍沙雪”⑩。
初稿與定稿在作意、用語等方面的高下,變化的差異所在,定稿之勝出之處,都對讀者有極強的說服力和示范意義,讀者也可以從這種具體而微的比較中學(xué)習(xí)作詞的方法與技巧。
比較傳播可以使傳播對象在比較中獲取更大的傳播效應(yīng)。宋代詞話中眾多類型、層次的比較對于詞人詞作的傳播更是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連類而及,兩兩參照,讀者在比較中體悟詞藝、詞技,詞話家在比較中傳達觀點、見解。從傳播視角出發(fā)進行比較,對詞人詞作傳或不傳的成因、途徑、效果、模式等,都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
①李揚:《張侃及其〈拙軒詞話〉》,《貴州文史叢刊》1997年第5期。
②[宋]吳曾:《能改齋詞話》,中華書局1986年詞話叢編本。
③[宋]楊萬里:《誠齋詩話》,中華書局1983年歷代詩話續(xù)編本。
④[宋]晁補之:《評本朝樂章》,首見于《侯鯖錄》卷八,后相繼被《能改齋詞話》《復(fù)齋漫錄》等轉(zhuǎn)載記錄。
⑤⑥[宋]胡仔:《苕溪漁隱詞話》,中華書局1986年詞話叢編本。
⑦[宋]張侃:《拙軒詞話》,中華書局1986年詞話叢編本。
⑧[元]劉壎:《隱居通議》,商務(wù)印書館中華民國19年版。
⑨[宋]惠洪:《冷齋夜話》卷十,中華書局1988年陳新校點本。
⑩[宋]王灼:《碧雞漫志》,中華書局1986年《詞話叢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