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麗[渭南師范學院藝術(shù)系, 陜西 渭南 711000]
作 者:王秀麗,渭南師范學院藝術(shù)系講師。
伊麗莎白·施瓦茨科普夫1915年出生于德國一個中產(chǎn)階級家庭里。受到家庭的熏陶,施瓦茨科普夫自幼對藝術(shù)表現(xiàn)出與生俱來的天賦與喜愛。1934年,19歲的她進入柏林高等音樂學院并投入花腔女高音伊芙根門下。當時,老師就告誡她“舉止演唱都要有貴氣”。自此,20世紀后半葉最讓人難忘的玫瑰騎士,就這樣慢慢成長了起來。1938年,施瓦茨科普夫以優(yōu)異的成績從音樂學院畢業(yè),并且獲得國際聯(lián)盟獎,四年苦讀終有回報。同年,她進入柏林國家歌劇院,在初次登臺演出的劇目《帕西法爾》中扮演了少女的角色。
可以說,施瓦茨科普夫是幸運的。畢業(yè)不久,她就得到了成名的機會。柏林國家歌劇院安排她出演《阿里阿德涅在納克索斯島》中的策爾比娜,對于作為新手的她而言,這個角色極具挑戰(zhàn)性。但是,她抓住了這次機會,雖然難,卻依然獲得了成功。不久之后,她又得到了一個討巧的角色,在《藝術(shù)家生涯》中飾演繆塞塔。一首《獨自在街上》,她唱得輕松動聽,如潮的好評向她涌來,此刻的施瓦茨科普夫鋒芒初露。為了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聲樂技巧,施瓦茨科普夫拜著名的聲樂教育家伊沃根為師。大約正是從這個時候起,施瓦茨科普夫放棄了自己以前演唱的花腔風格,轉(zhuǎn)而走向抒情路線。
27歲的時候,施瓦茨科普夫站到了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舞臺上。她演唱的《后宮誘逃》《波希米亞人》和《茶花女》至今為人津津樂道。隨著一場場演出的成功,施瓦茨科普夫聲譽鵲起。年輕的她,可說是前途一片光明。直到二戰(zhàn)的全面爆發(fā),讓劇院在1944年關(guān)閉。1945年戰(zhàn)爭結(jié)束,施瓦茨科普夫卻因為涉嫌在戰(zhàn)爭期間與納粹合作而遭到禁演,后來被免予起訴。
1947年,施瓦茨科普夫重新開始了舞臺演出,并且正式從花腔女高音轉(zhuǎn)向抒情女高音。作為一名抒情女高音,她的嗓音豐滿而富有光澤,靈巧而富于力度。對歌曲的處理是她的拿手好戲,細膩而極具分寸,她的歌聲像幽谷清泉,清澈透亮又富有詩情畫意。同時,施瓦茨科普夫還是一位具有良好教養(yǎng)和較高素質(zhì)的歌唱家,她的氣質(zhì)端莊高雅,臺風純正穩(wěn)重,這些都使她具備了世界級大歌唱家的風范。施瓦茨科普夫在藝術(shù)歌曲領(lǐng)域達到了很高的造詣并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她成為了戰(zhàn)后最杰出的藝術(shù)歌曲演唱家,并被譽為二戰(zhàn)以后詮釋德國藝術(shù)歌曲的巨匠。她演唱的莫扎特、舒曼、舒伯特、施特勞斯的藝術(shù)歌曲,以及古典的宗教歌曲,色彩繽紛、風格細膩、感情豐富、內(nèi)涵深刻,在句法的處理上更是有她的獨到之處。著名的指揮大師卡拉揚也贊她是“最偉大的獨唱家”。
施瓦茨科普夫先后在斯卡拉歌劇院、科文特花園劇院和薩爾茨堡音樂節(jié)演出。她在《唐璜》中扮演的埃爾薇拉廣受聽眾好評,人們紛紛被她美妙動聽的音色和穩(wěn)重純正的舞臺風范折服。施瓦茨科普夫溫暖透徹的嗓音,甜美至極。她對于演唱風格的重視,細膩真實的表演,無論是分句還是呼吸都稱得上完美,難怪就連一向挑剔的維也納人、柏林人對她都佩服得五體投地。
在1948—1949年的演出季,施瓦茨科普夫以客座演員的身份參加了在科文特花園劇院的演出。在英國的一個短短的演出季里,她演唱了蘇珊娜、帕米娜、咪咪、吉爾達等角色,這引起了很大的轟動。這時的施瓦茨科普夫在聲樂技巧領(lǐng)域又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沒有夸張花哨的演唱,只是平平淡淡的詮釋,就足以讓聽眾為之傾心。
1951年,施瓦茨科普夫在維也納國家歌劇院首演了斯特拉文斯基的歌劇《浪子的歷程》。在劇中她扮演是人物安妮,這是一個極其矛盾復雜的現(xiàn)代歌劇角色,她的聲音讓人很難進行歸類。演出之前,很多人擔心施瓦茨科普夫無法勝任這個高難度的角色,甚至有些別有用心的人期待著她會出丑,但是出乎意料的是,首演大獲全勝。人們反響熱烈,認為施瓦茨科普夫的確勝人一籌。
在20世紀60年代,施瓦茨科普夫又熱心投入到了唱片錄音工作中。不得不說,她的丈夫李格在唱片的錄制方面給予了她很大的幫助。許多在這一時期誕生的膾炙人口的名作,都是李格精心為她量身定做的。1961年,施瓦茨科普夫與卡普切里、薩瑟蘭等人合作灌錄了《唐璜》,由大師朱里尼擔任指揮,這成了該劇錄音史上難以超越的經(jīng)典組合。兩年后,施瓦茨科普夫又與昔日提攜自己的恩公伯姆合作,同樣,他們挑選了一部莫扎特的作品——《女人心》。不出所料,這次的合作又一次取得了成功,為施瓦茨科普夫獲得了更多的贊譽,也為我們留下了完整的《女人心》版本。
施瓦茨科普夫參與了大量的錄音工作,因此她的曲目范圍之廣也不得不令人驚嘆。在20世紀聲樂藝術(shù)家中,施瓦茨科普夫的錄音是相當有名的,她的丈夫李格也很能挖掘她的潛力,這使得她涉及的曲目范圍不斷地拓展。青年時代的施瓦茨科普夫,演繹最多的就是莫扎特的作品。她純凈的嗓音很適合唱一些略帶花腔的角色,像《唐璜》中的埃爾薇拉和《費加羅婚禮》中的蘇珊娜等。中年時期,她的演唱路線發(fā)生了一些變化,開始了更多的對抒情角色的詮釋,比如《圖蘭多》中的柳兒以及《霍夫曼的故事》中的三位女主角等。由于戲路的改變,她的演唱技巧也在這期間發(fā)生了變化,音量變大了,呼吸更深了,對高音的沖擊力和更強了。
除了舒伯特、莫扎特的作品,施瓦茨科普夫還有一個著名的錄音便是施特勞斯的《最后四首歌》?!蹲詈笏氖赘琛肥且徊拷?jīng)過精心編織的色彩繽紛的后浪漫主義作品,其中的每個音符、人聲、樂器的關(guān)系都如針線般,被緊緊縫合在一起,可謂絲絲入扣。在Szell的調(diào)和下,整部作品的音流在行進中展現(xiàn)出無窮無盡的連續(xù)色彩變換,可以說再沒有第二部聲樂作品能像《最后四首歌》一樣,擁有如此多的細微的音色變化。甚至在幾小節(jié)之間,《最后四首歌》的樂隊音色就會有極大改變,你不知道這音流將會去向何方,這一路上是陽光明媚,還是陰云密布。也許醞釀的激情才剛剛澎湃,轉(zhuǎn)瞬間卻又是一聲輕嘆,緊接著又是無名的喜悅與沖動。
反復聆聽施瓦茨科普夫演唱的《最后四首歌》,時常陶醉其中,自以為已經(jīng)很了解它,卻不盡然。施瓦茲科普夫的歌聲和樂隊聲音融合在一起,完美無缺。我相信沒有第二個人能在《最后四首歌》這部作品中,呈現(xiàn)出如此細膩豐富的音色變化并和樂隊共同呼吸合為一體。愛德華·格林菲爾德曾對此錄音做出如下評價:“它太美了,它的美是無法分析的?!?/p>
1971年,施瓦茨科普夫來到中國香港演出,這在香港歷史上,是首次舉辦世界級歌唱大師的演唱會,當時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同一時期,施瓦茨科普夫又在亞洲舉行了多場音樂會。1974—1976年,演唱生涯進入尾聲的施瓦茨科普夫在歐美各地舉行了一系列的告別演唱會,其規(guī)模超過了當年吉利的系列告別演唱會。許多觀眾都是眼含著淚水聽她演唱那些熟悉動人的曲調(diào),即使在音樂會結(jié)束后也遲遲不愿離去。世界樂壇又一位大師的即將離開是聽眾們所不愿看到的事。但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最后,施瓦茨科普夫在倫敦完成了她的終點演唱會,宣布正式退休。就此,她告別了自己熟悉了40年的聲樂舞臺。
晚年的施瓦茨科普夫,一直致力于對早期巴洛克的聲樂作品的研究。一有時間和機會,她還會為丈夫李格去各地試聽,以發(fā)掘新的聲樂人才。1990年12月9日,是施瓦茨科普夫75歲的生日。這一天,全歐洲都舉行了慶賀活動。這一年對施瓦茨科普夫來說,是充實的一年,收獲的一年。8月,她在薩爾茨堡莫扎特音樂學院開辦了大師班;10月,她接受了格拉斯哥大學的名譽博士學位;11月,在斯圖加特的沃爾夫國際聲樂比賽中,她又擔任了評委;12月11日,在斯圖加特,施瓦茨科普夫舉行了紀念音樂會。1992年,施瓦茨科普夫被冊封為大英帝國女爵士,這是何等的榮耀。
1995年,施瓦茨科普夫迎來了自己的80歲生日,音樂界的許多名流之士齊聚薩爾茨堡為她慶生。在紀念演出中,主持人特別播放了1939年施瓦茨科普夫演唱《卡門》時的片斷。由愛情走向毀滅的主題,《卡門》的劇情發(fā)展迅速而深入,歌詞簡潔而緊湊。施瓦茨科普夫憑借她精湛的演唱技巧,細致到位的情感揣摩,靈活多變的音色轉(zhuǎn)換,將《卡門》粗獷的自然之美和濃烈的民間特點都毫無保留地展現(xiàn)出來。熱情、奔放、獨具特色的音樂,讓《卡門》擁有了磁鐵一般的吸引力??吹?4歲的施瓦茨科普夫風華正茂,聽到她干凈清澈如同天籟般的嗓音,在場的人們都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激動的熱淚,大家自發(fā)地全體起立鼓掌,向這位20世紀最偉大的獨唱家致敬。
“純凈如水,溫暖如詩”,用這八個字來形容伊麗莎白·施瓦茨科普夫的音樂作品恰如其分。作為20世紀中期德國杰出的女高音歌唱家,她演唱的藝術(shù)歌曲被尊為那一代人中最出色的詮釋。如水般純凈清澈,如詩般溫暖動聽,不華麗,不夸張,只是純粹的演繹,原來如此單純的作品也能夠擁有讓人安定的力量。一杯冒著濃郁香氣的咖啡,配上一曲施瓦茨科普夫的演唱,就足以度過愜意的一下午。
不得不承認,施瓦茨科普夫,是音樂界的奇葩,是一個傳奇。
[1]郁若木.風華絕代的施瓦茨科普夫[M].天涯社區(qū),2006.
[2]韓斌.20世紀歌唱大師·伊麗莎白·施瓦茨科普夫 [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