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光與僧稠
少林寺由魏孝文帝建造于公元495年,孝文帝是一位新宗教信仰的支持者。他下令建造少林寺,目的是讓印度僧人沙門跋陀在中國傳教。跋陀是一名早期的傳教士,他自印度來到中國傳播佛教,備受孝文帝的青睞。少林寺位于登封縣西北,建造在沿著嵩山山脈的少室山腳下。據(jù)說,因它與山東北部接壤而命名,寺廟稱少林,意思是“少室山的森林”。
跋陀是第一位寺院的大住持,直至終生。他翻譯了婆羅門經(jīng)典中的箴言(佛教所寫的書),而且在寺廟中傳授佛經(jīng)。據(jù)說跋陀熱衷于中國武術(shù),吸收了有武功絕技的人為門徒。
跋陀有幾位杰出的門徒,其中有一位名叫慧光。跋陀是在旅行到洛陽附近時遇到慧光的。他走過時,注意到一個男孩正在踢毽子。當時踢毽子對大多數(shù)孩子來說是很尋常的,孩子們通常是在身體前方踢,而這個孩子卻在自己的身后踢,這是較難的技巧。跋陀注意到這位男孩踢毽子500次沒有落地。更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這個男孩正在做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動作:站在高高的石院墻上向下俯瞰。此時如果失去平衡,男孩就會掉下去。跋陀被這個男孩的專注和膽量感動,他設(shè)法接近這男孩。男孩也完全被他吸引住了,后來經(jīng)父母同意跟隨跋陀來到寺廟。跋陀給男孩取法名叫慧光。
慧光成為僧人之前就身懷絕技,他被認為是將武術(shù)引進少林寺課程的非常有影響的人物。他與跋陀一起修煉,并翻譯和編寫了許多佛經(jīng)中有關(guān)釋迦牟尼原話(婆羅門經(jīng)典中的箴言)的注釋,被認為是佛經(jīng)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
僧稠是受跋陀賞識的另一位弟子。僧稠生長在河南省安陽縣,28歲時發(fā)誓成為一名佛教僧侶。跋陀收他為弟子不久,他的聰明才智和驚人的記憶力就為世人所知,哪怕最枯燥的經(jīng)文他只要讀一遍就能理解和背誦。
僧稠體魄非常強壯,精通武術(shù),喜歡摔跤,常在節(jié)假日期間為參觀寺廟的人表演,據(jù)說沒有一人能打敗他。為了娛樂,他爬上房間至少離地面3.6米的主梁上,然后從這條梁跳到另一條上,兩根梁之間的距離至少3米。他也喜歡以神奇的速度敏捷地在高墻上行走。
傳說在一次旅行途中,僧稠躍過王屋山,獨自一人在山中修煉。一天,忽然一聲雷鳴般的吼叫和巨大的震巖聲發(fā)自附近的山林里,僧稠忙出來查看,原來是兩只老虎正在搏斗。不等這兩只兇猛的野獸互相傷害,僧稠忙沖上前去,掄起沉重的大鐵杖將兩只野獸分開,大吼著威懾這兩只兇悍的動物,兩只老虎被驅(qū)散了。
僧稠在佛教中的成就也為世人所矚目。在公元552年,文宣帝為他建造了一座寺廟,坐落在龍山南坡上,也就是安陽的西北部,在這里僧稠編輯了兩部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