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穎
(黑龍江省輕工建設監(jiān)理有限公司)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中明確指出,“所稱政府信息,是指行政機關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制作或者獲取的,以一定形式記錄、保存的信息?!眲t政府信息與檔案信息之間的關系是:首先,檔案信息和政府信息各自獨立,屬于不同的法律范疇,對其管理與使用由不同的法規(guī)調整;其次,檔案信息與政府信息是同一事物不同價值形態(tài)變化的體現。政府信息傳遞的主要方式是文件,而具有一定參考價值的現時使用完畢或辦理完畢的文件經過科學的分類、立卷、歸檔、確定密級、排列后形成的相互關聯的有機整體才能轉化為檔案信息,更確切地說,是政務檔案信息。所以說,它們是同一事物不同階段的表現形式;第三,不是所有的政府信息都可能成為檔案信息,也不是所有的檔案信息都屬于政府信息;第四,行政機關掌握的與經濟、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相關的,同時又對國家和社會有保存價值的文件及相關材料既是檔案信息,又是政府信息。可以說,政府信息從某種程度上講就是政府部門所形成的檔案信息。
在政府所掌握和控制龐大的政府信息中,只有檔案信息資源具有憑證性、唯一性、可靠性和權威性,這類獨特的信息資源是政府機構的核心信息資源,是機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信息支持和信息保障,也是整個政府信息資源最珍貴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檔案信息資源開發(fā)利用與政府信息公開息息相關。
首先,政府信息公開對檔案信息資源開發(fā)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
1.政府信息公開有利于縮短信息公開時限,提高檔案的現實利用價值
《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十六條明確規(guī)定:“行政機關應當及時向國家檔案館、公共圖書館提供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這就大大縮短了部分檔案信息的公開時限,這不僅有利于改變檔案信息自身分散性、內向性和靜態(tài)性的不利因素,使其由內向轉為共享,由分散轉為集中,由靜態(tài)轉為動態(tài),更有利于檔案的社會價值由以歷史研究為主轉向以現實利用為主,解決與社會檔案信息需求間的矛盾。
2.政府信息公開有利于豐富館藏,促進檔案信息資源整合
上面已經提到,政府公開制度明確要求各部門將主動公開信息及時報送同級檔案館。這不僅能較有效地打破政府部門的信息壟斷現象,還有利于豐富檔案館藏,促進信息資源的整合、共享和開發(fā)。
3.政府信息公開有利于逐步在全國建立起各類檔案信息數據庫,從而實現檔案信息資源共享
檔案信息資源得到整合及共享的有效途徑就是在全國建立各級檔案信息數據庫。而實施政府信息公開后,政府的組織與領導恰好能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協(xié)助做好公開的歸檔前文件直接導入檔案資源數據庫這項工作,并且這些數據庫的建立也是在各級政府統(tǒng)一領導下具有區(qū)域性、層次性、規(guī)范性的特征,各級檔案部門還可以借助政府公開信息數據庫的建立這座橋梁實現合作開發(fā),真正實現檔案信息資源共享。
4.政府信息公開有利于提前實現檔案信息的第二價值,提高公民的檔案意識
政府信息公開實施后,檔案信息資源要比從前提前公開很長時間,這就意味著檔案信息對社會的第二價值會提前實現,實質上是擴大了檔案信息的利用價值,越來越多的公民會查詢與自己切身利益相關的檔案信息:如退伍軍人詢問有關政策、文件,拆遷戶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等,這樣,檔案信息在社會中得到普遍應用,必然使全社會對檔案信息有一個全新的認識,所以檔案信息的第二價值甚至可能大大超過第一價值,從而提高了公民的檔案意識。
其次,檔案信息資源開發(fā)可為政府信息公開制度服務
目前,我國現在信息收集、管理、發(fā)布機制不健全,政府在信息分類管理上非常落后,對信息的管理是粗放型的;政務信息公開的渠道也不夠順暢。這就需要有一個具有較強信息處理能力的部門大力開發(fā)政府信息資源,即對收集到的政府信息,進行科學分類、排序、整理,以便于公民能夠更方便和快捷地獲取信息,并對政府信息進行深入淺出的加工,使原始的政府信息成為綜合性強、多角度地反映同一問題(主題)的信息和有情況、有分析、有預測、有建議的高層次信息加工成果,以解決當前人們可獲得的信息量更大,信息的來源和傳播渠道更多樣化與人們有限的理解和吸收信息能力之間的矛盾。而檔案館就成為獨一無二的首選,因為檔案館除滿足以上條件外,政府信息資源絕大多數也是存在于檔案館中的,檔案館是政府信息的集中收集保管地,具有得天獨厚的館藏基礎,同時,檔案館作為服務于政府和社會公眾的信息部門具有強大的信息管理、信息加工、信息發(fā)布等方面的能力。也正因為如此,在《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中,將檔案館設為政府信息公開中的政府信息查閱場所。這就決定了檔案館要對檔案信息資源進行大力開發(fā),主動為政府信息公開服務。
綜上所述,政府信息公開與檔案信息資源開發(fā)利用之間存在著良性互動關系,政府信息公開與檔案信息資源開發(fā)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
針對政府信息公開,檔案信息資源開發(fā)為其服務的途徑有很多,但本文認為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大方面:
筆者認為,建立、更新并維護檔案信息資源數據庫是檔案信息資源開發(fā)的核心,是為政府信息公開服務的基礎。因為政府和公眾所關心和查詢的是檔案所包含的信息,而非檔案實體本身,特別是政府決策參考時所依據的專題信息/數據和綜合信息/數據,這就需要將曾經處于分散、異構、封閉狀態(tài)的一個個“信息孤島”整合成一個統(tǒng)一的全國性檔案信息資源數據庫,來負責全國政府信息的收集、存儲和傳播利用。當然政府流程之間可以彼此不同,甚至彼此保密,這個中心數據庫是將各個政府部門的內容提煉為統(tǒng)一數據,再進行后臺集中和統(tǒng)一管理。此外,由于政府公開的信息是不斷變化的,在此基礎上建立的數據庫也應是動態(tài)的,不斷更新的,只有這樣,檔案信息數據庫才能為政府決策和公眾提供客觀的、實時的信息。最后還需要對數據庫進行日常的維護,以保證數據庫的安全運作。
《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實施后,行政機關會及時向各級檔案館提供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這就要求檔案信息管理部門必須做到文件收集齊全、及時整理歸檔,以防信息的缺失,影響公眾利用,阻礙政府信息公開。隨后加緊做好分類、編目、著錄、檢索等基礎工作,而在這些基礎工作在政府信息公開背景下,應提前介入到現行文件的管理利用中,即行“前端控制”。在完成基礎工作后,有必要對部分意義重大的檔案信息資源再進行分析性、預測性、建議性的高層次信息加工,促進信息資源的增值開發(fā),發(fā)揮其最大效益。并改變傳統(tǒng)的“內向性”服務模式,建立以用戶滿意度為中心的集檔案資料目錄信息的收集、存儲、查詢、利用及信息發(fā)布于一體的現代化、多功能的現行公開文件利用服務中心,這是一種全方位、全天候、全程式的新型服務模式,以滿足公眾多領域、多層次、多樣式的信息需求。
既然各級政府要在國家檔案館設置政府信息查閱場所,那么,各級的檔案管理機構首先必須建立和完善公開查閱服務制度,這也是檔案信息資源開發(fā)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對內,進一步明確相關職能部門的工作職責,調整內部管理流程,建立相互協(xié)作的服務工作機制;對外,要加強與政府及其它相關部門的聯系,及時地了解最新的工作動態(tài),反饋在公開查閱服務中的新情況、新問題,積極配合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同時,應建立和完善政務公開信息送交的內容、載體、數量、時限、渠道、形式、格式、手續(xù)和監(jiān)督檢查等制度。另外,可制定一些鼓勵社會人員開發(fā)檔案信息資源的優(yōu)惠政策,如對開發(fā)檔案信息資源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在查閱公開信息時適當給予查閱成本費用的減免等,以調動社會人員參與信息開發(fā)的積極性,支持政府信息公開的實施。
政務信息公開的實質上就是相關政府文檔信息的公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頒布后,《檔案法》及相關法律法規(guī)中有關檔案信息開放的規(guī)定與《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中的規(guī)定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出入。因此,為了貫徹執(zhí)行《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服務于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實施,有必要對《檔案法》和相關法律法規(guī)做相關補充、調整及完善。
如《檔案法》中第19條規(guī)定,“國家檔案館保管的檔案,一般應當自形成之日起滿三十年向社會開放……”與《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中“不涉密的政策性、法規(guī)性、公益性、服務性的現行文件要向全社會開放”的規(guī)定相矛盾,這不僅不利于檔案信息資源的開發(fā),而且實際上還限制了檔案類政府信息的開放,這些都應予以調整;還應完善《檔案法》中沒有明確對國家檔案中涉及的個人信息開放的限制問題,以平衡檔案信息開放與個人權利之間的利益,等等。
總之,在政府信息公開背景下,檔案信息公開與保密的界定很難把握,這就需要在補充、調整、完善相關的檔案法律法規(guī)時,考慮與《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有機協(xié)調,以盡快劃定可提前開放的檔案信息范圍,并對檔案館作為政府信息查閱場所做出相應的規(guī)定,主動向社會提供利用,形成檔案信息開放和政府信息公開的整體效應。
[1]胡凌秋.政府信息公開與檔案信息資源利用.浙江檔案,2004(7):20.
[2]吳增仁,馬秋影.政府信息公開對檔案工作的挑戰(zhàn)及檔案管理部門的對策.北京檔案,2004(4):23.
[3]王岳嵐,詹美.論檔案信息資源開發(fā)利用利用的新機遇——政府信息公開.載國家檔案局網站:http://www.saac.gov.cn.
[4]朱健.淺議檔案部門在政府信息公開中的地位及作用.檔案與建設,2006(9):8.
[5]李財富,周甜甜.政務公開背景下的檔案信息開發(fā)利用工作.浙江檔案,200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