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軍 宇雅蘋 陳曉華
(山東省煙臺市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醫(yī)院耳鼻喉科,山東煙臺 264006)
本文將筆者所在醫(yī)院在C型臂X線機導航下成功取出異物的體會報道如下。
患者,男,36歲,機械工人。因被工作中高速飛出的鐵屑擊中頸部而就診筆者所在醫(yī)院。查體:頸前正中環(huán)狀軟骨前方一約0.6cm×0.3cm不規(guī)則橫行裂傷,局部紅腫,少量活動性出血。X線檢查:環(huán)狀軟骨前方肌肉組織內(nèi)直徑約0.5cm高密度影。初步診斷:頸部異物。門診手術室沿創(chuàng)口用血管鉗探取異物未成功,暫給予包扎止血后收住院。
用2%利多卡因于傷口周圍局部浸潤麻醉。術者穿戴防護衣,打開C型臂X光機,熒屏上清晰顯示約0.5cm高密度異物影像,在其導引下,以小號血管鉗從頸前傷口探入,比對X線影像,慢慢伸入血管鉗探查,當屏幕上的異物光點與鉗尖部接近時,張開血管鉗,使異物處于張開的鉗口,輕旋轉血管鉗約45°,再次確認異物仍處于張開的鉗口時則閉合鉗口,此時發(fā)現(xiàn)熒屏上異物影像隨鉗移動,退出血管鉗,不規(guī)則鐵屑完整取出,開機復查,頸部異物消失。術畢,按標準程序清創(chuàng),傷口一期愈合。
頸部爆炸傷、槍彈傷等多種外傷后常伴金屬異物嵌于組織內(nèi),異物存留過久可直接損傷重要血管神經(jīng)或致局部炎癥擴散引起嚴重的并發(fā)癥。異物應盡早取出,但頸部的復雜解剖常致使小的金屬異物取出困難,因此,對異物準確定位是異物順利取出的前提。
頸部異物傳統(tǒng)上是術前拍片定位而后探取,但肌肉牽拉運動,可使異物在組織內(nèi)游走,尋找異物的過程中常損傷鄰近的血管、神經(jīng)。C型臂X光機透視導航下取異物,熒屏上影像清晰,國內(nèi)眼科框內(nèi)異物取出的應用已有成功的經(jīng)驗[1]。操作時在其導引下,當屏幕上的異物光點與鉗尖部接近時,張開血管鉗,旋轉血管鉗約45°左右,以便在三維狀態(tài)下異物光點均在鉗口間,此時閉合鉗口可順利將異物取出。該方法操作簡單,不易損傷重要血管、神經(jīng)等。操作時切忌盲目鉗取,以免損傷重要器官。
金屬異物取出還有多種方法:電磁鐵強吸法適合于部分嵌入表淺的微小金屬異物;探針交匯法,從兩個方向刺入交叉的兩枚探針,透視下修正針尖位置,使其觸及異物并進行參照攝片定位[2-3];床旁超聲探測法雖亦有較好的效果[4],但不能提供準確的三維定位,取出仍有困難。因此C型臂X光機導航定位下頸部異物取出準確、快捷,手術創(chuàng)傷小。但患者及術者受輻射時間較長,因此應加強操作區(qū)的隔離及自身的防護,爭取完成手術的同時最大限度的減少暴露。
[1]張熙伯,郭夢翔,徐芬. C臂X線機在眶及眶周異物摘出術中的應用[J].眼外傷職業(yè)眼病雜志,2002,24:86-87.
[2]李朝暉. 頸部金屬異物的定位及手術治療[J]. J Clin Otorhinolaryngol(China),2005,19(9):428.
[3]朱家稷. 鼻頜面頸深部異物21例[J]. 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3,17(8):494.
[4]Nienaber A,Harvey M,Cave G. Accuracy of bedside ultrasound for the detection of soft tissue foreign bodies by emergency doctors[J]. Emerg Med Australas,2010,22(1):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