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艷 楊 蓉
四川省雙流縣第一人民醫(yī)院中醫(yī)骨傷科,四川 雙流 610200
頸椎病是由于外傷、風寒等導致頸部曲線改變以及椎間盤、關節(jié)等組織的退行性變刺激或壓迫周圍血管、神經(jīng)、脊髓所致,可引起肩臂痛或眩暈、癱瘓等各種癥狀,以肩臂痛占大多數(shù),故又稱為頸臂綜合征[1],常見于50歲以上人群。
2009年1月~2011年2月就診患者128例,其中男72例,女56例,年齡25~70歲,經(jīng)治療后,顯效96例,有效24例,無效8例??傆行蕿?3.75%。
1.2.1 風寒濕型 頸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為主,頭有沉重感,頸部僵硬,活動不利,惡寒畏風,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緊。
1.2.2 氣滯血瘀型 頸肩部、上肢刺痛,痛處固定,伴有肢體麻木,舌質暗,脈弦。
1.2.3 痰濕阻絡型 頭暈目眩,頭痛如裹,四肢麻木不仁,舌暗紅,苔厚膩,脈弦滑。
1.2.4 肝腎不足型 眩暈頭痛,耳鳴耳聾,失眠多夢,肢體麻木,面紅目赤,舌紅少津,脈弦。
1.2.5 氣血虧虛型 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心悸氣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紅苔少,脈細弱。
2.1.1 心理護理 多數(shù)患者因頸椎病引起的疼痛、眩暈等臨床表現(xiàn)而產(chǎn)生焦慮、煩躁等心理變化,應向患者做好必要的病情解釋,及時疏導其不良情緒,增強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2.1.2 疼痛護理 注意觀察疼痛的部位及肢體麻木無力的變化,教會患者減輕其疼痛的方法,可給予患者去枕平臥于硬板床,保持頸椎平直,也可在頭部加枕墊令頸部后伸,以增加舒適感。
2.1.3 一般護理 協(xié)助患者做好生活護理,對于有眩暈或皮膚麻木、四肢乏力等癥狀的患者要做好安全宣教及護理,防止患者跌倒、燙傷等。對于急性發(fā)作期需臥床的病員,要注意觀察及預防應長期臥床而引起的并發(fā)癥。
2.1.4 靜脈輸液護理 加強巡視,密切觀察有無藥物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注意保護血管。輸液時應調慢速度或可以用暖水袋墊在手臂下方以緩解肩臂的放射性疼痛。
2.1.5 牽引治療的護理 牽引的目的是減輕水腫,增加椎間盤間隙,以減輕壓迫及疼痛。在牽引過程中應注意觀察患者的姿勢、位置及牽引的重量。牽引可采用坐位牽引和臥位牽引,重量應該從小重量開始,增加重量要遵循循序漸進、患者舒適/接受的原則。坐位牽引可從2~3 kg開始,如無不良反應可逐漸增加至5 kg,臥位牽引可以從5 kg開始。最重不超過10 kg。牽引同時要注意避免顳頜關節(jié)。若在牽引過程中,患者出現(xiàn)頭暈、惡心、心悸等癥狀時應立即停止牽引,并囑患者在原地休息片刻方可起立或行走[3]。
2.2.1 功能鍛煉 功能鍛煉的目的是增強局部肌力,滑利頸椎關節(jié),緩解癥狀,使病變逐漸好轉。①環(huán)繞頸部:取站位或坐位,頭頸放松轉動,依照順時針與逆時針方向交替進行。②垂肩提頸:站立位,兩肩放松下垂。頸部盡量上伸拉長頸部并保持數(shù)秒后還原。③左顧右盼:患者取坐位或站位,雙手叉腰,頭頸輪流向左、向右旋轉。每次轉到最大限度時,稍稍轉回后再超過原來的幅度,兩眼亦隨之朝向后方或上方看。
2.2.2 飲食指導 頸椎病發(fā)病因年齡較大,椎間盤老化、退行性變所致,在飲食方面應給予高蛋白質、高維生素、低脂飲食?;颊呖啥嗍掣缓}、維生素B族、維生素C、維生素E的食物[4]。
2.2.3 健康指導 ①預防各種誘因的發(fā)生,勿用頸部抗、抬重物,平時保持正確的姿勢。對于長期伏案者,應多堅持頸部多方面的活動,也應避免頭頸過伸、過屈或傾斜。②加強體育鍛煉,鼓勵患者主動加強各關節(jié)活動及手指的各種動作,增強頸部及四肢肌力。③選擇高度適合的枕頭,平臥時枕頭應在12 cm左右,側臥位時使軀干與頸部保持一條直線,避免頭偏向一側。④注意頸椎部保暖,注意感染的影響。⑤堅持做頸椎牽引。
綜上,對頸椎病患者的整體護理及健康教育,是減輕患者痛苦、促進患者康復、提高臨床療效的可靠而有效的方法。
[1]杜克,王守志.骨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701.
[2]張衛(wèi)華.頸椎病診斷與非手術治療[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5:91-102.
[3]李永巖.頸椎病非手術治療的護理體會[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1,19(2):112-113.
[4李紅,柳鋒.60例頸椎病病人的治療與護理[J].護理研究,2003,1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