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海珍 張文波 邢薇 蔡麗娟
腦積水臨床上比較常見,分為梗阻性腦積水和交通性腦積水,治療多以腦室-腹腔分流為主。傳統(tǒng)的V-P分流術手術損傷大,術后并發(fā)癥多,據報道腦室-腹腔分流的再手術率高達28%~58%[1]。我院于2008~2010年采用微創(chuàng)腦室-矢狀竇分流術治療腦積水16例,效果滿意,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組男12例,女4例;年齡13~68歲,平均32.6歲。其中梗阻性腦積水5例,交通性腦積水11例。術后治愈13例,好轉3例。
1.2 手術方法 取右側腦室額角為腦室穿刺點,即鼻根后10 cm,中線右側旁開3 cm處(兒童多取發(fā)際內2 cm,中線旁開2 cm處)。于右額部頭皮行2.5 cm縱行直切口,逐層切開皮膚及皮下,分離顯露顱骨,采用自停顱鉆(使用細鉆頭,直徑約0.5 cm),在顱骨上鉆骨孔一個,顱骨內板僅鉆開約0.5 cm,以電刀輕輕“點開”硬腦膜,僅達到分流管可進入小腦膜切口為最佳,避免出血進入硬腦膜下。使用美國美敦力公司生產的單向抗虹吸分流管,一般常規(guī)選用中壓分流管。將腦室端分流管平行矢狀線對雙側外耳道假想聯線穿刺,進入腦內約5~6 cm,即有突破感并可見腦脊液涌出,分流管接分流閥并縫線固定于頭皮下。取矢狀線上、冠狀縫體表投影后2 cm處為矢狀竇穿刺點。沿正中矢狀線方向,行頭皮縱行直切口2.5 cm,切口與額部切口前后平行,使用自停顱鉆(細鉆頭)于顱骨鉆孔一個,使顱骨內板鉆開0.5 cm,顯露矢狀竇,以1 ml注射器針頭試穿回吸有靜脈血,明確矢狀竇后,額部及中線部兩切口間頭皮下做隧道,分流管矢狀竇端接于分流閥上并由隧道內引出,長度約15 cm(一般為超過矢狀竇穿刺點至竇匯的距離)。以尖刀輕輕切開竇壁約0.2 cm,竇壁切口不能大于分流管外徑,可見靜脈血涌出,迅速置入分流管矢狀竇端,由于切口小,依靠矢狀竇壁張力可自行止血,無需縫合,以明膠海綿填塞于骨孔內,棉片輕壓止血可靠,按壓分流閥通暢,頭皮兩切口分別逐層縫合。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 腦積水多有腦外傷,腦出血或炎癥、腫瘤等病因導致腦脊液循環(huán)受阻,顱內壓增高,出現頭痛、惡心、嘔吐等癥狀,加之社會、家庭、經濟等方面的壓力,患者常有擔心手術會出現意外、致殘等心理活動。護士要針對性地進行交流,在術前準備中做好耐心解釋工作,操作熟練、規(guī)范,給患者以信任感。對擔心手術失敗者要介紹手術原理、方法,手術的可靠性、安全性及對同類手術患者的信息介紹,以穩(wěn)定患者的情緒,取得手術配全。
2.1.2 了解患者全身情況 術前檢查血、二便常規(guī)、肝功能及心、肺情況并行顱腦CT檢查。
2.1.3 嚴格皮膚準備剃頭勿劃破皮膚。
2.2 術后護理
2.2.1 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變化 監(jiān)測體溫、脈搏、呼吸及血壓,每2 h/次,平穩(wěn)后改為6~8 h監(jiān)測1次并記錄。持續(xù)氧氣吸入,氧流量2~3L/min,至完全清醒,生命體征正常。
2.2.2 術后體位 術后去枕平臥4~6 h,清醒后可取半坐位、坐位并觀察不同體位時患者的一般情況。
2.2.3 切口情況的觀察 觀察手術切口有無滲血滲液,并觀察患者有無惡心、嘔吐等癥狀。并做好心理護理。
2.2.4 按時按壓閥門 術后防止引流管阻塞,手術后用甲紫做好閥門標記,術后1~3 d,每天按壓閥門1~3次,每次15下左右,防止分流管堵塞,注意用力要均勻。
2.3 并發(fā)癥的觀察及護理
2.3.1 感染 感染將直接導致手術失?。?]。圍手術期合理應用抗生素。保持病室清潔,每日通風2~3次。保持刀口敷料及床單的整潔干燥,如有滲液要及時更換,并嚴格無菌操作。注意體溫變化,若體溫>40℃,呈持續(xù)性,疑是顱內感染,常規(guī)做腦脊液及血液培養(yǎng),根據培養(yǎng)結果選用抗生素。觀察有無腦室炎、腦膜炎等顱內感染情況,觀察有無靜脈竇血栓的發(fā)生。
2.3.2 引流過度 觀察患者有無頭痛、惡心坐起時加重等低顱壓表現,重的可引起硬膜下積液或慢性硬膜下血腫。根據患者情況調整合適體位。
2.3.3 引流管堵塞 表現為原有癥狀不改善或加重,按壓閥門后不復原,復查顱腦CT示:腦室改變不明顯,多需要手術重新調整分流管[3]。
2.4 出院指導
2.4.1 相對心理疏導 鼓勵患者以健康心態(tài)面對社會。
2.4.2 壓閥門 出現頭痛、頭暈等癥狀,可試行按壓閥門,若不緩解應及時復診。
2.4.3 定期復查 出院后半年內每月隨診1次,半年后可2~3個月復診1次,1年后可每年復診2~3次。
腦積水臨床上手術方式很多,最常采用的是腦室-腹腔分流術。但此種手術操作復雜,引入腹腔端的分流管時需行腹部切口,費時且創(chuàng)傷大,分流管在體內的行程較長,容易屈曲打折阻塞及并發(fā)皮下軟組織感染等,并且分流管容易被腹腔內的大網膜包裹,造成分流管梗阻,以及異物刺激并發(fā)腸粘連,梗阻等,造成分流手術失敗。臨床研究表明,將腦脊液引入心血管系統(tǒng)是最符合生理的,也是治療方法中效果最佳的一種[4]。微創(chuàng)手術切口小,損傷輕,恢復快[5]。較傳統(tǒng)手術更具優(yōu)勢。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要求護士應嚴格無菌操作,同時具有敏銳的觀察能力。早期對患者進行預防性護理,術前正確的心理疏導,術后密切觀察顱內壓變化,保持分流管通暢及傷口清潔干燥,是防止并發(fā)癥發(fā)生的重要措施。由于患者終身帶管,故出院時應指導患者正確定期按壓分流泵,以保持分流通暢。身體轉到動時不可用力過猛,防止分流管斷裂,加強自我保護。
[1]姚長義.成人交通性腦積水腦室-腹腔分流失敗原因分析.中華神經外科雜志,1999,15(2):119.
[2]李學增.外科護理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7:76.
[3]張瑞卿,張衛(wèi)寧.腦積水分流術后并發(fā)癥的觀察和護理.中華護理雜志,1997,32(12):594-695.
[4]史玉泉.實用神經病學.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0:811-813.
[5]林力,池少勇.腹腔鏡輔助腦室-腹腔分流術3例報告.中外健康文摘:醫(yī)藥月刊,2007,4(11):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