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試析先秦儒家民本法律思想

2011-08-15 00:47:01
關(guān)鍵詞:民本孟子儒家

王 娜

(西南政法大學(xué),重慶 400031)

試析先秦儒家民本法律思想

王 娜

(西南政法大學(xué),重慶 400031)

在先秦時期的法律思想中,對后世最具積極影響的當(dāng)是民本思想,它萌芽于殷周時期,形成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在先秦諸子百家中,宣揚民本思想最積極的則是儒家,其中又以孔子和孟子為儒家民本思想的代表人物。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由于特殊的歷史條件使得當(dāng)時出現(xiàn)了各式各樣的學(xué)說流派,在法律思想方面也呈現(xiàn)出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傳統(tǒng)的民本思想,尤其是儒家的民本思想,深刻地影響著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

先秦;民本思想;法律影響

中國傳統(tǒng)的民本思想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被視為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的精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不斷演進。民本思想在先秦時期萌芽發(fā)展,是中國古代形成的最早的一種法律思想理念,歷經(jīng)千余年,孕育出了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的基本特征,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產(chǎn)生了深刻而廣泛的影響。

一、先秦民本思想的流變

研究民本思想的起點,必然要從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夏王朝開始,但是迄今為止,都沒有發(fā)現(xiàn)夏朝的文字記錄,故由于資料的缺乏,只有從殷商至西周時期作為源頭來研究。民本思想萌芽于殷周時期,形成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

(1)殷周時期——民本思想的萌芽期

殷周時期,是民本思想的萌芽期[1]。殷商的殷民“尊神”,教人事神敬鬼,諸事皆決于“神意”。紂王認(rèn)為自己是被授予天命的,不把人民放在眼里,曰:“我生不由命在天?”(《尚書·西伯戡黎》)橫征暴斂,荒淫無道,殘暴百姓,最終被周朝所取代。周初統(tǒng)治者對于殷商的滅亡,提出了“天命靡?!钡乃枷耄芄诟嬲]康叔時曰:“惟命不于常,汝念哉!”(《尚書·康誥》)。他認(rèn)為桀紂之所以滅亡,原因在于“惟不敬厥德”(《尚書·康誥》),“天”只會輔助那些有德的人,商朝所受的“天命”被周朝所取代,是因為商已經(jīng)沒有了德,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民心無常,惟惠之懷”(《尚書·蔡仲之命》)。在告誡康叔時他還說:“惟乃丕顯考文王,克明德慎罰,不敢侮鰥寡,庸庸,祗祗,威威,顯民......惟時怙冒,聞于上帝,帝休。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誕受厥命越厥邦厥民”(《尚書·康誥》)。這些話都表明文王是因為有德才被受天命。天命是根據(jù)王是否有德而受,有德就會受天命,無德就會失去天命。

而德的具體內(nèi)涵就是“以德配天”、“敬天保民”[2]。德把敬天和保民統(tǒng)一起來,對天要敬,對民要保,這是對統(tǒng)治者的基本要求。至此提出的敬天保民思想,奠定了中國傳統(tǒng)民本思想的的基礎(chǔ)。這就意味著,民本思想在殷周時期已經(jīng)萌芽。

首先在天與民的關(guān)系上,周公在《尚書·康誥》中說:“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見”,意在說明天的意志通過民情反映出來。由此周公意識到民的重要性,曰:“人無于水監(jiān),當(dāng)于民監(jiān)”(《尚書·康誥》),以人民的好惡作為鏡子,以察政治的得失。除了意識到民的重要性,他還提出了保民的思想,在《尚書·梓材》中十分明確的說:“欲至于萬年,惟王子子孫孫永保民!”意思是告誡他的子孫想要擁有萬年江山,只有子子孫孫的統(tǒng)治者永遠保民?!渡袝の遄又琛分性?“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背浞值刈C明了民才是國家的基礎(chǔ),只有穩(wěn)固了基礎(chǔ),國家才能實現(xiàn)真正的安定。

保民的基本原則是“明德慎罰”。首先是“明德”,要求統(tǒng)治者明理,把“德”視為國家治亂存亡的美德。正如《尚書·康誥》里的文字可以說明圍繞保民的“明德”思想:“惟乃丕顯考文王,克明德慎罰,不敢侮鰥寡,庸庸,祗祗,威威,顯民?!薄叭晡┬∽樱朔┖晖鯌?yīng)保殷民,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若有疾,惟民氣畢棄咎;若保赤子,惟民其康?!敝芄蠼y(tǒng)治者要像先王學(xué)習(xí)重民保民的思想,敬當(dāng)敬的人,用當(dāng)用的人,罰當(dāng)罰的人。其次是“慎罰”,罰是德的補充,“慎罰”就是謹(jǐn)慎、慎重的立法和司法。在《尚書·康誥》中周公告誡康叔:“汝陳時臬事,罰蔽殷彝,用其義刑義殺,勿庸以次,汝封。”意思是告訴康叔,在司法審判中,應(yīng)仔細地參考殷人的法律文獻,選用正確的法條或判例。這樣才能預(yù)防偏頗:“茲氏有慎,以列用中罰”(《尚書·立政》)。

(2)春秋戰(zhàn)國時期——民本思想的形成期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民本思想的形成期。在我國的歷史上,春秋時期是社會變革最激烈的時期之一。至春秋末年,禮崩樂壞,諸侯紛爭,天下大亂。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記載:“春秋之時,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社稷者,不可勝數(shù)?!?/p>

通過總結(jié)反思多次戰(zhàn)爭的經(jīng)驗教訓(xùn),不難發(fā)現(xiàn)失去民眾的支持而使國家滅亡的事件接連發(fā)生,這給當(dāng)時的政治家以及思想家們帶來巨大的震動,這就要求他們必須深刻反思民眾在國家生活中的作用,“國之興也,視民如傷,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為土芥,是其禍也”(《左傳·哀公元年》)。由此民眾的地位隨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至此,“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民本思想得到了當(dāng)時進步思想家的共識,推動著民本思想有了很大的發(fā)展。

二、先秦時期的儒家民本思想

春秋戰(zhàn)國“禮崩樂壞”的環(huán)境下,諸子百家,尤其是儒、墨、道、法四家,他們的代表人物從不同的立場進行了闡述,提出了具有各自特色的民本思想。老子曰:“圣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老子》第四十九章)。道家尊“道”貴“無”,也強調(diào)重民。法家雖主張以嚴(yán)刑峻法來治理民眾,但也主張“立法術(shù),設(shè)度數(shù)”的目的在于“利民萌,便眾庶”(《韓非子·問田》)。在這四家中,宣揚民本思想最積極的則是儒家,它把民本思想理論化、系統(tǒng)化,并把民本思想發(fā)展成為先秦民本思想的最高峰。可以說,傳統(tǒng)民本思想的主流就是儒家民本思想。

1.孔子民本思想

孔子進一步把西周時期的“德”思想化為其著名的“仁”的學(xué)說。“禮樂”的基礎(chǔ)是“仁”,而“仁”就是“愛人”(《論語·顏淵》),有“愛人”之心,推己及人,并由個人到社會,由個人內(nèi)在的修養(yǎng)轉(zhuǎn)化為外在的政治實踐?!白訌垎柸视诳鬃?,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足以使人?!?《論語·陽貨》)[3]206-207

此外,他還將“為政以德”的“德政”學(xué)說建立在“仁”這一基礎(chǔ)之上。首先強調(diào)了君王的道德修養(yǎng)對國家和人民都有巨大影響。曰:“為政以德,譬若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薄暗乐哉?,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為政》)在孔子的眼中,“德”與“禮”來管理民眾取得的效果勝過“政”與“刑”取得的效果。道德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其次,孔子“德政”要在社會生活中得到實踐,重民、信民、教民,這也就是構(gòu)成民本思想的重要內(nèi)容。

第一,重民。“所重:民、食、喪、祭?!薄墩撜Z·堯曰》國家應(yīng)當(dāng)重視民眾、糧食、喪葬、祭祀,民眾是列在第一位的。第二,信民?!墩撜Z·顏淵》記載:“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迂曉?‘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孔子所認(rèn)為的“足食”、“足兵”、“民信”的三者中最重要的是“民信”,只有民眾對國家有了信心,才能使民,才能立國,才能使國家強盛。第三,教民?!墩撜Z·子路》中記載:“子適衛(wèi),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边@里所體現(xiàn)的就是孔子富民、教民的主張[3]221-224。

如梁啟超在《先秦政治思想史》中所說的那樣:“儒家言道言政,皆植本於仁?!保?]32孔子的“仁”學(xué)正是把“仁”由內(nèi)在的道德修養(yǎng)繼而轉(zhuǎn)化為外在的政治實踐,使道德的理性因素在社會生活中凸現(xiàn),“仁者,愛人”轉(zhuǎn)變?yōu)椤盀檎缘隆钡恼螌嵺`即是孔子民本思想的重要內(nèi)容。

2.孟子民本思想

孔子的重民思想在孟子這里得到了繼承和發(fā)展,他所倡導(dǎo)的“仁政”實際上也是對孔子“仁”學(xué)說的繼承和發(fā)展,孟子是真正明確地提出了民本思想的第一人?!懊褓F君輕”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民本思想具有代表性的論斷?!睹献印けM心下》中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這就是“民貴君輕”思想的由來?!懊褓F君輕”思想是孟子民本思想的總綱,孟子民本思想都是由“民貴君輕”思想派生出來的[3]291-292。

(1)制民之產(chǎn)

孟子以當(dāng)時為人所熟知的歷史事實為依據(jù),來說明桀紂之所以失天下的原因,“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孟子·離婁上》)。就是為了強調(diào)得到民心者,才能受到人民的擁護,從而才能夠得到天下。怎樣得到民心呢?孟子曰:“若民,則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是故明君制民之產(chǎn),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認(rèn)為要想得到民心,就必須使人民富裕起來。賢明的君主要“制民之產(chǎn)”,“有恒產(chǎn)者有恒心”,要給人民足夠的資產(chǎn),讓他們可以奉養(yǎng)父母,撫養(yǎng)妻兒,豐年時能達到溫飽,荒年時也不至于餓死。

孟子對人民的恒產(chǎn)也有進一步的描述,“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孟子·梁惠王上》)。這就是孟子所向往的民眾富庶康樂生活的社會景象[3]315-319。

(2)省刑罰,薄稅斂

孟子主張“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稅斂”(《孟子·梁惠王上》),這是施仁政的兩項措施。他反對單純的依靠刑法去治理國家,認(rèn)為只有施仁政,依靠道德來感化人民,人民才會心悅誠服,“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者也”(《孟子·公孫丑上》)。他主張“罪人不孥”,“省刑罰”,是爭取民心的必要條件,這一主張是對孔子的“寬則得眾”思想的繼承發(fā)展。薄賦斂,就是說賢明的君主要“取于民有制”,賦斂有度,以此減輕人民的負(fù)擔(dān),這樣才能達到“民可使富也”的目的[3]317-318。孟子說:“有布縷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用其一,緩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離?!币馑际钦f這三種賦稅方法只能用一種,不能同時用二或用三,不然民眾中就會有人餓死,父子就會自顧不暇,各相離異。但是孟子主張的輕徭薄賦不是輕的沒有限度,他所采取的是孔子“事取其中”的思想,“欲輕之于堯舜之道者,大貉小貉也;欲重之于堯舜之道者,大桀小桀也”(《孟子·告子下》)。

(3)與民同樂

孟子曾多次提到王者與民同樂的問題,主張統(tǒng)治者從感情上與民眾溝通。與民同樂思想基本都是以勸勉統(tǒng)治者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的,在《孟子·梁惠王下》中,孟子曰:“為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非也。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泵献舆€以周文王和夏桀為正反例向魏惠王講解了“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孟子·梁惠王上》)的道理。孟子的“與民同樂”思想也是他“民貴君輕”學(xué)說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其目的是要首先得到民心,然后得其民,最后達到得天下的目的。

(4)選賢舉能,重視教化

孟子繼承了孔子的尚賢思想,他主張“貴德而尊士,賢者在位,能者在職”(《孟子·公孫丑》)。當(dāng)齊宣王向孟子求教如何選拔人才時,孟子曰:“國君進賢,如不得已,將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與。左右皆曰賢,未可也;諸大夫皆曰賢,未可也;國人皆曰賢,然后察之;見賢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聽;諸大夫皆曰不可,勿聽;國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見不可焉,然后去之?!?《孟子·梁惠王下》)

這段話包含了選賢舉能的標(biāo)準(zhǔn),一方面要求選賢舉能不能只限定在貴戚親近者之間,另一方面要求傾聽國人的舉薦,不能輕信左右及官吏。

此外,孟子還十分重視教育,他認(rèn)為“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孟子·盡心上》)。孟子從“得民心”這一角度出發(fā),提出讓人民有穩(wěn)定的生活僅僅是王道的開始,進而他主張對人民施行道德教化,“設(sh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王道的完成。

綜上所述,孟子的民本思想實際上就是他的仁政思想,其核心就在于強調(diào)得民心,并把君民關(guān)系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他學(xué)說中的有些設(shè)想已經(jīng)超出了當(dāng)時統(tǒng)治階級實際政治活動中所能接受的范圍,所以他在游說統(tǒng)治者的時候常常碰壁。

三、先秦民本思想對后世傳統(tǒng)法律文化的影響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由于特殊的歷史條件使得當(dāng)時出現(xiàn)了各式各樣的學(xué)說流派,在法律思想方面也呈現(xiàn)出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傳統(tǒng)的民本思想,尤其是儒家的民本思想,深刻地影響著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正如張晉藩老先生所說:“以孔孟之學(xué)為代表的儒家學(xué)派,至漢武帝時期,由于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的政策而躍居統(tǒng)治地位,成為近兩千年封建法律的理論基礎(chǔ)。無論對立法還是司法的影響都十分深遠?!保?]362

1.傳統(tǒng)法律儒家化,德主刑輔,注重教化

瞿同祖先生曾經(jīng)系統(tǒng)地考察過中國傳統(tǒng)法律儒家化的問題,他說:“所謂的法律儒家化就是表面上是為明刑弼教,骨子里則是以禮入法,怎么樣將禮的精神和內(nèi)容竄入法家所指定的法律中的問題。”[5]382“秦漢法律為法家系統(tǒng),不包含儒家的禮在內(nèi)。這樣的一個儒家化的過程開始于漢代,以解釋法律以及用經(jīng)義決獄的方式開始的,經(jīng)魏、晉、北魏和北齊,到隋唐后采用成為中國法律的正統(tǒng)?!保?]382

西漢賈誼總結(jié)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是“焚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后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賈誼《新書·過秦論》),并總結(jié)出了“刑罰積而民怨背,禮義積而民和親”,“道之以德教者,德教恰而民氣樂;趨之以法令者,法令極而民風(fēng)衷”(《漢書·賈誼傳》)。“德主刑輔”的法制模式完整地確立起來。唐初的統(tǒng)治者同樣在建國后總結(jié)隋朝滅亡的原因,《新唐書·傅儀傳》中記載:“有隋之季,違天害民,專峻刑法,殺戮賢俊,天下兆庶同心叛之?!庇谑翘铺诒愕贸隽诉@樣的結(jié)論,“古來帝王以仁義為治者,國祚延長,任法御人者,雖救弊于一時,敗亡亦促”(《貞觀政要·政體》)。

因此,唐初的統(tǒng)治者順理成章地堅持儒家思想,把歷代形成的儒家法律思想糅合于法律條文中。唐朝魏征曾說:“是以圣帝明王,皆敦教化而薄威刑也。”“道之以禮,勿厚其性而明其情。民相愛,則無相傷害之意;動思義,則無畜奸邪之心。若此,非律令之所理也,此乃教化所至也?!?《貞觀政要·公平》)在德與刑兩種治國方略上,德是第一位的,“德禮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猶昏曉陽秋相須而成者也”(《唐律疏議·名例》)。

由孔子“為政以德”思想發(fā)展成為德主刑輔的法制模式得到了當(dāng)時統(tǒng)治者的高度認(rèn)同,一方面他們通過儒家宣揚禮教,試圖把人民犯罪的意圖消除在頭腦中,如同北周蘇綽所言:“教之以孝悌,使民慈愛;教之以仁順,使民和睦;教之以禮義,使民敬讓……三者既備,則王道成矣?!?《周書·蘇綽傳》)另一方面,是德主刑輔進一步發(fā)展下的明刑弼教,也就是發(fā)揮法律本身的教化作用。“圣人之心,必欲使天下人皆為善而無惡,共樂天下之樂,故又張刑制具以齊不從者?!?《明太祖文集·刑部尚書詔》)

為了達到“使天下人皆為善”的目的,明太祖朱元璋“命有司于內(nèi)外州府縣及鄉(xiāng)之里社皆立申明亭,凡境內(nèi)之民有犯者,書其過,明榜于亭上,使人有所懲戒”(《明史·刑法志》)。

2.在立法和司法上,形成了一系列的慎刑、恤刑原則

西周的統(tǒng)治者制定了“敬天保民”、“明德慎罰”的治國方略,明德慎罰的思想就是周初重視民本主義的體現(xiàn)。此后的歷代的統(tǒng)治者皆希望通過在立法和司法中貫徹以民為本的立法精神,制定出一系列慎刑、恤刑的法律原則,以此來收攬民心,減少社會沖突,以確保政權(quán)的穩(wěn)固。

慎刑、恤刑的法律原則是民本思想的一個重要的表現(xiàn)方面,也是民本思想在立法和司法中的具體表現(xiàn)。對犯罪者給予一定程度的寬容與仁愛,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比比皆是。如唐律中對老耄、幼小以及殘疾人都給予法律上的寬免,規(guī)定“諸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廢疾,犯流罪以下,收贖。八十以上,十歲以下及篤疾,犯反、逆、殺人應(yīng)死者,上請;盜及傷人者,亦收贖。九十以上,七歲以下,雖有死罪,不加刑”(《唐律疏議·名例》)。唐朝的死刑復(fù)奏制度則是體現(xiàn)了儒家的“慎刑”精神,唐律規(guī)定死罪者“奏畫已訖,應(yīng)行刑者,皆三復(fù)奏訖,然始下決”(《唐律疏議·名例》)。唐太宗更是下令“自今以后,亦二日中五復(fù)奏”(《舊唐書·刑法志》)。對違反死刑復(fù)奏制的官員,亦是有規(guī)定“諸死罪囚,不待復(fù)奏報下而決者,流兩千里。即奏報應(yīng)決者,聽三日乃行刑,若限未滿而行刑者,徒一年;即過限,違一日杖一百,二日加一等”(《唐律疏議·斷獄》)。

存留養(yǎng)親也是反映儒家“恤刑”、“慎刑”精神的典范。北魏孝文帝曾于公元488年下詔:“犯死罪,若父母、祖父母年老,更無成人子孫,又無期親者,仰案后列奏以待報,著之令格。”(《魏書·刑法志》)《唐律》則規(guī)定:“諸犯死罪非十惡,而祖父母、父母老病應(yīng)侍,家無期親成丁者,上請。犯流罪者,權(quán)留養(yǎng)親。”《大清律例》中也有對存留養(yǎng)親的規(guī)定:“凡犯死罪,非常赦所不原者,而祖父母(高、曾同)、父母老(七十以上)、疾(篤、廢)應(yīng)侍(或老或疾),家無以次成丁(十六以上)者,(即于獨子無異,有司推問明白),開具所犯罪名(并應(yīng)侍緣由),奏聞,取自上裁。若犯徒流(而祖父母、父母老疾,無人傳養(yǎng))者,止杖一百,余罪收贖,存留養(yǎng)親 (軍犯準(zhǔn)此)。”

3.用重典懲治官吏

統(tǒng)治者對民眾的統(tǒng)治是通過官吏來實現(xiàn)的,所以,官吏只有做到“愛民如子”才能得到民心,而統(tǒng)治者的統(tǒng)治才能長久。為了更好地維護統(tǒng)治秩序,歷代統(tǒng)治者都極其重視對官吏的管理,嚴(yán)厲懲治貪贓枉法的官吏。且對官吏的懲治是為了更好地維護民眾的利益,順應(yīng)民心、符合民意,自然會得到民眾的支持。

漢代法律規(guī)定,貪污、受賄、私自挪用官錢者皆處以“棄世”,主管官吏如盜竊財物價值十金者,就要處以死刑。唐朝時,統(tǒng)治者規(guī)定了懲治官吏貪贓枉法的罪名,“六贓”中有“受財枉法”、“受財不枉法”、“受所監(jiān)臨”、“坐贓”等四項。此外,為了減輕民眾負(fù)擔(dān),《唐律》中還規(guī)定有一系列罪名:“署置過限罪”、“出差超標(biāo)罪”、“樹碑立傳罪”等[6]186-197。

明太祖朱元璋親眼所見宋朝滅亡時期官吏的腐敗,在建國初期就非常重視對貪贓枉法官員的整治,凡官吏犯有貪贓枉法罪者,徹底追查,且主司也要負(fù)連帶責(zé)任?!洞竺髀伞分幸?guī)定,受財枉法者一貫以下杖十,八十貫則絞殺;監(jiān)守自盜者,不分首從,并贓論罪,四十貫則斬。明太祖還發(fā)布詔令,允許地方鄉(xiāng)民進京告貪官污吏,這就把官吏完全置于民眾的監(jiān)督之下,以使得官吏廉潔愛民,減少官民沖突,最終達到統(tǒng)治政權(quán)長治久安的目的。

[1]武樹臣.儒家法律傳統(tǒng)[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4:171-172.

[2]張晉藩.中國法制通史[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191-192.

[3]俞榮根.儒家法思想通論[M].桂林:廣西人民出版社,1992.

[4]梁啟超.先秦政治思想史[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32.

[5]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M].北京:中華書局,1996:362-382.

[6]張晉藩.中國法律的傳統(tǒng)與近代轉(zhuǎn)型[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186-197.

The Analysis of Ancient China Confucian Thoughts of People-oriented

WANG Na

In the Ancient China period's legal theory,people-oriented thoughts produced the greatest impact to the later generations. These thoughts sprouted in the YinZhou period,and formed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In the Ancient China period,the most positive authors in the ancient philosophers were confucianist,in which Confucius and Menzi were delegated as the character. In the period of Spring and Autumn,for the special historical conditions there appeared all kinds of theories factions,especially in the legal aspects. The traditional People-oriented thoughts,especially the Confucian's People-oriented thoughts have deeply impacted the China traditional legal culture.

Ancient China period;People-oriented thoughts;Legal effects

DF08

A

1008-7966(2011)05-0019-04

2011-05-12

王娜(1983-),女,河南周口人,2009級法律史專業(yè)博士研究生。

[責(zé)任編輯:杜 娟]

猜你喜歡
民本孟子儒家
從“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兩元保險”背后的民本思維——西安交大教授王立劍:風(fēng)險管理再添一籌
傳統(tǒng)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體現(xiàn)
兜底治疫
論現(xiàn)代新儒家的佛學(xué)進路
原道(2019年2期)2019-11-03 09:15:12
磨刀不誤砍柴工
歷代賞石文獻中所蘊含的民本思想
寶藏(2017年10期)2018-01-03 01:53:49
儒家視野中的改弦更張
天府新論(2015年2期)2015-02-28 16:41:23
從“以直報怨”到“以德報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論儒家的仁與恕
古代文明(2013年2期)2013-10-21 23:20:50
措勤县| 安图县| 潜山县| 汤原县| 交口县| 定日县| 康保县| 从化市| 如皋市| 永宁县| 龙口市| 尖扎县| 黎川县| 赫章县| 门头沟区| 长垣县| 巴中市| 武胜县| 东兰县| 安康市| 建水县| 衡南县| 景德镇市| 灵丘县| 平山县| 田林县| 沂源县| 塘沽区| 隆昌县| 肇源县| 蒙自县| 长葛市| 永清县| 四会市| 原阳县| 和田县| 石首市| 田阳县| 遂溪县| 正安县| 崇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