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勝
(淮南師范學院 審計處,安徽 淮南 232038)
我省高校經濟責任審計面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
李家勝
(淮南師范學院 審計處,安徽 淮南 232038)
在當前經濟責任審計發(fā)展的新形勢和新要求下,我省高校經濟責任審計在實踐中面臨未有效地貫徹“先審計、后離任”原則,審計計劃性不強,審計合力機制不夠完善,經濟責任界定和評價較難,審計獨立性較差,審計力量比較薄弱等問題;要加強學習和宣傳,完善和修訂規(guī)章制度,建立健全經濟責任體系,有計劃地開展任中經濟責任審計,加強審計機構和隊伍建設,合理分化轉移審計風險,進一步提高認識,切實推進我省高校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科學發(fā)展。
高等學校;經濟責任;內部審計
2010年12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fā)布實施了《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yè)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guī)定》(中辦發(fā)[2010]32號,以下簡稱《規(guī)定》),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了經濟責任審計制度[1],“標志著我國經濟責任審計進入了新的歷史發(fā)展時期”[2]。
回顧我省高校自推行經濟責任審計以來,各高校審計部門依據組織部門的審計委托書,按照“積極穩(wěn)妥、量力而行、提高質量、防范風險”的原則,結合實際,穩(wěn)步開展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同時也積累了一些經驗。尤其是近年來,在各級領導的重視、關心和支持下,通過審計人員的艱苦努力,經濟責任審計為促進我省高校強化內部管理,提高經費使用效益,維護合法權益,執(zhí)行國家財經法規(guī),特別是在推動反腐倡廉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方面,發(fā)揮了特有作用[3]。然而,省屬高校經濟責任審計在實踐中仍面臨一些現實問題,亟待認真思考、積極探討,加以解決。
1、未有效地貫徹“先審計、后離任”的原則[1]。從調查中了解到,我省高校在經濟責任審計的具體操作上,多是先離任后審計。也就是高校內部領導干部集中換屆時,一批處級領導干部調整到位后,即被審計人已經離任、調任或提拔后,審計部門才接到組織部門的審計委托書,集中對離任干部實施經濟責任審計。這種“先離后審”或“先任后審”的做法,不符合經濟責任審計程序,使審計結果應用嚴重滯后,影響了審計監(jiān)督作用的有效發(fā)揮[4]。被審計人員的離任、調任或提拔,被審計人員已對審計構成直接影響,還有“新官不理舊賬”等[1],都可能不同程度地影響審計積極性、審計工作配合、審計工作開展和審計結果落實,因而可能使審計流于形式,失去經濟責任審計的原本意義和作用。
2、經濟責任審計計劃性不強。由于經濟責任審計是受托審計,只有組織部門下達審計委托書,審計部門才能組織實施審計[1]。在實際工作中,一般不是組織部門會同審計部門事先制定年度審計計劃,然后有計劃地實施審計,而是領導干部集中換屆以后,審計部門集中接到一批審計委托書,在短時間內完成組織部門交辦的審計任務。這種情況下,一方面,審計部門難以調配有限的審計力量和審計資源,工作比較被動,也影響其他審計工作;另一方面,由于一次審計對象較多,有的任期還較長,集中審計,任務非常繁重,審前調查、審計時效和審計質量難以保證。
3、經濟責任審計的合力機制不夠完善。從目前情況看,雖然有些高校建立了經濟責任審計聯席會議制度和審計“雙向承諾”制度,但實際沒有得到有效執(zhí)行,審計合力作用沒有有效發(fā)揮[5]。主要表現為: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對聯席會議的主要職能還不是很清晰,職責履行不夠充分,協調互動、互相支持不夠;被審計對象及財務部門提供審計資料的積極性不高、嚴肅性不強,配合審計比較被動,審計人員往往也就被動實施審計,審計“雙向承諾”制度容易成為形式。高校經濟責任審計合力機制不完善,審計部門只能冒著審計風險“唱獨角戲”,應對審計任務。
4、經濟責任界定和評價較難。開展經濟責任審計的一個前提條件,是領導干部必須有事先預定的、明確的經濟責任。目前多數高校實際上沒有建立健全經濟責任體系,缺少規(guī)范化、科學化、統一化、明晰化的管理目標和考評標準。而現實中,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往往是縱橫交織、錯綜復雜,審計人員很難界定被審計人應承擔的直接責任、主管責任與領導責任,個人責任與集體責任,前任責任與現任責任,主觀決策責任與客觀環(huán)境責任等。經濟責任界定不清、定性不準,勢必影響審計評價的客觀性和公正性。不管審計結果有沒有用,人們對經濟責任審計的敏感度、期望值和要求都較高,而可容許的審計誤差卻較小,這無疑會加大經濟責任審計的難度和風險[6]。
5、內部審計的獨立性較差。獨立性是審計工作的靈魂。高校內部審計獨立性較差主要表現在:一方面,我省有一些高校內部審計機構不獨立設置,而是與其他部門合署辦公,這不管從形式上還是從實質上都會弱化審計的職能,影響部門集中精力研究和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另一方面,經濟責任審計是一項特殊的審計工作,既對事又對人,高校內部審計人員對本單位內部的領導干部實施經濟責任審計,挑戰(zhàn)和難度較大,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會受到一定影響。
6、經濟責任審計力量比較薄弱。經濟責任審計力量薄弱主要表現在:一方面,我省高校由于進人機制等原因,審計部門很難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引進必要的專業(yè)審計人員,缺乏應有的經濟責任審計人員,審計組的成立、三級復合制的有效實施、審計回避制度的執(zhí)行等都會受到影響;另一方面,由于審計地位和待遇等現實問題,高校教學單位里具有相關專業(yè)的老師一般不愿調到審計部門,能夠交流到審計部門的人員,較少具有一定的審計專業(yè)知識和審計綜合能力,加上審計部門人員少、時間和經費有限,必要的專業(yè)培訓和后續(xù)教育難以落實。審計隊伍建設長期相對滯后的現實,導致經濟責任審計力量嚴重薄弱,難于勝任綜合、復雜的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審計力度、審計效率和效果極有可能不太理想。
另外,根據我國的審計體制,省審計廳和內部審計協會及教育廳的力度,對我省高校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科學發(fā)展有重要影響。尤其是我省教育廳到目前還沒有建立專門的審計機構,這對我省教育內部審計工作的發(fā)展很不利。
以上問題,有些是個別高校特有的,有些是我省多數高校共有的。究其原因,主要是人們對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重視程度不夠;經濟責任意識、審計意識和監(jiān)督管理意識不強等,這些都與當前及今后形勢發(fā)展的要求不相適應。
1、加強學習和宣傳?!包h的十七大提出,健全經濟責任審計制度。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完善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yè)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胡錦濤總書記曾指出,要研究制定經濟責任審計辦法。溫家寶總理強調,對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審計,應該成為一項制度,這也是對國家負責、對干部愛護的一種體現”[7]。形勢所迫,發(fā)展所需,當務之急,一是深入學習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的《規(guī)定》和教育部《關于做好教育系統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通知》(教財 〔2011〕2號, 以下簡稱 《通知》),深刻領會其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二要按照國家審計署、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和教育部的要求,結合實際進行廣泛宣傳。通過學習和宣傳,進一步提高人們對經濟責任審計重要意義的認識,爭取各級組織及主要領導高度重視和積極支持,努力營造“上下聯動、橫向互動、齊抓共管”的良好審計氛圍和工作格局。尤其是省審計廳、內部審計協會和教育廳要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外部工作的力度,積極推動我省高校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科學發(fā)展。
2、完善和修訂規(guī)章制度。根據兩辦的《規(guī)定》和教育部的《通知》精神,結合高校實際,完善和修訂有關經濟責任審計規(guī)章制度,逐步完善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機制。健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和審計“雙向承諾”制度;健全內部審計管理和審計質量控制制度;建立經濟責任審計情況通報、審計整改以及責任追究等結果運用制度;逐步探索和推行經濟責任審計結果公告制度,促進高校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法制化、規(guī)范化、科學化[8]。
3、建立健全經濟責任體系。“高校要以促進領導干部推動本單位科學發(fā)展為目標,以領導干部守法、守紀、守規(guī)、盡職情況為重點,以領導干部任職期間本單位財政財務收支以及有關經濟活動的真實、合法和效益為基礎”[8],結合實際,研究制定本校處級單位和部門主要領導崗位任期內相關經濟責任,“科學地制定評價范圍、內容、標準、方法”[5]。有針對性地加強領導干部經濟責任教育培訓。一方面,可以使領導干部了解和掌握本職崗位的經濟責任內涵,明確應當履行的與財政財務收支以及有關經濟活動相關的責任和義務,牢固樹立責任意識;另一方面,審計部門實施經濟責任審計時,可以依法界定審計內容,界定被審計領導干部在履行經濟責任過程中對存在問題所應承擔的直接責任、主管責任、領導責任,對被審計領導干部經濟責任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為組織部門正確使用干部提供準確可靠的參考依據[8]。
4、有計劃地開展任中經濟責任審計。高校應將經濟責任審計作為對領導干部經常性監(jiān)督的一項措施,實現審計監(jiān)督關口前移,加大任中經濟責任審計力度[5]。在實際操作中,組織部門根據干部狀況和干部監(jiān)督管理情況,每年初提議召開經濟責任審計聯席會議,有計劃地安排當年任中經濟責任審計任務,經批準后,列入審計部門年度審計計劃,審計部門根據審計委托書,具體實施審計。有計劃地開展任中經濟責任審計,可以發(fā)揮審計“免疫系統”功能,及時發(fā)現問題、堵塞漏洞、減少損失和保護領導干部;可以有效地貫徹“先審計、后離任”的原則,解決現實中“先離后審”、“先任后審”時帶來的審計計劃性不強、審計被動、審計配合難、審計成果利用滯后等一系列問題,提升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時效性和針對性。
5、加強審計機構和隊伍建設。審計機構和審計隊伍,是開展審計工作的基本保證。教育部《通知》明確要求,要進一步健全教育審計機構,配備與本單位審計工作需要相適應的審計人員[8]。當前,我省教育事業(yè)發(fā)展較快,高校規(guī)模較大,資金量較多,經濟活動日益頻繁和復雜,經濟責任審計任務艱巨而繁重,省教育廳及高校應積極貫徹落實《通知》精神,建立健全審計機構。實踐證明,獨立設置審計機構的單位,審計工作做得相對較好。審計機構獨立設置,審計獨立性相對較強,審計人員能集中精力投入審計工作,減少不利干擾;有利于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開展,更加有效地發(fā)揮經濟責任審計的作用。另外,經濟責任審計是一項政策性、業(yè)務性較強的工作,搞好審計隊伍建設是提高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質量的重要保證。根據目前我省高校進人難和審計力量弱的現狀,一方面建立科學規(guī)范的用人機制[1],可嘗試采取人事代理的方式,充實經濟責任審計專業(yè)人員;另一方面要加大對審計人員的培訓和培養(yǎng)力度,努力提高審計人員思想素質和專業(yè)能力,進而提高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水平,開創(chuàng)省屬高校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新局面。
6、合理分化轉移審計風險。目前,我省高校內部審計發(fā)展很不均衡。高校審計力量實在有限,面對部分明顯有較大審計風險的經濟責任審計任務,難以勝任或在規(guī)定時間內很難完成。高校審計部門負責人及審計人員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創(chuàng)新工作思路,根據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積極穩(wěn)妥、量力而行、提高質量、防范風險”的指導原則和實際情況,積極爭取校黨委的支持和委托部門的同意,采取委托有資質和信譽度高的中介機構進行委托審計,或聘請有關專家進行聯合審計[6];教育廳通過調研,適時組成審計組進行指導審計和互相審計也是一種有效辦法和促進手段。這樣,既可解決內部審計力量不足,將有可能發(fā)生的較大內審風險進行合理分化轉移;又可推進高校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順利實施,實現學校既定的管理目標。
[1]吳德純.經濟責任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審計,2011,(8):58-59
[2]薛明揚.認真貫徹中央兩辦規(guī)定 積極推進經濟責任審計[J].教育審計,2011,(1):4
[3]袁貴仁.堅持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 服務于教育改革和發(fā)展全局 努力開創(chuàng)教育審計工作新局面[J].教育審計,2006,(1):4
[4]李家勝.高校經濟責任審計質量淺議[J].中國內部審計,2005,(10):31
[5]鄭玉良.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內部審計,2011,(3):42-43
[6]李家勝.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的風險與防范[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05,(2):24-26
[7]劉家義.切實加強審計監(jiān)督 促進領導干部更好地履行經濟責任[J].中國審計,2011,(1):15
[8]教育部.關于做好教育系統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通知[J].教育審計,2011,(1):6
F239 < class="emphasis_bold">[文獻標識碼]A
A
1009-9530(2011)05-0041-03
2011-07-07
李家勝(1970-),男,安徽淮南人,淮南師范學院審計處副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