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德玉
(佳木斯大學外國語學院,黑龍江佳木斯 154007)
淺論農(nóng)村中學英語課堂互動教學的有效途徑
徐德玉
(佳木斯大學外國語學院,黑龍江佳木斯 154007)
新課改實施標準對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務。以此為依據(jù),針對現(xiàn)今基礎英語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借鑒建構(gòu)主義學習理論等有關教育理念,結(jié)合課堂互動教學的內(nèi)容、原則和模式,提出了農(nóng)村中學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師生互動的有效途徑。
農(nóng)村中學;英語課堂;互動教學
我國當前正在積極開展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新課改”要求基礎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它的形成基于語言知識和技能、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等綜合素質(zhì)的發(fā)展上。這就對英語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然而,由于種種原因,農(nóng)村中學的英語教學還不能完全達到這一要求,其英語課堂顯得生氣不足、創(chuàng)新不夠。目前還存在兩種趨勢:其一,過分重視語言知識的傳授,忽視綜合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造成“高分低能”的現(xiàn)象難以消除;其二,一味強調(diào)交際應用,忽視對基礎知識的傳授,以至于出現(xiàn)“高能低分”的結(jié)果。運用英語互動教學模式能夠解決上述問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
課堂互動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學生之間社會行為相互作用的過程。教育社會學研究證明,課堂互動情況的性質(zhì),對教學效果、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等都有一定的影響。教學互動是師生交往的一種表現(xiàn)形態(tài),是在教學的情境中,教學主題之間發(fā)生的相互作用的方式,是教學主題之間進行信息與行為交換的過程。它既指師生間交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方式和過程,也指師生間通過信息交換和行為交換所導致的相互間心理上、行為上的改變,是受教學目標支配的、動態(tài)的過程。師生互動既包括師生間的互動,也包括生生間的互動。它可使作為共同活動體的學生群體,在教學過程中發(fā)揮他們多邊性、多層次的交互作用和創(chuàng)造力[1]。目前,課堂互動教學模式可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分類:
1.從宏觀上,課堂互動模式表現(xiàn)為師生間的“IRF”形式,即激發(fā)—應答—反饋。教師常以提問的形式展開交流活動,然后學生回答,教師提供反饋 (包括評估、糾錯和建議等)。三部分依次往復,循環(huán)進行[2]。
2.從微觀上看,課堂互動表現(xiàn)為一問一答。其模式有兩種:學生對學生的小組式和教師對全體學生的齊步走式,也稱教師帶領式[3]。
筆者以這兩種教學模式為基礎,進行認真細致的調(diào)查、研究、分析,初步探索出了一些實現(xiàn)農(nóng)村中學英語課堂互動教學的有效途徑。
依據(jù)新課改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重視師生間、學生間的動態(tài)信息交流,把學生看做學習的主體,把課堂當做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合作探索的空間,把教學看成師生互動的過程,并且在此過程中不斷調(diào)節(jié)師生關系,優(yōu)化“互動”方式,形成交互影響,通過一定的有效途徑,達到實現(xiàn)英語課堂互動教學的目的。
(一)創(chuàng)建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
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應該是平等、民主、和諧的。教師要尊重孩子、做孩子的朋友、傾聽孩子的心聲、關注孩子對生活的獨特感受。教學中可實行“學生老師”式的教學方式。這種方式既能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學到在一般教學方式中學不到的知識,激發(fā)自己的潛能,得到鍛煉。又能讓學生在當“老師”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從而更敬佩教師,跟從教師的正確引導,積極主動地去學習[4]。
(二)突出互動教學目標的制定
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這是調(diào)動師生教與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共同為達標而努力的先決條件。因此,在進行互動教學時,必須以目標為導向。首先要進行目標確定,了解學生在學習新內(nèi)容前的狀態(tài)和必備鋪墊,使其進入學習的準備狀態(tài)。其次進行目標展示,引導學生進行定向?qū)W習,使其積極參與,主動思考,以便實現(xiàn)教學目標。再次進行目標互動,教師依據(jù)教學目標,合理使用教材并有所創(chuàng)新,以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或沖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通過質(zhì)疑問難、學習討論等環(huán)節(jié),把書本上枯燥的、抽象的知識內(nèi)化為自己的知識,并能運用自如。最后進行目標檢驗,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不同層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提出不同的考核目標,從而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有效互動。
(三)加強互動教學設計
1.發(fā)散性問題的設計,互動空間的擴大
教師應設計發(fā)散性問題,即粗線條式的問題。它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可選擇性,它可以讓學生對所要解決的問題作出材料的、思路的和策略的選擇,而不僅僅是對某種具體操作方法的選擇;可以讓學生對所要解決的問題設計出多種假設與猜測,而不僅僅是按照既定程序一步一步地進行驗證。
2.合作型學習活動的設計,互動途徑的拓寬
建構(gòu)主義強調(diào),學習的本質(zhì)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 (這里主要指教師和同學)的幫助,即通過人際間的協(xié)作活動,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獲得意義建構(gòu)的過程。學習的方法主要是通過學習共同體內(nèi)部成員的合作達到個體意義建構(gòu)的目的。在課堂互動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互動受性別、性格、空間位置等因素的影響。一般來說,同一性別、空間位置較近的學生之間容易產(chǎn)生互動,互補型性格的學生之間也易發(fā)生互動。因此,作為教師,應當遵循規(guī)律指導學生建立起積極的、良性的互動。如同桌間、前后桌之間的兩人合作學習活動或六人組學習活動。在設計合作型學習活動時,要兼顧到組對組之間的影響,教師對小組的影響,小組對成員個人的影響,以此發(fā)展多種互動渠道。
3.教學場境的設計,互動內(nèi)容的豐富
毫無疑問,教師是學生學習知識的指導者和合作者。因而,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原有的認知結(jié)構(gòu)制定教學目標,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對話與合作學習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gòu)?,F(xiàn)在的教科書內(nèi)容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因此教師通過設計生活化、情境化的教學場境,能夠使學生很快進入“角色”,在自己的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輕松達到學習目的;課堂上除了教師自己準備材料、設計場景外,還要引導學生收集各種信息資料,帶到課堂上來,并共同設計教學場境,豐富互動的內(nèi)容,從而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4.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改變,互動教學的滲透
傳統(tǒng)的課堂是單一的傳授知識的過程,教學環(huán)節(jié)為“復習、導入、新授、小結(jié)、作業(yè)”。新的課堂教學應是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綜合使用多種方式??刹捎靡越處熁顒訛橹鞯慕虒W方法,如講授、聽講,示范、模仿;也可采用師生共同活動的教學方法,如提問、回答,激發(fā)、思考;還可采用以學生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如組織討論、指導、練習等。要把教與學結(jié)合起來,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和溝通,把被動學習變成每個學生積極參與的自主學習活動,使學生從“學會”變成“會學 ”[5]。
農(nóng)村中學英語課堂教學要想真正達到學習語言的良好效果,就必須結(jié)合農(nóng)村教育的實際情況進行改革。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關注學生的發(fā)展,實現(xiàn)課堂互動教學。這是完全可行的,也是十分必要的。它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充分調(diào)動了其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想學、愛學、樂學,同時構(gòu)建了互動型的師生關系,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
[1]吳康寧,等.課堂教學的社會學研究 [J].教育研究,1997,(2):36-37.
[2]Sinclair.J.M.&M.Coulthard.Towards an Analysis of Dis2 course[M].London:OUP,1975:35-36.
[3]White.L.&P.Lightbown.Asking and answering in ESL class[J].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1984,(40):228-244.
[4]鐘啟泉,左煥琪.外語教學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23-25.
[5]羅先達.英語實施指南[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156-159.
An Analysis of Effective Interactive Teaching and Learn ing in English Classroom of RuralM iddle Schools
XU De2yu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JiamusiUniversity,Jiamusi 154007,China)
The standards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and tasks for English teaching inmiddle schools.W ith the help of the Theory of Study Construction and content,principles and model theory of interactive class teaching,the article shows how the effec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could come true in English classroom of ruralmiddle schools in ac2 cordance with problems of secondary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ruralmiddle schools;English class;interac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G424.21;H319.3
A
1001-7836(2011)02-0181-02
10.3969/j.issn.1001-7836.2011.02.071
2010-08-23
佳木斯市社會科學重點科研課題“新課改背景下農(nóng)村英語互動教學模式的探究”研究成果(09013)
徐德玉 (1977-),女,黑龍江佳木斯人,英語系講師,從事英語語言文學研究。
(責任編輯:劉東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