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麗
(沈陽醫(yī)學院奉天醫(yī)院,沈陽110024)
近年來,鮑曼不動桿菌感染呈上升趨勢,對多種抗菌藥物的耐藥率也在不斷上升[1]。鑒于此,筆者對本院分離的567株鮑曼不動桿菌的耐藥情況進行了觀察?,F(xiàn)報告如下。
1.1 菌株來源 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微生物室從各臨床科室患者的各類標本中分離鮑曼不動桿菌567株,其中2008年分離138株、2009年分離186株、2010年分離243株,分別來自于痰液443株、傷口分泌物67株、尿液17株、血液11株、其他標本29株,分別分布于重癥監(jiān)護病房216株、呼吸內(nèi)科114株、神經(jīng)外科101株、其他科室共123株。
1.2 方法 將567株鮑曼不動桿菌在VITEK-32全自動微生物鑒定系統(tǒng)中進行鑒定及藥敏試驗。用銅綠假單胞菌(ATCC 27853)及大腸埃希菌(ATCC25922)作為藥敏質(zhì)控菌株,結(jié)果判斷按CLSI2000標準進行。
2008年分離的138株鮑曼不動桿菌中對慶大霉素、阿米卡星、環(huán)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氨曲南、氨芐西林、頭孢唑啉、頭孢西丁、頭孢噻肟、頭孢他啶、頭孢吡肟、復(fù)方新諾明、亞胺培南、美洛培南耐藥者分別為 60(43.5%)、61(44.2%)、65(47.1%)、48(34.8%)、64(46.4%)、83(60.1%)、90(65.2%)、87(63.0%)、64(46.4%)、65(47.1%)、59(42.8%)、89(64.5%)、0、0 株,2009 年分離的 186株中 分 別 為 86(46.2%)、91(48.9%)、87(46.8%)、71(38.2%)、97(52.2%)、117(62.9%)、121(65.1%)、116(62.4%)、90(48.4%)、98(52.7%)、80(43.0%)、123(66.1%)、2(1.1%)、2(1.1%)株 ,2010 年分離的243 株中分別為 119(49.0%)、123(50.6%)、118(48.6%)、92(37.9%)、139(57.2%)、171(70.4%)、167(68.7%)、159(65.4%)、118(48.6%)、117(48.1%)、109(44.9%)、168(69.1%)、5(2.1%)、5(2.1%)株,耐藥率有逐年上升趨勢。
本院2008、2009、2010年每年檢出鮑曼不動桿菌分別為138、186、243株,分別來自于痰液、傷口分泌物、尿液、血液等;檢出的鮑曼不動桿菌主要分布于重癥監(jiān)護病房、呼吸內(nèi)科、神經(jīng)外科,可能與這三個科室所收治的大多為危重患者有關(guān),且與手術(shù)創(chuàng)傷、氣管內(nèi)插管、呼吸機的使用和進行各種介入治療較多有關(guān)。長期使用抗菌藥物的患者和長期住院的老年患者更易受到鮑曼不動桿菌的感染。這是因為長期使用抗菌藥物可以導(dǎo)致機體內(nèi)菌群失調(diào),體內(nèi)各種條件致病菌繁殖而發(fā)生感染;而長期住院的老年患者原發(fā)疾病多而較重、機體免疫力低下,更容易出現(xiàn)醫(yī)院內(nèi)感染。
隨著廣譜抗菌藥物的廣泛應(yīng)用,細菌的耐藥性已經(jīng)越來越嚴重。本資料顯示,本院分離的鮑曼不動桿菌對第三代頭孢菌素、第四代頭孢菌素、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氨曲南、環(huán)丙沙星耐藥率均在40%以上,對氨芐西林、頭孢唑啉、頭孢西丁、復(fù)方新諾明的耐藥率在60%以上。該菌僅對亞胺培南和美羅培南耐藥性較低??梢?,鮑曼不動桿菌引起的感染可供選擇的抗生素非常有限。
鮑曼不動桿菌的耐藥機制復(fù)雜,包括外膜蛋白表達減少,外膜通透性降低,青霉素結(jié)合蛋白PBP缺失,產(chǎn) β-內(nèi)酰胺酶、Amp C 霉和碳青霉烯酶等[2]。因此,在臨床抗感染治療過程中,要密切關(guān)注鮑曼不動桿菌的易感人群,特別是患有嚴重基礎(chǔ)疾病的長期住院患者和老年患者;避免喹諾酮類及第三、四代頭孢菌素等廣譜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盡量減少侵襲性操作,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及消毒隔離制度;加強鮑曼不動桿菌的耐藥性監(jiān)測,并依據(jù)藥敏結(jié)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或減緩耐藥菌株的產(chǎn)生。
[1]張曉兵,龔雅利,劉智勇,等.鮑曼不動桿菌的臨床分布特點及耐藥趨勢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3):428-430.
[2]劉丁,黃鑫,陳萍.鮑曼不動桿菌產(chǎn)AmpC酶的檢測[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07,6(2):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