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楊絳與《讀書苦樂》

2011-08-15 07:44楊旭
社會科學論壇 2011年8期
關鍵詞:錢鐘書楊絳智慧

【內(nèi)容摘要】 楊絳先生的散文《讀書苦樂》和現(xiàn)實中讀書生涯,彰顯了她一生勤于讀書的內(nèi)在原因、狀態(tài)和境界。楊絳的生命之樂源于讀書;讀書之樂也潤澤了她的生命。讀書既是她職業(yè)和志趣的需求,也是體驗生命、從容處世的立足點,同時也最大限度地釋放了她生命的能量、成就了她生命的價值。

【關 鍵 詞】 楊絳;讀書;散文作品。

【作者簡介】 楊旭,遼東學院師范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當代文學研究。

楊絳在《我們仨》中曾說:錢鐘書先生和她一生不論在多么艱苦的境地,從不停頓的是讀書和工作。清華大學中文系原主任徐葆耕曾經(jīng)在《錢鐘書、楊絳“好讀書”獎學金設立前后》一文中認為:“讀書治學就是他們的生命本身,就是他們選擇的生命存在方式與價值所在?!痹诓坏揭磺灏僮值纳⑽摹蹲x書苦樂》中,楊絳以淡雅從容的筆調(diào),細數(shù)了自己熱愛讀書的種種原因;俏皮靈動之中,卻彰顯出了深沉厚重的內(nèi)在精神和追求。縱觀其一生也可以發(fā)現(xiàn),楊絳的生命之樂源于讀書;讀書之樂潤澤了她的生命;她的魂魄、志趣與價值盡在讀書之中得以釋放與實現(xiàn)。

古今中外,論說讀書的文章格言林林總總;喜讀書、勤讀書、苦讀書的榜樣也屢見不鮮?!蹲x書苦樂》是楊絳唯一一篇專門談論讀書的文章。她并不好為人師,也不想用文章改造教育他人,而只愿自由自在地描寫自己的心靈世界,說說自己的“讀書苦樂”。所以她沒有論述讀書的范圍和方法、讀書的社會功能與實用價值之類,只是談了個人喜愛讀書的原因,并且特別強調(diào)這原因“可為知者言,不足為外人道也”。

文章開篇,總括讀書的原因和狀態(tài)。楊絳首先“承認”自己讀書不是“為應考試、為寫論文、為求學位”的苦讀,也不是被批判過的所謂“追求精神享受”,而是“樂在其中”。至于其他形形色色讀書原因,便不再類比了?,F(xiàn)實世界,對于很多人來說,讀書常常是一種刻意的行為和負擔,帶有一定的神圣感和很強的功利色彩,而陳寅恪為王國維紀念碑題寫的碑文則認為:“士之讀書治學蓋將以脫心志于欲諦之桎梏,真理因得以發(fā)揚?!弊x書役于功利,就不能脫出“俗諦之桎梏”,也不可能闡揚真理。所以,這種“外人”,是楊絳不想去與之“道”的。

她讀書是因為“樂在其中”,當年她無緣公費留學,跟隨錢鐘書到了牛津大學,因為學費昂貴又不忍心拖累父母,就做旁聽生,在圖書館里自學,并為自己定下課程表,一本書一本書從頭到尾細讀。耄耋之年楊絳回顧:“這一學年,該是我生平最輕松快樂的一年,也是我最用功讀書的一年。”[1]這種 “樂”,該是顏回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的“樂”。

從第三自然段始,文章一一歷數(shù)“樂在其中”的緣由,字里行間中彰顯了她的內(nèi)在精神和追求。

首先,讀書可以擁有“書以外的世界里難得的自由!”楊絳覺得讀書好比“‘隱身的串門兒” “借書看,只是要求到某某家去‘串門兒,而站在圖書館書庫的書架前任意翻閱,就好比家家戶戶都可任意出入”。這種“串門”,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見,也不怕攪擾主人。足不出戶,就能穿越時空參見任何時代和國度的學者;可以恭敬聆聽、發(fā)問辯駁,話不投機還可以抽身退場不被嗔怪。這種“串門兒”,以新奇的眼光求知的渴望拜訪,以平等的姿態(tài)自由的心靈溝通,以對等的學識儲備和格調(diào)境界論辯,以眾里尋他千百度之后的狂喜共鳴,斯是陋室但有群賢匯集、不動口舌也能縱橫捭闔,暢所欲言而沒有世俗強權的迫害、冷嘲熱諷也無關個人恩怨——讀書,避開現(xiàn)實的競爭、傾扎和排擠,“如水珠包孕于海水之內(nèi),如細小的野花隱藏在草叢里……安閑舒適,得其所哉”?[2]。這種自由快意是她內(nèi)心的追求,是她生命中無法抵御的吸引力,書以外殊為難得。

其次,讀書能夠觀賞真境、真人。楊絳認為每一本書都別有天地,別有日月星辰,以及生存其間的人物,只要讀書,就能夠親親切切地觀賞一番。了解真實的渴望,源于對人性和社會發(fā)掘的需要,源于對自我心靈與生命升華的需要。一本好書便是一個仿真世界,卻沒有遮蔽和偽裝,一切世態(tài)人情的真相都描摹畢現(xiàn)。楊絳愛說“觀賞”,即審美地置身生活之中,打開一本書,就掀開了覆蓋著無限神秘的宇宙的大幕的一角,不管自己身陷困境之中還是聲名顯赫之時,她都希望能理性地審視眾生熙熙攘攘的往來,察看相似靈魂的蛻變,等待大千世界的神奇流轉(zhuǎn),在輾轉(zhuǎn)體驗和游歷之中,另外保持著一種超越與清醒,從而達到情感與生命的升華和凈化。

再次,讀書能脫去愚昧。書籍的境地“包羅萬象,貫通三界”。常常隨意閱歷、隨時拜師求教,不僅能通人情、曉世事;還可以通今博古、舉一反三;脫去幾分愚昧、練就火眼金睛,看穿虛架子后面的真嘴臉?,F(xiàn)實生活中,真誠、科學和理性常常敵不過欺詐、偏見和迷信。出自無知的愚昧,繁衍了多少荒誕、殘忍、丑惡,讓人們蒙受無窮的欺騙和痛苦,使緩慢前行的社會倒退和災難頻發(fā)。楊絳憂時傷世,曾借女媧之口,列舉了因人類自身愚昧而面臨的種種困境:我們立身安命的處所里,臭氧層破裂、泥石流泛濫、暴風搗亂、瘟疫橫行、水域污染;代代相傳的生命,卻當今的一代鄙棄過去的一代,億萬人又有億萬個心;古往今來,大家永遠停留在彼此排擠、互相傷害的階段上——關注自己所生存的國家世界與宇宙所發(fā)生的一切,并進行批判性審視,使悲天憫人的楊絳憂思深重。因此,面臨自我生命的處置和選擇時,她絕不愿意“活一輩子,只在愚暗中掙扎”[3],她相信,勤于讀書思考,就能夠洞徹世事,而不被其蒙蔽與污染;就能夠脫去幾分愚昧,“不用傾扎排擠,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潛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4]。

最后,讀書能獲得智慧、得遇同道。串門時“遇到心儀的人,聽到愜意的話,或者對心上懸掛的問題偶有所得”,開了心竅,就更是樂以忘言了。脫去自己的愚昧,楊絳并不滿足。獲得并承傳智慧,把一代代求得的智慧能累積下來,至少一脈流傳,別淤塞、別枯竭,以致 “大家同心同德,把這個世界收拾的完整些,美好些”[5],才是她的終極理想。在人類生生不息的生命鏈條中,知識和經(jīng)驗不能與生俱來,它需要每個人從頭開始學習,慢慢積累以至于生發(fā)。而對真理和智慧的認識和承傳,不僅需要對知識和經(jīng)驗的學習借鑒,更需要艱難的探索和一種偉大的覺悟。中華民族本來就有一種根深蒂固的反智主義,即使作為讀書人自己也會感覺到,古往今來人類文明發(fā)展的歷史中,積累的知識已經(jīng)太多,而且精英產(chǎn)品和文化垃圾并存,想要尋找一點有價值的知識就不得不翻動上百噸文化垃圾。人生苦短,這樣青燈黃卷一生,難免令人厭倦和絕望。楊絳卻并不氣餒,默默地耕耘自己的園地,讀書治學,此時得遇先知或同道,惺惺相惜,怎能不樂以忘言。

文章最后,楊絳又一次強調(diào):“這個‘樂和‘追求享受該不是一回事吧?!币宰x書作為生存方式來擺脫“蛇阱”,享受自由、獲得真知、脫去愚昧、得遇同道——這才是“樂”的實質(zhì)。

楊絳說的是“串門兒”之“樂”,透露的是她的理想和志趣,我們卻可以從中發(fā)現(xiàn)她本人的內(nèi)在氣質(zhì)和境界:不受功利羈勒的灑脫超然,一心尋求真知的純凈好奇,能夠與“門兒”里主人切磋商榷的淵博倜儻;遠離傾扎與紛爭的淡泊,憂時傷世卻并不絕望的樂觀,執(zhí)著理想的堅定與超拔。楊絳的生命之樂在于讀書,而讀書之樂也成就了楊絳,正是把書中的一切通過她深刻的感悟,不斷內(nèi)化為個人堅定的精神信念,才最大限度地釋放了她生命的能量。

楊絳的生命之樂在于讀書。楊絳出生于書香門第,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和天生的稟賦,讓她從小就深嘗讀書之樂。她嗜書如命,年幼的時候,回答父親的詢問,說如果一星期不讀書,那么一星期都白活了;長大后,希望自己有益于人,就自己性情所近,盡一份力,讀書更加自覺;考取清華研究院攻讀文學后,在跟隨錢先生留學期間,因為房子小,來一位客就得犧牲三兩個小時的閱讀,所以就心里暗暗叫苦。

而后來坎坷的人生際遇,更使她清醒地覺悟到讀書之于自我的意義。它不僅是職業(yè)的需要,是實現(xiàn)志趣和追求的通途,也是堅守自我價值的最后堡壘。讀書成為一種頑強意志的外化?!拔母铩逼陂g,金錢地位名望甚至人身自由一并失去,她也不改其志,“老在早作晚息攢‘私蓄,要求工作能按計劃完成。便在運動高潮,工作停頓的時候,我還偷工夫一點一滴的攢”[6]。從農(nóng)村改造回京后,開始自學西班牙文,每天規(guī)定一個時間堅持做習題,并著手翻譯《堂吉訶德》,1966年文譯稿被紅衛(wèi)兵沒收,“直到一九七零年六月才發(fā)還,但這幾年間,我沒有荒疏西班牙文”[7]。

同時,讀書之樂也潤澤了她人生體驗中的苦澀。讀書,是她苦難中自我救贖的力量源泉,書中的一切內(nèi)化為她頑強的意志和信念,身處逆境而雍容自若,使她擁有了人莫予毒的生命質(zhì)量。讀書之樂引領著她,共存在這個多變、荒謬而又殘酷的世界:抗戰(zhàn)期間,她在被日本人傳訊前等待的空閑里孜孜細讀杜甫的詩;“文革”期間,夜來抄寫了喜愛的詩詞藏在衣袋里,打掃廁所后就背誦,背不出就拿出來看看;女兒錢瑗和錢先生先后去世,她以耄耋之年,忍著失去親人的孤苦,躲到一個安靜的地方,全身心地投入到書籍之中,開始了英文版《斐多》的翻譯。她在此書的“譯后記”中寫道:“我不識古希臘文,對哲學也一無所知。但作為一個外國文學研究者,知道柏拉圖對西洋文學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也知道《斐多》是一篇絕妙好辭。我沒有見到過這篇對話的中文翻譯。我正試圖做一件力不能及的事,投入全部心神而忘掉自己?!盵8]

對于楊絳而言,書籍中的再現(xiàn)和言說與現(xiàn)實生活的親歷,虛實相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書中世界即可作為人生漫游之境,現(xiàn)實生活常常也如書中的故事般不可思議。所以,她才覺得讀書如同“串門兒”,“家家戶戶”自由出入,興會無窮;而在生活中,她也愿意身著“隱身衣”,消失于眾人之中,“到處閱歷”“看到真相”,享受讀書時才有的“樂”。她散步時,看著鬧市人流中的各等人,能猜測各人的身份,并配合書上讀到的人物;一家三口去飯店時,邊吃邊讀書般觀察其他吃客,分析他們的身份、關系和特點;甚至當她自己在“文革”中帶著高帽、掛著木牌、敲著銅鑼游街時,她也在“鑒賞”自己:“學孫悟空讓‘元神跳在半空中,觀看自己那幅怪模樣?!盵9]讀書已成為她體驗生命、從容處世的立足點:“我們讀書,總是從一本書的最高境界來欣賞和品評”“坐冷板凳的書呆子,待人不妨像讀書般讀。”[10]

不過,因為讀書獲取的智慧更精粹、更深廣,作為一種個體的選擇,相對于置身人??吹绞缿B(tài)人情的真相,楊絳更愿意從讀書中獲取知識和智慧,透徹領悟人生和宇宙,從而引導自己的人生。她曾經(jīng)直言不諱如此選擇的理由:“獲得人間智慧必須身經(jīng)目擊嗎?身經(jīng)目擊必定獲得智慧嗎?人生幾何!憑一己的經(jīng)歷,沾沾自以為獨具冷眼,閱盡人間,安知不招人暗笑?!盵11]錢鐘書先生認為:“文明人類和野蠻獸類的區(qū)別,就在于人類有一個超自我的觀點……并不和日常生命黏合得難分難解,而盡量企圖跳出自己的凡軀俗骨來批判自己?!盵12]飽經(jīng)滄桑不一定富于智慧。以讀書的姿態(tài)閱世,伴以深重的思慮和感悟,才能獲取超越自身悲喜之上的理性智慧。選取這種姿態(tài)來面對人生,他們夫婦性情溫和,待人寬厚,但在淫威下絕不軟弱,他們以靜默剛毅的姿態(tài)觀看著這個有些混亂無序的世界,傲視權貴,淡泊名利的操守為世人敬仰。正是從讀書中獲取的知識和智慧,內(nèi)化為他們的精神信念,才引導他們走向了非凡的人生。

讀書升華為一種關懷和覺悟,代表了她靈魂和生命的全部要求和期待,下放到農(nóng)村種菜,錢鐘書先生對菜地邊窩棚生活中唯一不滿意的就是沒有書,楊絳同樣感慨:“真的,什么物質(zhì)享受,全都罷得;沒有書卻不好過日子?!盵13]在錢鐘書病重的時候,一家三口鄭重決定,將夫婦倆畢生辛勤耕耘、嘔心瀝血所得的全部稿費及版稅捐贈給母校,在清華大學設立“好讀書”獎勵基金,幫助一些學子實現(xiàn)他們的夢想,也實現(xiàn)了一個讀書人,將自己的書之情結(jié)延續(xù)下去的夢。

注釋:

[1][10]楊絳:《我們仨》第82、158頁,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3年版。

[2][4][11]楊絳:《隱身衣》,載《楊絳散文》第234、235、236頁,浙江文藝出版社1994年版。

[3][5]楊絳:《軟紅塵里*楔子》,載《楊絳散文》第315、316頁,浙江文藝出版社1994年版。

[6][7][9]楊絳:《丙午丁未年紀事——烏云與金邊》,載《楊絳散文》第212、216頁,浙江文藝出版社1994年版。

[8]楊絳:《斐多》“譯后記”,遼寧人民出版社于2000年版。

[12]錢鐘書:《寫在人生邊上·釋文盲》第72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版。

[13]《干校六記》,載《楊絳散文》第69頁,浙江文藝出版社1994年版。

猜你喜歡
錢鐘書楊絳智慧
選擇
最短的情書
最短的情書
最短的情書
楊絳守諾
一次“遺忘”
欠一杯不醉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錢鐘書三不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