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素麗
教學反思,或稱為反思性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依據,通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jiān)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支持與強化,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提高教學效能的過程。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教學中的反思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自我思考
自我思考是指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自我觀察、自我監(jiān)控、自我調節(jié)、自我評價后提出一系列的問題,以促進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這種方法適用于教學的全過程。如設計教學方案時,可自我提問:“學生已有哪些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怎樣依據有關理論和學生實際設計易于為學生理解的教學方案,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會出現哪些情況,出現這些情況后如何處理”等。備課時,盡管教師會預備好各種不同的學習方案,但在實際教學中,還是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這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反思“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我如何調整教學計劃,采取怎樣的措施與策略”,從而順著學生的思路組織教學,確保教學過程沿著最佳的軌道運行。
二、教學診斷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而科學的、有效的教學診斷可以幫助我們減少遺憾。教師不妨從教學問題研究入手,挖掘隱藏在其背后的教學理念方面的種種問題。教師可以通過自我反省與小組“頭腦風暴”的方法,收集各種教學“病例”,然后歸類分析,找出典型病例,并對“病理”進行分析,重點討論影響教學有效性的各種教學觀念,最后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三、借鑒學習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師應多觀摩其他教師的課,并與他們對話交流,在觀摩中,教師應分析其他教師是怎樣組織課堂教學的,他們?yōu)槭裁催@樣組織,我上這一節(jié)課時,是如何組織的,我的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教學效果與他們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從他們的教學中我受到了哪些啟發(fā),如果我遇到類似偶發(fā)事件,會如何處理等,通過這樣的反思分析,從他人的教學中得到啟發(fā),得到收益。
四、課后總結
一節(jié)課結束或一天的教學任務完成后,我們應該靜下心來細細想想:這節(jié)課總體設計是否恰當,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否合理,學生的積極性是否調動起來了,學生學的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還有什么困惑等。把這些想清楚,作一總結,然后記錄在備課本后面作為反思記錄,這樣就為今后的教學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經過長期積累,也必將獲得一筆寶貴的教學財富。只有我們自己經常不斷的進行教學反思,以書為本,“用活”教材,制作學生實用又實際的教學導學案,真正讓學生充滿自信,在課堂上引領學生進入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之中。
(責任編輯 易 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