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華 李昭昭 姜瑋佳
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國家出臺了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在給經濟帶來刺激的同時,也為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輸入了大量的流動性貨幣,從而造成了這幾年CPI 的不斷上漲。其中,中草藥價格的上漲非常“顯著”,吉林省汪清縣的廣大農村是人參、五味子、木耳等中草藥的主要產地,本文通過對汪清縣幾個人參、木耳、五味子的主產村進行調查,了解近幾年以上幾種中草藥作物的價格變動情況,分析其價格變動的主要原因和國家宏觀政策對其發(fā)展的影響,制定出相應的參考建議與解決方案。
研究背景及意義
一是我國近年中草藥價格變動情況。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國家出臺了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在給經濟帶來刺激的同時,也為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輸入了大量的流動性貨幣,從而造成了這幾年CPI 的不斷上漲。其中,中草藥價格的上漲非?!帮@著”,近一年來,國內中草藥價格整體飆升,中藥產品成本上升,特別是今年10月和11月,中草藥價格漲幅又創(chuàng)新高,國內中草藥市場價格指數從2000點起步直至突破4000點。中草藥在這一年中漲價幅度之大、品種之多、波動之快創(chuàng)下了10年來的新紀錄。
根據中投顧問產業(yè)研究中心資料顯示,09年10月至今年10月,國內中草藥價格漲幅在51%-100%的草藥品種占28%,占到了漲價草藥的絕大多數;漲幅在101%至180%和21%至50%的草藥品種均占22%;漲幅為5%至20%的草藥品種占17%;漲幅為181%至300%的草藥品種占6%;300%以上的品種占2%。如此大的漲幅為下游的中成藥生產廠家?guī)聿恍毫Α?/p>
二是吉林省汪清縣近年中草藥價格變動情況。吉林省汪清縣的廣大農村是人參、五味子、木耳等中草藥的主要產地,這些中草藥的價格變化基本與全國近年的中草藥價格變化一致,其中人參和五味子的價格變動最為顯著,漲幅在100%至150%之間,木耳價格的漲幅相對較小,但也達到了10%左右。
如此強烈而又略顯突然的價格變動,在給藥農們帶去額外收入的同時,也為整個地區(qū)的產業(yè)發(fā)展帶來了一些問題,市場秩序的相對混亂,配套政策的跟進速度過慢,藥農自主定價權的嚴重缺失等,都給汪清縣的中草藥市場帶來了一定的不穩(wěn)定因素。該地區(qū)中草藥過于分散的經營種植方式,也給地區(qū)產業(yè)的整合帶來了不便。
調研地概況
東新村和魚亮子村所在的天橋嶺鎮(zhèn)位于吉林省汪清縣東北部,兩村一共有農戶540戶,村民小組20個,人口約2000人,其中東新村有農戶430戶,村民小組15個,魚亮子村有農戶110戶,村民小組5個。東新村和魚亮子村有著成功的以人參、木耳、五味子為代表的中草藥種植經驗,人參種植戶共有19戶,木耳種植戶基本達到了總戶數的95%,五味子種植戶3戶。人參種植面積75公頃,木耳種植2000余萬袋,五味子種植面積10公頃,三種中草藥2010年的年產值接近4300萬,成為這兩個村農戶發(fā)家致富的主要力量。因此,本文選擇東新村和魚亮子村作為調查研究地,以期對農村的中草藥價格變動作出合理分析
樣本概況及問卷回收情況
為了保證本次調查的效度和信度,使調查結果更具有普遍性、真實性,調查選取汪清縣天橋嶺鎮(zhèn)東新村和魚亮子村村民作為樣本總體,對于木耳種植戶的調研,根據村人口規(guī)模,采取分層抽樣法,分別在每個村隨機抽取不同數量農戶作為樣本個體,對于相對集中的人參和五味子種植戶,采取重點調查的方式,進行調研。
本次調查共發(fā)放問卷80份,收回80份,回收率為100%。其中有效問卷為76份,有效率達到95%。重點調查20戶,采用入戶訪談的方式。
樣本農戶基本情況
樣本農戶總數為80戶,其中,木耳種植戶總數為76戶,占95%。經過走訪調查,兩村一共有人參種植戶19戶,調研17戶,占總數的89.47%,五味子種植戶3戶,調研3戶,占總數的100%。
樣本農戶平均木耳種植量為40000袋,人均平參種植面積3.8公頃,五味子平均種植面積3.33公頃。根據2010年的價格計算,三種作物的產值占比為93(木耳):6(人參):1(五味子)
最近三年三種作物的價格變動情況
一是木耳價格變動情況。木耳在這兩個村的產量很大,以每袋木耳50克的平均產量計算,產量可達約1000噸,龐大的產量,維持了相當規(guī)模的供給,兩個村的木耳收購來源又基本穩(wěn)定,致使木耳的價格漲幅不是很大(相對于后兩種作物)。但是,對2007年至2010年這四年間木耳價格變化情況的統(tǒng)計發(fā)現:2010年的價格漲幅為3.9%,明顯高于2009年的0.9%和2008年的1.9%。
二是人參價格變動情況。2006年至2010年間:人參的價格變動最為劇烈,尤其是在2010年,鮮參價格上漲幅度達到了151.4%,干參價格上漲幅度達到了154.48%,著實讓我們體會到了它的“瘋狂”。從圖中可以看出,人參價格的變動在2006-2009年都比較平穩(wěn),甚至在2007年出現了價格小幅下降的情況,而2010年的人參價格卻顯現出了瘋狂上漲的趨勢。
三是五味子價格變動情況。2007年至2010年間:2009至2010年間五味子價格漲幅達到了100%,2009年也有50%的漲幅,2007—2008年的價格變化比較平穩(wěn)。由于五味子的單位產量大,價格相對前兩種作物偏低,其價格變動對兩村中草藥總體價格的變化影響相對較小。
四是中草藥價格變動的影響因素分析。
總的來看,原材料、勞動力價格上漲和需求增多對三類作物價格變化的影響最大,明顯高于供給變化,說明調查地農戶受生產成本和需求的制約較多。在供給方面,人參又和其他兩種作物有所不同,其占比達到88.23%,明顯高于木耳的28.75%和五味子的33.3%。
勞動力及原材料價格變化分析
根據詳細調查,兩村的勞動力價格增速驚人,十年前,一天的工資不到15元,而現在農閑時的工資都已經漲到了50元/天,如果到了農忙季節(jié),工資還要翻倍,甚至能夠達到100元/天。這三種作物對于勞動力的需求情況有所不同,木耳的種植非常廣泛,其基數大,影響也最大,每戶農戶的自有勞動力足夠應付平時的農活,但是到了采摘期,自有勞動力就明顯不夠了,出現了勞動力需求的短期缺口,成為推高勞動力的價格主要原因。人參的種植與管理較為復雜,需要長期保持勞動力的定量供給,種植戶的自有勞動力不夠應付平時的農活,因此,每戶種植戶都會從四川、山東、黑龍江等地雇傭數量不等的長工,這些種植戶與長工有長期穩(wěn)定的工資定價協議;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外出打工的人員數量減少,工資要求增加,這些人參種植戶也受到了勞動力價格上漲的影響;在秋季人參的加工階段,人參種植戶的用工需求非常大,經常要到同鄉(xiāng)鎮(zhèn)的其他村雇傭勞動力,為此還要付出很大的運輸成本。五味子的勞動力需求相對較小,主要是因為這兩個村的五味子種植還沒有大面積推廣,種植模式基本是種植戶利用自有勞動力的自主管理模式,勞動力價格的上漲對其總的經營成本影響較小。
木耳的原材料主要是鋸末和木耳袋,鋸末的價格在2010年上漲幅度很大,每袋鋸末的價格由2009年的26元上漲到2010年的36元,種植戶普遍認為這個漲幅是他們始料不及的;木耳袋的價格基數較小,其變化的幅度對種植戶的總體經營成本影響不大。人參的原材料主要是塑料、農藥、遮陰網等,塑料的價格一直處于高位,人參種植戶每年都會為此支付很大一筆費用;農藥的用量基本較小,但品種很多,需要特別的供貨渠道;遮陰網是提高人參產量的必需品,近年的價格上漲幅度也很大,甚至超過了塑料的價格上漲幅度;另外,參地租用價格的上漲也是人參經營成本上漲的一大原因。五味子的原材料很少,主要是一些防蟲用的農藥,這些農藥的價格在近年也上漲明顯,成為種植戶成本增加的一大原因。
供給變化分析
這兩個村的農戶大約在十年之前開始種植木耳,經過發(fā)展,木耳種植已經成為了這兩個村的支柱產業(yè),吉林省汪清縣也是全國著名的木耳生產縣。木耳的種植分為夏秋兩季,大多數農戶在5~8月的夏季種植期經營木耳,幾個月的勞動收入是往常單純種植糧食時收入的幾倍。兩個村的木耳產量一直在顯著增長,于2010年達到1000噸,產值約4000萬。根據調查,兩村的木耳種植戶都有在2011年增加產量的計劃,可以預見,在未來幾年,兩村的木耳產量會繼續(xù)增加,這也是木耳價格上漲幅度明顯小于人參和五味子的主要原因。
在木耳沒有大面積推廣的時候,人參曾經是帶動兩個村經濟增長的動力,很多農戶在農閑時節(jié)會到參場打工,爭取額外的收入。近年人參的供給情況正好和木耳相反,隨著參地數量的減少,人參的產量呈逐年下降的趨勢,可以預見,五年之后,這兩個村的人參種植基本會停止。人參供給的減少時影響其價格變化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政府指導之下,農戶們大約于十年前開始了五味子的種植,這兩個村五味子的產量相對較少,由于技術問題以及受2008年反常氣候的影響,再加之金融風暴的危害,種植五味子的農戶遭受了很大的經濟損失,由于產量基數小,其供給變化對價格的影響較小。
需求變化分析
根據調查,近年木耳的需求量穩(wěn)中有升,基本保持在大于產量的水平,需求是引起木耳價格逐年上漲的主要動力,由于木耳逐漸成為大眾的飲食消費品,其需求量有足夠的保證,每年七八月份是木耳出售的高峰期,商販一般采用上門收購的方式,根據木耳的成色、質量等因素,雙方口頭商議價格。
人參近年的需求量增長比較顯著,尤其是在2010年,由于以吉林紫金藥業(yè)為代表的游資的強勢介入,人參需求量突然暴增,人參種植戶完全沒有料到這一情況,致使后來出現了價格奇高卻收購不到人參的情況,需求量的短期顯著變化,是造成人參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
五味子的需求也有一定的增長,主要是因為其藥物價值逐漸被發(fā)現和重視,以及我國全民消費的整體上漲。需求的增長也是五味子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
中草藥價格決定機制中的問題分析
第一是中草藥深加工科技含量低,深加工率低。所謂中草藥深加工率即為以中草藥為原料的工業(yè)制成品用中草藥量與中草藥總產量之比,其表現為:工業(yè)品種少,大部分沒有形成規(guī)模產量。以藥用價值最大的人參為例,吉林省除人參精、人參蜂王漿外,以人參為原料的藥品、食品、飲料、化妝品品種少,產量少,均與吉林省巨大的人參產量不匹配。遼寧省的“保齡參”保健食品,風靡全國,其頭道工序即在吉林省加工的,其后工序運至遼寧加工,以其自己的品牌行銷國內外。由于高科技工藝部分在后,遼寧方面得全部利潤的90%以上。中草藥加工制品缺乏內在質量控制標準,如最大宗以人參為原料的人參蜂王漿倍受人們的歡迎,但由于內在控制質檢標準不完善,進人世界市場還難度較大。中草藥制品科技含量不足,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競爭力弱。由于高科技沒有真正進入中草藥制品行業(yè),致使以人參企業(yè)為代表的中草藥企業(yè)近幾年在市場競爭中販下陣來紛紛停產半停產。
第二是檢驗項目有限,影響中草藥及其產品銷售。中草藥作為藥用以及滋補品,其檢驗關必須嚴把,以人參為例,人參之所以被稱為“百藥之王”,就是因為其含有以人參皂貳為代表的有效成分且不含任何對人體有害之物質。目前國外市場對低農殘(含農藥殘留量極低)人參需求很大,而且價格較高,但人參種植戶從栽培到加工并不能在各個環(huán)節(jié)抽檢之,以明確的數據證明人參的高質量,影響賣價。
第三是存在短期行為,不進行中草藥商品宣傳。中草藥的生產、銷售凝結著我國上千年的文化內涵,體現了世界各國巨大的科研投入。但農村的中草藥經營中短期行為占主導,這是農戶分散經營的劣勢,政府部門卻也缺乏相應的商品宣傳,沒有品牌效應,導致以木耳為代表的大產量中草藥定價權缺失,前幾年汪清縣曾經組織了“木耳節(jié)”,對木耳的宣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最近幾年這樣的活動卻很少舉辦。
相應的政策及建議
計劃種植,普及提高單產技術。中草藥不同于其它農作物,必須計劃種植,科學栽培方能發(fā)揮其優(yōu)勢。計劃種植應以優(yōu)質高產為目的,選育優(yōu)良品種,輔以專業(yè)技術人員的指導,讓后進行大面積的推廣,一定要改變農戶“各自為戰(zhàn)”的現狀,發(fā)揮規(guī)模優(yōu)勢。以兩村現有木耳產量估算,如果應用能夠提高5%產量的品種,可以增加總產值200萬元,相當于人均增收1000元,前景十分誘人。
增加必要的檢驗項目。以人參為例,在栽培與加工中應找出簡單、易行、有效的檢查人參有效成分一一人參皂貳及測定農藥殘留情況的方法,為深加工提取工藝優(yōu)化提供依據。通過調查了解,兩村的人參種植都沒有使用大量農藥,屬于“天然”種植,如果找到行之有效的檢驗方法,并適當推廣,對于參農提高收益將大有裨益。
克服短期行為,大力進行中草藥及其制品的宣傳。以人參為例,歷史上中國有關人參的詩歌幾千首,涉及人參的醫(yī)藥、文學巨著有上百部,上千年的人參文化無人可比。人參以其神奇的醫(yī)療保健功效已被全世界所公認,可并非世人皆知中國人參的優(yōu)勢,更不知吉林人參占全球產量的65%,占中國人參產量的80%,更不知中國人參即以吉林人參為主組成,歷史最悠久,質量上乘,世界人參最佳品為中國吉林人參。這些需要宣傳,需要作廣告。木耳品牌的創(chuàng)立非常急迫,以所調研村為代表的汪清縣廣大農村擁有大量的木耳產量,創(chuàng)造一個著名品牌的條件已經成熟,相關政府部門應該牽頭,聯系有實力的機構或高等院校,為“汪清木耳”創(chuàng)立一個響亮的品牌。
建立一個中草藥信息中心。沒有一個準確、及時的產、供、銷信息,在商戰(zhàn)中豈能取勝。政府部門最好和同樣以中草藥特產為支柱產業(yè)的兄弟縣市聯動,集體發(fā)布相關的農產品價格公告,分享市場信息。如果組織發(fā)展得當,甚至可以建立相應的農產品交易中心,掌握定價權,合理引導農戶的產品銷售。
(作者系北京林業(yè)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