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影響目擊者描述的因素研究

2011-11-02 03:22付旭東劉萬鵬
湖北警官學院學報 2011年3期
關鍵詞:目擊者畫像嫌疑人

付旭東,張 俊,張 偉,邢 燚,劉萬鵬

(1.武漢市公安局刑事偵查局,湖北 武漢 430000;2.湖北警官學院,湖北 武漢 430034)

影響目擊者描述的因素研究

付旭東1,張 俊2,張 偉1,邢 燚1,劉萬鵬1

(1.武漢市公安局刑事偵查局,湖北 武漢 430000;2.湖北警官學院,湖北 武漢 430034)

摹擬畫像是刑偵領域普遍采用的偵查手段之一。目擊者對目擊活動的描述是完成摹擬畫像的依據(jù),但描述內容往往受主、客觀多種因素的影響。畫像專家必須對目擊者實施針對性的啟發(fā)和引導,從而使溝通雙方最大限度地獲取與犯罪嫌疑人相貌有關的線索。本文剖析了影響目擊者描述內容的三個主要因素:記憶效果、主觀意識、溝通策略,并分別研究了其對描述內容的影響。

摹擬畫像;溝通;目擊者;描述

一、引言

摹擬畫像的核心是溝通。通過引導和啟發(fā)回憶,讓目擊者最大限度地獲取與犯罪嫌疑人相貌有關的線索,并且完整、準確地表達出來,因此,目擊者的描述備受關注。

實驗心理學領域對記憶特別是對記憶中的錯誤進行的研究已經(jīng)具有很長的歷史,研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目擊者描述或辨認犯罪嫌疑人的活動,不僅涉及記憶,而且也涉及到推理過程、易受暗示性、群體影響、自信心、權威服從和順從。目擊者對記憶內容的描述并不等于回憶,確切地講,描述是回憶以前事件的語言表達,它們并不僅僅受記憶過程的影響。

如果描述的內容不能代表記憶中的情形,那么如何去衡量它的準確性呢?在溝通中,有關“這些描述準確嗎?”或“誰的描述更準確?”之類的問題層出不窮,近乎所有的細節(jié)都是為尋找答案而服務,從而使溝通的過程演變成對這些問題逐步解讀的過程。隨著溝通的不斷深入,畫像專家可以獲取足夠的依據(jù)去回答這些問題,但有時也會陷入自相矛盾的兩難境地。

這種情形并非完全歸咎于原始記憶,在目擊者進行描述的過程中,很容易或者習慣于用想象、揣測去還原事實。在來自于各方面的壓力面前,他們顯得搖擺不定,往往輕易就改變了觀點,整個過程很少涉及記憶因素,而僅僅受到即時興起的情緒與態(tài)度的支配。在溝通中目擊者經(jīng)常在一種觀點和另一種觀點之間徘徊,有時甚至從一種觀點陡然轉向另一種截然相反的觀點,表現(xiàn)為兩種觀點的抗爭,如果一種觀點更符合自己的愿望或者顯得更合理,會理所當然地獲得支持。

從實際情形來看,描述受諸多主觀和客觀因素的影響。

二、影響描述的因素

描述不僅僅涉及記憶過程,還涉及到溝通活動本身,前者用來回答“我看見了什么”的問題,后者用來回答“我應該說些什么”的問題,從描述的內容和動因來看,起決定作用的因素主要是:記憶效果、主觀意識和溝通策略。

(一)記憶效果

記憶效果涉及到三個方面:完整、清晰、原始。這是三個不同的概念,反之是殘缺、模糊、污染。拿后者來說,可能從感知開始就出現(xiàn)了錯誤,比如無意識記、遺忘以及再認或回憶階段的記憶修訂,使記憶中的內容具有模糊不清、模棱兩可的特征。從實際情況看,當記憶效果欠佳時,主觀臆測和推斷會占據(jù)上風,目擊者在描述的過程中顯得信心不足,抗干擾的能力減弱。影響記憶效果的因素大致包括:

1.光線。目擊活動發(fā)生時的光線直接影響到目擊者的觀察。漆黑、昏暗、逆光、間歇光、強光、有色光等光線條件都會使目擊者的觀察受限。在很多發(fā)生在傍晚或夜間的強奸案件中,盡管犯罪嫌疑人與目擊者有較長時間的近距離接觸,但通過視覺獲取的線索非常有限,更多的則來源于聽覺、觸覺、嗅覺。

2.距離、角度和方位。目擊活動中觀察的距離、角度和方位直接影響到記憶效果,俯視、仰視、盲區(qū)、過遠的距離都會使目擊者的觀察受限。受視角的影響,出租車司機在行進途中很少觀察副駕駛位的乘客。

3.時間。相對而言,長時間、持續(xù)的觀察,其記憶效果明顯優(yōu)于短時間、間歇的觀察。實際案例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與犯罪嫌疑人擦肩而過的情形,如果缺乏明確的目的和動機,目擊者很難獲得較好的記憶效果。

4.目的。明確的目的讓目擊者的觀察變得更主動、細致,在加以系統(tǒng)分析的基礎上,其記憶更完整、深刻。反之,缺乏目的的觀察只能產(chǎn)生瑣碎、淺表和脆弱的記憶。拿無意識記來說,目擊者雖然看到了犯罪嫌疑人,但由于沒有主動地進行分析和保持,其最終的結果是“只看不記”。

表1 記憶效果與記憶目的之間的關系

5.刺激與變化。強烈的刺激與變化能夠更多地吸引目擊者的注意力,使觀察具有指向性,同時產(chǎn)生相應的目的和興趣。它們包括:特別的聲音、顏色、光線;非正常的衣著、裝扮、體貌特征;怪異的表情神態(tài)、言行舉止等。比如犯罪嫌疑人手持尖刀一路狂奔,目擊者被兇器和特殊行為所帶來的刺激與變化所吸引,由此產(chǎn)生好奇心和相應的注意力,對犯罪嫌疑人相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假設犯罪嫌疑人當時既未持刀又行走自若,其記憶效果可能大相徑庭。

6.相貌特征。對相貌的觀察除了某些突出的相貌特征以外還受記憶偏好的影響。在相貌分析過程中,即使針對同一張臉,不同的目擊者會把注意力投入到自己感興趣的地方:有人側重于人格特征并產(chǎn)生帶主觀傾向的情感,如“奸詐”、“憨厚”、“儒雅”、“可憐”、“令人討厭”等等;有的人側重于某個細節(jié)特征如扁平的鼻子、濃眉、酒窩、耳環(huán)等等;有人受興趣愛好和過往知識與經(jīng)驗左右選擇觀察重點,比如通過對皮膚的觀察得出“蒼老”、“水靈”、“憔悴”、“容光煥發(fā)”等推斷,通過化妝推斷對方的個人素養(yǎng)、社會階層、年齡與職業(yè)。出于記憶偏好,每一名目擊者對相貌特征的注意指向各不相同,包括人格特征、整體特征和細節(jié)特征方面,如果對這些都缺乏指向,就意味著什么都看到了,但什么都沒有記住。實際案例還表現(xiàn)出:突出的相貌特征能夠獲得更好的記憶效果。相比之下長得丑陋、怪異的人比長得漂亮的人更容易被記住,而長相平庸的人很難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被遺忘得也更快。

7.特殊的身體或情緒狀態(tài)。目擊活動發(fā)生時,目擊者特殊的身體或情緒狀態(tài)會影響到記憶效果,包括:因酒精或藥物導致的麻醉、亢奮、譫妄;疲勞、昏睡后的麻痹、遲鈍;高度緊張、驚恐;極度興奮、狂躁;抑郁情緒;患病、失血、低溫引起的神志不清;過度悲傷、意志崩潰;高度專注于其他目標;創(chuàng)傷綜合癥的某些反應等。

8.觀察習慣。觀察習慣因人而異,與目擊者的年齡、性別、愛好、情操、職業(yè)、過往知識與經(jīng)驗等都有關系,對同一目擊對象,不同的人會把注意力指向某個或多個重點,如年齡、體態(tài)、發(fā)型、皮膚、化妝、衣著、口音、表情、動作、兇器、駕駛工具、來去路線等等,從而得到不盡相同的直觀感受。此外,不同的人對觀察結果會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分析和處理,有的記憶更完整、牢固,有的則模糊不清并且很快被遺忘。

(二)主觀意識

主觀意識主要指目擊者描述時的態(tài)度、自信心和愿望。在溝通中,畫像專家總是希望目擊者積極而自信,喜歡他們快言快語、態(tài)度堅決,從而使溝通的雙方都能夠受到感染和鼓舞,讓溝通氛圍有利于記憶啟發(fā)和自主表達。相反的是消極的態(tài)度和缺乏自信,在這種情形中目擊者會過多地表現(xiàn)出猶豫不決,對權威的服從、從眾、易受暗示性都會大大增加。

1.不自信。對大多數(shù)目擊者而言,用語言去描述犯罪嫌疑人相貌是從未嘗試的,當他們與畫像專家面對面時都心存顧慮,不知道該說什么、怎么說,他們希望降低雙方對溝通結果的預期值從而減緩壓力。這種主觀的不自信包括對自己觀察力的不自信、對自己記憶力的不自信以及對自己描述能力的不自信,特別是在記憶模糊的狀態(tài)下,目擊者的描述很容易陷入到模棱兩可的困頓之中。

2.回避。受世俗成見或其它因素的影響,很多目擊者不會積極地配合警方的工作,他們中有很多人抱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不愿意卷入與己無關的調查之中,對溝通活動本身持回避甚至厭煩態(tài)度。最常見的心態(tài)是“明哲保身”,目擊者表面看上去認真、仔細甚至主動、積極,內心卻瞻前顧后、憂心忡忡,他們擔心“惹火上身”,盡量避免自己的各種利益受到損害;其二是害怕犯罪嫌疑人打擊報復,犯罪手段越殘忍,目擊者的這種擔憂越明顯;其三是擔心經(jīng)濟上的損失,比如個體經(jīng)營戶、出租車司機在三番五次接受警方調查后,很容易產(chǎn)生反感抵觸情緒,因為調查工作會給其經(jīng)營活動造成直接影響。

3.過于自信。溝通本身或多或少地給目擊者帶來壓力,不自信是一種正常、普遍的反應,相反,過于自信則顯得不正常,往往暴露出隱藏在話語背后的真實動因。嘩眾取寵的心態(tài)最有代表性,比如當某個案件發(fā)生后,有的人在眾說紛紜時主動“爆料”,向警方提供“重要線索”,特別是大家尤為關注的問題,旋即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在實際案例中有編造目擊活動或犯罪嫌疑人相貌的情形,目擊者一再強調描述內容的真實可靠性,其目的僅僅在于表現(xiàn)自己,反映出臆癥型人格傾向。還有一種人長期以“能人”自居,任何時候都表現(xiàn)出高人一等的才能,喜歡自吹自擂、頭頭是道,其目的同樣在于表現(xiàn)自己。

4.服從與順從。目擊者在描述中表現(xiàn)出的服從與順從主要源自于畫像專家施予的壓力。在前者眼中,畫像專家具有專門的知識和敏銳的洞察力,善于揭示事實與真相,同時兼具執(zhí)法者的身份,言行具有強制力,容易讓人產(chǎn)生特定的刻板印象。另一方面,為了減緩壓力、推脫責任,目擊者會表現(xiàn)出曲意迎合,當他們意識到某些描述可能產(chǎn)生對自己不利的結果,會下意識地加以調整、改變,達到令對方滿意的程度,這種調整和改變就是服從與順從。

5.從眾。從眾來自于群體的壓力。當目擊者意識到自己與群體的言行、標準之間存在不一致時,會隨之產(chǎn)生從眾情境。最典型的是:如果大多數(shù)的人堅持一種觀點,少數(shù)人會表現(xiàn)出相應的順從,哪怕起初對這種觀點有所質疑甚至持完全不同的觀點。比如有人認為犯罪嫌疑人臉型瘦長,盡管頭腦中的印象不是很確切,但記憶中的情形的確如此,不過其他目擊者并不茍同這種觀點,他們當中有人認為是方臉,有人認為是圓臉;有人表現(xiàn)出猶豫,有人表現(xiàn)出堅決,該目擊者開始產(chǎn)生動搖,對自己的觀察和記憶表示懷疑,繼而出現(xiàn)一系列的心理變化:“他們看的時間更長”、“他們比我看得更清楚”、“也許我在犯糊涂”、“他們都這么說,一定是對的”,最終目擊者改變了最初的觀點,作出了與他人相一致的描述。并非在多名目擊者的情形中才會出現(xiàn)從眾,在只有一個人的時候同樣如此。目擊者會時刻提醒自己,個人的想法、言行必須與群體的標準保持一致,以免因不合情理、不同尋常的觀點招致非議。

(三)溝通策略

恰當?shù)臏贤ú呗阅軌蚪鉀Q兩方面的問題:一是最大限度地啟發(fā)回憶,二是保證描述的客觀、準確性。前者主要是營造良好的氛圍,讓目擊者進入最佳記憶狀態(tài)從而積極、有序地展開回憶;后者主要是創(chuàng)建一條能夠充分進行自主表達的通道,盡量避免外部因素對描述造成影響。

1.溝通場所。溝通場所的選擇必須符合以下兩個要素:一是要尊重目擊者的意愿,二是要有相對獨立的空間。一般來說,目擊者希望該場所是較熟悉、能夠被自己所接受的,過于陌生的環(huán)境會令人感到不安。從實際情形來看,受世俗成見的影響,大多數(shù)目擊者不愿意被警察“帶到”派出所、刑警隊及警方指定的其它處所,他們很容易產(chǎn)生抵觸情緒并以推諉、敷衍等消極形式表現(xiàn)出來。有些符合目擊者意愿的場所也不宜采用,它們包括:過冷或過熱的場所;四周琳瑯滿目的場所;喧囂嘈雜的場所;有人圍觀的場所;擁擠的病房;有人頻繁進出的商鋪;路邊攤點;多人同處的辦公室;正在生產(chǎn)的車間等。

2.桌椅擺放。溝通場所最重要的設施莫過于桌椅,它們的擺放應符合交流、合作的意愿,體現(xiàn)出平等、接近的關系,為目擊者提供一個相對獨立的思維空間。

圖1 目擊者和畫像專家的不同的座位關系

圖1反映了四種目擊者和畫像專家的不同座位關系。在座次a中溝通雙方相對而坐,目光經(jīng)常直視,容易讓人產(chǎn)生警惕、戒備心理,形成防衛(wèi)姿態(tài);座次b兩人并排而坐,中間沒有任何阻隔,具有與當前溝通主題和氛圍不符的親密關系;座次c具有無形的隔閡和距離感,容易產(chǎn)生對立和抵觸情緒;相對而言,座次d具有最佳距離和角度,能夠體現(xiàn)溝通雙方的平等關系,被較多地采用。桌面上盡量少放雜物,有些雜物特別是相冊、照片或其它圖片資料容易讓目擊者產(chǎn)生好奇心,對此可能投入過多的注意力。椅子如果不舒適會讓人感覺不自在,有的椅子可以搖擺、轉動,有的椅子還會發(fā)出“吱吱”聲,這些都容易讓目擊者分心。椅子最好背對房門,可以有效減弱人員進出及其它聲音的干擾,還可以避免目擊者對室外活動作胡亂揣測。

3.應有的尊重。以下情形是目擊者不愿意看到的:過于嚴肅或古板的姿態(tài);審視、威逼的眼神;蹺二郎腿或敲桌子;過于生澀難懂的口音;帶有強迫、指令傾向的措辭或語氣;心不在焉或紋絲不動;臟話;揶揄的口吻;蔑視、不屑的表情;嚴厲的批評和毫不留情的斥責;直截了當?shù)姆瘩g;步步緊逼的提問;粗俗的舉止;質疑的眼神;旁若無人;煙霧繚繞等等。目擊者必須從畫像專家的言行中感受到親切、寬容、真誠、理解和信任,體會到應有的尊重,否則可能會產(chǎn)生不自信、懷疑、焦慮、反感、逃避等消極情緒,從而將內心封閉起來。

4.自主描述。違背個人意愿和思維、表達習慣會讓目擊者的描述受到影響,畫像專家應當營造一個寬泛自由的思維空間,引導目擊者進入積極主動、隨心所欲的思維狀態(tài)并實現(xiàn)自主描述。其中可能會對自主描述造成影響的因素包括:復雜的邏輯關系;過于嚴謹?shù)脑L談結構、層次、順序;過于唐突或具有刺激性的主題;過于松散或緊密的節(jié)奏;談話完全被一方所控制;缺乏準備和目的的啟發(fā)和引導;貿然打斷對方的思考或描述等等。

5.提問。不恰當?shù)奶釂柸菀仔纬砂凳净蛘T導,讓目擊者改變自己的觀點。一些有固定答案的問題如“黑色還是黃色”、“圓臉還是長臉”、“向北還是向東”等等,只能將目擊者的回答限制于二者之一,使可能存在的第三種答案或其它不同意見被排斥在外,此外這類提問不利于啟發(fā)回憶,對于自我探索起不到任何鼓勵、推動的作用。正確的方法是使用無固定答案、非引導性的提問,如“接下來發(fā)生了什么?”“你對他的第一印象怎樣?”“真是這樣嗎?”等等,這些問題具有內在的積極意義。一般來說,“什么”和“怎樣”的問題有助于啟發(fā)回憶,“何時何地”之類的問題則看不到這種特征,后者讓回憶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停滯下來。提問時盡量少用“我”字。“我看”、“我認為”之類的措辭容易讓人感受到權威的力量和強烈的暗示。

6.因人而異。刑事犯罪的目擊活動大多具有偶然性和不可預見性,目擊者可能是目不識丁的農婦、能說會道的推銷員、戴老花鏡的小攤販、害羞靦腆的小學生,也可能是機關干部、環(huán)衛(wèi)工、護士、公交司機等等,他們身處不同的社會階層,有著各自的性格、道德情操、興趣愛好、社會交往、知識閱歷,具有顯著的個體特征,因此在認知活動中存在著必然的差異。從大量的實際案例中可見,針對同一目擊活動以及目擊對象,不同目擊者的描述也不盡相同。畫像專家應當知道自己的溝通對象喜歡什么、擔心什么、反感什么、期待什么,因人而異地選擇最適宜的溝通方法。千篇一律、過于程式化的方式方法對回憶和描述都會造成直接的影響。

三、總結

目擊者的描述受到諸多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有些涉及到記憶,有些則涉及到溝通本身。實際的指導意義在于:針對不同的目擊活動、目擊對象和目擊者,選擇和運用最恰當?shù)臏贤ú呗裕κ姑枋龅膬热莞油暾?、準確。

[1]賴茨曼.司法心理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4:71-92.

[2]張勇.目擊者諸因素對摹擬畫像相似度的影響[J].刑事技術,2008(4).

[3]付旭東.摹擬畫像你我他[M].北京:群眾出版社,2005:57-66.

[4]付旭東.與目擊者溝通[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8:197-221.

D631.2

A

1673 2391(2011)03 0069 04

20100406

付旭東(1971),男,湖北應城人,武漢市公安局刑事偵查局高級工程師。

【責任編校:邊 草】

猜你喜歡
目擊者畫像嫌疑人
威猛的畫像
“00后”畫像
畫像
目擊者隔街相望
誰是目擊者
光從哪里來
定位嫌疑人
20年了,我還是嫌疑人嗎?
三名嫌疑人
“電梯吃人”事件后,目擊者可這樣消除心理陰影
乌兰浩特市| 桃江县| 高平市| 大港区| 托里县| 会理县| 威海市| 琼结县| 石林| 浦东新区| 囊谦县| 山阴县| 慈溪市| 万载县| 临沂市| 双柏县| 基隆市| 伊金霍洛旗| 开平市| 滨州市| 开封市| 阳谷县| 凤阳县| 赣榆县| 黄大仙区| 南宁市| 桐庐县| 龙里县| 五常市| 贵阳市| 德安县| 格尔木市| 闽清县| 博野县| 汉阴县| 枣强县| 武宣县| 雅江县| 江门市| 沁阳市| 肥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