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明
韓昭侯是韓國的君主,戰(zhàn)國七雄之一,因他任用申不害為相國,從而使得韓國兵強國治。據《資治通鑒》記載,申不害本是鄭國的一個地位卑微的小官,由于他學習和掌握了黃老刑名學說,就向韓昭侯講說刑名之學,請求昭侯任用他。韓昭侯很欣賞其才學,就任命他為韓國的相國。于是,在昭侯的支持下,申不害對內整治政教,對外和睦各諸侯國,經過十五年的努力,直到自己去世,韓國一直保持著強國的地位。申不害為相期間,曾為他的堂兄請求官職,韓昭侯卻不答應。為此,申不害很不高興。昭侯對他說:“我向你學習的目的,是打算用來治理國家的?,F(xiàn)在是聽從你的請求而廢棄你的學說呢?還是實行你的學說而廢棄你的請求呢?你不是曾經教導我修治功勞記錄,必須審視功勞大小來任用人,而今你卻在法外另有私求,那我聽哪個話才對呢?”申不害知道自己錯了,遂趕緊向昭侯請罪說:“您真是理想的國君??!”
平心而論,韓昭侯身為一國之君,面對相國申不害為其堂兄說情謀官的請求,本可以給他一個人情,滿足他的要求,但他卻沒有這樣做,而是堅持從國家大局出發(fā)不講情面,堅持用人原則不許私求,這著實難能可貴,令人欽佩,值得領導干部學習和借鑒。
作為領導干部,手中或多或少都掌握著一定的權力,因此,與常人相比,被他人腐蝕利用、誘惑拉攏的“價值”和“機會”也就大得多、多得多,想接近他們說情辦事的也定是為數不少。這些說情者大多利用自己與某些領導或親友、或同學、或同事的關系,四處活動,穿針引線,鋪路搭橋,全然不顧政策規(guī)定,想方設法去和“掌權者”拉關系、套近乎,從而幫助親戚或他人說情辦事,謀取好處。面對這種說情之風,有的領導干部不為所動,堅持原則,秉公無私,能夠拒絕說情,不許私求,值得稱贊,而有的領導干部卻礙于親情、鄉(xiāng)親、舊情,拉不下面子,結果就放棄了原則,違犯了規(guī)則,為不正之風大開方便之門,干出了違反黨紀國法的事來,讓人唾棄。
毋庸置疑,需要說情的事情,往往就是違反原則的事情,說情的目的大多是為了讓少數人謀取好處,以達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這種說情之風不僅導致人際關系庸俗化,而且破壞社會公平公正,進而誘發(fā)腐敗,使得權權交易、權錢交易、權色交易現(xiàn)象滋長蔓延,不僅敗壞了黨風政風,而且嚴重損害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有百害而無一利,確實需要認真滌蕩一番。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領導干部拒絕說情、不許私求,體現(xiàn)的是一種清醒,一種美德,更是一種自律,因為拒絕了“人情”,也就拒絕了腐敗,拒絕了自己滑向深淵的腳步。試想一下,如果領導干部對說情之風、私求之人不懂拒絕,只知拿原則做交易,讓感情代替黨性,擅自利用手中權力為他人“辦事”,看似對少數人“有情”,實則是對廣大人民群眾的無情,最終只會貽誤黨和人民的事業(yè)。因此,領導干部作為人民公仆,要想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就必須學會拒絕說情、不許私求,而要做到這一點,一方面需要領導干部自覺加強黨性修養(yǎng)和黨性鍛煉,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和利益觀,在思想上充分認識到說情之風的實質和危害,正確把握人情與原則的界限,決不能因為是親戚、朋友,就礙于情面而去干違紀違法之事;另一方面又要完善制度,強化監(jiān)督,嚴格執(zhí)行民主集中制,真正做到討論問題講民主,決策問題講程序,執(zhí)行決議講紀律,確保權力正確行使,在陽光下運行,從根本上杜絕說情之風。
責任編輯:達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