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云濤
《政治課》:強勁的政治倫理表達
鄧云濤
混沌的官場,除了利欲熏心、爾虞我詐之外,是否還有溫情脈脈、沁人心脾的“愛”?劉醒龍的長篇小說《政治課》,便試圖用自己對政治的認知和對人倫的關注,來給出肯定的回答。
《政治課》(第一部)由湖南文藝出版社2010年3月出版。小說講述了主人公孔太順由鎮(zhèn)委書記升遷為縣長的坎坷從政經(jīng)歷,塑造了孔太順、趙衛(wèi)東、段國慶、蕭縣長、湯育林、安如娜、李妙玉、洪小波、田甜等人物群像。知識分子、青年官員、鎮(zhèn)委書記、縣長……主人公角色的交織和官銜的更替,加上受當前官場小說熱的影響,《政治課》一書引起諸多的關注。
因中篇小說《鳳凰琴》而奠定了自己在文壇地位的劉醒龍,一直以來被認為是鄉(xiāng)土小說的忠實創(chuàng)作者。對于外界給出的“鄉(xiāng)土作家”身份,劉醒龍也是照單全收,直言不諱:“鄉(xiāng)土作家本來就是我的身份,我喜歡自己的身份。我覺得當一個老土的鄉(xiāng)土作家,一點不比時髦的環(huán)保作家丟份,甚至相反,應該是更加偉大和不朽。”同時,當被問到“怎么看官場小說這類流行寫作”時,劉醒龍更是高調(diào)言論:“我的作品與官場小說的興起無關。官場小說是庸俗政治與商業(yè)利益合謀的產(chǎn)物,十分無聊,不值得我費腦筋?!雹?/p>
2010年12月,筆者曾邀請劉醒龍來校作了一場主題為《我們的天賦》的人文講座。其中,劉醒龍回顧了自己性格中與官場格格不入的因素:當初在英山縣文化館時,為了工作上的事,他幾乎把文化局長烤火的火盆掀翻;后來調(diào)到黃岡地區(qū)工作,有位直接管他的人想當?shù)貐^(qū)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被他斷然否決;1994年他來到武漢,又公然在省作家協(xié)會主席團會上當面數(shù)落某官員,論才氣也只能排在全省詩歌作者的兩百名以后等。劉醒龍自嘲說:“以我這種性格,假如不是可以一支筆、一張桌子和一臺電腦,孤獨地面對文學,而是選擇仕途什么的,我肯定會患憂郁癥,或者是精神分裂。”②
既口口聲聲說不會涉足“官場小說”,又反復強調(diào)自己性格中與官場無緣的成分,那么,作家劉醒龍為何還要寫一本集“權(quán)力、情欲和靈魂”于一體的《政治課》大書呢?
答案不難回答。
顯性因素在于,劉醒龍一以貫之的對現(xiàn)實生活的強烈關注。他說:“我們這個時代的作家不能主動廢棄關注重大事態(tài)的能力,或者說,作家不能置身于時代巨變之外。為小地方寫作大歷史。為小人物寫作大命運。”③關于《政治課》的寫作初衷,劉醒龍自稱是看到在改革開放浪潮中成長起來的青年知識分子,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在縣級以下官員陣容中,就對他們的官場生活有了興趣?!白骷业呢熑胃凶屛耶a(chǎn)生了一種擔憂——知識水平的整體提高,能否讓人天然具有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質(zhì)?如果現(xiàn)實狀況是否定的,青年知識分子們又將如何抗拒那口名叫腐敗的大染缸?”④
在改革開放中成長起來的青年知識分子,除了具有年紀上的天然優(yōu)勢,天賦才情并沒有與生俱來的優(yōu)越。甚至相反,消費時代的繽紛時尚,讓這個時代的青年讀書人承擔著更多的惶恐,而導致可能的錯誤選擇,將功名上的一時利益,當成了至高無上的人生追求。由此,劉醒龍把《政治課》中的主人公孔太順設定為生于70年代、接受過高等教育的青年官員;把官場博弈的戰(zhàn)場也放在鄉(xiāng)鎮(zhèn)一級,而不是涉及更上層的政治博弈,避免了人們對宮廷隱秘的窺視欲,因為“我們身邊那類殺人不見血的爭斗,才是我們真正的靈魂之痛”。⑤
隱形因素在于,劉醒龍對文學、對人生矢志不渝的愛。他說:“文學與做人的道理是相通的。做人要有理想,要尋求生命的價值。文學中也要有生命的理想,也要表現(xiàn)對個人價值的尋求與搜索。文學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甚至每一個標點符號,都應當是我們天賦的表達。要愛,要給別人以愛,要珍惜來自外部世界的任何愛,哪怕是夏天被蚊蟲叮咬,有人嘟著嘴,在癢癢處吹上一口清涼那樣的關懷。文學不是用來教化仇恨和更仇恨,殘暴和更殘暴,血腥和更血腥。”⑥劉醒龍非常喜歡自己長篇小說《圣天門口》中梅外婆這個人物。就每個人要經(jīng)常做的事情,梅外婆說過這樣一段話:“多逗逗人家的小孩。每年一定要不戴雨具在雨雪中行走兩三次。留心看看花開花謝的樣子。經(jīng)常念一念自己喜歡的詩歌。找點時間,一個人呆一會。”因為這幾樣事情,是讓人享受快樂、寧靜、讓人懂得心花綻放,體會生活之上的抒情,而這些都是構(gòu)筑愛的極好的精神元素。
十余年前,劉醒龍的小說便被人評價為有一種“大愛與大善”,對此,他認為“這種判斷非常重要”,并再次強調(diào)“我的小說是為大愛大善而寫”。⑦《政治課》無疑秉承了劉醒龍對“愛”的寫作主題的表達,只有“將最丑惡的東西挖掘出來,用人的博愛來灼照,這樣的批判才是最有利的?!雹?/p>
如果說,《圣天門口》是對暴力革命的反撥和對非暴力革命的啟蒙、《天行者》是對無視最底層知識分子的偉大性的反撥和對鄉(xiāng)村知識分子再認知的啟蒙的話,那么,《政治課》則是劉醒龍基于自己對政治的認知和研判而進行的現(xiàn)代政治的啟蒙。
盡管自己沒有官場經(jīng)歷,但身邊不乏各級官員,耳聞目睹,劉醒龍對官員們的政治人生了如指掌,這就給他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而可信的素材?!墩握n》在主人公的選取上,可謂是獨辟蹊徑。如前所述,與傳統(tǒng)的官場小說不同,劉醒龍無意塑造一名位居高列、體恤民情的好領導、好干部形象,而是著重講述了一名在改革開放浪潮中成長起來的青年知識分子在基層的從政經(jīng)歷?!皠⑿妖垱]有將孔太順作為一個官來寫,換句話說,孔太順有別于傳統(tǒng)與當下官場小說中那些符號一般的官的形象,劉醒龍是將孔太順作為一個人來寫的?!雹岫髌分腥宋锊┺牡膽?zhàn)場,也主要是在基層鄉(xiāng)鎮(zhèn)一級。之所以如此,是在于“不弄清楚基礎層面的問題,就找不到解決這類問題的靈丹妙藥”。⑩基層政權(quán)既要完成上級指示,又要處理具體工作,還要應對各類突發(fā)事件,容易匯聚矛盾,但也可以彰顯政治智慧,成為年輕干部成長的重要舞臺。由此,劉醒龍通過選取孔太順這個蕓蕓官場中的小人物(鎮(zhèn)委書記)、在廣袤大地中的小地方(鹿頭鎮(zhèn))的一番作為,表達了自己“為小地方寫作大歷史,為小人物寫作大命運”的創(chuàng)作理想,體現(xiàn)了對新一代知識分子官員在基層成長的關注。
在書中眾多人物中,劉醒龍?zhí)寡詫滋樧顬槠珢郏骸翱滋樳@人太普遍了。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為官之道也是如此,不想升官的官員不是好官員。關鍵在于,應當將為老百姓做事放在第一位,而不應當將升官當悠悠萬事唯此為大的第一要事。就像孔太順,他也想升官,但還記得民眾的各種疾苦。老百姓喜歡這樣的官員,他自然也是我心目中的好官?!?
無論是在給自己帶來根基的鹿頭鎮(zhèn)擔任鎮(zhèn)委書記,還是在鹿山因養(yǎng)殖環(huán)保蔬菜而榮升縣委常委,孔太順的工作重心始終都在鄉(xiāng)村,在跟鄉(xiāng)村教師、農(nóng)民等弱勢群體打交流。鄉(xiāng)村,這個深厚的土壤,一直都是孔太順了解民間疾苦、積累政治資本的發(fā)源地,或者說,鄉(xiāng)村社會生活實踐是其政治生命發(fā)軔的必經(jīng)之路。因此,稱孔太順為一名“鄉(xiāng)村政治家”毫不為過。在孔太順身上,鄉(xiāng)村政治得到了真切而深刻的體現(xiàn)。他既心系群眾,一心為百姓謀利益,是一名難得的“好官”,同時又放縱貪欲,違法違規(guī),顯示出政治人的缺憾和人性的弱點??梢哉f,孔太順身上的復雜性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鄉(xiāng)村政治生態(tài)的復雜性,孔太順面臨的困境也反映了鄉(xiāng)村政治文明發(fā)展所面臨的困境。
因此,將眼光放在新一代青年知識分子官員身上,關注他們在基層工作中的奮斗歷程和面臨的困境,并對他們的發(fā)展前景寄予美好的愿望,這便是劉醒龍對現(xiàn)代政治的啟蒙努力所在。
劉醒龍以政治啟蒙作為全書的出發(fā)點,卻并非為政治而言政治,而是以人性之愛作為落腳點。他說,“對讀書人來說,啟蒙是一輩子的事,為自己啟蒙,也為他人啟蒙。啟蒙是人生中的一種大愛?!?
在劉醒龍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威風凜凜》的開頭,講過這樣一個故事:牧師和修女在路上走著,天上掉下一滴鳥糞,正好落在了牧師的頭上。牧師罵了一句:他媽的!一旁的修女于是提醒,這樣粗俗,上帝會發(fā)怒的!一會兒,又有飛鳥將一滴鳥糞撒在牧師頭上。牧師忍不住又罵了一句。修女當然又要提醒。等到第三只鳥飛來,第三次重復先前的那些時,天上突然響起一聲驚雷。修女應聲倒地。牧師正在發(fā)愣,忽然聽到空中傳來上帝的聲音:他媽的,打錯了!
通過這個故事,劉醒龍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心里不曾恨過,也沒有人不曾在心里動過不良心思,將這種真相說出來,不是什么壞事。當我們勇敢地面對自身不太光彩的一面時,只能說明我們自身已經(jīng)十分強大。這種強大足以讓我們將過去的恨與不良,當成更多的愛與善良的營養(yǎng)劑。”?
孔太順雖然具有一名政治人的職業(yè)缺憾和普通人的人性弱點,但他身上更多的還是“愛和善良”。這一點,通過他對待工作盡心盡責的態(tài)度便可見一斑:為了解決拖欠教師工資問題,他和鎮(zhèn)上賭博的個體戶及派出所的黃所長斗智斗勇,硬是從收繳的12萬賭博罰款里拿出8萬發(fā)給了教師們;管轄的鹿頭村發(fā)生嚴重的泥石流,孔太順得知消息后第一時間趕往現(xiàn)場極力組織搶救,并把剩下的4萬元賭博罰款補貼給災民,自己卻因疲勞過度而暈倒在地;為在年前發(fā)放教師的工資,孔太順想盡辦法卻處處碰壁,沒錢住賓館的他不得不躺在候車室里過夜,誰知堂堂鎮(zhèn)委書記竟被警察當成了流竄犯而押進派出所;從省青干班學習回來后,孔太順不僅沒有得到重用,反而被縣里安排到鹿山養(yǎng)殖環(huán)保蔬菜,盡管內(nèi)心焦慮,但他仍然在山上一呆就是三個月,而且放下鎮(zhèn)委書記的架子和菜農(nóng)一起去省城賣菜并歷盡艱辛等??滋樃沭B(yǎng)殖、種環(huán)保蔬菜、抓溫泉工程等,都是真正在為地方、為農(nóng)民著想,而不是折騰曇花一現(xiàn)的政績工程,因此他也深受農(nóng)民愛戴,稱其為“好官”。
甚至,孔太順還全然不顧官場的潛規(guī)則,在青干班學習期間,口出激憤之言:“因為腐敗在現(xiàn)階段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文化時尚。它不僅流淌在特權(quán)階層的血液里,而且滲透在非特權(quán)階層的血液中。像舅舅這樣的普通百姓們,承受的東西太多了。他們誠實,只要有可能,便像一頭已經(jīng)進入垂暮之年的老牛,習慣于心甘情愿地承擔那些強加在他們身上的重擔。他們善良,總以為自己吃苦受累是在替政府替國家分享艱難,而不知道自己年年都要脫去幾層皮的肩膀上,還扛著許多肥碩的腐敗分子。有像舅舅這樣好的百姓,如果我們的事業(yè)還不成功,真是天理難容!天理難容!”
有趣的是,從作品中我們還發(fā)現(xiàn),孔太順很多次“愛”的付出,都獲得了“善”的回報。例如:他在地區(qū)賓館收留不明女子縭子并悉心照顧、坐懷不亂,哪知縭子卻是地委區(qū)書記的女兒,這就為他進入?yún)^(qū)書記的法眼埋下了伏筆;他在地委黨校學習期間,沒有與同僚結(jié)成知己,卻與傳達室的區(qū)師傅最為投緣,作風正派、生活節(jié)儉的他頗得區(qū)師傅的賞識,然而不起眼的區(qū)師傅竟是區(qū)書記的親弟弟,并推薦他上省青干班學習;青干班學員回到當?shù)睾蟠蠖计讲角嘣?,只有他淪落為一介“菜農(nóng)”,帶領民工到省城賣菜還被菜販子毆打并受盡委屈,而這些卻被明察暗訪的區(qū)書記看了個正著等??滋樏棵吭谑聵I(yè)困境時總能逢兇化吉、否極泰來,與其說是因果輪回的“善有善報”,倒不如說是劉醒龍對他的主人公的一種愛護和善良的祝愿吧。
與“愛和善良”想對應的是,劉醒龍始終不忘給其政治小說《政治課》點綴一些詩意和浪漫??此魄珊?,文章的結(jié)尾也提到了“詩意”:“孔太順打了一個寒戰(zhàn)。他沒有從這種憶舊中感到詩意,至于是不是訣別,也很難說。”或許,此時的“詩意”既是孔太順與湯育林同學情誼的結(jié)束,更是預示著兩人今后殘酷的政治斗爭。
關于文學、詩意和愛的關系,劉醒龍有著精妙的論證,他說:“每一個讀書人都有其永遠擺脫不了的宿命,這宿命的名字就叫文學。無論文學是輝煌還是寂寞,也有她永遠擺脫不了的宿命,這宿命的名字就叫詩意。心靈和美妙的相互尋找的過程,就是詩意。人與文學的相互尋找,更是莫大的詩意。而人與詩意的相逢相遇,就升華成為愛!無論是讀書人,還是作為普通的人,愛都是生命中最具有影響力的天賦,同時也是一種在詩意之上控制著我們一生的宿命,無論我們愿意和不愿意,努力和不努力,愛都將是我們終其一生中最強的生命力?!?不可否認的是,隨著國家越來越強調(diào)從基層中選拔年輕干部,更多孔太順類型的青年知識分子,將在政治舞臺上迎來更為廣闊的發(fā)展空間,他們正成為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甚至可能是接班人。那么,關注他們在自我提升的過程中,能否“記得民眾的各種疾苦”,并且“抗拒那口名叫腐敗的大染缸”,最終“將為老百姓做事放在第一位”,不僅是作家劉醒龍的責任感所在,更是讓我們普通大眾關心關注的事情。讓我們祝愿這些年輕的干部們一路走好!
鄧云濤 華中科技大學中文系
注釋:
①劉醒龍:《用靈魂和血肉寫作》,武漢晚報,2009年10月19日。
②⑥⑧???丁菲菲 余江濤 鄧云濤:《劉醒龍做客地大》,長江日報,2010年12月11日。
③劉醒龍:《一種文學的“中國經(jīng)驗”——在突尼斯國際書展上的講演》,文藝爭鳴,2010年第19期。
④⑤⑩?卜昌偉:《劉醒龍推出政治課 關注知識分子官員品質(zhì)》,京華時報,2010年3月26日。
⑦劉醒龍 姜廣平:《“歷史的品質(zhì)幾乎就是心靈的品質(zhì)”》,西湖,2010年第4期。
⑨汪政 曉華:《一個作家的鄉(xiāng)村政治學》,小說評論,2010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