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莉
“溫情”討薪,“破碎”的不光是農民工之心
文/陳莉
去年12月29日上午,在鄭州市南三環(huán)與連云路交叉口的佛崗新居大門前,20多名農民工站在寒風中圍成 “破碎的心”的形狀,試圖用 “行為藝術”的方式喚起欠薪者的良心。面對眾人疑問,他們表示堅決拒絕堵路、跳樓等極端的討薪方式,希望用這種 “溫情”的方式討要到工資。(2010年12月30日 《大河報》C08版)
這和當年11月24日,八九名農民工在沈陽市沈河區(qū)三經街上拉起 “面向社會招聘農民工新聞發(fā)言人”橫幅,招聘幫其討薪的人的做法來說,確實 “藝術”并 “溫情”了許多。但看了新聞及配圖,卻讓筆者倍覺悲涼,破碎的似乎不光是討薪民工之心,而是我們整個社會的心!
對于如此 “別具一格”的討薪方式,我不覺得這是農民工聰明才智的體現,而是一種萬般無奈的 “被創(chuàng)新”。它和此前無錫小伙周力手中 “不為人民服務”的錦旗,都讓人不由感慨萬端。
如今社會上各種維權機構五花八門,打著為農民工維權甚至免費維權旗號的組織、個人也不在少數??蔀楹我挥龅秸娓竦?,就連這最基本、最起碼的欠薪問題,卻都無人理睬,讓解決問題之路被堵死、卡死?
現在,隨著城鄉(xiāng)一體化建設步伐的加快,隨著交通便利,信息通暢,人員流動性進一步加大,更多的農民走進城市,成為農民工。他們?yōu)槌鞘薪ㄔO付出了血汗和辛苦,但他們的冷暖辛酸,城市中卻有幾個人知曉?
可喜的是,北京、浙江等省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都專門內設了農民工工作處??蛇€有不少省市,目前這方面仍是空白。我覺得,如果重視三農工作,如果關心疼愛農民工,就應當盡快補上這個空缺,讓農民工的事有專人管,有專門的部門來負責。而像農民工工作處,一旦成立,其實先不用做多少事,只需把農民工的工資拖欠問題先給解決了,恐怕就是農民工天大的福音!
被欠薪的農民工很無奈,很無助,可各級人民政府、勞動保障部門卻不能束手無策,任其無奈、無助。從某種程度上說,把農民工被欠薪問題解決好,就是重視三農工作,就是在為國家富強、文明、和諧做貢獻。這一點,還希望除了農業(yè)部門之外的更多部門,用心去思考,努力去落實,而不要讓農民工討薪的 “被創(chuàng)新”一再灼傷社會的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