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槍
“一正二十副”撞彎精兵簡政的腰
文/老槍
鐵嶺是個出“?!钡牡胤健O仁浅隽巳珖白钆:鲇拼髱煛壁w本山,接著又出了個“史上最??h委書記”(派當?shù)鼐斓奖本┰噲D拘傳披露西豐縣丑聞的記者)張志國,眼下又出了個“最牛政府幕僚團隊”:一篇《嚇一跳:鐵嶺市竟有9個副市長20個副秘書長》的帖子日前在網(wǎng)上迅速傳開。記者跟蹤調查后也證實了這條消息。(人民網(wǎng)2010年12月2日)
當?shù)貙@條消息立即進行了回應:“各地情況不同”。那么,鐵嶺有什么“不同的情況”呢?一是這個只有304萬人口的市,“人民群眾收入水平還比較低,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國平均水平低4300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000元,城鄉(xiāng)還有相當數(shù)量的貧困人口?!保?008年鐵嶺市政府工作報告)欠發(fā)達地區(qū)不出生產(chǎn)力再不出干部,不是兩頭吃虧嗎?經(jīng)濟收入不如人家,官升得快一點,也算是一種補償。二是,常言道“秘書不帶長,放屁都不響”,多設“副秘書長”是工作需要,秘書再多,管不了事兒,就像我國古代那樣,“秘書”并不是官名而只是“皇家秘密藏書”的簡稱,而在“秘書”之后綴上“令、監(jiān)、丞、郎”,才是完整的官名一樣。人說“不是要做官,而是要做事”,但不做官哪做得了事?“秘書”帶個“長”放屁才會“響”。
鐵嶺的這些情況是有些 “特殊”,但再“特殊”也不能與全國精簡整編的“大情況”相抵觸。一個地方、一級政府應該多少機構、設立多少職位、是有據(jù)可依、有法可依的,不能由著你的性子來。國家《地方各級人大和地方各級政府組織法》規(guī)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根據(jù)工作需要和精干的原則,設立必要的工作部門”,“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自治州、設區(qū)的市的人民政府設秘書長一人、副秘書長若干人。”何謂“若干”?有兩個參照數(shù)。一是現(xiàn)行的省市兩級黨委書記不過一正兩副;二是 《國務院組織法規(guī)定》:“各委員會設主任一人,副主任二至四人”。國務院的委員會一般都是省級、副省級,副職只設二至四人,那么作為一個地級市的政府副秘書長,充其量也只能這個數(shù)。雖說上面對地級市政府的副秘書長未作硬性規(guī)定,但對國家法律的執(zhí)行不能超出公認的范圍。如果法律法規(guī)變成可捏來捏去的泥巴,依法行政便是一句空話。鐵嶺市超出公認的尺度和設置常規(guī),以為“副秘書長”的任命權限拿在自己手里,就將“若干”放大到“20”,受到廣泛質疑是理所當然的。
遼寧省政協(xié)委員曲宏明指出,公務人員中官員比例越來越高,主要是副職虛職過多。而超編、超員、超職設置又何止鐵嶺一家。什么《國務院組織法》,什么“編制就是法規(guī)”,在一些地方領導眼中不過是說說而已。記得有個市的領導直言不諱地說過,事事都依法辦事就辦不成事。所以,他們對待法律法規(guī)是有選擇的,是從實用主義角度進行取舍的。就說官職的設置,在不少地方已成為對下行賞、示好的籌碼,“官賞”成了調動下屬積極性的一招。拿在自己手上的人事權往往成為照顧關系,安排自己人的工具。只要是領導認為可提可用的人,想提就提、想用就用,管他有沒有位置。正職位不夠,就一分為二,一當局長,一當黨委書記;副職位不夠就虛設:放環(huán)(帶括?。?、加板凳。于是便出現(xiàn)了一個鄉(xiāng)34個副鄉(xiāng)長,一個縣15個縣長助理、“站起來一長串,坐下來一大片”的壯觀場面。而部委辦局“一正八副”、“一正十副”的也屢見不鮮。為什么這些年來,機構改革大張旗鼓搞了七八回了,但最終都陷入 “精簡——膨脹——再精簡——再膨脹”的怪圈?“官本位”不去,機構臃腫不止。
盧梭在200年前就寫下了“政府越大、官員越多,其效率就越低下”的名言。國人則說得更通俗:“龍多不治水”、“七個保姆看不了一個孩子”、“三個和尚沒水吃”。領導班子副職太多,不但增加行政成本、影響行政效率,更會滋長“官本位”風氣:一些官員把正常的工作關系建立在權力分配、利益分配之上,在利益關系、人事權力上,難免不出現(xiàn)爭權奪利的內耗。這就是帕金森所言的,行政人員越多的地方行政效率越低下的原因。
國務院《關于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機構設置和編制管理條例》中,對 “擅自增加編制”、 “擅自超職數(shù)、越規(guī)格配備領導成員”等違規(guī)行為,輕者 “給予通報批評、限期改正”,重者要 “依法給予處分”,不把 《條例》放在眼里的“一正二十副”,這回 《條例》真會跟它較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