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轉身,發(fā)覺布拉格已伸手可觸。
是遮眼的樓,是小方石鋪成的路,是四處宛轉甚至陡峭高低看不到盡頭的巷。
即便是在最晦暗的冬日的尾巴里,舊城區(qū)的色彩也絲毫沒有被混沌的天色所淹沒。這些擠擠挨挨向上爬去的舊樓,往下是紛亂的酒吧商店,往上,卻是成片成片帶著夢幻表情的壁畫石雕。若是畫畫的人,一定能在這里找到所有你在調色盤上想要調試出的色彩,冷靜的,感性的,柔美的,熱烈的,恰恰都是不俗的。每出一個巷口,都是一方不一樣的風景。向坐在陽臺一角微笑的小天使招手,像是誤入時空交錯的迷宮,然而即便閉上眼睛,也能呼吸到不一樣的,無比安寧的氣息。安寧,而不壓抑。
無論要去哪里,都讓我想要步行。短短幾天,晚飯后沿著伏爾塔瓦河步行就已成為戒不掉的習慣。棲息著無數海鷗的河面,是深深的,若即若離的顏色,就連波光都是內斂的。每天這樣走著走著,它就會吸收我所有的不安、幸福、想念,還有期待。不管耳機里播到哪一首歌,都能跟這片河水融成一片,映出兩岸高高低低的燈火。
從5區(qū)與2區(qū)的交界處開始走,沿著河走到1區(qū),恰好是傍晚走到天黑的距離。那些白日里看不到細節(jié)的建筑,一到夜晚,就在燈光的烘襯下,精華畢現。有時會下起薄霧一般的小雪,讓人更無法分辨這些密布的細膩深刻的線條是夢中的,畫中的,還是正與自己同呼吸。河對岸的遠處,離天空最近的地方,是在黑暗中散發(fā)著童話般光芒的布拉格城堡。我還未走近看過,卻堅信這樣的距離最能體會它的美。
還有,漫布全城的電車軌道。穿過極似淮海路的購物中心,穿過小巷,穿過新城穿過舊城,喜歡看著這些電車在布滿古老建筑的狹窄十字巷口轉彎,喜歡聽電車停下時,好似小型風扇快要停轉的計時聲,仿佛要把你搖曳到另一個時空中去。我總是會記起,過去趙老師跟我說他小時候不喜歡乘爸爸的專用轎車,最愛乘上海的有軌電車。過去上海的有軌電車,也是像我眼前的電車一樣,飛快行駛時偶爾會擦出很閃亮的電火花嗎?
說到極似淮海路的購物中心,遠遠近近我竟已到過好多類似的地方。布拉格的生活之便利,讓好久不回上海的我和Jac有一種回家的感覺。除了地鐵站的電梯讓我感到極為驚險以外(名副其實的地鐵!手扶電梯直下100多米,冷風嗖嗖,兩眼發(fā)昏),浩浩蕩蕩的大商場和街邊品牌店,真的讓我覺得精神為之一振。英國的TESCO超市在這里設的分店非常多,風格跟在上海的家樂福和樂購基本一樣,有一部分食品直接從中國進口,最讓我開心的是終于見到活魚了(在北歐一般只出售加工過的速凍魚肉)。就連書店也是跟國內的一模一樣,書籍一下子變得實用很多——丹麥的書店規(guī)模不大,賣的都是包裝華麗的小說,而這里光地圖就有一整架,英語學習書籍也是幾大柜子,其他語種各一架,當然了都是我完全看不懂的捷克語。之前我們一直在揣測同是旅游城市,布拉格的國際化氛圍為什么比哥本哈根濃?或許正因為捷克人英語未普及,學英語熱情高,所以中青年很歡迎外國人。
布拉格作為捷克首都,已經是英語普及率最高的地方。但實際上還不能用普及這個詞。第一天到的時候,在住處附近想買一包糖,結果店主一句英語都不會說。他家賣的都是細鹽和細砂糖,所以我們光憑肉眼無法分辨。更無奈的是,捷克語里的糖和鹽發(fā)音極為相似。我們和店家相互比手劃腳,怎么也比不出甜和咸的區(qū)別,最后這個年輕的店主竟然把兩包貨都拆開讓我們嘗。弄得我們非常不好意思,只好兩包都買下。起初幾回問路的時候沒有一次能問到會說英語的人,直到有一回,一位婦女用手指向前方斬釘截鐵地蹦出一個“down”,讓我們歡欣雀躍,“即便只是一個down,她至少也能down出來?。 盝ac無比唏噓。后來我們有了經驗,一般能認出誰能說點英語,這個也是需要經驗培養(yǎng)出來的一種感覺。但是正因為捷克人英語不好,我們才更感受到他們的淳樸和熱情。來之前在網上看到說捷克人如何如何排外,治安如何如何不好,到了這里,就覺得有種謠言不攻自破的感覺。所有的一切都讓我們感到莫名的親近和安心。
最近才聽說一句話:“不是女人不溫柔,只因未到布拉格?!边@句話說得真好。布拉格的女人真的很柔很美,幾乎個個面容精致,表情純真??吹梦乙粋€男孩子都要融化了。都說捷克人生性溫和,一點都沒有錯。不僅僅是女人,男人也是如此。我覺得在這里不得不寫一下我們的房東。
這次短期旅行,我和Jac本來理所當然要住便宜的青年旅社,但是因為網上結識的一位想學中文的捷克女孩幫忙,找到了現在這個房子。房東是她同學的叔叔。我們到的那天下午,剛下過一場大雪,的士一路上坡,停在了一棟外墻斑駁但仍能看出是紅色的老公寓外面。門牌上方掛著一個紀念石牌,上面是一個小小的綠色石雕花圈和一段文字,紀念一位在捷克婦孺皆知的藝術家。我在網上查過,在英文網頁中只找到幾張他的寵物寫生,畫的都是他養(yǎng)的貓,用色真是好看得不得了。那個捷克小姑娘告訴我們,這一帶雖然不是旅游區(qū),卻是布拉格房價最貴的地段,很多電影明星、藝術家還有政界人士都住在這里,治安也是全城最好的。
我們到了之后,朋友打電話跟房東聯系,他剛下飛機,隨后匆匆趕到。說是匆匆,卻仍是衣著講究,30來歲的人,看起來就是普京的翻版。房東非常熱情地跟我們交談了十幾分鐘后,又用捷克語跟我們的朋友嘰里呱啦了幾句,最后跟我們說今天很忙,待會兒還要見“主席”,改天會再來。起初我們都沒在意,以為說的是他公司老板。后來聽捷克朋友說,房東等下要見安南和韓國足協(xié)主席鄭夢準,問我們認不認識鄭夢準。越說越不對勁了。等關上門,我們一看房東留下的名片,原來這個“普京”是捷克總統(tǒng)辦公室的日程安排官啊。日后幾天為了路由器等瑣碎事情我們幾乎天天聯系這位大忙人,他卻一直那么平易近人。
我們這間房子雖說是單間,卻大得很。在整幢公寓的底樓,天花板非常高,連同四面墻都是簡單的白色粉刷。地板是一塊塊小小的長條形亞光實木板拼成的,中間有一條條小縫,踩下去特別暖心。兩個幾近落地的大窗戶,僅僅垂下兩條白色透明的蕾絲碎花窗簾。窗外是私家花園,雖然此時草木皆枯,還是能想象到夏日的繁茂景象。突然有一天早上醒來的時候,渾身都是金色的陽光,甚至都覺得扎眼。這就是昆德拉筆下春日陽光透過碎花窗簾折射整個屋子的情景吧。然而如果不是在布拉格,也許就不一樣了。
莫扎特在布拉格的故居也在我們的寓所邊上。這是某一天晚飯后研究景點地圖的發(fā)現。莫扎特說布拉格人民就是他的知音,而我和Jac不約而同地感受到,布拉格就是我們的知音。
一天晚上散步路過查理大橋,漫天煙花,橋下是一葉葉小木船,有人表演美聲演唱。古老的查理橋,靜靜的伏爾塔瓦河水,綻放的煙火,悠揚的歌聲。很多布拉格人都聚集于此。雖然不知道這是什么特別的日子,但那個絕美的景象,無論是誰都會被深深打動。
藝術,在這里是通行證。布拉格古老的歌劇院夜夜燈火輝煌。建筑是老的,人心也是老的。跟我們同齡的捷克朋友,也是每周必到劇院看演出。布拉格人并沒有“為了獲得生活而放棄生活”。我對歷史沒什么研究,只是大略知曉這座城市在歷史上的幾番大動蕩中都選擇了妥協(xié),然而眼前的一切都在告訴我們那些看似懦弱的妥協(xié)背后,是一份對文明深厚而深沉的尊重和愛。
這座城市的很大一部分仍保留著中世紀的面貌,即便是新近的建筑,也用色低調,力求整體和諧。小到街邊的路燈,都是采用極盡古典的設計。這樣一種小心翼翼改造城市的耐心和細心,是最令我感動的地方。
布拉格的每一塊石頭都有故事。在這里,再多的時光都不會嫌空虛寂寥。如果能讓我用一生去了解這座城市,那會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ǚ蚩ò炎约旱暮蟀肷粼跓o名的小巷里寫作,因為他和所有到過布拉格的人都知道,“布拉格是不會變的”。而這個名字本身,就是一個無論如何也不嫌溢美的形容詞。
發(fā)稿/田俊 tian1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