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潤
“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边@是造成一些企業(yè)新聞工作者采寫企業(yè)新聞難出彩的原因。如何從企業(yè)平凡的工作中挖掘出題材,在生產一線中尋找出亮點,寫出好的新聞呢?筆者在交通運輸行業(yè)的新聞部門工作,對這一行業(yè)的新聞比較關注,在此挑選幾篇反響比較好的交通運輸行業(yè)作品,與大家一起賞析,研究企業(yè)新聞采寫的規(guī)律。
例一:《 “和諧號”→中國造→青島驕傲》
本報訊(記者林剛 張子倩 本報通訊員鄔群亮 竇新)今天,全國第六次鐵路大提速“起程”了,而青島注定要扮演這出“風馳電掣”好戲的主角——由南車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37列時速200公里及以上速度等級的“和諧號”CRH2型動車組、由青島四方—龐巴迪—鮑爾鐵路運輸設備有限公司制造的10列CRH1動車組,占到此次大提速投入運營的52列動車組總量的九成。而這些通過原始創(chuàng)新、集成創(chuàng)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chuàng)新掌握關鍵技術的首批國產化動車組的投入運營,無疑成為中國鐵路建設邁向現代化的一個標志性事件。
……
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一個生產鐵路車輛的企業(yè),名不見經傳,但其生產情況放在“中國鐵路建設邁向現代化的一個標志性事件”的新聞背景當中,它就走進了人們的視野當中,“和諧號”CRH2型動車組的新聞價值也就凸顯了。
例二:《時速300公里:形成京津半小時經濟圈》
本報北京12月16日電 (記者高李鵬 劉勇)距北京奧運會開幕還有235天,北京至天津城際鐵路今天宣告全線鋪通。鐵路人以建成我國首條時速300公里鐵路的卓越成績向奧運會獻上一份大禮。
……
有專家預言,京津一體化發(fā)展,對環(huán)渤海、東北亞甚至全球經濟都將產生重要拉動作用。
目前,京津常住和流動人口已達3200多萬,人員往來密切,經濟交往頻繁,而京津間鐵路客流已經飽和,兩市主要通道京津塘高速公路擁堵不堪且事故頻發(fā),交通瓶頸嚴重制約經濟發(fā)展。
……
作品以中國首條時速300公里的京津城際鐵路全線鋪通為切入點,展示了鐵路的方便快捷,勾勒出這條鐵路將給京津地區(qū)發(fā)展帶來的巨大影響;將時速300公里的京津城際鐵路放在中國鐵路和世界鐵路發(fā)展的坐標系中,引用了翔實的背景資料進行對比,折射出中國鐵路快速崛起的重大意義;以中國鐵路建設前景作結,給讀者無限遐思。
例三:《北京正成為地鐵上的城市》
本報北京10月7日訊(記者朱海燕)楓紅菊黃時,地鐵5號線貫穿京城南北,為即將召開的黨的十七大獻上一份厚禮。
這條新地鐵,南起豐臺區(qū)宋家莊,北至昌平區(qū)天通苑,全長27.6公里,是2008年奧運交通的主要工程。
……
1984年,建國35年時,中國僅北京有40公里地鐵;到建國58年時,北京擁有地鐵142公里。2008年軌道交通運營里程將達200公里,2015年,北京軌道交通將建成18條線路,總長達561公里。北京正成為一座地鐵上的城市。
目前,常住人口達1800萬的北京,每天有210萬人乘地鐵出行。1970年以來,北京地鐵安全運送乘客105億人次,為首都的繁榮做出巨大貢獻。但與80%出行依靠地鐵的日本首都東京相比,北京的地鐵仍需進一步發(fā)展。
這條短短900多字的作品,在選用鮮活、真實的新聞事實,背景材料闡述了地鐵5號線的重大意義,報道了北京軌道交通的發(fā)展史的同時,使人們在字里行間看到了建設企業(yè)的前世、今生和未來。
企業(yè)新聞不僅能在這些帶有里程碑性質的歷史事件中展現,日常平凡的經營工作在社會發(fā)展中的巨大作用也能反映出企業(yè)工作對社會發(fā)展的巨大意義,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例四:《國慶期間北京開行“旅館列車” 》
新華網北京9月19日專電(記者潘善棠)國慶期間,北京鐵路在京郊旅游景點開行“旅館列車”,為出門旅行的游客解決在偏遠郊區(qū)住宿不便的問題。
“旅館列車”將采用全列硬臥包廂列車,實行旅行、住宿、景點游覽全程一票制。車票由北京站、北京南站和北京鐵路國際旅行社辦理,可以團體購票,也可以個人購票;可以提前預訂,也可以上車前在車站買票。自9月19日起,旅客白天可通過電話65635189、65635339、65631886、65633109預訂車票。
……
2000年北京鐵路在北京郊區(qū)開行旅館列車,這本是鐵路企業(yè)針對市場需求,從企業(yè)經營增運增收的需要的營銷措施。據當時分局負責宣傳工作的通知說,當時提供給編輯的新聞稿中,“旅館列車”只是鐵路暑期推出的9項營銷措施之一。但編輯舍去了其他內容,專門提出此項措施,進行了補充采訪,撰寫了這篇稿。稿件寫作手法平實,但傳播效果很好。從后續(xù)報道看,“旅館列車”成為各類媒體追蹤的熱點新聞,《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主流媒體及《北京晨報》《信報》《京華時報》等都市報群體或轉載、或另找新聞點單獨撰稿,“旅館列車”一時成為熱詞。
我們常說“腳底板能出新聞”,我們更應該說“思考才能出好新聞”。在企業(yè)生產過程中,有些新聞事實明顯,誰看到了都能抓住,有些新聞事實并不明顯,只有往深層次思考,在深層次挖掘,才可能挖出大新聞。
眼睛是觀察事物的窗口,耳朵就是信息傳遞的橋梁,這是新聞工作者尋找新聞線索,挖掘新聞題材的基本途徑,但這一途徑的收獲相對于新聞要反映的紛繁復雜的社會生活來說是遠遠不夠的,要想得到對客觀事物的正確認識,還得多思考,用聯(lián)系的觀點去觀察問題,用發(fā)展的眼光去分析問題,這樣才能對客觀事物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并由此寫出有時代特色,受讀者歡迎的新聞佳作。
反映企業(yè)的聲音,促進企業(yè)的發(fā)展以適應社會的需求,這是企業(yè)新聞的本質。但采寫企業(yè)新聞需要在把握好企業(yè)發(fā)展的節(jié)奏的同時,還要看懂社會的“晴雨表”,了解企業(yè)的發(fā)展對社會進步的意義。反映出企業(yè)進步與社會發(fā)展的和諧共振,達到新聞宣傳成為企業(yè)發(fā)展的“助推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