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層田徑訓練是我國競技體育得以發(fā)展的基礎,但是我國的基層田徑訓練存在許多問題,影響著基層田徑水平的發(fā)揮。本文針對基層田徑訓練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探討,希望能夠為提高基層田徑水平做出科學參考。
關鍵詞:基層;田徑;訓練
作者簡介:李鳳英(1960.1.28),女,單位:吉林省通榆縣業(yè)余體校。
[中圖分類號]:G8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11)-16-0217-01
1.前言
田徑運動是一項古老的運動項目, 源于人類生存和生產勞動, 是速度、力量、耐力、靈敏、協(xié)調和意志力等基本身體素質的綜合體現(xiàn), 被稱為“體育運動之母”。[1]在奧運會和全國性運動會比賽中, 田徑金牌最多、影響最大, 正所謂“得田徑者得天下”。[2]它是衡量一個國家體育運動發(fā)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同時也是絕大多數(shù)競技體育項目的基礎。但是我國田徑訓練方面一直存在嚴重的問題,從90 年代以來中國的田徑競技水平卻持續(xù)低迷, 甚至在一些優(yōu)勢項目上出現(xiàn)了滑坡,落后于世界發(fā)達國家水平。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劉翔以12.91秒的成績平了保持11年之久的世界紀錄,這就證明,我國的田徑水平不是不行,但是我國為什么田徑水平就趕不上發(fā)達國家呢,這就不得不引起有關部門重視。
2. 基層田徑訓練問題
基層田徑訓練是我國田徑訓練得以發(fā)展的基礎,但是基層田徑訓練還存在許多問題,比如:科學選材、后備人才選拔、科學訓練等,都存在不足,所以我國的基層田徑要想取得好成績,就要擺脫以下問題束縛。
2.1運動員選材缺乏科學性
運動員選材受遺傳的影響,準確的選材是訓練成功的基礎。遺傳對人體形態(tài)發(fā)展總的趨勢起決定作用??茖W驗證, 運動能力與遺傳有極重要的相連, 如身高、外形、血乳酸和最大吸氧能力,遺傳因素占93.4%、血乳酸濃度遺傳因素占81.4%、最大脈搏頻率遺傳因素占85.9%,紅肌白肌纖維, 骨骼肌纖維數(shù)量都取決于遺傳的支配。[3]所以科學的選材就顯得尤為重要,很多教練員缺乏科學選材的意識, 他們僅依據(jù)學生的外在形態(tài)作為選材的標準,或憑經驗來進行, 而對于學生的生理機能、生化指標掌握不夠。
2.2田徑后備人才不足
田徑后備人才是田徑運動得以發(fā)展的基礎,后備人才的多少直接決定了田徑人才的質量。我國目前從事田徑運動訓練的人越來越少,從事田徑運動項目訓練的人數(shù)日趨減少, 無論是一線從二線選拔, 二線從三線選拔還是從最基層選拔, 選材正面臨著選拔面窄、生源少、質量低的嚴重局面。
2.3少年田徑訓練缺乏科學經驗
由于地方教練員整體水平不高,導致一些好“苗子”沒有走完運動生涯道路就過早夭折。專家對少年田徑訓練持有兩種觀點,一種是早期專項化,另一種是打好基礎,在全面訓練的基礎上加強專項訓練。持有早期專項化管的學者認為:這樣可以搶占先機,可以早點出成績。持有另外一種觀點的學者認為:從小開始訓練, 打好身體全面訓練的基礎, 在這基礎上加強專項訓練, 這樣才能出好成績和延長運動壽命。事實證明, 早期專項化對體操、游泳、跳水等運動項目的好處是不小的, 因為這些項目的世界冠軍和世界紀錄創(chuàng)造者的年齡有明顯的提早。但田徑項目并未得到好處, 因為統(tǒng)計材料表明, 田徑項目的奧運會冠軍和世界紀錄創(chuàng)造者的年齡并未提早, 一般出好成績的平均年齡男子仍在23-26歲之間, 女子仍在22-25歲之間, 而且要經過8-10年的系統(tǒng)練訓才能成材, 如果操之過急, 欲速則不達, 危害性很大。
2.4訓練要處理好運動負荷量與強度的關系
適宜的運動負荷是訓練效果的“ 締造者”。訓練理論和實踐證明, 訓練過程只有不斷加大運動負荷,才能加深對運動員有機體的刺激, 提高其訓練適應水平。運動負荷是以“ 在一定運動量的基礎上突出訓練強度”的模式來安排的。有教練員提出要在訓練過程中經常采用與比賽接近的負荷量和強度, 才能使運動員長時期的保持競技狀態(tài),隨時參賽, 隨時出成績。當然運動負荷的控制是一項貫穿訓練全過程的系統(tǒng)工程,在訓練計劃的安排上要注意區(qū)別對待,循序漸進, 要處理好量與強度的關系。
2.5加強運動員心理訓練
心理訓練在田徑訓練中占據(jù)很重要地位,是科學化訓練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它和身體、技術、戰(zhàn)術訓練共同構成現(xiàn)代運動訓練的完整體系。心理訓練是有目的的對運動員施加影響, 以形成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 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達到發(fā)揮技術提高成績的目的。由于運動員心理狀態(tài)最集中地反映著運動員心理活動的特點和狀況, 所以它也就最直接地影響運動訓練的效果和運動比賽成績。因此, 重視心理訓練, 使運動員穩(wěn)定在運動訓練的最佳心理狀態(tài), 越來越被教練員所重視。
2.6 抓好輔助身體訓練
輔助身體訓練是在一般身體訓練的基礎上進行的, 其目的是為了更有效地發(fā)展專項素質而進行的大運動量訓練打下基礎, 這種訓練必須以提高人體各器官和系統(tǒng)的機能能力, 改進神經系統(tǒng)、肌肉活動的協(xié)調性, 提高運動員承受大負荷量的能力,以及提高大運動量后有效恢復的能力為主。
2.7訓練后的恢復
田徑運動訓練中,運動員的訓練所承受的身體負荷和心理負荷不斷地增大,過大的負荷和不科學的訓練容易產生訓練過度, 這就不可避免的加深了運動員的身體和心理的疲勞程度,甚至出現(xiàn)傷害事故。運動恢復作為運動訓練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這就要采用各種手段和措施加快有機體的恢復,通過采用恢復性訓練,采用有效的恢復措施,使運動員機體內能量物質分解后更好地合成,促進運動員機體的迅速得到充分的恢復和提高。
3.結語
綜上所述,基層田徑訓練沒有得到良好發(fā)展,主要是田徑后備人才不足、選拔缺乏科學性、訓練過程也缺乏豐富的經驗有關,沒有形成系統(tǒng)科學的訓練模式。今后基層田徑訓練應把重點放在體育后備人才儲備和選拔上,并加強教練員業(yè)務素質的培訓,提高教練員對田徑競技運動的整體認識水平,為我國田徑培養(yǎng)出更多優(yōu)秀人才。
參考文獻:
[1]陳淑奇.我國田徑運動現(xiàn)狀及發(fā)展對策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 2005,26(6):44.
[2]金帆,莊廣秋.我國田徑運動后備人才培養(yǎng)現(xiàn)狀的調查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6,25(4):86.
[3]茅如林,傅建東,毛冬香.淺析現(xiàn)代田徑訓練發(fā)展的趨勢[J].浙江體育科學,1996,1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