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汶川充滿希望
江蘇 林影
讀完6期《汶川這三年》這組特別報道后,心情感慨萬千。3年前,汶川大地震讓巴蜀成了血淚之地;3年后,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全國人民的傾力支援下,中國政府向世界交出了這場大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的答卷。中外記者在汶川記錄了一個個感人的故事,向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重建之后充滿希望的新汶川。的確,我們要懷念逝去的生命,但活下來的人生活還要繼續(xù),要更加努力地回歸到往日的生活狀態(tài),對未來充滿期待。
緬懷宋慶齡
上?!∷窝啪?br/>
6期特別報道《紀念宋慶齡逝世三十周年》的三篇文章從不同角度向讀者介紹了宋慶齡同志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令人感佩。
今年是宋慶齡同志逝世30周年,我們緬懷宋慶齡同志,就是要永遠銘記和認真學習宋慶齡同志的精神,使之不斷發(fā)揚光大。鑒往可知來,回顧為前瞻。宋慶齡同志的一生,是為祖國、為人民不懈奮斗的一生,宋慶齡一生為之奮斗的事業(yè),正在她全部心血浸潤的中國大地上蓬勃發(fā)展。她的思想、品德、智慧和修養(yǎng)是給我們留下的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將鼓舞我們不斷前進。
另外,我們即將迎來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90周年,在中國共產(chǎn)黨建立和發(fā)展的過程中,宋慶齡同志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協(xié)助中國共產(chǎn)黨做了大量工作。新中國建立后,她更是中國共產(chǎn)黨十分信任的朋友,擔任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并多年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直到1981年去世前半個月,曾多次要求入黨的宋慶齡正式成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
“限塑令”擴大范圍要先做好反思
新疆 劉鵬
6月1日國家“限塑令”頒布與實施3周年之際,國家發(fā)改委負責人表示,“限塑令”實施要納入到全國文明城市和環(huán)境保護模范城市,以及農(nóng)村文明集市的建設工作中去,必須成為一項硬性指標。同時,考慮將書店、藥店等納入“限塑”范圍。
將“限塑”執(zhí)行情況納入文明考核,以及擴大“限塑令”適用范圍,無疑是一個得民心的利好之舉。然而在“擴張”之前,我們有必要進行反思:
首先,消費者的“限塑”意識是否已經(jīng)樹立?在很多人的意識中,國家“限塑令”就是“塑料袋收費”的代名詞。如此意識之下,必然會導致民眾消極的“限塑”心理和行為。
其二,農(nóng)貿(mào)市場、小商店的“限塑令”執(zhí)行情況如何?那些經(jīng)營場所,是超薄、不合格甚至有毒塑料袋的重災區(qū),應該是“限塑令”的主要執(zhí)行對象。
其三,攜帶方便的環(huán)保袋等替代產(chǎn)品,何時能規(guī)范地生產(chǎn)和使用?如何鼓勵生產(chǎn)、銷售價格相對低廉的環(huán)保袋,甚至是否需要堅持定時定點無償派發(fā)環(huán)保袋等,這些都是有關部門需要思考的。
“限塑令”是一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舉措。本人認為,現(xiàn)階段“限塑”的重點工作在于反思“限塑令”落實情況,同時修補制度空隙,避免一些商家將“限塑令”執(zhí)行成“收費令”、“漲價令”。
尊重民意,才能更好地“知錯即改”
湖北 郭文婧
6月2日,《人民日報》發(fā)表評論員文章《在良性互動中尋求“善治”》。文章說,在百姓眼里,從善如流、知錯即改,遠比“一貫正確”更加可信、可敬、可親。并提醒為政者,要“時刻關注民意的溫度和風向,以公開透明化解疑慮,以聞過則喜樹立公信,以真誠維護群眾利益贏得民心,在良性互動中促進社會共識、完善公共治理”。
政府,作為行政主體,要做到“知錯即改”并非易事。因此政府要做到“知錯即改”,不僅需要配套的制度和機制,還必須尊重民意。
首先要進一步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武裝廣大黨政機關和國家公務人員的頭腦,樹立和堅持實事求是的作風;其次是改革用人機制,不因為“歷史污點”影響官員的評價和晉升;三是加強政府信息公開,廣開言路,讓不同意見、不同利益代言得到充分博弈,讓真理在博弈中更加明晰;四是加強問責制度建設,讓黨政機關和國家公務人員不敢“犯錯不認錯、知錯不改”。最后,民意是最強大的力量。群眾是否滿意是衡量政府工作好壞的唯一標準,也是檢驗政府對錯的唯一標準。不解放民意、不尊重民意、不善待民意,要讓政府“知錯即改”,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要讓政府“知錯即改”,根本的還是要構建科學的民意表達制度,真正讓民意發(fā)力,才能使政府更好地“知錯即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