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甲型肝炎;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
中圖分類號:R37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1)04-0033-02
甲型肝炎是通過感染甲型肝炎病毒導致肝細胞損傷的急性肝臟炎癥,主要通過糞—口傳播,發(fā)病以青年多見,在經濟落后、環(huán)境差的農村常有局部流行。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乏力、腹痛、惡心、嘔吐和皮膚鞏膜黃染。目前,臨床治療方法很多,但尚無可靠而滿意的抗病毒藥物治療。筆者自2007年9月~2010年9月采用中西醫(yī)治療甲型肝炎32例,療效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病患者64例,男29例,女35例;年齡15~32歲,平均年齡(23.3±4.1)歲。將64例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32例,對照組32例。2組一般資料經統(tǒng)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參考相關文獻和臨床癥狀制定[1~2]:①主要癥狀為乏力,發(fā)熱,皮膚瘙癢,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肝區(qū)脹痛,腹脹,便秘或腹瀉,伴有尿—糞顏色改變;②肝功能檢查有明顯異常;③主要體征為黃疸,肝腫大或肝脾腫大;④急性期血清抗-HAVIgM陽性,急性期及恢復期雙份血清抗-HAV總抗體滴度呈4倍以上升高。
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西藥常規(guī)治療,如用維生素B6、維生素C、甘利欣、膽維他、促肝細胞生長素、能量合劑等支持、對癥處理;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中藥治療,處方:茵陳30 g,茯苓15 g,梔子10 g,生大黃10 g,赤芍20 g,山楂15 g,丹參15 g,茯苓20 g,山藥20 g,雞內金20 g,陳皮10 g,甘草10 g。每日1劑,分3次口服,每次150 mL,治療4個月后觀察療效。
3 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3.1 療效標準[3] 臨床治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肝功能檢查完全恢復正常;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明顯好轉,肝功能檢查各項指標均較治療前下降50%以上;有效:癥狀較治療前有明顯好轉,肝功能檢查各項指標下降超過治療前25%,但不足50%;無效:治療前后癥狀基本無變化,肝功能檢查各項指標好轉在25%以下。
3.2 治療結果
3.2.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32例中,臨床治愈20例,顯效5例,有效5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6.90%;對照組32例中,臨床治愈10例,顯效10例,有效6例,無效60例,總有效率為80.1%。2組總有效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
3.2.2 2組治療前后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比較 見表1。
[HT6H]表1 2組治療前后ALT和AST比較(Ax-G ±s )
5 討論
急性黃膽型甲型肝炎屬中醫(yī)“陽黃”范疇。多因疫毒之邪由表及里,或濕熱蘊阻中焦,熏蒸肝膽,影響疏泄功能,以致膽汁不循常道,外溢于肌膚,上注于肝竅,下流于膀胱,故身黃、目黃、尿黃。而肝木橫犯脾土,故出現(xiàn)消化系統(tǒng)癥狀。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其發(fā)病機制[4]:氧化應激是臨床肝細胞損傷的主要機制之一。病毒性肝炎是由于原發(fā)性肝功能損傷,致使腸源性內毒素大量聚積,通過肝臟入血,刺激單核巨噬細胞產生大量的細胞毒性因子及腫瘤壞死因子、白細胞介素-1和白細胞介素-6以及白三烯。通過親電子基團、氧自由基和過氧化氫等毒性代謝產物,導致肝細胞膜過氧化,細胞內Ca2+積聚,致鈣負荷性細胞壞死。故西醫(yī)予保肝護肝治療,中醫(yī)以清熱利濕退黃濕之,方用茵陳湯。
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認為:茵陳蒿中多種成分具有利膽作用。大白鼠急性利膽實驗表明[5],對羥基乙酮具有明顯的利膽作用,在增加膽汁分泌的同時,也增加膽汁中固體物、膽汁酸和膽紅素的排出量。保肝作用在于茵陳蒿中的一些色原酮、黃酮和香豆素成分有抗四氯化碳和半乳糖胺誘發(fā)的大鼠肝細胞毒性作用。其中,菌陳黃酮、槲皮黃素和異鼠李黃素具有顯著活性。從茵陳蒿中提取分離的水溶性成分菌陳多肽,具有顯著抗藥物肝損傷作用[6]。方中赤芍清熱涼血,活血消瘀?,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7]:山梔能顯著降低血清膽紅汁和轉氨酶;丹參有抗血栓、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改善肝內微循環(huán);大黃能降低血清膽紅質,改善肝功能,促進干抗血栓、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改善肝內微循環(huán);大黃能降低血清膽紅質,改善肝功能,促進干擾素產生和增強細胞免疫功能;赤芍能降低血栓素B2和提高血小板數(shù)量。臨床使用本方后能減輕癥狀,消除黃疸,改善肝功能。保肝藥與維生素聯(lián)用治療,其藥理作用有以下幾方面[8]:維生素C具有增強白細胞吞噬作用,誘導干擾素產生,抑制肝炎病毒復制,阻止肝炎病毒侵犯正常肝細胞,且能促進肝細胞再生和肝糖元合成,并能迅速提高膽囊內的酸底,使Odd氏括約肌松馳,膽囊收縮,促進膽汁排泄。
本研究結果顯示,西藥加用中藥治療甲型肝炎有協(xié)同作用,該方法簡便易行,治療效果確切,無明顯毒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具有較高臨床運用價值。
參考文獻:
?。?]中華醫(y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分會、肝病學分會.病毒性肝炎肪治方案[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0,8(6):324.
?。?][JP3]游文明.病毒性肝炎的治療與分析[J].醫(yī)學信息,2010,23(4):2002.
?。?]李中瓊.重用大黃治療急性傳染性黃疸型肝炎的體會[J].實用新醫(yī)學,2007,8(8):764.
[4]高海麗.復方甘草酸苷治療小兒甲型肝炎64例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8,12(5):61.
?。?]湖南醫(yī)藥工業(yè)研究所.茵陳蒿(濱蒿)利膽有效成分對羥基苯乙酮的初步藥理實驗[J].中華醫(yī)學雜志,1974,(2):101~103.
[6]謝韜,梁敬鈺,劉凈.茵陳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海峽醫(yī)學,2004,16(1):9.
?。?]李晶,汪悅,孫其山.梔芍退黃湯治療慢性活動性肝炎重度黃疸35例[J].江蘇中醫(yī),1994,15(4):15.
?。?]吳廷玉.四根湯治療傳染性肝炎50例觀察[J].當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5,8(20):52.
?。ㄊ崭迦掌冢?011-01-1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