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同病異治話落枕

2011-12-29 00:00:00王婧
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 2011年1期


  關鍵詞:落枕;穴位應用;同病異治
  中圖分類號:R255.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1)01-0079-02
  
  落枕在臨床上是一種常見病,多由睡眠時姿勢不正而感受風寒濕邪侵襲,導致筋脈拘急。為突然發(fā)病,多在早晨起床后。一側或兩側頸部肌肉強直、酸楚?;顒訒r疼痛加劇并牽扯肩背和上背部有擴散痛,檢查可見患側項部肌肉痙攣,有條索狀壓痛,頭向一側歪斜。本病屬中醫(yī)“頸部傷筋”、“項拘急”、“失枕”等范疇。落枕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在針刺時依據(jù)患者的個體差異、靈活選用單穴或2穴配伍治療,往往可以達到立桿見影、針到病除的顯著效果,現(xiàn)將筆者治療落枕取穴、方法報道如下。
  
  1、風 池
  
  取穴:在項部,當枕骨之下,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治法:針刺患側風池穴,針尖稍偏外0.3cm,每5min行針1次,用補法。手法得當,局部有熱感,頓時起效。留針30min。
  按:風池為治風要穴,為手足少陽、陽蹺、陽維之會、穴居腦后,其穴長于祛風解表、舒筋通絡。
  
  2、天 柱
  
  取穴:在項部,斜方肌外緣之后發(fā)際凹陷中,約當后發(fā)際正中旁開1寸3分。治法:用1寸毫針,直刺,用瀉法。使針感達到后頭部,留針30min。
  按:天柱能疏通足太陽膀胱之氣,膀胱主筋,所生病落枕系風寒阻遏經(jīng)絡,又據(jù)以痛為腧,取天柱可舒筋通絡,祛風散寒、止痛。
  
  3、肩 井
  
  取穴:在肩上。當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治法:用1.5寸毫針從肩井穴橫刺斜向頸部,快速捻轉,使頸部有灼熱感,留針30min。
  按:肩井是手少陽三焦經(jīng)、少陽膽經(jīng)、陽明胃經(jīng)與陽維脈之交會穴。具有散風祛邪、通經(jīng)活絡、散寒止痛的功效。《資生經(jīng)》“肩井療項強及肩背痛”。
  
  4、聽 宮
  
  取穴:在面部,耳屏前。下頜骨髁狀突的后方,張口時呈凹陷處。治法:取患側穴位。用1寸針刺入0.8寸,做提插行針,使患側有熱感,留針30min,每15 min行針1次。
  按:聽宮穴為手足少陽、手太陽交會穴,其穴針之不但可以治療耳病,還可以疏通三焦經(jīng)氣,具有溫經(jīng)散寒、理氣止痛的作用。
  
  5、養(yǎng) 老
  
  取穴:在前臂背面尺側,當尺骨小頭近端經(jīng)橈側凹陷中。治法:取患側用1寸毫針,刺入0.5-0.8寸,強刺激手法,讓患者活動頸部,留針30min。
  按:養(yǎng)老是手太陽經(jīng)郄穴,郄穴常用于急性病癥,該穴有舒筋鎮(zhèn)痛的作用,可用于急性落枕、急性腰痛等。
  
  6、懸 鐘
  
  取穴:在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緣。治法:患者取坐位或臥位,穴位常規(guī)消毒,用2寸毫針垂直刺人患側懸鐘穴1.5-1.8寸,行提插捻轉法使之得氣,留針20-30min,每隔5min行針1次,用瀉法,同時囑患者前后左右(坐位)或左右(臥位)活動頭頸部,活動范圍由小到大,行針時如能誘導針感過膝者則效果更佳。
  按:取懸鐘穴治療落枕為循經(jīng)取穴,可疏調少陽之氣。根據(jù)“通則不痛”的理論以氣活血、消瘀止滯、解痙止痛,從而達到治愈本病的目的。
  
  7、落枕穴
  
  取穴:在手背第2、3掌骨間,在指關節(jié)后0.5寸凹陷中,病側取穴。治法:常規(guī)消毒,用1寸毫針直刺或斜刺0.3-0.5寸進行強刺激。視其患者的身體情況及其耐受程度行針30-60s即可出針。若病情較重,可同時針雙手。行針過程中,要求患者最大限度地以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搖頭。
  按:落枕穴為經(jīng)外奇穴,是通過經(jīng)絡的傳導來調整經(jīng)氣的異常變化,達到治病的目的。因為落枕是一個用于治療落枕非常有效的經(jīng)驗穴,故臨床以“落枕”作為穴名取之。
  
  8、昆 侖
  
  取穴:在足部外踝后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凹陷處。治法:取健側昆侖穴常規(guī)消毒后,左手食指在外踝高點與跟腱之間連線中點取穴,右手持1寸針直刺0.3-0.5寸后,采用提插捻轉手法,得氣后小指抖動3次為度,乃出針,出針后棉球輕按針孔,然后囑患者做頸椎旋轉等運動。
  按:《靈樞·雜病》曰:“項痛不可俯仰,刺足太陽;不可以顧,刺手太陽也?!薄鹅`樞·五邪》曰:“肩背頸項痛,時眩,取之涌泉、昆侖?!薄鹅`樞·經(jīng)脈》曰:“膀胱是足太陽之脈,是主筋所生病者?!蓖?jīng)氣相通,針刺膀胱足太陽之脈合穴昆侖,可以激發(fā)經(jīng)氣、調整氣血,使頸部經(jīng)絡疏通,起到柔筋止痛的作用。臨床治療中體會到,在局部取穴導致頸部組織液滲出而加重疼痛,使病程遷延,而昆侖穴位于踝部,針刺昆侖穴治療落枕不僅效果好而且不需留針,還可避免因刺激局部導致的療程延長。
  
  9、陽陵泉
  
  取穴:在小腿外側,當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治法:單側發(fā)病,取病側陽陵泉穴;雙側發(fā)病,取雙側陽陵泉穴。讓患者正坐于椅子上,雙下肢肌肉自然放松。局部常規(guī)消毒,針刺陽陵泉穴,得氣后宜快速提插捻轉,用瀉法。同時配合活動頸部。留針15min。每天1次,3d為1個療程。
  按:陽陵泉乃八會穴之一,古人有“筋會陽陵”之灼見,即一身之筋會于陽陵泉穴,故針刺陽陵泉穴可治療一身之筋病。
  
  10、經(jīng)渠、列缺
  
   取穴:經(jīng)渠:在前臂掌面橈側,橈骨莖突與橈動脈之間凹陷處,腕橫紋上1寸;列缺:患者以兩手拇指食指張開,兩虎口接合成交叉形,右手食指押在左手橈骨莖突上部,食指尖到達筋骨陷中是穴。治法:一般用毫針取同側經(jīng)渠穴,先直針,深3分許,得針感,留針5min,再提針斜刺至列缺穴,得針感,留針2min起針。如若痛連背部者,癥狀較嚴重的,可加刺同側后溪穴或落枕穴,行捻轉強刺激瀉法。
  按:落枕發(fā)生部位處在手、足太陽經(jīng)循環(huán)經(jīng)過之所。傳統(tǒng)治療應取本經(jīng)之穴。但營衛(wèi)氣血之流走,相對運動,營氣始于手太陰,衛(wèi)氣始于足太陽,周而復始。則針手三陰,亦能通足三陽。針刺經(jīng)渠、列缺取疏通經(jīng)絡,調和營衛(wèi)氣血,舒筋活絡止痛的機理,從而達到治療效果。
  
  11、后溪、申脈
  
  取穴:后溪:在手掌尺側,微握拳,當小指本節(jié)后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申脈:在足外側部,外踝直下方凹陷處。治法:患者取坐位,若壓痛點在頸部右側,取右側后溪和申脈;若壓痛點在頸部左側,則取左側后溪和申脈;若沒有明顯壓痛點或壓痛點位于頸部兩側,則選用雙側的后溪和申脈。后溪穴以針尖向合谷方向刺1.5寸,申脈穴以針尖沿外踝下緣凹陷處呈45°角刺1寸,兩穴均以捻轉手法為主,輔以提插手法,使針感向肘部、膝部放射傳導。同時令患者向著疼痛、受限方向活動頸部,范圍由小到大,由慢到快,待患者癥狀明顯減輕后即可起針。起針后令患者注意頸部保暖,多活動。
  按:后溪通督脈,為八脈交會穴之一,又為手太陽小腸經(jīng)之輸穴,“輸主體重節(jié)痛”,常被用于治療疼痛性病證。申脈穴屬足太陽膀胱經(jīng),通于陽蹺脈,亦為八脈交會穴。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jīng)同循行于頸部,而手太陽小腸經(jīng)與足太陽膀胱經(jīng)又存在著流注關系,所謂“經(jīng)脈所過,主治所及”。故后溪配申脈,上下主客相配,二穴四經(jīng),同氣相求,上下通應,經(jīng)氣相貫,針刺同時配合患者自行轉動頭部,故可達到事半功倍之

留坝县| 循化| 清丰县| 平舆县| 海丰县| 龙岩市| 缙云县| 收藏| 原阳县| 南投县| 胶南市| 曲麻莱县| 任丘市| 淄博市| 通榆县| 大英县| 永善县| 平定县| 隆尧县| 榆树市| 舞钢市| 怀集县| 金沙县| 四会市| 太康县| 兴安县| 沙坪坝区| 名山县| 剑阁县| 吴江市| 容城县| 三台县| 红安县| 海林市| 策勒县| 揭西县| 旌德县| 梁平县| 商丘市| 许昌市| 河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