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鋼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即使只是普及層面的學習。也需要長達數(shù)年、甚至數(shù)十年,才能真正有所收獲。那么,如何才能做一名合格的琴童家長?這并不取決于您花費了多少金錢為孩子聘請名師、購買名琴;也不取決于您花費了多少時間陪孩子練琴。關鍵在于,您是否為孩子提供了“他們真正需要的”幫助。我依據(jù)自己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和理論思考,為琴童家長們總結(jié)了幾條簡單卻非常必要的原則。
弄清學習鋼琴的根本目的
做一件事情的目的,特別是“根本目的”的設立是否正確,直接決定著這件事情能否順利完成。因為目的會隨時影響我們對待細節(jié)的態(tài)度和處理方式,從而決定著事情的走向,從這一角度說“目的決定成敗”。
那么,學習鋼琴最根本的目的是什么?當我問到家長們這個問題時,較常見的回答有:希望獲得鋼琴考級證書幫助孩子升學;通過鍛煉手指鍛煉頭腦,讓孩子更聰明;讓孩子多一技之長,不輸給同齡人;還有些家長談到要“陶冶情操”,但至于學琴究竟如何“陶冶情操”,他們并不甚了解。殊不知。這種對學琴根本目的的模糊性,是導致許多琴童陷入?yún)拹簩W琴怪圈的關鍵原因。
學琴能不能達到前述目的呢?當然也是可以的,鋼琴的學習的確可以獲得證書。可以鍛煉手眼協(xié)調(diào)和頭腦反應能力??梢宰尯⒆痈械阶约罕韧g人更為優(yōu)秀。但是,這些目的通過學習別的科目,例如體育、奧數(shù)等一樣可以達到。而只有通過學習鋼琴(包括其他樂器)才能達到的本質(zhì)目的的是學習音樂!也就是說,鋼琴是更好地學習音樂的有效手段。
眾所周知,人在滿足了生存的需要之后,還必然會追求更高層次的需要。舉例來說,眼睛在看清楚東西的基礎上,還想要看美麗的事物;嘴巴在吃飽飯的基礎上,還要品味更精美的食物;同樣,耳朵在聽見聲音的基礎上,還想聽到美的聲音,而音樂就是這種讓人聽到美的聲音的藝術。好的音樂能夠給人帶來聽覺與精神的極大愉悅。從這一點來說,學習音樂能夠更好地提升我們的生命品質(zhì),而樂器演奏則是最有效、最扎實地學習音樂的手段。應該說這才是我們孩子學習鋼琴的根本目的。
建立清晰的目標體系
目標的建立實質(zhì)上是樹立一種動機,而目標的實現(xiàn)是孩子學習狀況的反饋。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設定一套可實現(xiàn)的目標,包括短期目標(如每條樂曲盡量在兩至三周內(nèi)達到老師的要求);中期目標(如半年以后通過考級,或召開小規(guī)模的演奏會);長期目標(如小學畢業(yè)時學到車爾尼299,或達到鋼琴八級)。讓孩子對自身的學習進程始終有一個清楚的參照系。
培養(yǎng)良好的練琴習慣
習慣是一種經(jīng)常性的行為。好的習慣能夠不斷強化正確的行為,而不好的習慣卻在不斷地強化錯誤的行為。使無效學習的時間大大增多。因此,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是能否學好鋼琴的重要基礎。家長首先應協(xié)助孩子養(yǎng)成練琴“專屬時間”的概念,即每天在什么時候練,練多長時間;其次,家長還需要特別注重提高孩子練琴的效率——即讓孩子對不合格的片段進行反復練習,而不是從頭至尾彈奏幾遍了事。在鋼琴練習中,“片段重復”不是萬能的,但沒有卻是萬萬不能的,因為手指運動機能的連貫與敏捷性非依靠大量重復性訓練不可,在這一點上沒有任何捷徑可走。
把握好您的參與度
兒童由于身心發(fā)育都尚未成熟,在練琴過程中會需要家長的協(xié)助。有些家長對孩子練琴采取完全放任的態(tài)度,甚至從沒有坐下來專注地傾聽孩子演奏,這自然不會有好的效果;還有些家長付出了極大的心血,如:替孩子認譜,全程陪同孩子練琴,決定他怎么練、練什么等,效果卻不佳。這兩種家長的方法都不對,前一種放任型的家長需參與到孩子學琴這件事情中來。對于后一種家長,如果您的孩子較小,您在幫助孩子記住老師的要求外,也需要經(jīng)常聽聽孩子的演奏,同時對孩子的練琴時間和質(zhì)量提一些可行的建議即可,這是因為,過度地監(jiān)管就等于讓孩子放棄了主動思考的能力,讓他們覺得練琴是家長的任務,從而應付了事,因此,不應干預太多。
進行“恰到好處”的指導
鋼琴演奏是一項十分復雜的活動。在演奏時,演奏者需先用眼睛快速掃過樂譜。獲取信息。然后指揮手指、手臂進行有目標的運動。同時。耳朵還要及時地對所彈出的聲音進行反饋和修正。而這一切活動都需要在大腦的調(diào)度下流暢、不間斷地進行,沒有任何停頓、等待的時間??上攵獜椇靡欢螛非?,手、眼、耳、腦的配合必須極為迅速和有序,這種配合能力有很大部分是通過后天訓練獲得的,但是,先天所具有的資質(zhì)也具有基礎性作用。
在我長期的教學過程中深深體會到,不同孩子先天資質(zhì)的差異性是很大的,這種差異性決不是聰明程度的差別,而是他們一般只擅長這條“流水線”中的某個環(huán)節(jié),而非全部。在很多情況下,孩子所謂“屢教不改”的問題,并不完全是他們“不上心”、“不認真”,這很有可能是他們天生不擅長某些環(huán)節(jié)造成的。這就需要家長在陪伴孩子上課和練琴的過程中,多觀察自己孩子的弱點,制定有針對性的策略。
比如說,有的孩子在接觸新曲子的時候能夠很快、較為連貫地彈下來。但錯音較多,每遍錯誤的位置也都一樣,并且一經(jīng)打斷就很難馬上接著演奏。這就說明,他們手指的機械記憶和反應較快,但相應地,眼睛沒有準確地視譜,耳朵也沒能及時聽出錯音。許多樂段只是通過手部的肌肉記憶來彈奏的,并不是用頭腦來記住樂譜。此時,家長應注意多打斷這種“機械記憶”,讓他們每彈一小段就停下來,說出剛才正確和錯誤的地方,從而迫使頭腦和眼、耳充分發(fā)揮作用。
有的孩子背譜彈琴沒有問題,但視譜彈琴卻常會無故中斷,這很有可能是因為他們難以長時間專注而迅速地讀譜。對這樣的孩子,家長應特別關注孩子彈琴時的眼神,敦促他不要總是低頭看著鍵盤,在視譜時眼球的移動要盡量迅速,要比手提前半小節(jié)。還可以不彈琴,專門練習如何把譜面上的音符快速地唱出來,訓練他的視譜速度。
有的孩子視奏和背譜演奏均比較順利,但不時會有錯音,并且每遍彈錯的位置都不一樣,這就有可能是他的手指天生獨立性較差。無法準確地捕捉到想要彈奏的音。家長可以讓孩子做一些大跨度的專項練習。在不彈琴時也可以多做手指活動,促進孩子手部肌肉的發(fā)育。
我真誠地希望:在家長和老師的共同努力下,每個孩子的鋼琴學習都能成為一段雖時有障礙,但又充滿了克服與超越、歡樂與滿足的音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