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拯救男孩》一書之后,青少年教育專家孫云曉和兒童教育專家李文道,再次推出新作《拯救女孩》。書中對女孩的各種問題進行了比較全面的分析與研究,讓家長了解到女孩在成長中可能出現(xiàn)的危機。本文就女孩家長比較關注的“異性交往”話題,與兩位專家進行了深入的訪談。
“吾家有女初長成”,女兒的成長是一件令家長欣喜的事。然而隨著很多女孩子步入青春期,父母們都會如臨大敵:她是否懂得保護自己?會不會早戀?
青春期是一個人發(fā)展親密關系的重要時期,許多在成年期構建親密關系所需的能力和才能,都是在青春期逐漸獲得的??稍诟改傅臉O度憂慮和嚴厲管制下,很多青春期女孩完全沒有機會發(fā)展與異性交往的能力,甚至對異性交往心存恐懼。而家長更是將青春期異性交往視為洪水猛獸,極力打壓。
錯誤做法
用消極語言描繪男孩
莉莉是一個簡單、單純的孩子,媽媽很害怕身處青春期的她被男孩騙,于是逮住一切機會說男孩子們的各種壞話,什么“男孩都是下半身動物”“他們就是想占你的便宜”。結果導致莉莉真的不愿意跟男孩交往,覺得男孩都很“臟”。莉莉媽對此很滿意,卻不知道會影響到孩子以后跟男性的交往,影響到她的戀愛和婚姻。
錯誤做法
爸爸不再與女兒有親昵之舉
小時候,小真父女倆之間常有親昵之舉:擁抱、牽手,爸爸也會撫摸她的頭發(fā)。隨著小真進入青春期,面對身材日益豐滿高挑的女兒,爸爸開始有意識地疏遠女兒,刻意避免和她有一些親密的身體接觸。卻不知,隨著他的遠離,加上月經(jīng)帶來的一些生理上的麻煩,使小真對青春期產(chǎn)生一種負面的看法,對異性交往也比較畏懼。
錯誤做法
將女兒的思春妖魔化
豆豆的媽媽無意中看到了女兒的日記。豆豆偷偷喜歡上一個男孩,在日記里寫滿了一個浪漫小女孩的幻想:“我很想你,我很想牽你的手,依偎在你的懷里?!倍苟沟母改付颊J為女兒早戀,要求她斷絕與那個男孩的交往,還找老師商量對策,讓老師監(jiān)督他們。最終豆豆自己也覺得做了不可饒恕的錯事,不再與那個男孩有任何來往,從此變得沉默寡言。
其實,哪個女孩不懷春,哪個男孩不鐘情?青春期男孩女孩之間相互吸引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日記里記載的,原本是一個女孩內(nèi)心的幻想,卻被父母武斷地干涉。父母既沒有信任女兒,也沒有合理解決,將女兒的正常情緒妖魔化了。
像以上案例中這樣的父母很普遍,阻止女兒與男孩交往,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防止女兒陷入早戀,擔心女孩跟男孩交往時容易吃虧。家長這種觀念會讓女孩在異性交往中,產(chǎn)生焦慮和緊張,很難發(fā)展普通朋友式的異性交往。另一個原因是,父母擔心影響女兒學習,認為學業(yè)第一,異性交往無足輕重,不能影響到學習。這種觀念影響深遠,成年后女孩也會認為事業(yè)遠比情感重要,情感不值得投入太多的時間和精力。
如果家長阻礙嚴重的話,會造成兩種后果:第一,導致這個女孩跟另外一個性別群體隔離開來,對男性不夠了解,也沒有什么興趣。第二,會激發(fā)女孩的逆反心理—你越不讓我交往,我越要交往。這時,她不是為了交往而交往,而是為了反對父母而和異性交往。
青春期異性之間非戀愛的朋友關系很重要,發(fā)展青少年異性交往有積極意義:可以增加她對異性的了解、可以滿足孩子內(nèi)心異性交往的正常需求、會對她將來的戀愛婚姻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通過青春期正常的異性交往,女孩會學習到處理與異性之間關系的技巧、方法,了解到一個真正的男孩是什么樣子,而不是自己臆想一個白馬王子。
青春期女孩對異性交往有著天然的興趣和愿望。家長如果為孩子營造一種正常的異性交往的氛圍,女孩反而會對這種關系釋然,會把握好分寸,一般不會輕易去早戀。
正確做法
確定異性交往原則,制定家庭契約
研究發(fā)現(xiàn),女孩的親密感,甚至包括她的性行為受社會因素的影響比較大。如果她不懂得異性交往界限,容易過早陷入不情愿的性關系中。
青春期女孩喜歡異性是很正常的事。父母首先尊重女孩的這種好感,而且明確告訴女孩在這個階段,學業(yè)還是最重要的、要學會等待,面對男孩的性要求,要學會拒絕。
相對男孩而言,女孩更容易聽從成人的教導,所以父母一定要提前告訴女孩交往的原則。
如果父母原則非常明確,對女孩會產(chǎn)生直接的影響。她會考慮到父母的意見,而思考:我應該怎么樣和他交往?父母對我的期待是什么樣的?她可能會理性地推遲戀愛和發(fā)生性關系。
所以在交往的尺度上,父母的態(tài)度應該是明確的。孩子是很有創(chuàng)造性的,女孩明確認同這個做法,就會在異性交往中把握好尺度,自己想到很多辦法,去拒絕和自我保護。
同時,父母和孩子可以共同商量,制定一些具體的行為準則。比如晚上應該幾點前回家;周末外出要明確告訴父母跟誰在一起;邀請異性朋友到家玩時,不能把房間的門關上等。
正確做法
爸爸回歸,與女兒繼續(xù)保持緊密聯(lián)系
爸爸應該像兒時一樣,陪伴在孩子的身邊。青春期的女孩,很需要父母的支持,尤其是爸爸的支持。
父親是女兒生命中第一個異性榜樣。女孩對異性的了解,往往是通過父親這個窗口。女孩將來的婚戀,還有家庭性別角色的建立都受到父親的影響。
爸爸首先應該以欣賞的眼光來看待青春期女兒的變化。日常生活中,如果需要給女兒一個擁抱,不用刻意回避,不要讓女兒覺得有疏遠感。
父親可以發(fā)揮男性的天性,比如愛運動、對外部世界更感興趣、對孩子更強調獨立性,在這些方面來影響女兒,讓女兒更了解男性。父女可以一起做運動,一起旅游,看一場比賽,就同一個問題發(fā)表看法。女孩就會因此了解到男性的思維、男性對待人際關系和事業(yè)的特點等,會對異性有積極而正確的看法。
因為男性不太善于表露情感,喜歡通過行為來表達,但未必會被女兒完整解讀出來。所以,鼓勵爸爸們能多說一點。在女兒面前,多表達自己的看法,多表達自己的情感。比如表達對女兒的愛,坦誠地跟女兒溝通她喜歡的男孩。充足的愛和足夠的理性,會讓女兒在對待異性關系上更理智。
正確做法?媽媽適度放手,
給女兒一定的空間
母女關系過于緊密是一個很普遍的現(xiàn)象。母親的過度介入,不懂得尊重孩子的獨立性和隱私,會導致女兒因為過度依賴母親,而不愿去探索新的親密關系,習慣于母親營造的家庭“安樂窩”,而失去了情感獨立的動力。
媽媽應該給女孩足夠的空間,讓她有機會發(fā)展各種人際關系,鼓勵女孩與異性的正常交往。從小就創(chuàng)造機會,讓女孩與男孩混在一起玩,認識一個不一樣的男性世界,而不是將她過度保護,與男性隔絕。
媽媽的放手,還意味著多讓爸爸參與孩子的教育,讓丈夫以男性特有的方式去教育女孩。
正確做法?鼓勵女孩與
男孩之間的群體交往
家長應支持和鼓勵孩子之間的群體交往。一群男孩和一群女孩,共同參與一些活動。在群體之間,孩子們會更放松,更自然地表達自己,有助于以平常心與異性交往。另外,在群體活動中,女孩會了解到不同的異性,會明白男孩的個性和共性特點是什么樣的。
同時,與多個異性保持平等、廣泛的交往有助于給兩個人的關系發(fā)展留下更多余地,避免沒有深入了解就發(fā)生戀愛,給孩子帶來不必要的傷害和麻煩。
家長可在朋友或同學聚會時,帶上各自的孩子。幾個家庭一起交往,或者帶上各自的孩子一起旅行,都是讓孩子們相互了解的一個過程。
正確做法?良好的夫妻關系,
讓孩子看到愛的榜樣
有一些媽媽在處理跟丈夫的關系時,總是消極負面的,覺得這個男人一無是處而看不起他,甚至在女兒面前貶損父親。這很容易給女孩造成一個印象—男人是這個樣子的,她對男性的認識也會比較消極。
相反,有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女孩感覺溫馨溫暖,就對將來的婚姻有一個美好的期待。女孩也不會害怕自己找不到愛,而在與異性交往中迷失,過早陷入性關系所帶來的親密感之中。